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诉讼和解是一项在民事争议解决中最能体现民事诉讼最基本原则——处分原则的制度,同时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集中体现。它对于减轻我国司法压力,避免当事人因额外的经济负担等因素造成诉累,及时解决纠纷,符合我国传统观念中“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诉讼和解 诉讼和解制度 诉讼和解途径
  诉讼上的和解是双方当事人把对诉讼请求的主张相互让步的结果在诉讼上进行一致陈述的行为。双方将所持的不同的利益价值的争议作出妥协和让步,进而达成诉讼法的合意。
  我国在1991年制定了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其中第51条对民事诉讼和解制度作出正式规定,即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司法解释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的和解制度,作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第4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申请庭外和解的期间,不计入审限。”该条的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申请人民法院对和解活动进行协调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审判辅助人员或者邀请、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事协调活动。”第18条规定:“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对民事诉讼和解作出了规定,但是我国目前的审判程序中依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诉讼和解制度。民事诉讼法典中对于和解的规定太简单,司法解释中未能对和解的程序加以规定,和解仅是当事人的一项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缺乏对和解程序中细节的具体规定,如和解协议内容的效力审查,法官在和解中作用等。同时,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中缺乏对和解协议的规定。和解协议本身而言无论是诉讼和解还是仲裁和解,在性质上都是一种民事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民法意义上的约束力,却不具有法律上的确定力和强制执行力。
  一、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存在的问题
  1.诉讼和解尚未形成一种完善的诉讼制度,我国存在立法上的缺失。与上文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规定相比较,我国的民事诉讼和解只有区区的一条,即第51条“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本法条只是从当事人权利的角度进行了立法说明,但是和解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法官在和解中扮演什么角色?权能是什么?法官何时可以介入和解?当事人在哪个阶段开始和解?在诉讼中当事人诉讼和解诉讼程序应该如何进行?诉讼和解的法律性质?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这些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都没有规定。同时,一方当事人如果不履行和解协议时,那么另一方当事人能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和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是否可以再上诉?这些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同样没有规定。与法国、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对于诉讼和解的规定显得过于单薄。我国的诉讼和解仅是一条原则规定,而未能成为具体的制度。这种立法的结果使得诉讼和解制度缺乏有力保障,当事人对此制度充满了不确定,最终造成了诉讼和解结案少,诉讼和解成为一种摆设。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诉讼和解一般没有第三方介入,仅仅是当事人双方的协商。和解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种意思自治的表现,通过争议双方达成合意,解决纠纷,没有第三方的介入。但是现在争议焦点越来越复杂,仅仅是单纯依靠争议双方自己解决,很难达成较为理想的合意。我国在诉讼制度上受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强调国家对争议解决的主导性,忽视甚至否定了当事人可以在诉讼阶段自己处理纠纷。因此,司法实践中诉讼和解,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立法上缺乏相匹配的具体规定。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解制度的完善
  1.赋予法官和解提议权。我国现行的民诉法中,规定只有当事人主张才能启动诉讼和解程序,却忽视了法官在诉讼和解中的积极作用。法官在诉讼中比任何一方当事人都能更全面地了解案情,了解证据和对于该案件的更准确的价值预判,并依此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如果法官认为该案件达成和解的可能性比较大,则法官可以提议对当事人进行试行和解,提出和解方案,这样有利于和解的实现。同时,法官在和解中仅仅是提议权,不能强迫任何一方当事人接受和解。
  2.庭内和解与庭外和解并举。和解的方式可以学习美国的做法,将和解程序分为庭内和解和庭外和解。庭外和解是指,当事人在法庭以外自行和解或者邀請法庭以外的人进行协调达成和解协议。庭内和解是指在法院的参与下,按照法定程序达成的和解协议。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庭内和解和庭外和解,庭外和解不成功的可以申请法院参与进行庭内和解。对于庭外和解要加强法律规定不能放任自流,法律应对和解内容的基本原则进行规定,比如不能违反强行法的规定。
  三、明确我国民事诉讼和解行为的性质和效力
  我国正处于法治化的初期,公民的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应该将诉讼和解的效力运用强制力加以规范,使其与生效裁判具有相同的既判力和执行力。同时,应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经法院记录在案后,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即产生同生效判决同等的效力。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规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可以依据和解协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四、健全人民法庭基层诉讼服务窗口的职能
  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从司法实际出发,在基层诉讼服务窗口认真做好诉讼与和解调解的对接工作,将立案登记与案件简繁分流进行有效对接,对特定类型的民事纠纷案件,允许法官提前介入纠纷,设立劝试和解和心证开示制度。促成当事人将纠纷和解,减轻法院诉讼压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初三历史总复习的质量,是每位初三毕业班历史老师最愿望、最迫切的心愿。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中的教训、经验和成功、失败的案例,从精心制订复习计划、科学运用教法学法和力求完善知识体系及提高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如何高效提高初三历史总复习质量。  关键词: 初三历史 总复习 复习策略  激活历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总生物碱(Dendrobium nobile Lindl. Alkaloids, DNLA)对高脂高糖合并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并探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00 mg/kg)、DNLA低、高剂量组(20、40 mg/k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6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
摘 要: 实践性弱,操作性差;教材体系混乱,授课随意性强;考核评估体系不健全,奖励激励缺失导致持续性学习效果差。本校《演讲与口才》课程在近10年的教学中呈现出的这些现象和弊端,提出了改革需求。本文针对本校生源知识体系特点,结合第一任职需要,综合学校现有课程体系的不同点,从课堂实训、教材编写、考核评估三个方面对《演讲与口才》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操作性探索。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堂实训 教材 考
摘 要: 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如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益呢?就这一问题,课堂教学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创新:一个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才能不断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益。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如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益呢?就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主要应在两个
摘 要: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也是教学活动开展必须遵循的重要依据。开放性教学以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自由的方法和快速的更新等特点,在各种院校与各类课程中广泛开展。文章针对开放教学教材的编写提出应该把握的几点思路和原则。  关鍵词: 开放教学 教材 编写思路 编写原则  引言  随着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和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类课程开
摘 要: “3CE B”模式即培养学生具备“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外化认证加商务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组依托该模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修订了专业课程结构和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重构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商务能力三者相结合,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工程意识 工程能力 外化认证 课程体系改革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