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热性惊厥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用热性惊厥患儿30例,分别于惊厥24 h内和惊厥后7 d取静脉血各2 mL和正常对照组22例取静脉血各2 mL检测ET和CK-MB。 结果 热性惊厥组与正常组比较,24 h内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结果有显著差异。热性惊厥组24 h内增高的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于7 d后降至正常。 结论 内皮素参与了热性惊厥的发病过程,而心肌酶在热性惊厥时升高,故测定ET和CK-MB可判定热性惊厥患儿有无一过性的脑功能及心功能损伤。
[关键词] 热性惊厥;内皮素;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034-02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发病率高,值得我们重视。热性惊厥是因出现全身抽搐及呼吸暂停,渐出现紫绀、缺氧,从而出现全身短暂缺氧状态。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除了通过缩血管作用来调节脑血流之外,还可以作为神经肽发挥神经元调节功能,参与脑部疾病的发病过程。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这表明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在心肌缺氧时心肌细胞生物膜首先受损心肌酶逸出,导致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检测血浆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动态变化,判定热性惊厥患儿有无一过性脑功能及心功能的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热性惊厥组30例病例均选自2008年6月~2009年12月住院患儿,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7例,复杂性热性惊厥3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岁10例,1~3岁9例,3~6岁8例,>6岁3例。正常对照组22例均为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男14例,女8例;年龄:6个月~1岁12例,1~3岁8例,3~6岁1例,>6岁1例。
1.2 研究方法
热性惊厥组于入院24 h内经静脉采血,查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热性惊厥7 d后再次抽取静脉血复查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
1.2.1 血浆内皮素(ET)测定 取静脉血2 mL,注入含有30 μL EDTA-Na2(10%)和40 μL抑肽酶的试管中,混匀,4℃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血浆(溶血样品影响初定结果)。存在-20℃可保存2个月。测定前将样品取出,置于室温或冷水中复融,再次4℃离心(3 000 r/min)5 min,取上清液测定,正常组标本处理方法相同。
1.2.2 血清心肌酶测定 取静脉血2 mL,使用东芝7BA-120生化分析仪及利德曼心肌酶试剂盒,室温离心(3 000 r/min)10 min,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组与热性惊厥组(24 h内)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经SPSS 16.0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t = -6.453,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见表1。
2.2 热性惊厥组(24 h内)与热性惊厥组(7 d后)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比较,热性惊厥组24 h内增高的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于7 d后降至正常。经SPSS 16.0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t = 10.285,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正常组与惊厥组ET、CK-MB变化(x±s)
注:正常组与热性惊厥组(24 h内)比较,*P = 0.000<0.01;热性惊厥组(24 h内)与热性惊厥组(7 d后)比较,**P = 0.000<0.01
3 讨论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发病率高,儿童期患病率为3%~4%,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值得我们重视。热性惊厥是出现全身抽搐及呼吸暂停,从而出现全身短暂缺氧状态。血浆内皮素(ET)在热性惊厥患儿发作时参与了脑功能的调节,参与了发病过程[1]。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这表明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2],在心肌缺氧时心肌细胞生物膜首先受损心肌酶逸出,导致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故我们开展热性惊厥血浆内皮素及心肌酶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以判断热性惊厥患儿脑功能损伤及心功能损伤情况。
3.1 血浆内皮素简述及变化
1988年日本学者Yahawn等从猪主动脉发现并分离出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其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作用,被命名为内皮素[3]。ET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一种缩血管活性肽。通常ET以极低的生理浓度存在于体内。其合成和释放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缺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均可促使ET的大量释放。血管内皮释放的ET可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与G蛋白偶联的磷脂酶C(PLC),从而促进细胞外钙内流和胞内钙的动员,使胞内钙浓度升高,Ca2 与钙调素结合后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引起钙介导的平滑肌收缩,并可激活蛋白激酶C(PKC),改善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最终加强Ca2 介导的细胞收缩过程,引起血管收缩[4]。热性惊厥患儿血浆内皮素升高的机理可能是:①由于存在明显的缺氧,抑制了ET基因的表达,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ET增多[5]。②血液中的β-脑啡肽含量增加,参与并介导了脑缺血、脑损伤等一系列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病理过程,并促使ET过量释放。综上所述,血浆内皮素(ET)在脑功能损伤时其浓度可以增高。本研究显示:①热性惊厥组(24 h内)患儿血浆内皮素(ET)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②热性惊厥组(24 h内)患儿血浆内皮素(ET)明显高于热性惊厥组(7 d后),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说明热性惊厥患儿脑功能损伤是一过性的。 3.2 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热性惊厥时因出现全身抽搐及呼吸暂停,从而出现全身短暂缺氧状态。缺氧可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直接损害心肌细胞。缺氧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心肌损伤。心肌损害发生率为65.5%[6]。缺氧使心肌细胞代谢障碍,通透性增加而产生心肌酶学的异常。另外,缺氧使体内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增加,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膜,导致细胞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改变,酶从细胞内溢出,释放入血,使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AST、LDH、CK、CK-MB、HBDH为心肌细胞内酶,是其能量代谢的重要酶类,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7]。该酶在血浆中活力增高与否对判断心肌损害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显示:①热性惊厥组(24 h内)患儿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②热性惊厥组(24 h内)患儿血清心肌酶(CK-MB)明显高于热性惊厥组(7 d后),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说明热性惊厥患儿存在心功能损伤,且也为一过性的。综上所述,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在心功能损伤时其浓度增高。
[参考文献]
[1] 董化江,徐鹏霄. 血管内皮素的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6):557-558.
[2] 李明.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与胆红素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6):564-565.
[3] 甘金莲,樊有赋,陈晔,等. 内皮素的特性与生理病理作用[J]. 生物学教学,2009,34(4):2-3.
[4] 苏浩彬,吴燕云,张红珊,等. ET与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35):122-123.
[5] 张玉红,陈传兵,李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浆ET、SS测定的临床意义[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6):541-542.
[6] 陈艳霞,王家勤,许建文.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52.
[7] 陈文彬,潘祥林. 诊断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4.
(收稿日期:2012-07-12)
[关键词] 热性惊厥;内皮素;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034-02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发病率高,值得我们重视。热性惊厥是因出现全身抽搐及呼吸暂停,渐出现紫绀、缺氧,从而出现全身短暂缺氧状态。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除了通过缩血管作用来调节脑血流之外,还可以作为神经肽发挥神经元调节功能,参与脑部疾病的发病过程。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这表明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在心肌缺氧时心肌细胞生物膜首先受损心肌酶逸出,导致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检测血浆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动态变化,判定热性惊厥患儿有无一过性脑功能及心功能的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热性惊厥组30例病例均选自2008年6月~2009年12月住院患儿,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7例,复杂性热性惊厥3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岁10例,1~3岁9例,3~6岁8例,>6岁3例。正常对照组22例均为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男14例,女8例;年龄:6个月~1岁12例,1~3岁8例,3~6岁1例,>6岁1例。
1.2 研究方法
热性惊厥组于入院24 h内经静脉采血,查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热性惊厥7 d后再次抽取静脉血复查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
1.2.1 血浆内皮素(ET)测定 取静脉血2 mL,注入含有30 μL EDTA-Na2(10%)和40 μL抑肽酶的试管中,混匀,4℃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血浆(溶血样品影响初定结果)。存在-20℃可保存2个月。测定前将样品取出,置于室温或冷水中复融,再次4℃离心(3 000 r/min)5 min,取上清液测定,正常组标本处理方法相同。
1.2.2 血清心肌酶测定 取静脉血2 mL,使用东芝7BA-120生化分析仪及利德曼心肌酶试剂盒,室温离心(3 000 r/min)10 min,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组与热性惊厥组(24 h内)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经SPSS 16.0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t = -6.453,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见表1。
2.2 热性惊厥组(24 h内)与热性惊厥组(7 d后)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比较,热性惊厥组24 h内增高的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酶同工酶(CK-MB)于7 d后降至正常。经SPSS 16.0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t = 10.285,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正常组与惊厥组ET、CK-MB变化(x±s)
注:正常组与热性惊厥组(24 h内)比较,*P = 0.000<0.01;热性惊厥组(24 h内)与热性惊厥组(7 d后)比较,**P = 0.000<0.01
3 讨论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发病率高,儿童期患病率为3%~4%,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值得我们重视。热性惊厥是出现全身抽搐及呼吸暂停,从而出现全身短暂缺氧状态。血浆内皮素(ET)在热性惊厥患儿发作时参与了脑功能的调节,参与了发病过程[1]。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这表明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2],在心肌缺氧时心肌细胞生物膜首先受损心肌酶逸出,导致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故我们开展热性惊厥血浆内皮素及心肌酶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以判断热性惊厥患儿脑功能损伤及心功能损伤情况。
3.1 血浆内皮素简述及变化
1988年日本学者Yahawn等从猪主动脉发现并分离出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其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作用,被命名为内皮素[3]。ET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一种缩血管活性肽。通常ET以极低的生理浓度存在于体内。其合成和释放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缺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均可促使ET的大量释放。血管内皮释放的ET可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与G蛋白偶联的磷脂酶C(PLC),从而促进细胞外钙内流和胞内钙的动员,使胞内钙浓度升高,Ca2 与钙调素结合后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引起钙介导的平滑肌收缩,并可激活蛋白激酶C(PKC),改善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最终加强Ca2 介导的细胞收缩过程,引起血管收缩[4]。热性惊厥患儿血浆内皮素升高的机理可能是:①由于存在明显的缺氧,抑制了ET基因的表达,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ET增多[5]。②血液中的β-脑啡肽含量增加,参与并介导了脑缺血、脑损伤等一系列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病理过程,并促使ET过量释放。综上所述,血浆内皮素(ET)在脑功能损伤时其浓度可以增高。本研究显示:①热性惊厥组(24 h内)患儿血浆内皮素(ET)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②热性惊厥组(24 h内)患儿血浆内皮素(ET)明显高于热性惊厥组(7 d后),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说明热性惊厥患儿脑功能损伤是一过性的。 3.2 血清心肌酶的变化
热性惊厥时因出现全身抽搐及呼吸暂停,从而出现全身短暂缺氧状态。缺氧可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直接损害心肌细胞。缺氧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心肌损伤。心肌损害发生率为65.5%[6]。缺氧使心肌细胞代谢障碍,通透性增加而产生心肌酶学的异常。另外,缺氧使体内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增加,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膜,导致细胞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改变,酶从细胞内溢出,释放入血,使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AST、LDH、CK、CK-MB、HBDH为心肌细胞内酶,是其能量代谢的重要酶类,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7]。该酶在血浆中活力增高与否对判断心肌损害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显示:①热性惊厥组(24 h内)患儿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②热性惊厥组(24 h内)患儿血清心肌酶(CK-MB)明显高于热性惊厥组(7 d后),P = 0.000<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说明热性惊厥患儿存在心功能损伤,且也为一过性的。综上所述,血清心肌酶同工酶(CK-MB)在心功能损伤时其浓度增高。
[参考文献]
[1] 董化江,徐鹏霄. 血管内皮素的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6):557-558.
[2] 李明.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与胆红素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6):564-565.
[3] 甘金莲,樊有赋,陈晔,等. 内皮素的特性与生理病理作用[J]. 生物学教学,2009,34(4):2-3.
[4] 苏浩彬,吴燕云,张红珊,等. ET与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35):122-123.
[5] 张玉红,陈传兵,李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浆ET、SS测定的临床意义[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6):541-542.
[6] 陈艳霞,王家勤,许建文.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52.
[7] 陈文彬,潘祥林. 诊断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4.
(收稿日期:20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