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信观斗山石雕是中国宗教雕塑作品中罕见的艺术瑰宝。观斗山柱础石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造型别致。基本形体的柱础石雕配上精雕细刻的动植物装饰纹样,特色鲜明。动物、人物柱础石雕造型精准、形象生动。这些柱础石雕雕刻细腻,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关键词:观斗山;历史;柱础石雕;艺术价值
威信观斗山石雕群“是云南规模最大的宗教石雕群”,[1]是西南三省少见难得的柱础石雕艺术精品。绝美的造型艺术引来更多的人对观斗山石雕的关注和赞美。观斗山的柱础石雕,造型内容丰富,造型形式多样,造型特点别具一格,精雕细刻却不失大气磅礴,超自然的表现却蕴含有人间的真情实感。
1 观斗山地形特征
观斗山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城东北40余公里高田乡的华汾山与罗汉山之间,相邻接四川叙永县,海拔1880米。依据相关记载,屹立群峰之首的观斗山,据民间传说是因吴三桂曾到此山观星斗而得名。山顶侧殿堂及石雕群的修建也有一种传说,是道家的一个长老联合佛、儒两教之人兴建的。
观斗山坐东朝西,山势雄伟,林木茂盛。八月山上观云,云彩悠然自在,给人飘飘欲仙的感觉。尚若云层浓重,预示“猛龙过江”,暴雨将至。在云开时,可见阳光普照,山川秀丽,一片宜人的景色扑面而来。
2 观斗山石雕群的历史概况
观斗山庙宇始建于明代末期,历史上的观斗山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云南四川交界处的典型的宗教建筑及石雕群,也是西南三省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典型性体现在全国各地很少有类似这种三教合一在一个地方修建殿堂,而且每个殿堂里有大量的雕塑作品,其雕塑作品工艺精细,刀法娴熟,形象逼真,是明末清初珍贵少有的艺术精品。观斗山庙宇在清代经过数次的维修与扩建,民国初期又遭损坏,民国中后期,经过14年大规模的复修,建佛祖殿、关圣殿、王母殿等9个殿,建筑面积2325平方米,占地面积10余亩。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无人料理而逐步衰败,各殿的石门坊、石碑、石壁等造像被毁,“1971年,庙被拆毁,木雕造像全部腐烂。”①唯存的石雕造像多数倒塌于草丛之中。经清理,计有石雕造像63尊,碑刻12块,井口石柱8根,柱础40个,香炉5个,石兽24个,浮雕180余組。①石雕群以道教造像为主,兼有佛教和儒教造像,各殿的佛、菩萨、金仙、儒士弟子等造像,是研究宗教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威信观斗山石雕造像匠心独特,想象丰富,形神兼备,大佛菩萨威严慈目,儒士弟子儒雅淡泊,金刚力士威猛、力大无穷,麒麟、龙、凤造型独具特色,展示了昭通威信特有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价值。
3 观斗山柱础石雕的艺术价值
在观斗山庙宇前,首先耀入眼帘的是散落于草丛中的各种石墩及麒麟、大象、羊等动物石雕,这些石雕都是被毁殿宇的柱础石雕及柱础石上的装饰雕塑。大凡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人都会被观斗山的石雕艺术深深打动。柱础石雕造型内容丰富,形体结实厚重,雕塑造像生动且富有创造性,圆柱形、鼓形等柱础石配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其工艺制作水平实在令人折服,这些石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3.1 基本形体的柱础石雕
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每根承重柱子都有柱础石,缺一不可。目的是使落地屋柱不受潮湿腐烂。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古人对柱础石的使用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建筑雕刻的审美方面更是用足了功夫。图1、图2是造型有别的两个圆形柱础石雕。图1是一个鼓形柱础石雕,外形像一个平放的大鼓,周围外凸的正面雕刻纹样,是由连翘花卉和铜钱似的圆形纹样以二方连续纹样形式精准地围成一圈,纹样的大小组合及穿插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然后画稿、雕刻制作完成的。花型设计大气、方圆结合。鼓形的上下两面像绷了一块刺绣有祥云纹样的皮料一样,皮料纹样与侧面纹样形成结构,自然衔接着。在靠上面的边部用了一串佛珠纹样压边,也像为了绷紧鼓面而钉的边钉,无论是造型还是表意,都能体现出设计和雕刻工艺的精细以及质感的表现等特征的体现。
图2柱础石雕由三个不同造型的形体组成,上面部分是鼓形与图1差不多的形状,其上雕刻有许多不同的植物花卉,如格桑花、藤花等多种植物,以点状式和连续式来进行表现,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中间是半球形莲花台,外侧莲花瓣是以一到二厘米的浮雕厚度分两层错落有致地加以刻画与表现。下面是一个反扣在地面石板上的八边形附莲花瓣的半球状形体。一个柱础石由三个形状有别的形体对接在一起组合而成,形体构成整体协调而富有变化,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审美特征。这个柱础石雕无论是大的造型设计还是细节的刻画和施工组合,都能体现出造型及图案设计的精美,感受到精心制作石雕纹样以及建造工程的难度,不得不发自内心地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图3是由两个宽窄差不多的圆柱和六凌柱形体组合成的柱础石,上面形体周围的浮雕纹样是由六个莲花瓣纹样和六朵连翘花连续构成,纹样上下左右巧妙穿插,高低起伏变化丰富,在每个厚实的莲花瓣上的左右两边还刻有线形水涡旋纹样,达到线面结合,化解了莲花瓣造型的平板和单调性。接在下面的凌柱靠上面的部分刻有龙头纹样和云纹的组合。纹样内容以花、水、云、龙为题材,表现出一个自然生态循环与美丽的传说,即是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巧妙结合,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图4是一个六面形柱礎石,大的形状是一个棱柱,上面部分雕刻了一个圆盘形,圆盘与方体紧密结合,巧妙地通过纹样的装饰,自然衔接在一起,主要纹样有云纹、花纹等。更精彩的是在雕刻艺术处理上,上面的圆盘又似包了一层厚实的布料,通过分口处把边条插进扣紧,外露的边缘表现出一种有布料皱褶的松软感觉,这正好与下面结实的六凌柱形成软硬对比,衔接点自然流畅,表现特别生动,这种对材料质感的表现手法是观斗山石雕的一大特点。
类似的石雕还有很多,主要区别表现在造型上、内容上、艺术手法的处理上,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彰显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2 柱础石动物石雕
在观斗山的草丛里还能看到很多动物石雕,这些动物雕塑其实是柱础石雕的扩展与装饰表现。柱础石雕的造型形式和表现内容又是昭通威信观斗山石雕群的一大特色,在全国都是少有的。生动的造型和独特的工艺水平展现了石雕艺术的高水平,这是中国石雕艺术的一大瑰宝。如图5、图6,麒麟是中国古人神话里的神宠,主太平、长寿,那时的人们总是希望麒麟给自己带来吉祥、幸运和光明。有很多少数民族还把麒麟当作图腾和祖神来供奉。
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图5为雄性,形象雄健,造型以较钢硬的表现手法。同时,在形象塑造上又体现出方圆结合的艺术表现,造型具有装饰及夸张的表现效果,神态及纹样刻画充分、深入,打磨精致。头部的表现似龙似狮,脖子上的鬃毛显示出雄性的霸气,身上用龙鳞表现,有祥瑞太平的含义。单脚踩球意为镇宅祛邪,招财聚福。后身上巧妙设计的圆盘就像放在身上的坐垫,这种造型既体现了柱础石雕的装饰美感,又体现了柱础石雕的实用性。因此,麒麟及相关动物的表现都是前脚站立,后脚坐地的表现形式。图6为雌性,形象表现较温和,手法细腻,线条流畅,轻重有别。主要区别在于脖子上没有鬃毛,而在前面添加了一个小麒麟,这可能跟民间“麒麟送子”的说法有联系。
如图7,在古代,羊与祥通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用羊作装饰的图案、雕塑等就有吉利、祥瑞的意义。羊,儒雅温和,深受人们喜爱。观斗山的石雕羊正好表现出了羊的温顺、柔情、亲和的形象特征。头部的装饰雕刻有花、枝叶等装饰纹样,使羊的装饰更加可爱,生动感人,羊的后背上盖有绣上莲花的布垫,布垫上再安放较厚的圆柱形莲花坐垫,这些表现非常人性化,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大爱思想和对美的追求。羊的前脚是因损坏做了修补,笔者认为其右前脚也许不应该这样弯着,从动态来看,应站立于地,方感亲切、实在,更符合逻辑。图8表现的是柱础石大象雕塑,生动自然,表现出温顺、亲近的样子,能友好地与人共处,从中体现出人们追求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在大象前增加一个盘脚的道士,进一步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同时我们也看到,道士的头部是后面补上去的,造型明显粗糙,有待进一步考证。
3.3 柱础石上的人物雕塑
柱础石上的人物雕塑大多表现的是金刚力士的动态造型,整体人物造型结构准确,表现生动,感人肺腑。如图9,洒脱的动态塑造,镇定的表情刻画,一个前虚后实的侧马步,单手轻缓地往前伸出,似乎稍稍用力,便能托起千万斤,是对中国历及史宗教文化的展示和表现,是人间善念的具体体现。同样,图10以类似的人物造型表现,力士单手向侧前上方托举的动态塑造,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忠实、自信、洒脱的力士轻松地托起屋柱的过人之举,实实在在地让人放心,同时又感受到几分敬畏。这是新时代宣扬的勇敢和担当精神的典型范例。再看,服饰衣纹的表现主次有别,简练概括,颇感生动,表现完整。这样的人物石雕无论是造型还是表情神态的刻画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让观者看后无不称赞,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难得少见的石雕艺术精品。
4 观斗山石雕群的保护和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的建设发展和对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传承,1985年,观斗山寺庙遗址被列为威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威信县文管所对观斗山石雕进行清理,并对大多数雕塑作品及遭到破坏的部分殿宇进行再次修复处理;1993年11月,观斗山寺庙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并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筹资对观斗山庙宇和石雕进行不断的维护修缮,已将大部分殿宇、石雕等进行了恢复。不过,笔者认为,对部分石雕造像的恢复非常粗糙,远远达不到原有的标准。因此,建议聘请相关专家考察论证,进行原貌恢复,以确保質量,真正把被损坏的部分恢复成原样,努力把丢失的原件找回来,用心保护好云南仅有全国罕见的精湛的石雕艺术品。另外,这些不能用金钱衡量的精致的石雕艺术品,目前不能随意地摆放在杂乱的荒地和草丛里,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让我们珍贵的石雕艺术再现历史的光辉。
威信观斗山石雕是石雕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宗教史、艺术史、民俗学的珍贵的资料。“石雕艺术规模之大、之多、技术之精湛,西南三省罕见,可称石雕艺术的宝库。”[2]而观斗山柱础石雕是其精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柱础石雕的造型特点独树一帜,造型别致,雕刻细腻,工艺精湛、美观。随着国家旅游文化工作的积极推进,昭通的历史文化资源——威信观斗山石雕艺术有待进一步整理、恢复,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注释:①威信县观斗山的石碑《观斗山石雕群简介》摘录。
参考文献:
[1]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616089[DB/OL].中文百科在线(观斗山).
[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oCsGV3xybMLbDOJWGvvrw1SmU4l_u- 6sNewnswCJmcEbm4kxdzQ39s6MuKBTM5moTK4JLtuZQbA51gGmo8A8q[DB/OL].百度百科(观斗山).
作者简介:秦明华(1963—),男,云南昭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美术教育教学。
关键词:观斗山;历史;柱础石雕;艺术价值
威信观斗山石雕群“是云南规模最大的宗教石雕群”,[1]是西南三省少见难得的柱础石雕艺术精品。绝美的造型艺术引来更多的人对观斗山石雕的关注和赞美。观斗山的柱础石雕,造型内容丰富,造型形式多样,造型特点别具一格,精雕细刻却不失大气磅礴,超自然的表现却蕴含有人间的真情实感。
1 观斗山地形特征
观斗山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城东北40余公里高田乡的华汾山与罗汉山之间,相邻接四川叙永县,海拔1880米。依据相关记载,屹立群峰之首的观斗山,据民间传说是因吴三桂曾到此山观星斗而得名。山顶侧殿堂及石雕群的修建也有一种传说,是道家的一个长老联合佛、儒两教之人兴建的。
观斗山坐东朝西,山势雄伟,林木茂盛。八月山上观云,云彩悠然自在,给人飘飘欲仙的感觉。尚若云层浓重,预示“猛龙过江”,暴雨将至。在云开时,可见阳光普照,山川秀丽,一片宜人的景色扑面而来。
2 观斗山石雕群的历史概况
观斗山庙宇始建于明代末期,历史上的观斗山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云南四川交界处的典型的宗教建筑及石雕群,也是西南三省著名的宗教圣地。其典型性体现在全国各地很少有类似这种三教合一在一个地方修建殿堂,而且每个殿堂里有大量的雕塑作品,其雕塑作品工艺精细,刀法娴熟,形象逼真,是明末清初珍贵少有的艺术精品。观斗山庙宇在清代经过数次的维修与扩建,民国初期又遭损坏,民国中后期,经过14年大规模的复修,建佛祖殿、关圣殿、王母殿等9个殿,建筑面积2325平方米,占地面积10余亩。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无人料理而逐步衰败,各殿的石门坊、石碑、石壁等造像被毁,“1971年,庙被拆毁,木雕造像全部腐烂。”①唯存的石雕造像多数倒塌于草丛之中。经清理,计有石雕造像63尊,碑刻12块,井口石柱8根,柱础40个,香炉5个,石兽24个,浮雕180余組。①石雕群以道教造像为主,兼有佛教和儒教造像,各殿的佛、菩萨、金仙、儒士弟子等造像,是研究宗教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威信观斗山石雕造像匠心独特,想象丰富,形神兼备,大佛菩萨威严慈目,儒士弟子儒雅淡泊,金刚力士威猛、力大无穷,麒麟、龙、凤造型独具特色,展示了昭通威信特有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价值。
3 观斗山柱础石雕的艺术价值
在观斗山庙宇前,首先耀入眼帘的是散落于草丛中的各种石墩及麒麟、大象、羊等动物石雕,这些石雕都是被毁殿宇的柱础石雕及柱础石上的装饰雕塑。大凡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人都会被观斗山的石雕艺术深深打动。柱础石雕造型内容丰富,形体结实厚重,雕塑造像生动且富有创造性,圆柱形、鼓形等柱础石配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其工艺制作水平实在令人折服,这些石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3.1 基本形体的柱础石雕
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每根承重柱子都有柱础石,缺一不可。目的是使落地屋柱不受潮湿腐烂。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古人对柱础石的使用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建筑雕刻的审美方面更是用足了功夫。图1、图2是造型有别的两个圆形柱础石雕。图1是一个鼓形柱础石雕,外形像一个平放的大鼓,周围外凸的正面雕刻纹样,是由连翘花卉和铜钱似的圆形纹样以二方连续纹样形式精准地围成一圈,纹样的大小组合及穿插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然后画稿、雕刻制作完成的。花型设计大气、方圆结合。鼓形的上下两面像绷了一块刺绣有祥云纹样的皮料一样,皮料纹样与侧面纹样形成结构,自然衔接着。在靠上面的边部用了一串佛珠纹样压边,也像为了绷紧鼓面而钉的边钉,无论是造型还是表意,都能体现出设计和雕刻工艺的精细以及质感的表现等特征的体现。
图2柱础石雕由三个不同造型的形体组成,上面部分是鼓形与图1差不多的形状,其上雕刻有许多不同的植物花卉,如格桑花、藤花等多种植物,以点状式和连续式来进行表现,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中间是半球形莲花台,外侧莲花瓣是以一到二厘米的浮雕厚度分两层错落有致地加以刻画与表现。下面是一个反扣在地面石板上的八边形附莲花瓣的半球状形体。一个柱础石由三个形状有别的形体对接在一起组合而成,形体构成整体协调而富有变化,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审美特征。这个柱础石雕无论是大的造型设计还是细节的刻画和施工组合,都能体现出造型及图案设计的精美,感受到精心制作石雕纹样以及建造工程的难度,不得不发自内心地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图3是由两个宽窄差不多的圆柱和六凌柱形体组合成的柱础石,上面形体周围的浮雕纹样是由六个莲花瓣纹样和六朵连翘花连续构成,纹样上下左右巧妙穿插,高低起伏变化丰富,在每个厚实的莲花瓣上的左右两边还刻有线形水涡旋纹样,达到线面结合,化解了莲花瓣造型的平板和单调性。接在下面的凌柱靠上面的部分刻有龙头纹样和云纹的组合。纹样内容以花、水、云、龙为题材,表现出一个自然生态循环与美丽的传说,即是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巧妙结合,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图4是一个六面形柱礎石,大的形状是一个棱柱,上面部分雕刻了一个圆盘形,圆盘与方体紧密结合,巧妙地通过纹样的装饰,自然衔接在一起,主要纹样有云纹、花纹等。更精彩的是在雕刻艺术处理上,上面的圆盘又似包了一层厚实的布料,通过分口处把边条插进扣紧,外露的边缘表现出一种有布料皱褶的松软感觉,这正好与下面结实的六凌柱形成软硬对比,衔接点自然流畅,表现特别生动,这种对材料质感的表现手法是观斗山石雕的一大特点。
类似的石雕还有很多,主要区别表现在造型上、内容上、艺术手法的处理上,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彰显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2 柱础石动物石雕
在观斗山的草丛里还能看到很多动物石雕,这些动物雕塑其实是柱础石雕的扩展与装饰表现。柱础石雕的造型形式和表现内容又是昭通威信观斗山石雕群的一大特色,在全国都是少有的。生动的造型和独特的工艺水平展现了石雕艺术的高水平,这是中国石雕艺术的一大瑰宝。如图5、图6,麒麟是中国古人神话里的神宠,主太平、长寿,那时的人们总是希望麒麟给自己带来吉祥、幸运和光明。有很多少数民族还把麒麟当作图腾和祖神来供奉。
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图5为雄性,形象雄健,造型以较钢硬的表现手法。同时,在形象塑造上又体现出方圆结合的艺术表现,造型具有装饰及夸张的表现效果,神态及纹样刻画充分、深入,打磨精致。头部的表现似龙似狮,脖子上的鬃毛显示出雄性的霸气,身上用龙鳞表现,有祥瑞太平的含义。单脚踩球意为镇宅祛邪,招财聚福。后身上巧妙设计的圆盘就像放在身上的坐垫,这种造型既体现了柱础石雕的装饰美感,又体现了柱础石雕的实用性。因此,麒麟及相关动物的表现都是前脚站立,后脚坐地的表现形式。图6为雌性,形象表现较温和,手法细腻,线条流畅,轻重有别。主要区别在于脖子上没有鬃毛,而在前面添加了一个小麒麟,这可能跟民间“麒麟送子”的说法有联系。
如图7,在古代,羊与祥通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用羊作装饰的图案、雕塑等就有吉利、祥瑞的意义。羊,儒雅温和,深受人们喜爱。观斗山的石雕羊正好表现出了羊的温顺、柔情、亲和的形象特征。头部的装饰雕刻有花、枝叶等装饰纹样,使羊的装饰更加可爱,生动感人,羊的后背上盖有绣上莲花的布垫,布垫上再安放较厚的圆柱形莲花坐垫,这些表现非常人性化,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大爱思想和对美的追求。羊的前脚是因损坏做了修补,笔者认为其右前脚也许不应该这样弯着,从动态来看,应站立于地,方感亲切、实在,更符合逻辑。图8表现的是柱础石大象雕塑,生动自然,表现出温顺、亲近的样子,能友好地与人共处,从中体现出人们追求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在大象前增加一个盘脚的道士,进一步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同时我们也看到,道士的头部是后面补上去的,造型明显粗糙,有待进一步考证。
3.3 柱础石上的人物雕塑
柱础石上的人物雕塑大多表现的是金刚力士的动态造型,整体人物造型结构准确,表现生动,感人肺腑。如图9,洒脱的动态塑造,镇定的表情刻画,一个前虚后实的侧马步,单手轻缓地往前伸出,似乎稍稍用力,便能托起千万斤,是对中国历及史宗教文化的展示和表现,是人间善念的具体体现。同样,图10以类似的人物造型表现,力士单手向侧前上方托举的动态塑造,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忠实、自信、洒脱的力士轻松地托起屋柱的过人之举,实实在在地让人放心,同时又感受到几分敬畏。这是新时代宣扬的勇敢和担当精神的典型范例。再看,服饰衣纹的表现主次有别,简练概括,颇感生动,表现完整。这样的人物石雕无论是造型还是表情神态的刻画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让观者看后无不称赞,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难得少见的石雕艺术精品。
4 观斗山石雕群的保护和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的建设发展和对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传承,1985年,观斗山寺庙遗址被列为威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威信县文管所对观斗山石雕进行清理,并对大多数雕塑作品及遭到破坏的部分殿宇进行再次修复处理;1993年11月,观斗山寺庙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并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筹资对观斗山庙宇和石雕进行不断的维护修缮,已将大部分殿宇、石雕等进行了恢复。不过,笔者认为,对部分石雕造像的恢复非常粗糙,远远达不到原有的标准。因此,建议聘请相关专家考察论证,进行原貌恢复,以确保質量,真正把被损坏的部分恢复成原样,努力把丢失的原件找回来,用心保护好云南仅有全国罕见的精湛的石雕艺术品。另外,这些不能用金钱衡量的精致的石雕艺术品,目前不能随意地摆放在杂乱的荒地和草丛里,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让我们珍贵的石雕艺术再现历史的光辉。
威信观斗山石雕是石雕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宗教史、艺术史、民俗学的珍贵的资料。“石雕艺术规模之大、之多、技术之精湛,西南三省罕见,可称石雕艺术的宝库。”[2]而观斗山柱础石雕是其精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柱础石雕的造型特点独树一帜,造型别致,雕刻细腻,工艺精湛、美观。随着国家旅游文化工作的积极推进,昭通的历史文化资源——威信观斗山石雕艺术有待进一步整理、恢复,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注释:①威信县观斗山的石碑《观斗山石雕群简介》摘录。
参考文献:
[1]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616089[DB/OL].中文百科在线(观斗山).
[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oCsGV3xybMLbDOJWGvvrw1SmU4l_u- 6sNewnswCJmcEbm4kxdzQ39s6MuKBTM5moTK4JLtuZQbA51gGmo8A8q[DB/OL].百度百科(观斗山).
作者简介:秦明华(1963—),男,云南昭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美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