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罪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躬耕·文化精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虚假诉讼行为的发生逐渐呈上升趋势,这种行为不仅与诚实信用原则相违背,而且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降低了司法威信,并且侵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非常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填补了虚假诉讼行为在刑事法律规制上的空白。
  一、我国虚假诉讼第一案与法律适用问题
  2015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驳回上海欧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宝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并对辽宁特莱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莱维公司)与欧宝公司的虚假诉讼行为各罚款五十万元。
  2006年6月,特莱维公司竞拍得到一块土地的使用权来开发特莱维国际花园房地产,谢涛决定投资并且约定好按投资比例分配红利,但是项目完工之后,谢涛并未拿到一分钱。2010年欧宝公司由于合同纠纷起诉特莱维公司返还欠款,一审法院判决特莱维公司返还欠款。但是特莱维国际花园房地产项目投资人谢涛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诉才真正揭开了这个案件的真正面纱。经过法院仔细调查审理发现,欧宝公司与特莱维公司实际的控制人曲叶丽和王作新系夫妻,两个公司之间高管、员工存在高度的混同,而且两公司之间进行过多次大量的资金往来,恶意串通,捏造事实,虚构债务来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意图侵害当事人谢涛的合法利益,躲避对谢涛的债务。2012年1月4日,辽宁省高院再审对此案件作出裁定:撤销了一审判决并且驳回欧宝公司的诉讼请求。之后欧宝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支持辽宁省高院的判决,并且对欧宝公司和特莱维公司的虚假诉讼行为进行了高额处罚。
  虚假诉讼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涌现,这种行为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而且容易动摇司法权威,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双方通过伪造证据、捏造事实、恶意串通等各种手段来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导致法院在处理识别过程中难上加难。
  在《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出台之前,我国刑法典中没有专门规定虚假诉讼的犯罪条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虚假诉讼这种行为无法明确定性。2012年8月,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規定了虚假诉讼这一行为,第112条和113条中规定当事人与被执行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这两款条文中可以看出:对于虚假诉讼行为除了进行民事上的判决,还可以进行刑事处罚,这促进了以后刑事法律的完善,为《刑法修正案(九)》单独规定虚假诉讼罪做了一定的铺垫。《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之前,有些地区的法院认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因此不认为虚假诉讼行为是犯罪,驳回当事人请求或者进行罚款、拘留。有些地区的法院认为是犯罪,但是在具体认定的罪名上又不尽相同。就全国范围来看,对于虚假诉讼行为大致以以下这几种罪名进行判决、裁定。第一种是诈骗罪。许多知名法学家都持这种观点(张明楷教授主张这种观点)。但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多项批复中也可以看出对此种观点不认同。第二种是以“妨害司法类罪”的相关罪名定罪量刑。现行《刑法》在第305条规定了伪证罪,第306条规定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这些罪名与虚假诉讼行为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这仅仅规定的是刑事犯罪。现行《刑法》第307条规定了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但是从这两个罪当中犯罪行为的表述来看,不包括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自己伪造、毁灭证据、虚假陈述的情形。但是这两种行为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所以并不适用。《刑法修正案(九)》将虚假诉讼行为独立设为一罪,填补了法律缺失的状态,解除了多年来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困境,实现了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的对接。
  二、虚假诉讼罪的定型
  (一)虚假诉讼罪的概念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犯罪的本质是侵害刑法所保护的利益,虚假诉讼行为通常以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有很大程度的欺骗性和隐蔽性,虚假诉讼行为侵害的法益有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活动和司法威信与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1.虚假诉讼严重破坏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活动和司法威信
  司法是妥善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一旦司法失去应有的权威和威信,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就会下降,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将受到人们的质疑,也会削弱法院裁判执行力。虚假诉讼行为恰恰是通过捏造事实或伪造证据等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漠视司法权威,将法院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使得法院做出错判,从而人们丧失对司法的信赖。虚假诉讼当事人利用法律的权威性和人民对于法律的尊崇与信任,他们的目的并不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谋取不正当利益。
  2.虚假诉讼行为侵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虚假诉讼使法官产生错误认识,不当免除案件当事人责任,在损害司法机关威信的同时,也侵犯了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上述案例中的谢涛来讲,如果败诉,不仅其财产权利遭受损失,同时还造成其人名誉权、身体等方面的严重损害。谢涛一方面必须忍受着冤屈支付那些本不需要支付的钱财,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因败诉所造成的经营受损、社会评价降低、精神痛苦等后果。因此,虚假诉讼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必须予以打击。
  (二)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构成
  1.虚假诉讼罪构成要件
  虚假诉讼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1)“捏造”就是编造,把没有的事实编造成有,或者把真实的事实扭曲、歪曲、夸大成其他的事实。捏造事实是虚假诉讼罪的犯罪预备行为,向法院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是此罪的实行行为。捏造的事实不仅仅可以指捏造自己的事实,也可以捏造别人的事实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行为人向法院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由于该行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法院没有发现其非法目的,不仅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破坏司法权威,影响司法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常不利于法治的推进;即使法院发现这是一个虚假诉讼,但也进行了诉讼审判过程,同样也会浪费司法资源。
  (3)对于身份没有特殊要求,自然人和单位均可,如果是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虚假诉讼罪的则要从重处罚。
  2.虚假诉讼罪的责任形式
  责任形式为故意,“捏造”不仅体现出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而且体现了其主观恶性大。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虚假诉讼行为会影响法院公正的裁判,因此会严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仍然希望并且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不成立此罪,行为人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行为人必须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海燕:惩治虚假诉讼行为研究——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切入点,《法制博览》2015,11月.
  [2]高虹:论虚假诉讼的成因及对策法制与社会,2015年2月.
  [3]江献:试论诉讼欺诈法律规制的对策与建议法制博览,2015年8月.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養。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本人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一、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
期刊
摘要:随着《张家山汉简》以及其他一些有关秦汉法律的宝贵文献考古资料的相继出土发掘,使汉朝的法律轮廓大体呈现于我们眼前,成果丰硕。但是,碍于年代久远和资料匮乏,对有关汉朝继承法律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难免存在臆测和笼统的缺陷。因此对《二年律令·置后律》中的爵位继承及其中的相关概念和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厘清则显得确有必要。  关键词:爵位继承;因疾而死之继承;“死事”之继承  一、爵位继承的内核  早在秦国商
期刊
摘要:近年来,维格莫尔逻辑结构模型在犯罪案件的证据学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逐渐应用于渎职犯罪案件领域。本文在对该逻辑结构模型的理解上,尝试把该逻辑结构模型应用于渎职犯罪案件中的证据学分析,并对模型应用于渎职犯罪案件后进行一些反思。以期有利于维格莫尔逻辑结构模型在渎职犯罪案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维格莫尔逻辑结构模型;渎职案件;证明过程  一、维格莫尔逻辑结构模型的理解及特征  “证明问题
期刊
摘要:《家》和《郁金香》都是描写封建家庭和主仆爱情的小说,鸣凤和金香作为两部作品中的年轻女佣,身处近代新思想传播伊始、封建家庭衰落时期,都与主人家中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少爷产生过一段真挚朦胧、难忘终身的爱情,最后的结局却又都是凄惨的悲剧。鸣凤和金香有很多相似和相异之处,对比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性格,也可看出巴金和张爱玲创作风格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女佣形象;鸣凤;金香  一、社会背景:新旧交织的
期刊
摘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在犯罪主体、犯罪客体、行为对象等方面存在区别。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任某,男,24岁,S省X市某村人,无业。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行政、刑事处罚记
期刊
为了适应农垦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垦区法治建设进程,防范经营风险,在集团公司(局)常务副总经理带领下,集团公司(局)法律室成立了垦区法务工作队伍。为了提高垦区基层单位法务工作人员的法律业务能力和法务技能,集团公司(局)法律室于2018年4月26日在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湛江农垦常见法律风险防范策略与实务技巧培训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培训班的顺利举办也象征着垦区法务工作队伍正式成立。然
期刊
摘要:东西方税收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东西方不同的法观念。中国古代强调“礼法合一”,法律是政治的附庸,“有治人而无治法”。古代西方社会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基于“理性人”的设定,法律有自己独立的品格,是一种格则和秩序。税务制度的改革应进行文化改造,并重点发展公共服务。  关键词:法观念;税收法律关系;比较  一、东西法观念的差异  对法观念的研究应着眼于法的定义问题与法传统的研究暨法的起源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传统文化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经济腾飞,但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过分推崇使得社会上道德价值观念被经济效益的利益观念严重摧残,社会上已不再有一种能够被社会全体认真遵守的道德价值,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利益,这也使得今年来恶性的道德危机频繁出现,恶性案件屡见不鲜。当认识到了其中的严重性,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
期刊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暴力机关,自产生以来就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不断随着朝代更替逐渐建立完善,监狱制度的建设也反映了国家司法建设的一个侧面,因此监狱制度所表现出来的诸多特点也体现了中国法律史的发展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本文选取汉代监狱制度中的刑具制度加以简要分析和探究,以期达到了解汉朝监狱的刑具种类和使用规则的目标。  关键词:监狱;刑具;使用规则  监狱是实行阶级专政的压迫工具,是国家强制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的两大宗教,提起道教就一定会想到佛教,反之也是。近年来,佛教因少林寺各种事件多次被推到社会舆论的风尖浪口,不论带来的影响好坏,佛教因这些事件与现代的社会已接上了轨,而道教除少数几个著名道观以外,隐隐有倾颓之势,让人不禁有些担心在这样信息化娱乐化的快节奏社会里,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会被人们渐渐的淡忘后没落下去。本文旨在研究道教文化在现代艺术中的发展形式与现状,寻求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