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
解读投资者最关心的五大政策
中国两年多来全面充实、调整、完善了现行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规章,越来越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利于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在投资者最关心的几个政策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思路和原则就更是如此。
关于分销权,2004年4月商务部颁布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商业利用外资工作由试点转为正常开放,明确中外投资者在符合《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的情况下,可以依法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从事商业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扩大开放区域,放宽外方投资者股比约束,取消企业注册资本和投资者规模等限制性要求。下放了部分商业利用外资的审批权限,将一部分经营规模小、开店数量少或者使用中国品牌商标、商号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交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
关于贸易权,中国政府承诺在2004年底前对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放开贸易权。为此,中国启动并完成了对1994年《对外贸易法》修订的基础工作,该法已于2004年7月1日实施。这表明中国将提前半年履行关于贸易权的承诺。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将贸易权的审批制改为了备案登记制,商务部同时颁布实施了登记制的有关规定。
关于新修订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与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相比,新产业政策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一是取消了与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承诺不一致的内容。二是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依靠法规和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三是提出了品牌战略为汽车工业自主发展明确政策导向。四是引导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五是要求汽车生产企业重视建立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六是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型燃料汽车。七是对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等。
关于振兴东北问题,中国政府将继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外资改组改造,完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政策法规,加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程度,制订符合东北地区特点的吸收外商投资政策。
关于新《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主要贯彻了以下原则:1、比较优势原则。所列条目充分体现了对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特定资源和特色产品、现有合资合作基础较好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支持。2、时效性原则。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近期又有外商投资意向的重点项目和企业,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防止简单扩大生产能力,防止严重污染企业和被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向中西部转移。4、扩大开放原则。所列条目列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允许类和限制类条目,大幅度增加了中西部地区鼓励类条目数量,在扩大开放的同时注重与我入世承诺和对外开放整体部署相一致。
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刘世锦:
寻求新的结构均衡
中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主导产业的转换推动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2002年以来,中国一批新的主导产业浮出水面,带头的是住宅、汽车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先导行业,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产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以上两个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和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的增长。由此可得出一个新的判断和概念:中国开始进入一个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较强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
以几个龙头产业为先导,按照投入产出的关联关系,中国相应形成了“汽车族”、“房地产族”、“机械制造族”以及“其他消费品族”(乳制成品、数码相机等)等几个高增长产业群。其中,住宅、汽车在经济增长中龙头地位的确立,将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10—20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比如7%—8%)搭建基础平台。
但是,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中间投资品行业滞后于先导行业,基础行业又滞后于上述两个行业。直接表现为:市场调节的产品涨价,如钢材、有色、建材等;受到价格管制的产品则表现为短缺,如限电、铁路运输供求缺口扩大、港口压货等。
在经济高速增长中,政府治理产业结构失衡的思路可能是:适度放缓先导行业的增长速度,在防止中间投资品行业短期过快增长的同时保持中长期较快增长,加快基础行业的增长。
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
增值税制改革破冰而出
中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已经启动。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第20条中关于税制改革的内容可以概括为12字原则和8项内容。这其中,增值税改革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以9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和10月14日东北首家企业——辽宁省沈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领到增值税退税款为标志,人们期待已久的增值税制改革终于在东北地区启动了。其具体的执行日期是从2004年7月1日起实施。
按照早先发布的消息可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主要地区是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大连市;涉及6个行业: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在上述地区、上述行业从事以产品生产为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和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等所含税金,准予用当年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抵扣,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继续抵扣。
中国改革的一个习惯性作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增值税制的改革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实施恰好相逢,先将增值税的改革方案在东北地区试行,在试点基础上推广至全国,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而被决策层采纳。增值税制的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改革需要付出成本的,这项成本就是中国政府财政减少收入。据估计,东北试点,中国将要付出15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推广到全国,中国一年要减少1500亿元。
当前税改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现行的内外资税不同,这样的税制妨碍了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目前内外资税的名义税率是相同的,但是实际税负相差约10个百分点
。而改革后, 内资减负,外资则有增有减。这一项改革在全国推广的成本是500亿元人民币。
如果把增值税改革和两法合并的改革成本加起来,那就意味着有2000亿元将返回企业中。中国进行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目的是,通过短期减收,促进企业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以达到长期增收的目的。
国研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
中国对外开放面临八大新形势
首先,中国进入贸易磨擦高发期。目前中国已成为被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未来外贸出口还必须面对更多的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化解摩擦的根本取决于中国出口产业的升级。
其次,资源性产品进口显著增加,并将成为长期现象。中国是一个资源匹配极不平衡的国家,地大物不博,而且就连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呈现“能用的时候是资源,老化后不能用的时候是负担”的特点。
第三,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推进。中国即将进入加入WTO后过渡期,多边贸易谈判可望取得突破,包括CAFTA在内的区域一体化进展迅猛。
第四,出口退税政策不完善的负面效应将更加显现。今年出口退税改革后,地方政府对出口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普遍鼓励加工贸易,拒绝收购出口,这种动向必须提醒从事出口贸易的外商注意。
第五,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越来越大。
第六,外国投资保持高位,平等竞争呼声日高。一方面新的投资领域不断开放,投资方式逐步拓展,并购将被越来越多的外商所采用。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差别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今后政策将向着更加公平的方向调整。
第七,FDI呈现第三波特征。在产业内容上,第三波投资重点是重工业化,包括钢铁、石化、汽车等,并更多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同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对华扩散,目的是针对中国市场专门开发产品;在空间分布上,第三波投资呈现北上的趋势,环渤海、东北地区有望成为新热点。
第八,对外投资成为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国内企业与海外华商合作的手段将因此更加丰富。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所长张汉亚:
并购将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一系列允许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规则陆续推出,中国已经为外资并购敞开了大门。外资并购今后将成为中国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
作为直接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外资并购可为中国企业解决很多如资金、技术和管理的问题。外国企业可以容易地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迅速打开和占有市场,形成竞争力,较快地取得收益。
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些合资案例中,一些企业以资产和土地作为出资,注入的外资有一些是补偿中方资产和土地,实际上就具有并购的意义。此后的20多年里,各种直接和间接形式的并购一直没有停止。从目前来看,外资并购还有很大潜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1年至2001年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每年只有12亿美元,仅占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3.4%。
1999年,国家经贸委颁发了《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该规定为外资并购开了“通行之门”,而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允许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规则,则为外资并购“敞开了大门”。
但是,由于中国的体制尚存在一定问题,颁布的法规大多数只规定了一些原则,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程序和措施,国内企业经验不足,还有人们观念上的问题以及要防止“恶性”收购等等,又决定了在短期内还不能大规模、大面积在中国开展外资并购。而只能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并不断完善和充实法律法规,逐渐扩大外商并购的范围。
人民大学区域所副所长张可云:
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带来新商机
海外华商来中国投资,需要选择合适的区位与合适的领域。在东部地区即将进入中等发展水平行列的情况下,中国将不可避免会出现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都存在一些商机,建议投资者从未来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利益角度来分析投资可行性。
从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来看,全国不同类型地区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商机。
——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全国有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市区级的开发区更多。这些园区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在大学与科研机构力量集中的地区,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
——高档旅游业与房地产开发。中国东部绝大部分城市地区以及中西部部分城市地区将于2010年前后出现大量高档旅游需求,在大城市郊区与周边山区,发展高档次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具有巨大的商机。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超过1万亿元。未来存在明显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方面商机的区位主要有:需要更新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工业基地、受到膨胀病困扰因而需要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大城市、新兴的小城市。
——现代商品农业。在国家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背景下,农业市场存在巨大商机,种子、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农机等领域都存在商机。
——水务市场。水务年产值目前只有600—700亿元,至2010年将提高到1500—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将在15%左右。投资利润率将超过12%。目前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供水、排水、水设备等方面。这种商机在各城市都存在,尤其是在大城市。
——天然气市场。据预测,今后20年内,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年增长速度将超过15%。天然气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而天然气生产主要位于西部地区。未来沿海气田的开发也具有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