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洪涝灾害的出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得洪涝灾害的比例逐渐增加,尤其是大型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更是直接关系着城市在洪涝灾害面前的抵抗能力,因此从城市设计层面就必须重视防洪排涝的规划,避免出现排涝体系与城市给水体系交叉的现象,避免防洪能力过低的现象。本文从城市洪涝产生原因及应对洪涝的举措入手,探讨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洪涝;原因;举措;分析
城市洪涝灾害主要指城市周边的洪水、泥石流等,以及城市内部因降雨引起的积水增加等问题,因此城市在防洪排涝方面的规划必须充分的考虑城市的布局以及周边环境特点。本文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概念、城市洪涝灾害产生原因、城市洪涝灾害应对举措三个方面入手,详细探讨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现状及前景。
1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概述
防洪排涝最初的意义特指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抵御洪水冲击农田、排出降雨产生的大量农田积水。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中的降雨接收面积和给排水系统的负担不断加大,因此城市也更加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为此城市必须针对自身的城市布局和环境特点规划防洪排涝系统,确保城市内部不会因大量积水和洪水影响正常的居民生活。在国内尚未出现统一的城市防洪排涝规范,因此各个城市对防洪排涝的定义并不相同,在防洪排涝规划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这为城市的防洪排涝功能埋下了隐患。从理论层面来看,城市防洪排涝包括防御洪水和排出积水两个方面,防洪是指针对城市周边因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涌入城市大量流体的现象修建的防御設施,排涝则是针对城市内部因降雨等情况产生的大量积水而言,主要目的是修建各类排水设施。与农田防洪排涝不同的是,城市防洪排涝要求在任何时间段内都不可以出现积水淹没的情况,而农田是允许存在一定时间的农田淹没期的。
2 城市洪涝灾害成因
城市防洪排涝需要系统性的进行规划,不能简单的修建一些排水设施和防洪障碍物,要根据城市季节性降雨的变化以及周边地质灾害出现的可能性来有针对性的规划,尤其是地下管网的规划以及地面防洪堤坝的修建,都必须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进行考虑,比如北方的降雨季节性明显,且城市的地下给排水管路过于窄小,这就要求在安装排水泵的时候慎重选择位置,避免大量闲置设施。比如南方的地下管网较为密集,降雨持续性强,就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管路来实现城市各个低点积水的排出。城市洪涝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如下:
2.1 地势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的城市洪涝灾害以内涝为主,周边并不具备形成巨大洪水的自然条件,但是大量的降雨会在城市内部的低点形成积水,因此平原地区城市的排涝是重点,比如近些年北京多次在大暴雨中出现内涝现象;山区城市最大的威胁则是洪水,周边的高山和陡坡容易在降雨过程中形成洪水。
2.2 排涝排水系统不完善
缺少完善的排涝沟系,城市扩建时未能预留排涝通道同时现状排涝河道断面不足,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低。
2.3 排水系统出口过高
排水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城市低位的积水排泄至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但是如果城市将排水系统出口设计过高,比如出口位置的水位长期高于排水系统,那么就容易出现积水无法排出甚倒灌的现象。
2.4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而这些与水争地的建设项目往往是涝灾易发区;比如济南的小清河两岸原来有许多滞蓄洪水的农田、洼地、池塘,现在绝大多数己被填平盖房,大大减少了滞蓄水量,使得小清河洪水位升高,对支流河道形成顶托,大大影响了城市洪水的下泄。
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如绵阳城区的建设速度快,城市的雨水净流量总和不断增加,城区的排涝系统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3 城市防洪排涝对策
根据城市洪涝产生的原因分析,可知城市防洪排涝应充分利用地势优势,尽量减少防洪排涝设施的修建、提高防洪排涝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防洪、排涝沟系,提高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并进行拓宽改造,尤其针对城市内部的低洼地区要理顺排涝系统,以打通排涝通道,使涝水顺利排出。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应定期检查,并根据城市规模的变化调整设计。
(2)高水高排,采取修建截洪沟,加大收水设施,拆除棚盖等多项措施将高地势雨水排入山洪沟或河道,避免地势高的雨水顺道路排入低洼地区,尽可能减少低洼区的汇水面积,降低积水量。将各个区域的积水相互分割进行排出,能够有效的降低洪水的整体危害,也能够降低排水系统的负担。
(3)低水低排,为确保低洼地区涝水顺利排出,针对排涝河道的主要出口流量大、水位高的特点,必须重视水位高程衔接,根据外河排涝水位和现状地面标高,确定河道自排或泵排方式;此外各低洼区应结合现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地面标高或增设泵站等排涝措施。
(4)应对超标准涝水的措施:首先是将洪涝分流,同一个城市周边的洪涝源头可能有多个,因此一旦出现洪涝灾害,应尽可能的将各个区域的洪涝分割,通过各区的排水系统单独的排出,避免汇合的洪涝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在排水系统的出口设置防止洪水倒灌的装置,加装大功率的排水泵,提高排水效率;三是要在城市周边设置蓄水区,主要目的在于将山区的洪水阻隔在蓄水区,或是起到减缓洪水速度的作用,同时在城市内涝时,也可以讲蓄水区作为主要的排水区。
(5)对于解决市区局部地区积水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完善雨水管道系统,按排雨标准扩大雨水管沟断面,加大雨水收水设施建设,重视雨水设施的管理养护,改善道路行洪、积水的局面。
结语:我国在城市防洪排涝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固有城市布局的限制和城市规划领域技术的制约,导致许多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都不足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虽然当前国内在防洪排涝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范,针对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的探索和针对国内城市规划实际来强化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琪洋.加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02,2(3):12-14.
[2] 谢华等.城市化地区市政排水与区域排涝关系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5):lO-13.
[3] 鲁航线等,城市防洪、排涝及排水三种设计标准的关系初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1):64-66.
[4] 张静,何俊仕.城市排涝体系优化规划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4):24-25.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城市洪涝;原因;举措;分析
城市洪涝灾害主要指城市周边的洪水、泥石流等,以及城市内部因降雨引起的积水增加等问题,因此城市在防洪排涝方面的规划必须充分的考虑城市的布局以及周边环境特点。本文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概念、城市洪涝灾害产生原因、城市洪涝灾害应对举措三个方面入手,详细探讨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的现状及前景。
1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概述
防洪排涝最初的意义特指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抵御洪水冲击农田、排出降雨产生的大量农田积水。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中的降雨接收面积和给排水系统的负担不断加大,因此城市也更加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为此城市必须针对自身的城市布局和环境特点规划防洪排涝系统,确保城市内部不会因大量积水和洪水影响正常的居民生活。在国内尚未出现统一的城市防洪排涝规范,因此各个城市对防洪排涝的定义并不相同,在防洪排涝规划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这为城市的防洪排涝功能埋下了隐患。从理论层面来看,城市防洪排涝包括防御洪水和排出积水两个方面,防洪是指针对城市周边因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涌入城市大量流体的现象修建的防御設施,排涝则是针对城市内部因降雨等情况产生的大量积水而言,主要目的是修建各类排水设施。与农田防洪排涝不同的是,城市防洪排涝要求在任何时间段内都不可以出现积水淹没的情况,而农田是允许存在一定时间的农田淹没期的。
2 城市洪涝灾害成因
城市防洪排涝需要系统性的进行规划,不能简单的修建一些排水设施和防洪障碍物,要根据城市季节性降雨的变化以及周边地质灾害出现的可能性来有针对性的规划,尤其是地下管网的规划以及地面防洪堤坝的修建,都必须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进行考虑,比如北方的降雨季节性明显,且城市的地下给排水管路过于窄小,这就要求在安装排水泵的时候慎重选择位置,避免大量闲置设施。比如南方的地下管网较为密集,降雨持续性强,就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管路来实现城市各个低点积水的排出。城市洪涝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如下:
2.1 地势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的城市洪涝灾害以内涝为主,周边并不具备形成巨大洪水的自然条件,但是大量的降雨会在城市内部的低点形成积水,因此平原地区城市的排涝是重点,比如近些年北京多次在大暴雨中出现内涝现象;山区城市最大的威胁则是洪水,周边的高山和陡坡容易在降雨过程中形成洪水。
2.2 排涝排水系统不完善
缺少完善的排涝沟系,城市扩建时未能预留排涝通道同时现状排涝河道断面不足,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低。
2.3 排水系统出口过高
排水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城市低位的积水排泄至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但是如果城市将排水系统出口设计过高,比如出口位置的水位长期高于排水系统,那么就容易出现积水无法排出甚倒灌的现象。
2.4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盲目与水争地,使河道变窄,湖泊变小,导致蓄洪、滞洪面积缩小,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节洪水能力降低,而这些与水争地的建设项目往往是涝灾易发区;比如济南的小清河两岸原来有许多滞蓄洪水的农田、洼地、池塘,现在绝大多数己被填平盖房,大大减少了滞蓄水量,使得小清河洪水位升高,对支流河道形成顶托,大大影响了城市洪水的下泄。
同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地面硬化率提高,增加了径流系数,从而加大洪水量,导致积水现象严重。如绵阳城区的建设速度快,城市的雨水净流量总和不断增加,城区的排涝系统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3 城市防洪排涝对策
根据城市洪涝产生的原因分析,可知城市防洪排涝应充分利用地势优势,尽量减少防洪排涝设施的修建、提高防洪排涝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防洪、排涝沟系,提高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并进行拓宽改造,尤其针对城市内部的低洼地区要理顺排涝系统,以打通排涝通道,使涝水顺利排出。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应定期检查,并根据城市规模的变化调整设计。
(2)高水高排,采取修建截洪沟,加大收水设施,拆除棚盖等多项措施将高地势雨水排入山洪沟或河道,避免地势高的雨水顺道路排入低洼地区,尽可能减少低洼区的汇水面积,降低积水量。将各个区域的积水相互分割进行排出,能够有效的降低洪水的整体危害,也能够降低排水系统的负担。
(3)低水低排,为确保低洼地区涝水顺利排出,针对排涝河道的主要出口流量大、水位高的特点,必须重视水位高程衔接,根据外河排涝水位和现状地面标高,确定河道自排或泵排方式;此外各低洼区应结合现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地面标高或增设泵站等排涝措施。
(4)应对超标准涝水的措施:首先是将洪涝分流,同一个城市周边的洪涝源头可能有多个,因此一旦出现洪涝灾害,应尽可能的将各个区域的洪涝分割,通过各区的排水系统单独的排出,避免汇合的洪涝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在排水系统的出口设置防止洪水倒灌的装置,加装大功率的排水泵,提高排水效率;三是要在城市周边设置蓄水区,主要目的在于将山区的洪水阻隔在蓄水区,或是起到减缓洪水速度的作用,同时在城市内涝时,也可以讲蓄水区作为主要的排水区。
(5)对于解决市区局部地区积水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完善雨水管道系统,按排雨标准扩大雨水管沟断面,加大雨水收水设施建设,重视雨水设施的管理养护,改善道路行洪、积水的局面。
结语:我国在城市防洪排涝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固有城市布局的限制和城市规划领域技术的制约,导致许多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都不足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虽然当前国内在防洪排涝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范,针对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的探索和针对国内城市规划实际来强化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琪洋.加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02,2(3):12-14.
[2] 谢华等.城市化地区市政排水与区域排涝关系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5):lO-13.
[3] 鲁航线等,城市防洪、排涝及排水三种设计标准的关系初探[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1):64-66.
[4] 张静,何俊仕.城市排涝体系优化规划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46(4):24-25.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