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校数学教育中普及慕课教学方式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在推广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遇到了许多问题。简要介绍高校数学教师在数学慕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 键 词]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慕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26-01
数学慕课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现代化信息素养都有较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接受新的教育媒介与手段的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快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学生必须紧跟教师的步伐,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应用信息化工具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学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尚未达到慕课教学的要求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数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向中老龄化,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好,但在使用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时,这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则稍显不足。使用慕课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素养,但执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往往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对他们使用慕课教学造成了一定阻碍,且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在网上批改作业,这种在线批改作业的方式在一开始使用时可能不如批改纸质作业的效率高,提升在线批改作业的效率又将成为教师使用慕课教学的一大难题。
(二)高校慕课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尽管已经有许多高校在推广数学慕课教学,但多数高校的推广范围都局限于本校内,没有将本校的数学教学资源与外校共享,这使本校数学慕课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校学生也无法接收到更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资源。
(三)学生与教师都未充分挖掘慕课的数据分析潜能
在大数据时代下,慕课提供的教学数据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未能够充分利用慕课的这一功能。许多教师和学生忽视慕课整合数据功能,或对慕课的数据分析只停留在表面,未能使慕课搜集的数据为教学、学习服务,这实际上是对慕课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大数据时代解决高校数学慕课问题的措施
(一)组织集体培训,提升教师计算机素养
要提升教师使用慕课进行教学的能力,必须进一步提升教师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一些学习能力欠佳的教师,各高校可以组织集体培训,在短期内提升他们使用慕课进行教学的能力,或组织集体外出学习,使这部分教师接触其他学校优质的数学慕课教学课堂,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对一些已经形成成熟的教学方式且不适应慕课教学的教师,学校可以适当配备教学助理,帮助这些教师将慕课融入数学课堂中。
(二)组成高校联盟,促进高校慕课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提升高校数学慕课质量的重要手段,任何高校都不可能成为数学教学方面的“全才”,如果各个高校能够合理分工,那么各高校的慕课教师便能形成合力,将不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组合,便可以形成最强的数学慕课合集。因此,各高校教师应致力于加强各高校在数学慕课教学方面的合作,如微积分教学能力较强的学校负责录制与微积分相关的慕课,线性代数教学能力强的学校负责录制与线性代数相关的慕课。各高校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数学慕课的内容,如同样是讲解线性代数的内容,部分高校擅长本科生教学、部分高校则擅长考研专项教学,各高校在分工时应充分研究慕课教学细节,使慕课更有针对性。
(三)充分分析慕课数据
数据分析对高校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了解本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教师才能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在慕课平台的后台看到系统统计的学生观看慕课的时间,通过不同时间段学生观看慕课的时间变化,教师可以分析出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数学教学的时间,使自己的上课时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每次批改作业后,慕课系统会统计每道题的错误率及做错题的学生名单,教师可以通过名单得知对某一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教育。这些都是通过简单分析能够得出的结论,教师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根据每道题目所使用的数学思想进行归类,然后利用慕课系统统计出学生最容易犯错的一类题目,从而得知学生缺乏哪一方面的数学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使学生具有更宏观的数学视角。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下,各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慕课搜集大数据的优势,并对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使分析结果为改善数学教学质量服务。教师在使用慕课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难题,教师应当树立信心,想方设法解决难题,使慕课更好地融入高校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许格妮.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学慕课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196-197.
[2]曾梅兰,林先安,付宏伟,等.地方高校公共数学慕课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3):81-84.
[3]王斌斌,方澤文,汪文彬,等.个性化高等数学慕课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28(6):439-443.
[关 键 词]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慕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26-01
数学慕课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现代化信息素养都有较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接受新的教育媒介与手段的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快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学生必须紧跟教师的步伐,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应用信息化工具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学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尚未达到慕课教学的要求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数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向中老龄化,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好,但在使用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时,这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则稍显不足。使用慕课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素养,但执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往往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对他们使用慕课教学造成了一定阻碍,且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在网上批改作业,这种在线批改作业的方式在一开始使用时可能不如批改纸质作业的效率高,提升在线批改作业的效率又将成为教师使用慕课教学的一大难题。
(二)高校慕课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尽管已经有许多高校在推广数学慕课教学,但多数高校的推广范围都局限于本校内,没有将本校的数学教学资源与外校共享,这使本校数学慕课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校学生也无法接收到更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资源。
(三)学生与教师都未充分挖掘慕课的数据分析潜能
在大数据时代下,慕课提供的教学数据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未能够充分利用慕课的这一功能。许多教师和学生忽视慕课整合数据功能,或对慕课的数据分析只停留在表面,未能使慕课搜集的数据为教学、学习服务,这实际上是对慕课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大数据时代解决高校数学慕课问题的措施
(一)组织集体培训,提升教师计算机素养
要提升教师使用慕课进行教学的能力,必须进一步提升教师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一些学习能力欠佳的教师,各高校可以组织集体培训,在短期内提升他们使用慕课进行教学的能力,或组织集体外出学习,使这部分教师接触其他学校优质的数学慕课教学课堂,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对一些已经形成成熟的教学方式且不适应慕课教学的教师,学校可以适当配备教学助理,帮助这些教师将慕课融入数学课堂中。
(二)组成高校联盟,促进高校慕课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提升高校数学慕课质量的重要手段,任何高校都不可能成为数学教学方面的“全才”,如果各个高校能够合理分工,那么各高校的慕课教师便能形成合力,将不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组合,便可以形成最强的数学慕课合集。因此,各高校教师应致力于加强各高校在数学慕课教学方面的合作,如微积分教学能力较强的学校负责录制与微积分相关的慕课,线性代数教学能力强的学校负责录制与线性代数相关的慕课。各高校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数学慕课的内容,如同样是讲解线性代数的内容,部分高校擅长本科生教学、部分高校则擅长考研专项教学,各高校在分工时应充分研究慕课教学细节,使慕课更有针对性。
(三)充分分析慕课数据
数据分析对高校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了解本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教师才能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在慕课平台的后台看到系统统计的学生观看慕课的时间,通过不同时间段学生观看慕课的时间变化,教师可以分析出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数学教学的时间,使自己的上课时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每次批改作业后,慕课系统会统计每道题的错误率及做错题的学生名单,教师可以通过名单得知对某一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教育。这些都是通过简单分析能够得出的结论,教师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根据每道题目所使用的数学思想进行归类,然后利用慕课系统统计出学生最容易犯错的一类题目,从而得知学生缺乏哪一方面的数学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使学生具有更宏观的数学视角。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下,各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慕课搜集大数据的优势,并对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使分析结果为改善数学教学质量服务。教师在使用慕课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难题,教师应当树立信心,想方设法解决难题,使慕课更好地融入高校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许格妮.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学慕课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196-197.
[2]曾梅兰,林先安,付宏伟,等.地方高校公共数学慕课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3):81-84.
[3]王斌斌,方澤文,汪文彬,等.个性化高等数学慕课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28(6):43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