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课程中,地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结合教学需求和地理学科特点有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因此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突破教育改革瓶颈,构建高效课堂,推动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改革
一、 前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高中地理教师正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直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导致地理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加大对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二、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这是现代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观点。换言之,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要想将学生的内在动机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作为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和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只有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学习有持久的动力,使学生的态度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积极的“我要学”。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依据课程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教学艺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与颠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知识吸收率普遍较低。这样的教育很难持久发展,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育事业,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要摒弃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地球的运动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地球的运动。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學生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
三、 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与地理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在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将各种地理现象、名言名句、生活实际互相联系起来,并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地理原理和掌握的地理知识对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实现地理教学感染力的增强。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改造利用以及关心认识环境与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民间谚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民俗谚语都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如“滴水穿石”,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这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所造成的;如“斗转星移”,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这与地球运动有一定的关系;如歌词“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这里就隐含了地理学科中东亚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点;如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地理知识去解释,这与水循环有一定的联系性。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引入这些生活知识,可以让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创新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激发,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对现实未知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地理知识的创造、理解、发现与应用,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走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乐问。例如,在讲解“水循环与洋流”这节内容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哥伦布两次到美洲的航海示意图以及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哥伦布两次前往美洲的航线不同,一次是从靠近南美洲的航线出发,用时22天,还有一次是从靠近北美洲的航线出发,用时37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读图分析,探究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学习了知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提问。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师生互动具有单向性,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实现师生双向互动,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工作,还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虹.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10):173.
[2]邵艳红.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58,66.
[3]周小芳.对新课程背景下运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7(7):47-48.
[4]王萃.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族教育,2011(Z1):46-48.
作者简介:
赵永龙,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六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改革
一、 前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高中地理教师正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直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导致地理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加大对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二、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这是现代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观点。换言之,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要想将学生的内在动机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作为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和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只有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学习有持久的动力,使学生的态度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积极的“我要学”。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依据课程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教学艺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与颠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知识吸收率普遍较低。这样的教育很难持久发展,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育事业,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要摒弃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地球的运动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地球的运动。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學生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
三、 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在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与地理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在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将各种地理现象、名言名句、生活实际互相联系起来,并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地理原理和掌握的地理知识对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实现地理教学感染力的增强。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改造利用以及关心认识环境与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民间谚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民俗谚语都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如“滴水穿石”,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这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所造成的;如“斗转星移”,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这与地球运动有一定的关系;如歌词“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这里就隐含了地理学科中东亚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点;如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用地理知识去解释,这与水循环有一定的联系性。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引入这些生活知识,可以让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创新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激发,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对现实未知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地理知识的创造、理解、发现与应用,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走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乐问。例如,在讲解“水循环与洋流”这节内容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哥伦布两次到美洲的航海示意图以及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哥伦布两次前往美洲的航线不同,一次是从靠近南美洲的航线出发,用时22天,还有一次是从靠近北美洲的航线出发,用时37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读图分析,探究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学习了知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提问。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问,学生答,师生互动具有单向性,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实现师生双向互动,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工作,还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虹.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10):173.
[2]邵艳红.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58,66.
[3]周小芳.对新课程背景下运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7(7):47-48.
[4]王萃.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中国民族教育,2011(Z1):46-48.
作者简介:
赵永龙,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