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中有的人因为怕黑,平时爱开灯睡觉;也有一些人习惯伴灯度过漫漫长夜,他们是因为上夜班身不由己;更有部分人喜欢在灯光下过夜生活……殊不知,这深夜黑暗中的灯光,虽然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然而它也会给我们健康的身体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
增加患癌几率
24岁的庄玉洁,因为家里开了一家店,她从小往往只能在灯光和嘈杂中入睡,长大后也就逐渐地养成了“伴灯入睡”的习惯。每晚睡觉时,庄玉洁都要开着一盏灯,只有这样她才能安然入眠。许多朋友好心告诉她,这习惯不好,“容易得癌”。“会得癌”这个说法让自小开灯睡觉的庄玉洁惊讶不已。
A.会抑制褪黑素分泌
其实像庄玉洁这样习惯在灯光笼罩下才能入睡的人,在你身边也许并不少见。不少人爱开着灯睡觉,或是因缺乏安全感,也或是出于习惯,但“伴灯入睡”,确有证据表明可能致癌。解放军第303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黎南中表示,每个人的大脑内都存在着一个松果体。松果体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夜间,当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分泌大量的褪黑素。研究发现褪黑素在深夜23时至次日凌晨时,往往分泌最旺盛,到了天亮之后一旦出现光源,就会停止分泌。松果体有个特点,即人的眼球一见到光源,褪黑素就会被抑制或停止分泌。褪黑素的分泌不仅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同时也能让心脏得到休息,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
夜幕降临,各种复杂的光线会使人的自然生理节奏,陷入混乱状态,同时还会抑制松果体在夜晚正常分泌褪黑素。所以假如人们夜晚仍然暴露在光线下,那么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医学研究发现正常人每天体内会产生约400个肿瘤细胞,抑制其发生病变靠的就是身体里的免疫力。一旦没有褪黑素,那么人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癌细胞生长及癌细胞对DNA破坏的速度就会加快。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褪黑素能有效保护DNA(基因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然而一旦遭到破坏,DNA可能会出现变异,甚至就有可能出现癌变。
B.易使“阴阳失调”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在睡眠时,整个身心正处于修补过程,而在全黑的环境中睡眠,人体会产生褪黑素及生长激素,这样就能使身心得到更好的修补及更新。人体需要昼夜相辅,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由于在灯光中睡觉,过亮的灯光会让人体以为还处于白天,于是阳气就继续循环,从而造成经气紊乱,人也易感疲劳。其实这种情况和出国时出现的“时差”很相似,只要白天黑夜的时间相互混乱,即使你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人体往往还是感觉疲倦虚弱。所以长时间开灯睡觉,轻者会造成神经衰弱、失眠,脏腑功能紊乱;重者则会引发癌症及糖尿病。
引起儿童性早熟
5岁多的小女孩玲玲聪明又伶俐,但就是胆小怕黑,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灯。半年前,妈妈发现玲玲的胸部有点隆起,起初以为是肥胖,不久又发现孩子的乳房明显变大。到医院检查后得知,玲玲竟已是性早熟。冯女士很纳闷,平时孩子的饮食很注意选材,也没给玲玲吃过补品,怎么就性早熟了呢?医生询问了玲玲的生活习惯后告知母亲,孩子出现性早熟,主要因素可能就是过度的灯光照射。
人体激素的分泌也有生理节律,如雄激素早上七八点时达到最高点,灯光会对此产生影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秦映芬解释,临床上常发现有不少习惯开灯睡觉、长时间玩电脑或接受光照过度的孩子容易性早熟。这是因为光线照射过长,使得褪黑素分泌减少,睡眠紊乱后就可能导致卵泡刺激素提前分泌,从而进一步导致性早熟或性器官提前发育。
易使人出现眼疾
刚成为新妈咪不久的丽君,深深感受到了照顾宝宝的不易。还没满一岁的女儿似乎精力很旺盛,每天晚上好不容易被哄入睡了,可她还时不时地在睡梦中哭闹。丽君又要换尿布又要喂奶……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方便夜间照料宝宝,丽君特意在婴儿床的床头装了一盏灯。这盏灯常彻夜长明,丽君对此没有在意。
不少刚做新父母的年轻人,经常会为了方便照顾宝宝晚上一直开着灯,其实这不仅使得入睡后的孩子被动地接受了“光污染”,睡眠中过强的光线,还会对宝宝的视力造成伤害。
最近由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暨儿童医院,通过对479位2~16岁孩子的健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在2岁前若睡在黑暗的房间,长大后近视的比例是10%;2岁前若睡在有小夜灯的房间,长大后的近视率是34%;若小孩2岁前睡在亮着大灯的房间,长大后近视的比率更高达55%。
眼科专家认为,2~3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对眼睛的明暗刺激要得当。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睡眠时,眼睛不能受到光线刺激,因为睡眠中的光线可能影响儿童的睫状肌。尽管人在闭眼时,眼皮能起到遮避光源的作用,可是如果人工光源太亮,光线就会穿透眼皮,眼睛就会感光,由此自律神经无法让瞳孔放松休息,导致不仅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受自律神经控制的其他组织,也会变得紧绷。
还有研究表明,一个人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或彩灯污染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除了近视之外,眼睛晶体功能也会受影响,白内障的发病率超过40%。
长时间上夜班或过夜生活的人比较易患癌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经常值夜班或长期过夜生活的人因身不由己地整夜处于灯光下,往住也会受到“光污染”的伤害。近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学报》的研究结果显示:妇女上夜班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几率越大。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夜间大部分时候处于开灯环境下的老鼠,比在黑暗中睡觉的老鼠,患癌症的概率要高。美、英、法等国对本国护士、空乘人员和其他夜间工作的人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即便考虑了饮食差异等其他因素,这一类人群患癌症的几率也比普通人要高60%。?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关研究,早在2007年12月就把“倒班”列为“可能的致癌因素”,并将“夜班”归入了与“接触有毒化学品”同样的健康风险类别。
医学研究已发现,经常上夜班的人,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较高。医学研究人员还认为,起夜时突然开光线很强的灯,或在黑暗的地方突然受到强光照射,都会影响敏感的生理时钟。所以起夜最好不要突然开大灯,最好改用只发出微光的小夜灯照明。
如何巧避睡眠的“光污染”
迂回闪躲法
对于一些无法回避、被动接受的光污染,“躲避术”最为有效。
避光战术之一:将窗帘拉上??必要时不妨戴眼罩
夜间入睡时,应尽量处于黑暗的环境中。住房靠近街边,窗外的路灯太亮,车灯不时闪过,都会令你睡不安稳。这时可拉上厚窗帘遮光,以避免光污染,必要时戴眼罩也是一种极佳的避免“光污染”的方法。
可使用暖色小夜灯
如果你在夜里一定要用夜灯的话,可开一些暖色系灯光的小夜灯,比如红色或橙色。一般来说这些小夜灯光线柔和,还不至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太大的危害。白炽灯、日光灯这类冷色的灯光对眼睛的刺激比较大。夜灯最好插在低矮的插座上,这样可减少刺激。?
循序渐进法
开始时试着先关灯半小时,在这半小时内尽量入睡。若半小时后,还是睡不着,再开灯。每天晚上坚持这样的锻炼,慢慢增加关灯的时间,相信一段时间后你会解决伴灯入睡问题的。对于哪些安全感特别缺乏的人来说,采用这种温和的方法也许并不管用,这些人应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找出害怕的根源,提升心理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类仅次于吃喝拉撒的第二层面的需求,尤以孩子为甚,所以家长平时不要用鬼故事吓唬孩子。
调理身心,补充营养
对于哪些长期值夜班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营养和辅助运动,以降低生物钟受影响的程度。富含维生素A、C、E及花青素的新鲜水果蔬菜,都可以抗氧化,多吃可补充和调节人体的激素。下夜班后睡眠,尽量营造黑暗的环境,这也能补充和调节人体激素的分泌。
补充褪黑素,但勿过量
褪黑素理论上可通过保健品来予以补充,但实际上,褪黑素最好由人体分泌,如果需要服用褪黑素药物,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必要时才服用。
前不久美国化学会曾刊登的研究报告提醒公众:褪黑素在正常人体内含量非常低,如果从保健品中摄取了过多的褪黑素,反而会制造出伤害人体的“衍生自由基”,从而影响行为举止,造成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
增加患癌几率
24岁的庄玉洁,因为家里开了一家店,她从小往往只能在灯光和嘈杂中入睡,长大后也就逐渐地养成了“伴灯入睡”的习惯。每晚睡觉时,庄玉洁都要开着一盏灯,只有这样她才能安然入眠。许多朋友好心告诉她,这习惯不好,“容易得癌”。“会得癌”这个说法让自小开灯睡觉的庄玉洁惊讶不已。
A.会抑制褪黑素分泌
其实像庄玉洁这样习惯在灯光笼罩下才能入睡的人,在你身边也许并不少见。不少人爱开着灯睡觉,或是因缺乏安全感,也或是出于习惯,但“伴灯入睡”,确有证据表明可能致癌。解放军第303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黎南中表示,每个人的大脑内都存在着一个松果体。松果体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夜间,当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分泌大量的褪黑素。研究发现褪黑素在深夜23时至次日凌晨时,往往分泌最旺盛,到了天亮之后一旦出现光源,就会停止分泌。松果体有个特点,即人的眼球一见到光源,褪黑素就会被抑制或停止分泌。褪黑素的分泌不仅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同时也能让心脏得到休息,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
夜幕降临,各种复杂的光线会使人的自然生理节奏,陷入混乱状态,同时还会抑制松果体在夜晚正常分泌褪黑素。所以假如人们夜晚仍然暴露在光线下,那么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医学研究发现正常人每天体内会产生约400个肿瘤细胞,抑制其发生病变靠的就是身体里的免疫力。一旦没有褪黑素,那么人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癌细胞生长及癌细胞对DNA破坏的速度就会加快。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褪黑素能有效保护DNA(基因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然而一旦遭到破坏,DNA可能会出现变异,甚至就有可能出现癌变。
B.易使“阴阳失调”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在睡眠时,整个身心正处于修补过程,而在全黑的环境中睡眠,人体会产生褪黑素及生长激素,这样就能使身心得到更好的修补及更新。人体需要昼夜相辅,才能达到阴阳平衡。由于在灯光中睡觉,过亮的灯光会让人体以为还处于白天,于是阳气就继续循环,从而造成经气紊乱,人也易感疲劳。其实这种情况和出国时出现的“时差”很相似,只要白天黑夜的时间相互混乱,即使你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人体往往还是感觉疲倦虚弱。所以长时间开灯睡觉,轻者会造成神经衰弱、失眠,脏腑功能紊乱;重者则会引发癌症及糖尿病。
引起儿童性早熟
5岁多的小女孩玲玲聪明又伶俐,但就是胆小怕黑,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灯。半年前,妈妈发现玲玲的胸部有点隆起,起初以为是肥胖,不久又发现孩子的乳房明显变大。到医院检查后得知,玲玲竟已是性早熟。冯女士很纳闷,平时孩子的饮食很注意选材,也没给玲玲吃过补品,怎么就性早熟了呢?医生询问了玲玲的生活习惯后告知母亲,孩子出现性早熟,主要因素可能就是过度的灯光照射。
人体激素的分泌也有生理节律,如雄激素早上七八点时达到最高点,灯光会对此产生影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秦映芬解释,临床上常发现有不少习惯开灯睡觉、长时间玩电脑或接受光照过度的孩子容易性早熟。这是因为光线照射过长,使得褪黑素分泌减少,睡眠紊乱后就可能导致卵泡刺激素提前分泌,从而进一步导致性早熟或性器官提前发育。
易使人出现眼疾
刚成为新妈咪不久的丽君,深深感受到了照顾宝宝的不易。还没满一岁的女儿似乎精力很旺盛,每天晚上好不容易被哄入睡了,可她还时不时地在睡梦中哭闹。丽君又要换尿布又要喂奶……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方便夜间照料宝宝,丽君特意在婴儿床的床头装了一盏灯。这盏灯常彻夜长明,丽君对此没有在意。
不少刚做新父母的年轻人,经常会为了方便照顾宝宝晚上一直开着灯,其实这不仅使得入睡后的孩子被动地接受了“光污染”,睡眠中过强的光线,还会对宝宝的视力造成伤害。
最近由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暨儿童医院,通过对479位2~16岁孩子的健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在2岁前若睡在黑暗的房间,长大后近视的比例是10%;2岁前若睡在有小夜灯的房间,长大后的近视率是34%;若小孩2岁前睡在亮着大灯的房间,长大后近视的比率更高达55%。
眼科专家认为,2~3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对眼睛的明暗刺激要得当。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睡眠时,眼睛不能受到光线刺激,因为睡眠中的光线可能影响儿童的睫状肌。尽管人在闭眼时,眼皮能起到遮避光源的作用,可是如果人工光源太亮,光线就会穿透眼皮,眼睛就会感光,由此自律神经无法让瞳孔放松休息,导致不仅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受自律神经控制的其他组织,也会变得紧绷。
还有研究表明,一个人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或彩灯污染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除了近视之外,眼睛晶体功能也会受影响,白内障的发病率超过40%。
长时间上夜班或过夜生活的人比较易患癌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经常值夜班或长期过夜生活的人因身不由己地整夜处于灯光下,往住也会受到“光污染”的伤害。近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学报》的研究结果显示:妇女上夜班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几率越大。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夜间大部分时候处于开灯环境下的老鼠,比在黑暗中睡觉的老鼠,患癌症的概率要高。美、英、法等国对本国护士、空乘人员和其他夜间工作的人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即便考虑了饮食差异等其他因素,这一类人群患癌症的几率也比普通人要高60%。?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关研究,早在2007年12月就把“倒班”列为“可能的致癌因素”,并将“夜班”归入了与“接触有毒化学品”同样的健康风险类别。
医学研究已发现,经常上夜班的人,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较高。医学研究人员还认为,起夜时突然开光线很强的灯,或在黑暗的地方突然受到强光照射,都会影响敏感的生理时钟。所以起夜最好不要突然开大灯,最好改用只发出微光的小夜灯照明。
如何巧避睡眠的“光污染”
迂回闪躲法
对于一些无法回避、被动接受的光污染,“躲避术”最为有效。
避光战术之一:将窗帘拉上??必要时不妨戴眼罩
夜间入睡时,应尽量处于黑暗的环境中。住房靠近街边,窗外的路灯太亮,车灯不时闪过,都会令你睡不安稳。这时可拉上厚窗帘遮光,以避免光污染,必要时戴眼罩也是一种极佳的避免“光污染”的方法。
可使用暖色小夜灯
如果你在夜里一定要用夜灯的话,可开一些暖色系灯光的小夜灯,比如红色或橙色。一般来说这些小夜灯光线柔和,还不至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太大的危害。白炽灯、日光灯这类冷色的灯光对眼睛的刺激比较大。夜灯最好插在低矮的插座上,这样可减少刺激。?
循序渐进法
开始时试着先关灯半小时,在这半小时内尽量入睡。若半小时后,还是睡不着,再开灯。每天晚上坚持这样的锻炼,慢慢增加关灯的时间,相信一段时间后你会解决伴灯入睡问题的。对于哪些安全感特别缺乏的人来说,采用这种温和的方法也许并不管用,这些人应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找出害怕的根源,提升心理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类仅次于吃喝拉撒的第二层面的需求,尤以孩子为甚,所以家长平时不要用鬼故事吓唬孩子。
调理身心,补充营养
对于哪些长期值夜班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营养和辅助运动,以降低生物钟受影响的程度。富含维生素A、C、E及花青素的新鲜水果蔬菜,都可以抗氧化,多吃可补充和调节人体的激素。下夜班后睡眠,尽量营造黑暗的环境,这也能补充和调节人体激素的分泌。
补充褪黑素,但勿过量
褪黑素理论上可通过保健品来予以补充,但实际上,褪黑素最好由人体分泌,如果需要服用褪黑素药物,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必要时才服用。
前不久美国化学会曾刊登的研究报告提醒公众:褪黑素在正常人体内含量非常低,如果从保健品中摄取了过多的褪黑素,反而会制造出伤害人体的“衍生自由基”,从而影响行为举止,造成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