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某些“节点”上,教师有意识的作些“停顿”,形成短暂的“寂静”, 给学生以一定的思考、辨析乃至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碰撞——犹如中国画中的“留白”。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大有裨益,不妨一试。
关键词:留白; 化学课堂教学; 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3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15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画而不满,在整幅画中留下一些空白,黑白相间,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作画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恰当地运用“留白”技巧,给学生以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放飞思维。能起到调节教学节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作用;达到增强课堂教学艺术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 为组织教学活动“留白”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化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活动离不开组织教学。课堂活动必须预设,但不能全部预设,每节课均应有新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如当个别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如在做小动作、闲谈或看课外书),或出现偶发事件(如某一学生不慎将文具盒碰翻发出很大声响)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突然停止教学活动,并用眼睛环视或用其他幽默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调侃一下的方法,留下“空白”。慌乱中的、走神的学生,一旦看到教师注意自己了,就会迅速平静下来。这样做可以提醒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调整注意力,这比教师停下来提醒学生注意或者将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通效果要好。不仅可以使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不被打断,避免了“放任自流”。而且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和谐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景后“留白”
思维源于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和必要的手段。首先要创设好问题情景,这是新课程的要求。问题可以由老师预设后直接提出,更多的应该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这里激疑和激发求知欲是重要的。其次是问题产生之后怎么办?我以为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回忆和思考甚至于相互讨论的时间,此时,“留白”是非常必要的。千万不要在大部分学生正在思考时,教师就让学生回答。学生很可能因为不理解题意或思考不成熟出现混乱或保持沉默,使课堂陷入囧境。这会给学生的思维造成障碍,也会影响学生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
这就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提出了要求:①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字里行间不能有歧义,不能因为遣词造句不当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②问题的难易要适度,一般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为宜。既不能太难,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思维空间,让学生有“东西”好想,有话好说。教师应尽可能避免提“是不是”、“对不对”这类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问题。
三、 在化学实验以后“留白”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新课标(2011版)单独列出了学生至少应该完成的八个实验,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一般是比较高的,但往往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看现象的多,深入思考的少。因此教师在做完演示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以后,不要马上给出结论,要“留白”。空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回忆一下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思考由化学实验引发的一系列化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成结论。例如,在做完“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以后,教师不要立刻去解释原因,而应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比如,是什么物质在燃烧?手绢为何烧不坏?让学生去反思其中的道理,这对学生巩固和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更需要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和实验后,用心思考。搞清实验现象和反应本质之间的联系,经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思维碰撞,形成共识。也要让学生有时间充分体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科学方法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做化学实验要引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把亲身体验和内化感悟结合起来;把知识的学习、方法的获得与能力的发展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结合起来。
四、在形成知识体系时“留白”
辩证法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学习中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这节所学的知识可能是上节或前面知识的延续或发展,也可能是下节或后面所学知识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单个的知识点,而且要让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形成联系的观念。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当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即将完成,需要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时要“留白”。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对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归纳,串点成线,纵横比较,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让学生澄清过去还比较模糊的认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建构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从中找到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许多事实证明,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网络,比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网络要牢固得多,实用得多。诚如建构主义理论所指出的: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
五、在学生出现错误或出现独特想法时“留白”
教学时,学生在回答问题、做练习等学习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去批评指正,而要“留白”。让学生有时间去审视、反思自己的错误,并通过各种方法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自我总结提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剥夺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错误”未尝不是一种资源,教师没有理由不很好利用。 学生有时出现的所谓错误,其实是个人独特的想法,是思想火花的闪现,创新意识的萌芽,这时教师更应“留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比较、交流、讨论,理清思路,澄清事实,完善想法,形成共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大好时机。无论学生的想法对与否,教师都应加以保护,千万不要扼杀学生创造的激情。必要时,还应指出学生的想法对在哪里,错在什么地方,充分发挥“导”的功能。
六、 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时“留白”
探究学习不仅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化学学习重要的内容标准。对新课程而言,探究教学既是课改的重点,也是课改的难点。探究教学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特有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应用和思维等能力,还是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首先,教师在探究问题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探究的价值,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探究的基础,即探究的可行性,不要为探究而探究。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探究时,要“留白”。让学生有时间就探究的目的、方法、步骤等相关内容作出缜密的思考,形成比较科学,相对完整的探究方案,甚至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这对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探究前留白的时间要足够长,确保学生对探究的整个流程、细节、要点,包括人员分工合作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避免因探究的盲目无序而导致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或使探究失败,造成“伪探究”。
七、在老师陈述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时“留白”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能因为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就忽视了教师的 “主导”,老师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往往需要老师作出明确的表述。这时适时“留白”也是必要的。比如,在学习溶液概念时,当老师陈述到“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时,除了语气应该加重以外,还应作适当的停顿,让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有所警觉,用心去感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能彰显老师的教学智慧。
诚然,“留白”的时间和频度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来定,老师要把握好“度”,不宜过,过犹不及,否则将会造成课堂结构松散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留白; 化学课堂教学; 应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3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15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画而不满,在整幅画中留下一些空白,黑白相间,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作画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恰当地运用“留白”技巧,给学生以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放飞思维。能起到调节教学节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作用;达到增强课堂教学艺术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 为组织教学活动“留白”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化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活动离不开组织教学。课堂活动必须预设,但不能全部预设,每节课均应有新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如当个别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如在做小动作、闲谈或看课外书),或出现偶发事件(如某一学生不慎将文具盒碰翻发出很大声响)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突然停止教学活动,并用眼睛环视或用其他幽默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调侃一下的方法,留下“空白”。慌乱中的、走神的学生,一旦看到教师注意自己了,就会迅速平静下来。这样做可以提醒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调整注意力,这比教师停下来提醒学生注意或者将学生狠狠地批评一通效果要好。不仅可以使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不被打断,避免了“放任自流”。而且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和谐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景后“留白”
思维源于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和必要的手段。首先要创设好问题情景,这是新课程的要求。问题可以由老师预设后直接提出,更多的应该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这里激疑和激发求知欲是重要的。其次是问题产生之后怎么办?我以为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回忆和思考甚至于相互讨论的时间,此时,“留白”是非常必要的。千万不要在大部分学生正在思考时,教师就让学生回答。学生很可能因为不理解题意或思考不成熟出现混乱或保持沉默,使课堂陷入囧境。这会给学生的思维造成障碍,也会影响学生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
这就对教师设置的问题提出了要求:①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字里行间不能有歧义,不能因为遣词造句不当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②问题的难易要适度,一般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为宜。既不能太难,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思维空间,让学生有“东西”好想,有话好说。教师应尽可能避免提“是不是”、“对不对”这类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问题。
三、 在化学实验以后“留白”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新课标(2011版)单独列出了学生至少应该完成的八个实验,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一般是比较高的,但往往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看现象的多,深入思考的少。因此教师在做完演示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以后,不要马上给出结论,要“留白”。空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回忆一下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思考由化学实验引发的一系列化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形成结论。例如,在做完“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以后,教师不要立刻去解释原因,而应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比如,是什么物质在燃烧?手绢为何烧不坏?让学生去反思其中的道理,这对学生巩固和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更需要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和实验后,用心思考。搞清实验现象和反应本质之间的联系,经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思维碰撞,形成共识。也要让学生有时间充分体验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科学方法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做化学实验要引导学生做到三个结合: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把亲身体验和内化感悟结合起来;把知识的学习、方法的获得与能力的发展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结合起来。
四、在形成知识体系时“留白”
辩证法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学习中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这节所学的知识可能是上节或前面知识的延续或发展,也可能是下节或后面所学知识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单个的知识点,而且要让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形成联系的观念。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当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即将完成,需要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时要“留白”。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对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归纳,串点成线,纵横比较,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让学生澄清过去还比较模糊的认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建构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从中找到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许多事实证明,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网络,比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网络要牢固得多,实用得多。诚如建构主义理论所指出的: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
五、在学生出现错误或出现独特想法时“留白”
教学时,学生在回答问题、做练习等学习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去批评指正,而要“留白”。让学生有时间去审视、反思自己的错误,并通过各种方法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自我总结提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剥夺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错误”未尝不是一种资源,教师没有理由不很好利用。 学生有时出现的所谓错误,其实是个人独特的想法,是思想火花的闪现,创新意识的萌芽,这时教师更应“留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比较、交流、讨论,理清思路,澄清事实,完善想法,形成共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大好时机。无论学生的想法对与否,教师都应加以保护,千万不要扼杀学生创造的激情。必要时,还应指出学生的想法对在哪里,错在什么地方,充分发挥“导”的功能。
六、 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时“留白”
探究学习不仅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化学学习重要的内容标准。对新课程而言,探究教学既是课改的重点,也是课改的难点。探究教学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特有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应用和思维等能力,还是有效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首先,教师在探究问题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探究的价值,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探究的基础,即探究的可行性,不要为探究而探究。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探究时,要“留白”。让学生有时间就探究的目的、方法、步骤等相关内容作出缜密的思考,形成比较科学,相对完整的探究方案,甚至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这对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探究前留白的时间要足够长,确保学生对探究的整个流程、细节、要点,包括人员分工合作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避免因探究的盲目无序而导致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或使探究失败,造成“伪探究”。
七、在老师陈述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时“留白”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能因为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就忽视了教师的 “主导”,老师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往往需要老师作出明确的表述。这时适时“留白”也是必要的。比如,在学习溶液概念时,当老师陈述到“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时,除了语气应该加重以外,还应作适当的停顿,让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有所警觉,用心去感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重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能彰显老师的教学智慧。
诚然,“留白”的时间和频度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来定,老师要把握好“度”,不宜过,过犹不及,否则将会造成课堂结构松散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