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这也为职业院校体育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渗透,进而在丰富体育内涵,进一步深化体育育人效果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宣扬和传承。本文就民族传统体育在职业院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策略做了阐述,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新的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仗,本应不断丰富体育训练内容。然而,在以往的体育训练中,体育训练内容无趣且单调,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或抗拒情绪,同时也严重阻碍体育育人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应当不断延伸和探索新的体育训练方法,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训练进行联系融合,以此来激起学生的体育热情,促使他们体育以及综合素养得以有力提升的同时,推动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各族人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瑰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需要在学校和学生之间不断宣扬和开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意义
(一)丰富体育内涵,激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只有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才会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但是,由于职业体育内容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且内容形式多样,要求学生要克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品质,很容易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体育训练有效性的提高。而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则能够在扩展学生人文视野的同时,为体育课堂注入更多趣味性以及实效性元素,促使學生学习体育新知的热情得以充分的调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较强的技巧性和灵活性特征,这对于女生来说非常适合,将其与体育训练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为女生提高更多的体育锻炼契机,激起他们的锻炼热情,促使体育训练效果得以充分有效地提高。
(二)减少经费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在素质理念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已经逐步成为职业体育训练的重要方向。而如果想充分贯彻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必须具备较为充足的财力、人力以及设备资源。以贵州为例,近年来,民族体育工作方面投入约100余万元,主要用于民族体育基地建设、举办民族体育单项赛事和组队参加全国民族体育单项比赛等,各市州对其辖区内的民族体育基地也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基本能维持全省民族体育工作正常开展。但与周边省区相比经费投入还存在一定不足。当前众多职业院校的民族体育器材或相关设施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训练的良好开展。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其往往占地面积较小,且对设施要求不高,很多器材都是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而成的。这对加强传统体育训练渗透是极有帮助的,优化了体育资源配置,提升了体育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传承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体育教师不但要重视体育技能和体育新知的传授,也要注重体育传统文化,进而让学生的体育以及人文素养均得到有序化培养,促使传统文化得以良好的宣扬与传承。而教师将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训练进行深度融合,则能够将新课标理念践行于实处,促使学生在传统体育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体育知识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精妙,进而使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流淌于他们的心田。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策略
(一)热身准备环节
热身准备是体育训练的重要环节,对于开展体育训练能否良好开展意义重大。科学有效的热身准备既能舒展学生的身体,减少体育活动中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时也能将学生的运动自主性加以调动。一般来说,教师常常将热身操、慢跑等作为主要热身运动。然而,如果长期如此,学生极容易出现感官疲劳的情况,进而运动兴趣低下,使得体育训练效果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对此,体育教师应当革新自身的体育观念,将那些趣味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给予学生不一样的运动体验。例如,教师可将跳绳、踢毽子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热身准备环节中来,指引学生以各种跳跃或伸展的方式,来进行花式踢毽子或跳绳运动。同时,教师也可举办踢毽子大赛、团体跳绳比赛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又如,教师可将滚铁圈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热身准备环节,代替单调的慢跑运动,这样不但能增添课堂的人文性、趣味性与活跃性,深化学生的运动体验,同时也能让学生热身活动效果得到充分地提升。
(二)正式授课环节
课堂授课是职业院校体育的主要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灌输,不但消减了学生的运动热情,更影响了体育训练效率的提升。对此,体育教师应当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重点,将趣味性的传统体育渗入到体育训练中来,进而让学生训练的自主性得以充分调动。例如,在讲授足球传球的知识点时,由于该部分的技能训练较为枯燥,使得部分学生的兴趣较为低下,尤其是女学生,他们普遍不喜欢这项运动。所以,倘若教师依然采用以往的训练方法的话,很难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对此,教师不妨转换思路,将“蹴鞠”运动渗入到传球训练之中,以此为课堂注入更多趣味性和灵活性元素。首先,教师自行准备或制作蹴鞠与球门等道具,讲述该项目的运动规则,并引用诸如汉武帝、高俅等人的蹴鞠故事,来扩展学生的文化及历史视野,促使他们的民族归属感以及自豪感均能得到有序化培养。然后,教师可在班内组建多个蹴鞠小组,并指引各组进行蹴鞠对练。其中,组内既要有优秀生,同时也要有潜力生和中等生,以此来构建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和共同提升的课堂环境。接着,教师可指引那些在蹴鞠活动中表现较优的小组讲述一下活动心得,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可结合足球传接球知识,为学生讲述传球、卸球、停球等技术要点。如此一来,不但能丰富体育训练形式,同时也能深挖学生的体育潜能,提升其训练效果。
(三)收尾环节
学生在进行长时间体育训练之后,身体会产生较多的乳酸,肌肉神经也会比较紧张。这时,一些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往往会引入一些舒缓神经、放松身体的运动,进而消减学生的疲劳感。由于此时学生大多或疲劳、或兴奋,故此纪律性和自主性较为低下。为了做好收尾工作,教师可将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收尾环节,促使学生对放松运动的积极性得以充分有效地调动。例如,教师可将太极拳运动与收尾活动进行联系融合,以舒缓的动作来消除学生身体的疲惫感。同时,教师还可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放松运动中来,展示一些曲调舒缓、柔和静心的民族乐曲来充当太极拳配乐,进而让学生的各路神经都能得到良好的放松。与此同时,教师可将跳皮筋项目引入到收尾环节,指引学生在趣味性的跳跃动作中,身心获得充分地放松。
(四)课后活动环节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以及训练有效性的提高都离不开课后锻炼活动。故此,教师可将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活动依托,指引学生在课后开展诸如放风筝、空竹、捶丸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组建传统体育项目社团,以良好的运动氛围,促使传统体育项目能够真正走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逐步强化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结语
总之,体育教师应当时刻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依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丰富体育训练内涵,创设趣味性、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宣扬及传承的同时,为学生的体育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好奠基工作。
参考文献:
[1]公健,廖生波.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开展的价值与作用的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 (06):120-121.
[2]边景珍,阴强,郭鹏,杜鹏,付建强.河北省民族体育项目拓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 (12):188.
[3]王岐富,宋彩珍.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艺术化发展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 (07):222-223.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仗,本应不断丰富体育训练内容。然而,在以往的体育训练中,体育训练内容无趣且单调,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或抗拒情绪,同时也严重阻碍体育育人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应当不断延伸和探索新的体育训练方法,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训练进行联系融合,以此来激起学生的体育热情,促使他们体育以及综合素养得以有力提升的同时,推动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各族人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瑰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需要在学校和学生之间不断宣扬和开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意义
(一)丰富体育内涵,激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只有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才会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来。但是,由于职业体育内容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且内容形式多样,要求学生要克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品质,很容易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体育训练有效性的提高。而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则能够在扩展学生人文视野的同时,为体育课堂注入更多趣味性以及实效性元素,促使學生学习体育新知的热情得以充分的调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较强的技巧性和灵活性特征,这对于女生来说非常适合,将其与体育训练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为女生提高更多的体育锻炼契机,激起他们的锻炼热情,促使体育训练效果得以充分有效地提高。
(二)减少经费需求,优化资源配置
在素质理念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已经逐步成为职业体育训练的重要方向。而如果想充分贯彻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必须具备较为充足的财力、人力以及设备资源。以贵州为例,近年来,民族体育工作方面投入约100余万元,主要用于民族体育基地建设、举办民族体育单项赛事和组队参加全国民族体育单项比赛等,各市州对其辖区内的民族体育基地也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基本能维持全省民族体育工作正常开展。但与周边省区相比经费投入还存在一定不足。当前众多职业院校的民族体育器材或相关设施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训练的良好开展。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其往往占地面积较小,且对设施要求不高,很多器材都是可以通过手工制作而成的。这对加强传统体育训练渗透是极有帮助的,优化了体育资源配置,提升了体育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传承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体育教师不但要重视体育技能和体育新知的传授,也要注重体育传统文化,进而让学生的体育以及人文素养均得到有序化培养,促使传统文化得以良好的宣扬与传承。而教师将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训练进行深度融合,则能够将新课标理念践行于实处,促使学生在传统体育活动中,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体育知识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精妙,进而使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流淌于他们的心田。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策略
(一)热身准备环节
热身准备是体育训练的重要环节,对于开展体育训练能否良好开展意义重大。科学有效的热身准备既能舒展学生的身体,减少体育活动中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时也能将学生的运动自主性加以调动。一般来说,教师常常将热身操、慢跑等作为主要热身运动。然而,如果长期如此,学生极容易出现感官疲劳的情况,进而运动兴趣低下,使得体育训练效果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对此,体育教师应当革新自身的体育观念,将那些趣味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训练中来,给予学生不一样的运动体验。例如,教师可将跳绳、踢毽子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热身准备环节中来,指引学生以各种跳跃或伸展的方式,来进行花式踢毽子或跳绳运动。同时,教师也可举办踢毽子大赛、团体跳绳比赛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又如,教师可将滚铁圈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热身准备环节,代替单调的慢跑运动,这样不但能增添课堂的人文性、趣味性与活跃性,深化学生的运动体验,同时也能让学生热身活动效果得到充分地提升。
(二)正式授课环节
课堂授课是职业院校体育的主要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灌输,不但消减了学生的运动热情,更影响了体育训练效率的提升。对此,体育教师应当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重点,将趣味性的传统体育渗入到体育训练中来,进而让学生训练的自主性得以充分调动。例如,在讲授足球传球的知识点时,由于该部分的技能训练较为枯燥,使得部分学生的兴趣较为低下,尤其是女学生,他们普遍不喜欢这项运动。所以,倘若教师依然采用以往的训练方法的话,很难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对此,教师不妨转换思路,将“蹴鞠”运动渗入到传球训练之中,以此为课堂注入更多趣味性和灵活性元素。首先,教师自行准备或制作蹴鞠与球门等道具,讲述该项目的运动规则,并引用诸如汉武帝、高俅等人的蹴鞠故事,来扩展学生的文化及历史视野,促使他们的民族归属感以及自豪感均能得到有序化培养。然后,教师可在班内组建多个蹴鞠小组,并指引各组进行蹴鞠对练。其中,组内既要有优秀生,同时也要有潜力生和中等生,以此来构建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和共同提升的课堂环境。接着,教师可指引那些在蹴鞠活动中表现较优的小组讲述一下活动心得,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可结合足球传接球知识,为学生讲述传球、卸球、停球等技术要点。如此一来,不但能丰富体育训练形式,同时也能深挖学生的体育潜能,提升其训练效果。
(三)收尾环节
学生在进行长时间体育训练之后,身体会产生较多的乳酸,肌肉神经也会比较紧张。这时,一些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往往会引入一些舒缓神经、放松身体的运动,进而消减学生的疲劳感。由于此时学生大多或疲劳、或兴奋,故此纪律性和自主性较为低下。为了做好收尾工作,教师可将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收尾环节,促使学生对放松运动的积极性得以充分有效地调动。例如,教师可将太极拳运动与收尾活动进行联系融合,以舒缓的动作来消除学生身体的疲惫感。同时,教师还可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放松运动中来,展示一些曲调舒缓、柔和静心的民族乐曲来充当太极拳配乐,进而让学生的各路神经都能得到良好的放松。与此同时,教师可将跳皮筋项目引入到收尾环节,指引学生在趣味性的跳跃动作中,身心获得充分地放松。
(四)课后活动环节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以及训练有效性的提高都离不开课后锻炼活动。故此,教师可将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活动依托,指引学生在课后开展诸如放风筝、空竹、捶丸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组建传统体育项目社团,以良好的运动氛围,促使传统体育项目能够真正走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逐步强化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结语
总之,体育教师应当时刻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依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丰富体育训练内涵,创设趣味性、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推动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宣扬及传承的同时,为学生的体育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好奠基工作。
参考文献:
[1]公健,廖生波.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开展的价值与作用的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 (06):120-121.
[2]边景珍,阴强,郭鹏,杜鹏,付建强.河北省民族体育项目拓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 (12):188.
[3]王岐富,宋彩珍.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艺术化发展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 (07):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