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教学涵盖多方面,其中文言文这一板块是教学的关键。农村初中学生,其家庭情况特殊,普遍存在着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语文特别是文言文内容均感到吃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较差,为保证教学质量,应倡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结合教师在课常上讲解,两者互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学达到预期要求。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预习方法 教学方法 提高成绩 农村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66-02
前言: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有相当一部分,他们对学习语言课热情不高,尤其是文言文课程,学习成绩较差,进取心不足,学习效果未如理想。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现状,找到问题所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一套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學生文言文学习的科学方法。通过预习方法,激发初中留守学生学习语文和文言文的兴趣,优化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走出文言文学习的困境。
一、文言文的课前预习具有必要性
在实际运用时,要完整地预习文言文,需要梳理文言文中的字词。在文言文的考试当中,句子翻译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在预习时,需要留意文言句子的含义,把文言文按照一定的语序翻译出来。在学生未能了解文言文的段落含义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参考课文的注释,根据注释,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到最后,让学生能够通读全文。
此外,由于文言文起源于古代,因此,和现代的语文有所不同。某一些字词的意思已经和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跳过与文言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如果跳过背景知识,学生有可能误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文章之前,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学生文言文课前预习策略
1)诵读,熟悉文本。学习文言文重在诵读(包括了有感情朗读、诵读、背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每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求学生读,读通字音,读顺语句,读得朗朗上口。文言文的一些词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的读音不相同,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及注解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这样一来对于生字、疑字、通假字的疏通和解决就达到了效果,从而为进一步研讨文本做铺垫。
2)借用资料,拓展视野。学生在预习文言文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文化常识、重点字词、课外相关拓展等。那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通过网络、结合积累等解决。在课堂上遇到难点,老师让学生讨论时,查过资料的同学往往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预习文言文,强调学生一定要会查资料。
3)注重与课外文言文的拓展。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储存在脑子里的文言知识都调动起来,积极促成这种知识的迁移。比如学生在预习《陶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有许多文言词是可以促成迁移的。如“欲穷其林”中“欲”字,在《口技》的“己欲先走”中都学过,是“想要”的意思。其他如“尝”、“走”、“顾”、“念”、“于”都是学过的文言字词,把旧知识迁移在新的文言文中,学生预习文章,就十分轻松了。
4)鼓励学习提出质疑,深入理解。对于新课文学生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难,而且在许多方面只是一些肤浅的认识,得不到彻底的解决。我们鼓励学生将预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本身的质疑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的困难,或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问题,都记录下来,打破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体现学习为主体的地位。这样,在实际的课堂上就充分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课堂就得以体现。
三、与课堂教学方法相结合
为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效果,在初中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离不开以下几点:第一,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第二,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在课后布置作业时突出文言文的写作,第四,把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只要把以上步骤按顺序完成,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必定会有所提高。
在实际教学当中,有很多教学细节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熟悉课文,同时,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老师应在关键的字词下面加上记号,以便学生复习时,能够重点复习这些字词。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字词是第一次碰到,属于生字词。因此,把生字词标记出来,也有利于学生更快地了解到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当生词标记完成之后,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注释,把生字词的读音标记在生词上方,同时,把生字词的释义标注在生词的下方。当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意思之后,教学将会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句子含义的理解。要完全读透一篇文言文,只是了解生词的释义是不够的。
四、文言文教学应注重范读引导
教师通过课堂上对文言文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及内容理解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文言文,朗读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齐读、范读、自由读、跟读等。这么多种方式之中,教师的范读最为重要,必须做到感情充沛、读音准确、节奏分明、停顿恰当,并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做到声情并茂,读到关键的地方时,还应当配合神态和动作,以增强范读效果等。
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文章的情境,使到学生的脑海里,呈现课文的内容和画面,启发学生充分想象力等。要是通过范读,把文字化为声音,创设良好情境,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倾听课文引发相应的联想,思想情感会不断受到熏陶感染,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文言文教学应渗透写作范式
教师带领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后,就进入了阅读环节。教师应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范式,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文章的结构框架,理清其脉络层次,最后找出文中凝练优美的词句,并加以赏析品味,在阅读剖析中领悟写作的基本范式,从而达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的。
六、结束语
实践表明,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实行课前预习、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等手段后,农村初中可绝大多数的同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兴趣明显的浓厚了,学习成绩明显的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的高涨了,班集体的学习氛围也浓厚了许多。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成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链,浅谈初中文言文教法,语文教学之友,2012(4).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预习方法 教学方法 提高成绩 农村初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66-02
前言: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有相当一部分,他们对学习语言课热情不高,尤其是文言文课程,学习成绩较差,进取心不足,学习效果未如理想。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现状,找到问题所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一套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學生文言文学习的科学方法。通过预习方法,激发初中留守学生学习语文和文言文的兴趣,优化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走出文言文学习的困境。
一、文言文的课前预习具有必要性
在实际运用时,要完整地预习文言文,需要梳理文言文中的字词。在文言文的考试当中,句子翻译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在预习时,需要留意文言句子的含义,把文言文按照一定的语序翻译出来。在学生未能了解文言文的段落含义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参考课文的注释,根据注释,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到最后,让学生能够通读全文。
此外,由于文言文起源于古代,因此,和现代的语文有所不同。某一些字词的意思已经和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跳过与文言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如果跳过背景知识,学生有可能误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文章之前,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学生文言文课前预习策略
1)诵读,熟悉文本。学习文言文重在诵读(包括了有感情朗读、诵读、背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每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求学生读,读通字音,读顺语句,读得朗朗上口。文言文的一些词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的读音不相同,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及注解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这样一来对于生字、疑字、通假字的疏通和解决就达到了效果,从而为进一步研讨文本做铺垫。
2)借用资料,拓展视野。学生在预习文言文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文化常识、重点字词、课外相关拓展等。那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通过网络、结合积累等解决。在课堂上遇到难点,老师让学生讨论时,查过资料的同学往往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预习文言文,强调学生一定要会查资料。
3)注重与课外文言文的拓展。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储存在脑子里的文言知识都调动起来,积极促成这种知识的迁移。比如学生在预习《陶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有许多文言词是可以促成迁移的。如“欲穷其林”中“欲”字,在《口技》的“己欲先走”中都学过,是“想要”的意思。其他如“尝”、“走”、“顾”、“念”、“于”都是学过的文言字词,把旧知识迁移在新的文言文中,学生预习文章,就十分轻松了。
4)鼓励学习提出质疑,深入理解。对于新课文学生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难,而且在许多方面只是一些肤浅的认识,得不到彻底的解决。我们鼓励学生将预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本身的质疑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的困难,或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问题,都记录下来,打破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体现学习为主体的地位。这样,在实际的课堂上就充分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课堂就得以体现。
三、与课堂教学方法相结合
为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效果,在初中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离不开以下几点:第一,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第二,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在课后布置作业时突出文言文的写作,第四,把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只要把以上步骤按顺序完成,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必定会有所提高。
在实际教学当中,有很多教学细节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熟悉课文,同时,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老师应在关键的字词下面加上记号,以便学生复习时,能够重点复习这些字词。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字词是第一次碰到,属于生字词。因此,把生字词标记出来,也有利于学生更快地了解到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当生词标记完成之后,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注释,把生字词的读音标记在生词上方,同时,把生字词的释义标注在生词的下方。当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意思之后,教学将会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句子含义的理解。要完全读透一篇文言文,只是了解生词的释义是不够的。
四、文言文教学应注重范读引导
教师通过课堂上对文言文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及内容理解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文言文,朗读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齐读、范读、自由读、跟读等。这么多种方式之中,教师的范读最为重要,必须做到感情充沛、读音准确、节奏分明、停顿恰当,并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做到声情并茂,读到关键的地方时,还应当配合神态和动作,以增强范读效果等。
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文章的情境,使到学生的脑海里,呈现课文的内容和画面,启发学生充分想象力等。要是通过范读,把文字化为声音,创设良好情境,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倾听课文引发相应的联想,思想情感会不断受到熏陶感染,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文言文教学应渗透写作范式
教师带领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后,就进入了阅读环节。教师应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范式,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文章的结构框架,理清其脉络层次,最后找出文中凝练优美的词句,并加以赏析品味,在阅读剖析中领悟写作的基本范式,从而达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的。
六、结束语
实践表明,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实行课前预习、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等手段后,农村初中可绝大多数的同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兴趣明显的浓厚了,学习成绩明显的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的高涨了,班集体的学习氛围也浓厚了许多。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成绩,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链,浅谈初中文言文教法,语文教学之友,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