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92-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基地,在引导青年思想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非民族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团员除了享有一般团员的权利外,需要得到来自团组织的更多关怀,这对“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团支部是团的基层组织,只有团支部做好了对少数民族团员的管理工作,才能有利于上级团组织开展好工作。因此,支部任务重大,任重而道远。
一、认识少数民族团员的特殊性
(一)文化差异
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团员,传承着本民族的传统,固守着民族价值观,遵循着民族饮食、服饰等传统。比如,受到风俗习惯的影响,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在饮食上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要求。《古兰经》上说“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所以,在与汉族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各类生活习惯就成为了是否能开启友谊的第一步。生活习惯和理念让少数民族同学对本民族的认同感高,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二)学习差异
由于受到地域、教育环境等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团员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语言是交流的第一关,汉族与少数民族同学在交流上要攻克这一关有一定难度。少数民族同学大多使用本民族语言,对汉语掌握不熟练,因此在非民族类高校中学习,教师讲课所用汉语,也会对少数民族同学的学习有一定影响。久而久之,在各种压力之下,他们很有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最后导致旷课、挂科问题的出现。由此,他们与汉族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远,形成自卑心理,让本就爱与本民族抱团的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
二、关注少数民族团员的发展
(一)提高支部委员关怀意识
团支委是支部的领导班子,是推动支部及学校少数民族团结建设的关键力量,只有班子成员认识到了关怀少数民族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少数民族团员在非民族类高校中是一群少数群体,但是人员分散在各团支部中,相互之间沟通较少。团支部想要各民族同学和谐相处,就必须要抓住这些少数民族团员,主动关怀、积极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能与其他民族团员一道为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比如关心团员个人生活,在生日、节日等特殊时刻通过各类方式表达祝福,经常组织一些民族习俗的特色活动,提供交流的氛围平台。同时经常慰问关心少数民族团员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等等。
(二)加强团员理想信念引导
学生团员义务第一条即规定了学生团员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活环境影响,在团组织思想教育方面有所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支部内要加强对团员理念的引导。团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共青团的光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这一论述指明了学生团组织今后的工作努力方向。团支部在支部“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思想指导下以此来增强少数民族团员的爱国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三)丰富团活动调动积极性
少数民族团员普遍才艺兼备,他们能歌善舞,为人朴实、热情,若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团结少数民族团员,提升团支部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在,很多团支部在举办团活动时,为了提高团员的参与度,均把活动交由各团小组承办,团支委负责指导。团小组的划分,不仅在活动举办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非常重要。由于非民族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团员毕竟是少数,因此需要通过合理地划分,将少数民族团员归到某团小组中。
除了常规性活动外,团支部也应针对少数民族团员开展特色活动。比如在藏历新年、羌族新年、彝族新年时开展团支部联欢会,让汉族团员与少数民族团员共同欢庆,利用这些契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之间了解,有利于非少数民族团员切身体会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比如,羌族的瓦尔俄足节是其传统的妇女节,被收录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然而很多汉族同学对此并不了解,团支部可以利用这样的节日,请该民族同学介绍节日传说、习俗做法等,一方面能增强每位支部学生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让少数民族团员学生提升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三、感悟与体会
少数民族团员是团组织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团员应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同心协力,共同为“中国梦”而奋斗。
高校团支部是少数民族团员在学校内的归属,是帮助同学们学习奋斗、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有力后盾,因此努力打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支部环境,是团支部不懈的追求。团支部积极带领全体成员“高举团旗跟党走”,为实现民族团结、个人成人成才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将成为支部建设之路永恒的信念。只有积极加强高校团的基层支部对少数民族团员的管理,才能为“中国梦”贡献更多青春的力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基地,在引导青年思想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非民族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团员除了享有一般团员的权利外,需要得到来自团组织的更多关怀,这对“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团支部是团的基层组织,只有团支部做好了对少数民族团员的管理工作,才能有利于上级团组织开展好工作。因此,支部任务重大,任重而道远。
一、认识少数民族团员的特殊性
(一)文化差异
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团员,传承着本民族的传统,固守着民族价值观,遵循着民族饮食、服饰等传统。比如,受到风俗习惯的影响,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在饮食上有着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要求。《古兰经》上说“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所以,在与汉族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各类生活习惯就成为了是否能开启友谊的第一步。生活习惯和理念让少数民族同学对本民族的认同感高,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二)学习差异
由于受到地域、教育环境等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团员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语言是交流的第一关,汉族与少数民族同学在交流上要攻克这一关有一定难度。少数民族同学大多使用本民族语言,对汉语掌握不熟练,因此在非民族类高校中学习,教师讲课所用汉语,也会对少数民族同学的学习有一定影响。久而久之,在各种压力之下,他们很有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最后导致旷课、挂科问题的出现。由此,他们与汉族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远,形成自卑心理,让本就爱与本民族抱团的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
二、关注少数民族团员的发展
(一)提高支部委员关怀意识
团支委是支部的领导班子,是推动支部及学校少数民族团结建设的关键力量,只有班子成员认识到了关怀少数民族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少数民族团员在非民族类高校中是一群少数群体,但是人员分散在各团支部中,相互之间沟通较少。团支部想要各民族同学和谐相处,就必须要抓住这些少数民族团员,主动关怀、积极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能与其他民族团员一道为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比如关心团员个人生活,在生日、节日等特殊时刻通过各类方式表达祝福,经常组织一些民族习俗的特色活动,提供交流的氛围平台。同时经常慰问关心少数民族团员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等等。
(二)加强团员理想信念引导
学生团员义务第一条即规定了学生团员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活环境影响,在团组织思想教育方面有所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支部内要加强对团员理念的引导。团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共青团的光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这一论述指明了学生团组织今后的工作努力方向。团支部在支部“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思想指导下以此来增强少数民族团员的爱国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三)丰富团活动调动积极性
少数民族团员普遍才艺兼备,他们能歌善舞,为人朴实、热情,若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团结少数民族团员,提升团支部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在,很多团支部在举办团活动时,为了提高团员的参与度,均把活动交由各团小组承办,团支委负责指导。团小组的划分,不仅在活动举办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非常重要。由于非民族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团员毕竟是少数,因此需要通过合理地划分,将少数民族团员归到某团小组中。
除了常规性活动外,团支部也应针对少数民族团员开展特色活动。比如在藏历新年、羌族新年、彝族新年时开展团支部联欢会,让汉族团员与少数民族团员共同欢庆,利用这些契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之间了解,有利于非少数民族团员切身体会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比如,羌族的瓦尔俄足节是其传统的妇女节,被收录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然而很多汉族同学对此并不了解,团支部可以利用这样的节日,请该民族同学介绍节日传说、习俗做法等,一方面能增强每位支部学生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让少数民族团员学生提升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三、感悟与体会
少数民族团员是团组织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团员应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同心协力,共同为“中国梦”而奋斗。
高校团支部是少数民族团员在学校内的归属,是帮助同学们学习奋斗、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有力后盾,因此努力打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支部环境,是团支部不懈的追求。团支部积极带领全体成员“高举团旗跟党走”,为实现民族团结、个人成人成才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将成为支部建设之路永恒的信念。只有积极加强高校团的基层支部对少数民族团员的管理,才能为“中国梦”贡献更多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