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数学阅读 提升核心素养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0861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有效利用线上线下的技术,把数学阅读融入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把抽象、复杂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简约地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设计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在问题的驱动下有目的地阅读、思考、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够促进深度阅读思考,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通过云端推送功能,还可以补充、延伸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数学阅读;微课绘本;核心素养
  数学阅读是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达成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掌握。我们以“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项目为依托,立足课堂,加强对数学阅读的教学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阅读的理解力,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借力微课绘本,帮助阅读生成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有效利用线上线下的技术,把数学阅读融入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实现深度学习。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尝试在课前制作微课绘本,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源,助力数学阅读的生成。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一课中,韦恩图是集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利用韦恩图来进行交集的运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材中的表格形成韦恩图,然后理解韦恩图中各部分和重叠部分的意思,最后进行交集的计算。这些抽象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获得。实际上,学生这样理解集合的概念,还是很困难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把知识记下。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在课前精心制作了微课短视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爱吃苹果和爱吃香蕉”的情境。微课可以直观、形象地把韦恩图动态交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学生观看微课绘本视频,可以了解到集合的相关知识。(如图1)
  我们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通过“线上云端”推送到班级群,让学生课前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和学习。在观看时,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参与到阅读中,激发了兴趣,引发了思考。虽然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会反复观看。有了很好的阅读体验后,学生就能自觉地在线进行反馈。教师这时则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想法和疑惑,最后梳理成“我知道了”“我想知道” 两个清淅而又准确的分析图。(如图2、图3)
  由于微课绘本的独特、有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他们在课前的有效阅读,对集合知识能够产生一定的思考,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这些因素,能很好地让知识的学习,从课前延伸到课中,让原本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而有效的课前阅读,也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面更广,学习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准确。
  微课绘本把静止不变的图形和符号转化为新颖、有趣的动态视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其中。在微课绘本的助力下,学生能有效激发数学阅读学习的兴趣,并带着课前阅读后产生的思考,进入课堂中,为感悟数学、积累学习经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简约提炼信息,加深阅读理解
  史宁中教授说:“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第一阶段是简约阶段,要把握事物关于数量或者图形的本质,把繁杂问题简单化,给予清晰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把抽象、复杂数量之间的关系简约地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一课,是一节较难理解的数学广角课,教材中的题目是: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足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但数量关系却牵涉到“二元一次”这个初中才学到的知识点。为了加深对数学阅读的理解,出示题目后,我们让学生进行初次数学阅读,从题目中初步获取相关信息:已知条件和问题,即“头有35个,脚有94只”和“鸡、兔各有几只”;而对于题目中隐含的两个条件“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很多学生没法直接悟到。
  为此我们出示了一个小问题:“为什么35个头,会有94只脚?”引导学生悟出题目中隐含着的条件。进而,将信息提炼成简约的图示。(如图4)
  从课后的“鸡兔同笼”访谈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原本理解困难的数学问题,在简约化提炼信息后,能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这样,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简约提炼信息的过程,是通过共同阅读、理解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再造,将原来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进行提炼后,把数学问题本质给予清晰表达。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感悟到一一对应和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又让他们体会到了阅读图示的作用——简明、清晰、直观。利用简约化的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最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增强了数学阅读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三、设计核心问题,强化阅读思考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和分析。教学中,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通过设计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有目的地阅读、思考、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思考,并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一课时,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理解平均数有三个角度:算法理解、概念理解、统计理解。为了突出学生对平均数特征的认识,可以先借助一个记忆数字的游戏,让他们亲历游戏过程。在游戏后我们根据记住数字的5次经历,提出以下3个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问题一:如何选择一个数来表示对数字的記忆水平?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平均数与现实的联系,激起探究平均数的欲望,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问题二:怎么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平均数的方法,如用“移多补少”的操作方法来求平均数,如果不能求出,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问题三:在统计淘气记忆水平时所收集的数,为什么没有“6”这个数平均数?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对统计意义的量有亲身的体会,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慢慢体会到“平均数”是匀出来的,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是虚拟的,它可能出现在记忆的数字中,也可能不出现在记忆数字中。
  以上三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具有丰富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有利于学生以内容为载体进行操作、尝试并顿悟。学生在挑战性问题的驱动下,经历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了阅读中的思考能力,使“平均数”的意义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渐明晰起来。学生在总结阅读时的思考如下:
  1.可以动手操作,通过移多补少求平均数,也可以很精确地先求出总数,再求出每份数。
  2.平均数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它不能代表每个数的具体情况,但能反映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平均数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它很神奇。
  4.学完平均数后我知道,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当裁判。
  四、课后拓展延伸,深化阅读表达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阅读的动力和深度也常常取决于表达和写作的需要与推进。没有表达,就像没有输出,那么输入和加工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数学阅读单单依靠有效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数学阅读内容因为课堂容量的限制无法一一达成。这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云端推送的方式,来补充、延伸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一)“云”阅读
  后疫情時代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是未来学生学习的趋势,阅读也要改变传统的方式,注入时代的新元素。基于深化阅读体验,我们在课后延伸拓展中做了如下尝试。(如图5)
  一是利用“希沃白板”的“知识胶囊”功能,将课堂实录推送给学生,不理解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实现线上的延伸与云端补救。
  二是通过“知识巴士”向学生推送阅读习题,通过数据的收集,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更精准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如学习“集合”后,可以分三个层次推送阅读习题。第一层次,告诉条件,根据给予的数据来填写人数的个数。学生就要根据题目的信息阅读后,仔细阅读弄清重复的信息,可以解答。第二层次,根据阅读获取信息计算总人数。该题加强对集合模型的应用与巩固。第三层次,用“文具店昨天引进5种货物,今天引进5种货物,两天一共引进几种货物?最多可能引进几种货物?最少可能引进几种货物”的开放题,包含交叉重叠与不重叠等情况,帮助学生阅读时对信息的分析和取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学以致用。
  三是基于“班级优化大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后数学阅读延伸即“云端阅读”。如利用云端推送数学阅读的篇目,通过数学日记把自己在数学阅读中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促进数学阅读的理解和表达。
  (二)“绘”数学
  学生在数学阅读之后,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示对知识的理解和收获。如在学完“除法”单元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对单元进行整体阅读,并以绘图的形式进行整理。有的学生以“智慧树”的形式整理、有的绘出思维导图。这样,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了联系更紧密的知识网络。这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更强的学习形式,是对阅读活动的进一步拓展,增加了知识面,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综合能力。
  (三)“话”数学
  学生会阅读,善于思考,最终还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敢于、乐于、善于发表自己的数学理解。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像史宁中教授所说的“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课堂上,要注重让学生对教学重、难点或易错内容,用个性化方式讲清道理。在高年级中可以组织数学阅读分享会,如学完“分数的解决问题”之后,可以推送一道题目:“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每3人吃一个,大和尚有几人,小和尚有几人?”这是一个传统的数学趣题,学生就可以在阅读会中交流和畅谈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学会了数学阅读,能让学生具有思辨性,提高表达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数学阅读空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阅读的魅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能真正学会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激发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余文森.论"读思达"教学法[J].课程·教材·教法,2021(4).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简介:丁云,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高级教师。郑珊珊,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一级教师。葛洁如,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立项课题“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0-KCX2020013。
其他文献
2020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将参加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把握省级考试的命题导向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的简单分析,帮助教师更好了解新形势下“教学评”的相关要求,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一、整体概述  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共8页,25题,总分50分,设单项选择题、综合题两类题型。试题内容涉及“地球和地图
期刊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的最终归宿,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具体操作时,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进行系统学习,用新课程改革理念设计目标、实施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指导性,要能准确体现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应达到的学习深度、设计达成目标所需要经历的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行为具有
期刊
一般情况下,科学活动应始终贯穿于整个科学教学过程之中,其中的观察活动更是开展科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在观察中形成知识技能与情感。也可以说,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辨识,就能让学生认清世界,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一课为例,通过观察活动,可以让学生认清植物叶的结构,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掌握合理的观察方法,促进观察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期刊
摘要:新版初中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与人教版《思想品德》相比,教材内容与特点都有很大的不同。旧教材强调在交往中学会做人,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侧重对学生情商、待人接物能力、德行品质的培养;新教材则强化规则与责任,编写形式更丰富、类别更清晰、内容更生动,更加注重学科发展的思想性。结合新时代特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推崇德育引领又注重法治规范,既落实课堂教学又拓展社会实践,既注重核心素养的养成又注重引导
期刊
一、整体概述  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学科考试规范》为指导,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考试功能,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要求,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
期刊
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給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既要有丰厚的知识和纯熟的技能,更应该有数学方法的领悟、数学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熏陶。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一课是学生在对比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之上进行探索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
期刊
2020年是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统一命题的起始之年,是使用教育部审定的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及试点市实行开卷考试的开局之年。试卷命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命制依据、试卷结构、试卷亮点与分析及今后教学建议,对我省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和考试评价将发挥巨大的导向作用。  一、指导思想与命题依据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初中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以考改促课改
期刊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培养他们主动、灵活地进行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单元,其文本具有目标递进性、内容关联性、结构整体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凸显核心要素,明确每篇课文的定位,激活原有知识,关联学过的阅读策略,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策略单元;文本特点;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期刊
摘要:培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培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着眼于学生信息技能的提高与信息素养的养成。在进行培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培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性、体现培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生活性,发挥培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功能的补偿性,落实好培智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推动培智学校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师应充分、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课程
期刊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师生间的对话。教师所设计的课堂问题,对有效组织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极为重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教师可以从学生学情出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能独立思考、主动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英语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的惯性思维、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储备会影响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