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全国中小学都在积极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努力创造条件,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构成基本有以下五个因素: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可见,“素质教育”虽是一句简单的话,然而,实行起来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在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今天,新课改给地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农村中学教具简陋,信息闭塞,地理教师凭借“粉笔、黑板、教科书”,必须尽快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现代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应对素质教育。下面仅就我自己的体会和做法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
一、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是体现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也是道德规范。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大国,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素质教育一反传统的“师道尊严”,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放下先生架子,肃清师生的严格界限,师生之间要有相亲相爱的关系,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教学相长。教师一要虚心,二要宽容,三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竭力发掘全体学生的闪光点,正确面对学生因非智力因素而带来的素质差异。或许“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个学生只要超越了他当前应有的水平,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以满足其成就感,以树立起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想象,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的轻松学的自如,学的活跃。
素质教育评价教师不仅仅是只看重结果,更多的是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照本宣科奉送真理,还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以逐渐成为社会评价教师,选择教师的一条标准。只有尊重学生,将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主人和主角,才能使其愿意学习,主动参与。毫无疑问,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以愉快的心境,和蔼的表情,温和的语调,精炼的语言来营造和谐而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充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被当作副科。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想教。许多优秀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流失,广大农村中学专职地理教师匮乏。选任的教师多数未经过系统培训,教学手段单一:或照本宣科,或简单地在课本上勾画知识点。老师把死的书本知识满堂灌、填鸭式,然后让学生被动的接收灌输的书本知识,机械地死记硬背。靠高密度的灌输和大运动量的重复练习来获取高分,因之教者谆谆,学者恹恹,成为地理课堂上的普遍现象。“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如何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成为地理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地理教学中除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的故事化,音乐化和诗化。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编制地理谜语,吟唱顺口溜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中,使学生愉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教学“南亚”政区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南亚国家的类型自东向西编制顺口溜:南亚八国家,岛国斯(斯里兰卡)与马(马尔代夫),内陆不(不丹)锡(锡金)尼(尼泊尔),临海孟(孟加拉国)印(印度)巴(巴基斯坦)。经过吟诵,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正确填注南亚政区空白图。教学“青藏地区”一节我们就可以打破常规,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其教学内容音乐化。通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回到拉萨》这三首歌碟歌曲的播放、演唱及质疑,创设情景,激活课堂,可以增加课堂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老师轻松,学生负担也不重,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善于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品质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如教学“气温”及“森林资源”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地理因素。使之清楚:气温随地势高低而不同,森林可以涵蓄水土的原理。在“矿产资源”一节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地理因素: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使学生明白政治、军事和地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先生的责任不应该是专教书,应该叫学生怎么学”。利用新课改给了我们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质疑,通过探究,学生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能够举一反三,他们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学的更加灵活,更加丰富,更加巩固。
总之,我认为,地理教学要改变教学观念,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重视课堂内外的活动,把鸟笼式的“填鸭式的”“满堂灌”的应付考试的封闭式传统教育改为开放式的开门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学生地理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今天,新课改给地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农村中学教具简陋,信息闭塞,地理教师凭借“粉笔、黑板、教科书”,必须尽快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现代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应对素质教育。下面仅就我自己的体会和做法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
一、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是体现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也是道德规范。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大国,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素质教育一反传统的“师道尊严”,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放下先生架子,肃清师生的严格界限,师生之间要有相亲相爱的关系,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教学相长。教师一要虚心,二要宽容,三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竭力发掘全体学生的闪光点,正确面对学生因非智力因素而带来的素质差异。或许“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个学生只要超越了他当前应有的水平,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及时的肯定与表扬,以满足其成就感,以树立起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想象,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的轻松学的自如,学的活跃。
素质教育评价教师不仅仅是只看重结果,更多的是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照本宣科奉送真理,还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以逐渐成为社会评价教师,选择教师的一条标准。只有尊重学生,将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主人和主角,才能使其愿意学习,主动参与。毫无疑问,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以愉快的心境,和蔼的表情,温和的语调,精炼的语言来营造和谐而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充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被当作副科。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想教。许多优秀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流失,广大农村中学专职地理教师匮乏。选任的教师多数未经过系统培训,教学手段单一:或照本宣科,或简单地在课本上勾画知识点。老师把死的书本知识满堂灌、填鸭式,然后让学生被动的接收灌输的书本知识,机械地死记硬背。靠高密度的灌输和大运动量的重复练习来获取高分,因之教者谆谆,学者恹恹,成为地理课堂上的普遍现象。“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如何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成为地理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地理教学中除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的故事化,音乐化和诗化。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编制地理谜语,吟唱顺口溜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中,使学生愉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教学“南亚”政区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南亚国家的类型自东向西编制顺口溜:南亚八国家,岛国斯(斯里兰卡)与马(马尔代夫),内陆不(不丹)锡(锡金)尼(尼泊尔),临海孟(孟加拉国)印(印度)巴(巴基斯坦)。经过吟诵,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正确填注南亚政区空白图。教学“青藏地区”一节我们就可以打破常规,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其教学内容音乐化。通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回到拉萨》这三首歌碟歌曲的播放、演唱及质疑,创设情景,激活课堂,可以增加课堂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老师轻松,学生负担也不重,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善于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品质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如教学“气温”及“森林资源”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地理因素。使之清楚:气温随地势高低而不同,森林可以涵蓄水土的原理。在“矿产资源”一节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地理因素: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使学生明白政治、军事和地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先生的责任不应该是专教书,应该叫学生怎么学”。利用新课改给了我们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质疑,通过探究,学生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能够举一反三,他们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学的更加灵活,更加丰富,更加巩固。
总之,我认为,地理教学要改变教学观念,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重视课堂内外的活动,把鸟笼式的“填鸭式的”“满堂灌”的应付考试的封闭式传统教育改为开放式的开门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学生地理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