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发生频率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莱顿强迫问卷,对符合CCMD-3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4例进行筛查,以莱顿量表干扰分≥20作为划界分,≥20分者评定为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结果:①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共筛查出48例,发生率为22%。②男42例(87.5%),女6例(12.5%),男女性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别。③首发和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别。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发生频率高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状 问卷调查
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宝鸡市康复医院2008年3月1日~2008年4月30日住院患者214名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人格障碍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中年龄13~65岁。男96例,平均8.08±8.431岁;女118例,平均18.27±13.228岁。首次住院者者110例,住院2次者52例,住院3次者26例,住院4次者16例,住院5次者2例,住院8次者2例,住院9次者2例,住院10次者2例,住院20次者2例。职业分别为电工2例,干部2例,工人34例,公务员2例,教师2例,居民6例,农民124例,无业20例,学生22例。
调查工具:莱顿量表(LOI)有一般强迫观念、怕脏和污染、幸运数字、作业四个因子,共20题。首先由被试者对在近1个月内每一题目是否存在做出回答,若回答‘否’记0分,回答‘是’记1分。若回答‘是’,被试者尚得对该题目对其学习、生活的干扰程度进行自我评分。干扰评分为无干扰(0)、有点儿干扰(1)、部分干扰(2)和许多干扰(3)四级。是否得分反映被试者在问卷中肯定存在的题目数,具有人格的成分;而干扰分更多反映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
指导语:下面是一些可能烦扰你的问题。首先根据你近1个月的情况作出‘是’或‘否’的回答。若回答‘是’,则用‘○’把‘是’圈住,并根据以下的标准评定该问题对你学习、生活的干扰程度,再用‘○’把相应的数字圈住。若回‘否’,则把‘否’圈住就可以。
评定标准:0-表示这问题不妨碍自己做自己想干的其他事情;1-表示这问题有点儿妨碍自己做某事情或浪费了自己一点儿时间;2-表示这问题妨碍自己做一些事情或浪费了自己一部分时间;3-表示这问题妨碍自己做许多事情或浪费了自己许多时间。
调查方法:采用莱顿强迫问卷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问卷调查主要以病区为单位集体进行。因兴奋状态和木僵状态影响测试的不合作患者先治疗10天,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个别补测。每例答卷5~10分钟,完成后即时收卷。以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20分作为判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强迫状态的标准。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
结 果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莱顿强迫问卷214份,有效答卷214份。本次调查共筛查出伴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其中男42例,女6例,发生率为22%。
性别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统计学,见表1。
本次共调查女118名,男96名,经t检验,男女干扰分值差异存在显著性。
以首发和复发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比较,见表2。
首发和复发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比较,t=1.076,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筛选48例性别分布比较:对莱顿量表干扰分≥20者分男女进行计数频数、卡方检验,X2=45.484,P<0.05显示男、女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发生率。高于Poyurovsky等报道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14%伴强迫症状,李氏报道5.3%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强迫症状。周氏等人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发生率为16.4%的报道,及氏等人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状98例,发生率为18.5%。上述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所使用的诊断理论及测量工具有关。尽管结果有差异,但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临床中并不少见,应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本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男、女性发生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与氏等报道精神分裂症的强迫障碍多起病于26~35岁,男性多于女性的结果相一致,与孙氏等人报道有差异。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男性和女性在精神分裂症上具有异质性有关。
本次调查新发现,首发、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强迫症状的干扰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稳定症状,贯穿疾病的始终,不随病情的好转而变化。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较常见,它可以发生在疾病的早期、进展期、缓解期。对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归因,一种观点认为,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固有成分,另一种观点认为部分精神分裂症出现强迫症状是抗精神病药引起。从国内精神科用药现状来看,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使用较为普遍,尤其多用于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占江,王极盛.莱顿强迫问卷的信、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94-96
2 李占江,王极盛,贺美领,等.莱顿强迫问卷(儿童版)信度、效度兼划界分的研究.医学研究通讯,2001,30(12):23-24.
3 李晓菊.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1):37.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状 问卷调查
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随机选择宝鸡市康复医院2008年3月1日~2008年4月30日住院患者214名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人格障碍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中年龄13~65岁。男96例,平均8.08±8.431岁;女118例,平均18.27±13.228岁。首次住院者者110例,住院2次者52例,住院3次者26例,住院4次者16例,住院5次者2例,住院8次者2例,住院9次者2例,住院10次者2例,住院20次者2例。职业分别为电工2例,干部2例,工人34例,公务员2例,教师2例,居民6例,农民124例,无业20例,学生22例。
调查工具:莱顿量表(LOI)有一般强迫观念、怕脏和污染、幸运数字、作业四个因子,共20题。首先由被试者对在近1个月内每一题目是否存在做出回答,若回答‘否’记0分,回答‘是’记1分。若回答‘是’,被试者尚得对该题目对其学习、生活的干扰程度进行自我评分。干扰评分为无干扰(0)、有点儿干扰(1)、部分干扰(2)和许多干扰(3)四级。是否得分反映被试者在问卷中肯定存在的题目数,具有人格的成分;而干扰分更多反映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
指导语:下面是一些可能烦扰你的问题。首先根据你近1个月的情况作出‘是’或‘否’的回答。若回答‘是’,则用‘○’把‘是’圈住,并根据以下的标准评定该问题对你学习、生活的干扰程度,再用‘○’把相应的数字圈住。若回‘否’,则把‘否’圈住就可以。
评定标准:0-表示这问题不妨碍自己做自己想干的其他事情;1-表示这问题有点儿妨碍自己做某事情或浪费了自己一点儿时间;2-表示这问题妨碍自己做一些事情或浪费了自己一部分时间;3-表示这问题妨碍自己做许多事情或浪费了自己许多时间。
调查方法:采用莱顿强迫问卷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问卷调查主要以病区为单位集体进行。因兴奋状态和木僵状态影响测试的不合作患者先治疗10天,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个别补测。每例答卷5~10分钟,完成后即时收卷。以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20分作为判定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强迫状态的标准。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
结 果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莱顿强迫问卷214份,有效答卷214份。本次调查共筛查出伴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其中男42例,女6例,发生率为22%。
性别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统计学,见表1。
本次共调查女118名,男96名,经t检验,男女干扰分值差异存在显著性。
以首发和复发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比较,见表2。
首发和复发分组莱顿强迫问卷干扰分比较,t=1.076,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筛选48例性别分布比较:对莱顿量表干扰分≥20者分男女进行计数频数、卡方检验,X2=45.484,P<0.05显示男、女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发生率。高于Poyurovsky等报道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14%伴强迫症状,李氏报道5.3%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强迫症状。周氏等人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发生率为16.4%的报道,及氏等人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伴有强迫症状98例,发生率为18.5%。上述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所使用的诊断理论及测量工具有关。尽管结果有差异,但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临床中并不少见,应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本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男、女性发生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与氏等报道精神分裂症的强迫障碍多起病于26~35岁,男性多于女性的结果相一致,与孙氏等人报道有差异。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男性和女性在精神分裂症上具有异质性有关。
本次调查新发现,首发、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强迫症状的干扰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稳定症状,贯穿疾病的始终,不随病情的好转而变化。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较常见,它可以发生在疾病的早期、进展期、缓解期。对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归因,一种观点认为,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固有成分,另一种观点认为部分精神分裂症出现强迫症状是抗精神病药引起。从国内精神科用药现状来看,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使用较为普遍,尤其多用于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占江,王极盛.莱顿强迫问卷的信、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94-96
2 李占江,王极盛,贺美领,等.莱顿强迫问卷(儿童版)信度、效度兼划界分的研究.医学研究通讯,2001,30(12):23-24.
3 李晓菊.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