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个有效市场的形成依赖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能否不断创新和升级需要政府在背后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为了加快完善我国现代市场体系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途径进行分析,探讨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上层制度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转型;新兴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在实施着产业政策,各国政府都意识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持续发展,而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就需要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作用,互相协调才能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1 产业扶持战略
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通过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被称为新兴产业。当一个国家出现了其他国家没有的独特禀赋和比较优势之后,一个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亟待挖掘,政府在此时将是一个重要角色的扮演者,通过找出新兴产业的技术升级所需的条件并给予支持,同时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避免由于过度开发而出现的产能过剩,培育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等产业扶持政策以达到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虽然新兴产业的一大特点是产业政策的滞后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各国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找略。比如印度的信息产业在90年代的高速发展就有赖于政府的产业扶持战略,早在1984年信息化刚刚起步时期,印度就提出要把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并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养政策》,随后又制定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授权财政、国防、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根据这一计划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国家信息技术政策体系,并且从关税上长期对软件技术的进口和出口实行免税,同时设立了软件产业发展风险基金,通过银行以低利率向软件公司发放贷款,并在2001年制定了软件产业15年不加税的扶持政策。最终使得印度的信息产业已经连续超过20年以30%的速度增长。可见对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新兴产业的扶持是政策制定者的首選路径。
2 鼓励外商投资
产业的调整方向要从传统的、低增长的产业转向为新兴的、高增长的产业,在转向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新兴产业都是可以被快速甄别的,甚至这些产业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都是全新的,那么在几乎没有成熟企业的新兴产业中,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促进外部资本和技术的流入,多数情况是通过鼓励外商投资来促进国内产业的转型。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使得跨国企业更愿意挑选那些投入成本低廉的地点进行投资,在新兴行业领域中,跨国企业还要承担在我国未知的投资风险,这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鼓励这些跨国企业投资于这些新兴产业。将这些富有经验的外商吸引进来后,将极大促进国内企业的效仿和学习,随着这种“溢出效应”的加深,逐渐实现国内企业的质量标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使管理经验、市场开发等技能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3 集中改善产业基础设施
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资产的收益,尤其在新兴产业中更加注重集聚经济和技术的创新,这一切要素的获得就要求经济体首先要保证充足的基础设施。李克强在2014年工作部署中指出:“我国新兴经济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挡期,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在这样一个战略转型期,集中改善重点产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资产的收益率。为了鼓励产业集群的形成,政府可有针对性的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依靠建立工业园区或出口加工区以达到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4 建立高质量的教育系统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国家一直重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所谓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30多年里,数以亿计的大学生投入到了劳动力市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共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当前国家进入结构转型时期,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就要求政府要从教育入手,依据新兴产业的技能需求科学的设置招生专业,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教育落脚在技能开发上,从而建立高质量的教育系统。德国政府曾投入专门资金用于发展技能型的职业培训,并提供多样性的创新扶持项目。美国的竞争法案授权政府可以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持续增加预算,并提出美国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使学生从中间水平提升到顶尖水平,最终涌现出创新型的实干家。
5 保护创新的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建设要依靠健康的法制环境,建立一个着重于保护创新的法制环境尤其重要,不仅能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红利,更能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的加大研发力度进行技术变革。首先要完善竞争机制,商品和资金流通才能顺畅,从而使价值规律的要求得以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和需求相适应。其次是完善契约机制,规范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就是契约制度,它是企业各种组织机构的运行规则,生产要素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发挥的前提就是使其契约化,形成激励和约束方面的契约制度。最后是信用机制的完善,人们进行产业活动的效率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相互信任,信用机制的建立能够减少不确定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信用制度在内容上应包括信用的记录体系,企业信用、政府信用都是信用主体;还应包括信用标准的完善,着重加强信用的经济标准体系建设。信用制度在机构上应包括信用立法机构、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仲裁机构,通过高质量的信用运行机制,使得创新行为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护和促进。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 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型[J]. 科学发展. 2014(2)
[2] 周端明.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文献脉络与评价[J]. 管理学刊. 2014(1)
[3] 韩怡,杨希全,李萌,朱婷钰. 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1)
[4] 金碚. 现阶段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J]. 求是. 2013(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个有效市场的形成依赖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能否不断创新和升级需要政府在背后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为了加快完善我国现代市场体系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途径进行分析,探讨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上层制度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转型;新兴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在实施着产业政策,各国政府都意识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持续发展,而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就需要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作用,互相协调才能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1 产业扶持战略
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通过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被称为新兴产业。当一个国家出现了其他国家没有的独特禀赋和比较优势之后,一个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亟待挖掘,政府在此时将是一个重要角色的扮演者,通过找出新兴产业的技术升级所需的条件并给予支持,同时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避免由于过度开发而出现的产能过剩,培育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等产业扶持政策以达到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虽然新兴产业的一大特点是产业政策的滞后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各国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找略。比如印度的信息产业在90年代的高速发展就有赖于政府的产业扶持战略,早在1984年信息化刚刚起步时期,印度就提出要把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作为印度的支柱产业,并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养政策》,随后又制定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授权财政、国防、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根据这一计划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国家信息技术政策体系,并且从关税上长期对软件技术的进口和出口实行免税,同时设立了软件产业发展风险基金,通过银行以低利率向软件公司发放贷款,并在2001年制定了软件产业15年不加税的扶持政策。最终使得印度的信息产业已经连续超过20年以30%的速度增长。可见对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新兴产业的扶持是政策制定者的首選路径。
2 鼓励外商投资
产业的调整方向要从传统的、低增长的产业转向为新兴的、高增长的产业,在转向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新兴产业都是可以被快速甄别的,甚至这些产业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都是全新的,那么在几乎没有成熟企业的新兴产业中,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促进外部资本和技术的流入,多数情况是通过鼓励外商投资来促进国内产业的转型。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使得跨国企业更愿意挑选那些投入成本低廉的地点进行投资,在新兴行业领域中,跨国企业还要承担在我国未知的投资风险,这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鼓励这些跨国企业投资于这些新兴产业。将这些富有经验的外商吸引进来后,将极大促进国内企业的效仿和学习,随着这种“溢出效应”的加深,逐渐实现国内企业的质量标准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使管理经验、市场开发等技能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3 集中改善产业基础设施
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资产的收益,尤其在新兴产业中更加注重集聚经济和技术的创新,这一切要素的获得就要求经济体首先要保证充足的基础设施。李克强在2014年工作部署中指出:“我国新兴经济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挡期,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在这样一个战略转型期,集中改善重点产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资产的收益率。为了鼓励产业集群的形成,政府可有针对性的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依靠建立工业园区或出口加工区以达到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4 建立高质量的教育系统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国家一直重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所谓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30多年里,数以亿计的大学生投入到了劳动力市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共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当前国家进入结构转型时期,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就要求政府要从教育入手,依据新兴产业的技能需求科学的设置招生专业,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教育落脚在技能开发上,从而建立高质量的教育系统。德国政府曾投入专门资金用于发展技能型的职业培训,并提供多样性的创新扶持项目。美国的竞争法案授权政府可以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持续增加预算,并提出美国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使学生从中间水平提升到顶尖水平,最终涌现出创新型的实干家。
5 保护创新的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建设要依靠健康的法制环境,建立一个着重于保护创新的法制环境尤其重要,不仅能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红利,更能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的加大研发力度进行技术变革。首先要完善竞争机制,商品和资金流通才能顺畅,从而使价值规律的要求得以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和需求相适应。其次是完善契约机制,规范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就是契约制度,它是企业各种组织机构的运行规则,生产要素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发挥的前提就是使其契约化,形成激励和约束方面的契约制度。最后是信用机制的完善,人们进行产业活动的效率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相互信任,信用机制的建立能够减少不确定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信用制度在内容上应包括信用的记录体系,企业信用、政府信用都是信用主体;还应包括信用标准的完善,着重加强信用的经济标准体系建设。信用制度在机构上应包括信用立法机构、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仲裁机构,通过高质量的信用运行机制,使得创新行为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护和促进。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 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型[J]. 科学发展. 2014(2)
[2] 周端明.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文献脉络与评价[J]. 管理学刊. 2014(1)
[3] 韩怡,杨希全,李萌,朱婷钰. 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1)
[4] 金碚. 现阶段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J]. 求是.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