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先给自己定个位、画个像,只有先认清了自己才能认清这个世界。当前,在很多大学生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状态,进而导致了大学生活的“亚健康”。
迷茫。很多大学生过完前几个月的大学生活后,就会逐渐从上大学前的向往、期待、充满激情和有目标、有梦想、有干劲的状态转变为迷茫、烦躁、没有方向和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干。上课时听不懂或者完全不想听,下课后也只能随波逐流、迷迷糊糊、浑浑噩噩,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一旦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时,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甚至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因为“学无所获”而心里“很烦”,也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而严重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时间一长就麻木了。
“刻苦”学习。有些同学学习非常刻苦,干事情也非常认真,无论什么课都认真听讲、认真学习,每门课都尽可能的学懂、考高分,成为一个“纯粹的学霸”。这些同学是个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将来如果走考研、考博的道路会比较顺利,即便参加工作也能较平稳的发展。但是,没有方向的“刻苦”是很危险的。用时间和汗水浇出来的“学霸”多半是只“学”不“霸”,用“思想”加时间和汗水浇出来的“学霸”才是人生的“学霸”。我们不妨看看中央教科院关于“高考状元”的一项调查结果(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6年的30年间全国共出了3300多名“高考状元”,结果通过对他们的跟踪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成为行业领袖、顶尖人才或一流专家的,他们如今也都过着平凡的生活,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不分主次、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便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
思想放松。有些同学高中时就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大学、上大学要干什么?只是为了“上大学”而“考大学”。结果,经历了3年高中的艰苦“鏖战”,终于鲤鱼跳龙门,顺利踏入大学的殿堂。于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当年刻苦学习的劲儿不见了,当年“头悬梁锥刺股”的意志没有了,当年“要上大学”的目标也实现了,从此以后“高枕无忧”,尽情享受大学的轻松快乐、好好弥补高中的“损失”。至于上大学要干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一概不知,完全把大学当成了高考的“战利品”来享受,整日沉浸在“快乐”之中,完全不顾“危险”的一步步逼近。
怕苦怕累。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而大学恰恰就是一个没有压力,或者说压力很小的地方。时间长了就会如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人逼自己,自己就更不会逼自己。于是,斗志越来越差、冲劲越来越弱、干劲越来越小,最后就只会得过且过,害怕克服困难、害怕进入陌生领域、害怕迎接挑战、害怕承担责任、害怕面对失败。如果不是要点名签到,连正常的上课都懒得去,即使去了也懒得听,更不用说要主动作为和有所作为了。怕吃苦,人生就几乎没救了。因为,干什么都得吃苦,如果这一点改不了,知道再多的道理、学会再多的方法也是白搭。
自制力差。有些同学心里想的比谁都清楚,看的形势比谁都准确,就是有想法没办法、有目标没动力,想学习又不想吃苦、想干事又经不住诱惑。于是,整天三分钟的热度,三分钟后还是我行我素,该干什么干什么,自我放纵、自我失控,整天沉迷于游戏之中,或者四处寻觅“一见钟情”、“享受”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这些同学看似“快乐”,实则都是浮云,注定逃不出大学生恋爱90%毕业即分手的概率和大学生就业50%毕业即失业的命运。而且,这种生活相当于以“借高利贷”的模式超前“消费”,最终会付出你所承担不起的“高额利息”,甚至会葬送人生。
自我陶醉。有些同学逃避现实,像阿Q一样活着,从来不考虑社会形势、也不考虑自身实际,给自己树立一些假目标、假理想,用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来麻痹自己、自我陶醉。有的甚至自以为掌握的一点“小技能”、学到的一点“小本领”、发现的一点“小机遇”、当了学生会的一个“小領导”等等是可以扭转乾坤的“杀手锏”。整天抱着石头当金砖、拿着竹片当宝剑,除了做白日梦,就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去调查、不去实践,而真等到用“武”之时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自欺欺人”,不过,早为时已晚。
如果你身上有以上某种“不良”状态,那你正处在人生的一个极其“危险”的时期。因为,如果你一直在“沉睡”,那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上课的时候,清醒的不多,但发呆的、睡觉、玩手机非常多;课余时间,看小说的、看电影的、打游戏的、逛街的居多。如此这般,就业时的失败怎能不比成功多?
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你如果是老板,你愿意录用你这样的员工吗?
上大学填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还有谁能认识你?
学技术不肯动手,学理论不肯动脑。等待你的除了失业还能是什么?你说,你修完《计算机基础》,但真实水平与小学生大体相当。你的竞争力在哪?
你学了十几年英语,然而,你的英语水平还没有翻译软件水平高。有哪家公司需要你?
你修了《思想修养课》,但你根本就没听。你敢说,除了课堂上睡眠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提升外,在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方面,还有哪一点比高中生强?如此德行,怕你都来不及,还会有人用你?
你学过《阅读与写作》,但你读的是手机,你写的是微信。对语文,自己都没有信心,你还想指望别人对你有信心?
你说你有专业,除了玩手机略显专业外,你能响亮的说出你还有什么专业特长吗?无论什么课,对你来讲都变成了手机操作课。拿笔的时间远没有拿手机的时间多,看黑板的时间远没有看手机的时间多,你让谁去相信你会是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
双休日你起来吃过早饭吗?连吃饭都懒得起,还会有谁相信你会干活?
唯一投入的是游戏,耗时最多的是游戏,而你毕业时的自荐信和简历对此又只字不提。自己做的连自己都不认可,世界上还有谁认可你?
讲大道理的时候你是老子,伸手要钱的时候你永远是儿子。你可以欺负你的父母,世界也能任你欺负吗?
离开了手机和电脑你还能做什么?离开了游戏你还喜欢什么?离开了家你还能到哪里?离开了父母还有谁会为你提供温饱?对于这些问题,你都找不到答案,你还想找到前程吗?
学无所成,怨学校;考试挂科,怨老师;犯错受罚,怨制度;人际孤独,怨同学;就业困难,怨时代;孤立无援,怨父母。只有埋怨,没有反思;只有骂人,没有检讨。如此处事,老板如果不是你亲爹,他敢聘用你吗?
图书馆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上没有你的身影,公益场上没有你的身影。你退化的不仅是肌肉,你退化的是责任感,你退化的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迷茫。很多大学生过完前几个月的大学生活后,就会逐渐从上大学前的向往、期待、充满激情和有目标、有梦想、有干劲的状态转变为迷茫、烦躁、没有方向和不知道该干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干。上课时听不懂或者完全不想听,下课后也只能随波逐流、迷迷糊糊、浑浑噩噩,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一旦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时,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甚至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因为“学无所获”而心里“很烦”,也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而严重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时间一长就麻木了。
“刻苦”学习。有些同学学习非常刻苦,干事情也非常认真,无论什么课都认真听讲、认真学习,每门课都尽可能的学懂、考高分,成为一个“纯粹的学霸”。这些同学是个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将来如果走考研、考博的道路会比较顺利,即便参加工作也能较平稳的发展。但是,没有方向的“刻苦”是很危险的。用时间和汗水浇出来的“学霸”多半是只“学”不“霸”,用“思想”加时间和汗水浇出来的“学霸”才是人生的“学霸”。我们不妨看看中央教科院关于“高考状元”的一项调查结果(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6年的30年间全国共出了3300多名“高考状元”,结果通过对他们的跟踪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成为行业领袖、顶尖人才或一流专家的,他们如今也都过着平凡的生活,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不分主次、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便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
思想放松。有些同学高中时就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大学、上大学要干什么?只是为了“上大学”而“考大学”。结果,经历了3年高中的艰苦“鏖战”,终于鲤鱼跳龙门,顺利踏入大学的殿堂。于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当年刻苦学习的劲儿不见了,当年“头悬梁锥刺股”的意志没有了,当年“要上大学”的目标也实现了,从此以后“高枕无忧”,尽情享受大学的轻松快乐、好好弥补高中的“损失”。至于上大学要干什么、将来要干什么一概不知,完全把大学当成了高考的“战利品”来享受,整日沉浸在“快乐”之中,完全不顾“危险”的一步步逼近。
怕苦怕累。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而大学恰恰就是一个没有压力,或者说压力很小的地方。时间长了就会如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人逼自己,自己就更不会逼自己。于是,斗志越来越差、冲劲越来越弱、干劲越来越小,最后就只会得过且过,害怕克服困难、害怕进入陌生领域、害怕迎接挑战、害怕承担责任、害怕面对失败。如果不是要点名签到,连正常的上课都懒得去,即使去了也懒得听,更不用说要主动作为和有所作为了。怕吃苦,人生就几乎没救了。因为,干什么都得吃苦,如果这一点改不了,知道再多的道理、学会再多的方法也是白搭。
自制力差。有些同学心里想的比谁都清楚,看的形势比谁都准确,就是有想法没办法、有目标没动力,想学习又不想吃苦、想干事又经不住诱惑。于是,整天三分钟的热度,三分钟后还是我行我素,该干什么干什么,自我放纵、自我失控,整天沉迷于游戏之中,或者四处寻觅“一见钟情”、“享受”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这些同学看似“快乐”,实则都是浮云,注定逃不出大学生恋爱90%毕业即分手的概率和大学生就业50%毕业即失业的命运。而且,这种生活相当于以“借高利贷”的模式超前“消费”,最终会付出你所承担不起的“高额利息”,甚至会葬送人生。
自我陶醉。有些同学逃避现实,像阿Q一样活着,从来不考虑社会形势、也不考虑自身实际,给自己树立一些假目标、假理想,用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来麻痹自己、自我陶醉。有的甚至自以为掌握的一点“小技能”、学到的一点“小本领”、发现的一点“小机遇”、当了学生会的一个“小領导”等等是可以扭转乾坤的“杀手锏”。整天抱着石头当金砖、拿着竹片当宝剑,除了做白日梦,就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去调查、不去实践,而真等到用“武”之时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自欺欺人”,不过,早为时已晚。
如果你身上有以上某种“不良”状态,那你正处在人生的一个极其“危险”的时期。因为,如果你一直在“沉睡”,那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上课的时候,清醒的不多,但发呆的、睡觉、玩手机非常多;课余时间,看小说的、看电影的、打游戏的、逛街的居多。如此这般,就业时的失败怎能不比成功多?
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你如果是老板,你愿意录用你这样的员工吗?
上大学填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还有谁能认识你?
学技术不肯动手,学理论不肯动脑。等待你的除了失业还能是什么?你说,你修完《计算机基础》,但真实水平与小学生大体相当。你的竞争力在哪?
你学了十几年英语,然而,你的英语水平还没有翻译软件水平高。有哪家公司需要你?
你修了《思想修养课》,但你根本就没听。你敢说,除了课堂上睡眠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提升外,在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方面,还有哪一点比高中生强?如此德行,怕你都来不及,还会有人用你?
你学过《阅读与写作》,但你读的是手机,你写的是微信。对语文,自己都没有信心,你还想指望别人对你有信心?
你说你有专业,除了玩手机略显专业外,你能响亮的说出你还有什么专业特长吗?无论什么课,对你来讲都变成了手机操作课。拿笔的时间远没有拿手机的时间多,看黑板的时间远没有看手机的时间多,你让谁去相信你会是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
双休日你起来吃过早饭吗?连吃饭都懒得起,还会有谁相信你会干活?
唯一投入的是游戏,耗时最多的是游戏,而你毕业时的自荐信和简历对此又只字不提。自己做的连自己都不认可,世界上还有谁认可你?
讲大道理的时候你是老子,伸手要钱的时候你永远是儿子。你可以欺负你的父母,世界也能任你欺负吗?
离开了手机和电脑你还能做什么?离开了游戏你还喜欢什么?离开了家你还能到哪里?离开了父母还有谁会为你提供温饱?对于这些问题,你都找不到答案,你还想找到前程吗?
学无所成,怨学校;考试挂科,怨老师;犯错受罚,怨制度;人际孤独,怨同学;就业困难,怨时代;孤立无援,怨父母。只有埋怨,没有反思;只有骂人,没有检讨。如此处事,老板如果不是你亲爹,他敢聘用你吗?
图书馆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上没有你的身影,公益场上没有你的身影。你退化的不仅是肌肉,你退化的是责任感,你退化的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