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全面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统筹城乡发展,笔者深入有关镇村,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文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问题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64-01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经济发展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近些年经济作物的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
2、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仍不是农业经营的主流。目前,农业的经营模式仍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极不适应,也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步伐。
3、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虽然目前建立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农民在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等环节难以取得对等地位,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4、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严重损伤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使一部分跟风种植的农民损失惨重,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主要表现在:
1、资金不足。在目前情况下,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资金压力巨大。一是集体财力枯竭。从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仅靠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没有多余的财力进行投入;二是向群众筹资难。依靠农民自觉自愿地出资进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难度太大;三是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群众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群众对班子信任度不高,导致不愿将资金交给集体进行公益事业建设;二是农村居民老龄化,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子女都在城镇就业居住,导致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漠不关心。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城乡经济资源、打造链接城乡、工农产业链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牛鼻子”,要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突破土地制度的制约,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农业、进入农村,使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源释放出活力,使土地更多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集中,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经营。依托粮油、果品、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旗舰。
(二)发挥乡镇优势,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城乡统筹必由之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激活农村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乡镇的优势。一是土地成本优势。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供给,是农村工业化起步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将贯穿整个农村发展全过程。在目前的土地政策下,可以考虑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宅基地置换,将农民宅基地置换用于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二是劳动力优势。尽管近些年农村转移输出的剩余劳动力快速下降,但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使部分农民仍处于半失业状态,农村仍沉淀着大量劳力资源。激活这些劳动力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和土地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民有从事非农产业的意愿和技能,引导农民投身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潮。三是自然资源优势。要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变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是发展镇域经济,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业招商促进镇域农业产业升级,化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工业招商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小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变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为工业经济优势;通过商贸招商促进镇区发展提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使市场优势成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加快农村人口聚集。重点镇和小城镇、中心村应逐级分层次定位,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大力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其吸引投资、扩大消费、集聚要素和人口的能力,使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有强有力的主导产业作支撑,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就业安居。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投入,要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
(三)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让农民享受城乡均等的服务
按照促进城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上下工夫。要突出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像抓农村清洁工程一样,逐步深入推进农村公路交通、电力、通讯、安全饮水等设施建设,将农村相应的基础设施与城市设施同等对待,使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
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统筹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重点加强乡镇文体站、农科教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图书室、村民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对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并轨统一途径,适当变通政策,允许城乡居民自由参加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城乡人口平等地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
[关键词]问题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64-01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经济发展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主要表现在:
1、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近些年经济作物的比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
2、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仍不是农业经营的主流。目前,农业的经营模式仍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极不适应,也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步伐。
3、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虽然目前建立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农民在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等环节难以取得对等地位,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4、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严重损伤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使一部分跟风种植的农民损失惨重,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主要表现在:
1、资金不足。在目前情况下,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资金压力巨大。一是集体财力枯竭。从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仅靠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没有多余的财力进行投入;二是向群众筹资难。依靠农民自觉自愿地出资进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难度太大;三是财政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但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群众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群众对班子信任度不高,导致不愿将资金交给集体进行公益事业建设;二是农村居民老龄化,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子女都在城镇就业居住,导致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漠不关心。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城乡经济资源、打造链接城乡、工农产业链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牛鼻子”,要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突破土地制度的制约,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农业、进入农村,使土地这一农村最大的资源释放出活力,使土地更多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集中,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经营。依托粮油、果品、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产业旗舰。
(二)发挥乡镇优势,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城乡统筹必由之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激活农村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乡镇的优势。一是土地成本优势。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供给,是农村工业化起步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并将贯穿整个农村发展全过程。在目前的土地政策下,可以考虑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宅基地置换,将农民宅基地置换用于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二是劳动力优势。尽管近些年农村转移输出的剩余劳动力快速下降,但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使部分农民仍处于半失业状态,农村仍沉淀着大量劳力资源。激活这些劳动力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使更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和土地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民有从事非农产业的意愿和技能,引导农民投身工业化和城镇化大潮。三是自然资源优势。要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变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是发展镇域经济,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业招商促进镇域农业产业升级,化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工业招商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小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变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为工业经济优势;通过商贸招商促进镇区发展提速,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使市场优势成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加快农村人口聚集。重点镇和小城镇、中心村应逐级分层次定位,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大力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其吸引投资、扩大消费、集聚要素和人口的能力,使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有强有力的主导产业作支撑,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就业安居。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小城镇和中心村的投入,要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
(三)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让农民享受城乡均等的服务
按照促进城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农村薄弱环节上下工夫。要突出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逐步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像抓农村清洁工程一样,逐步深入推进农村公路交通、电力、通讯、安全饮水等设施建设,将农村相应的基础设施与城市设施同等对待,使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
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统筹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重点加强乡镇文体站、农科教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图书室、村民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对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推进教育公平。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城乡社会保障并轨统一途径,适当变通政策,允许城乡居民自由参加新农保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城乡人口平等地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五保户供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