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 )、踝壁厚度(ABI)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人群4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SI)、体重指数(BMI)、血压、腰围、臀围、脉搏波速度(PWV)等指标情况。结果:糖调节受损患者PWV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餐后2 h血糖、全血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大动脉功能改变主要为僵硬度增加,同时存在血液黏度增加,可能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动脉硬化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49-01
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偏高(IFG)、糖耐量受损(IGT)以及兼有IFG和IGT的情况。根据ADA 2003年的标准,IGT是指空腹血糖水平在6.0-7.0 mmol/L之间,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或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水平在7.8-11.0mmol/L之间[1]。IGR是糖尿病的前期,探讨这一时期的血糖水平与血管硬化的关系对于防治糖尿病有着重要意义。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4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将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血压、腰围、臀围、脉搏波速度(PWV)等指标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探讨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动脉硬化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IGR患者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35-69岁之间,平均6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ADA 2003年制定的IGR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者;(2)已确诊或曾确诊糖尿病者。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7-70岁,平均64.3岁;经体检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采用日本科林公司VP 1000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受检前安静休息5-10 min后平卧,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保持正常呼吸并全身放松。测压气囊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 cm,下肢袖带气囊标志处位于下肢内侧,袖带下缘距内踝1-2 cm,将心电感应器置于心前区,输入性别、年龄、身高等信息。记录5 min的动脉脉搏波形,仪器自动分析并打印输出左、右baPWV,取两者平均值,即平均baPWV=(左baPWV+右baPWV) /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P<0.05认为相关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及脉搏波速度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压差、ba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及脉搏波速度比较
2.2 两组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餐后2 h血糖水平、BMI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以IMT、ABI和baPWV为变量,分析其与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动脉硬化的关系,通过两组的不同数据比较得知,在观察组患者中,IMT、baPWV与ISI呈负相关关系,与BMI呈正相关关系。
3 讨论
大动脉僵硬度受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双重影响,年龄、血压、吸烟、糖尿病、动脉炎症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IGR是临床发生糖尿病之前的一个发展阶段,是进展为糖尿病和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IGR虽然是糖尿病的前期,但已经存在糖代谢的异常。糖代谢异常显著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可能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关。大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动脉硬度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病死率独立相关[3]。其主要的结果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和脉压增大,因而引起心脏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心室肥厚,舒张压降低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动脉僵硬度与预后的确切关系已引起高度重视。
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好地反应了大动脉的硬度,血管越硬,传导越快。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糖调节受损患者脉搏波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提示糖调节受损者已经存在早期大动脉病变。同时,还存在血液黏度增加,主要表现为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IGR患者并发高脂血症、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应重视IGR的干预,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IGR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加强有氧运动,监测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血液黏度等措施,以控制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参考文献
[1]雷铭,刘志辉,黄鸣,等.糖调节受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74-75.
[2]李雯,刘雪梅,黄玮,等.空腹血糖受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08):45-46.
[3]马立萍,李全民.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冠脉病变及胰岛素抵抗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07):124-125.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动脉硬化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49-01
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偏高(IFG)、糖耐量受损(IGT)以及兼有IFG和IGT的情况。根据ADA 2003年的标准,IGT是指空腹血糖水平在6.0-7.0 mmol/L之间,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或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水平在7.8-11.0mmol/L之间[1]。IGR是糖尿病的前期,探讨这一时期的血糖水平与血管硬化的关系对于防治糖尿病有着重要意义。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4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将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血压、腰围、臀围、脉搏波速度(PWV)等指标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探讨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动脉硬化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IGR患者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35-69岁之间,平均6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ADA 2003年制定的IGR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者;(2)已确诊或曾确诊糖尿病者。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7-70岁,平均64.3岁;经体检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采用日本科林公司VP 1000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受检前安静休息5-10 min后平卧,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保持正常呼吸并全身放松。测压气囊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 cm,下肢袖带气囊标志处位于下肢内侧,袖带下缘距内踝1-2 cm,将心电感应器置于心前区,输入性别、年龄、身高等信息。记录5 min的动脉脉搏波形,仪器自动分析并打印输出左、右baPWV,取两者平均值,即平均baPWV=(左baPWV+右baPWV) /2。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P<0.05认为相关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及脉搏波速度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压差、ba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及脉搏波速度比较
2.2 两组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餐后2 h血糖水平、BMI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以IMT、ABI和baPWV为变量,分析其与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动脉硬化的关系,通过两组的不同数据比较得知,在观察组患者中,IMT、baPWV与ISI呈负相关关系,与BMI呈正相关关系。
3 讨论
大动脉僵硬度受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双重影响,年龄、血压、吸烟、糖尿病、动脉炎症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IGR是临床发生糖尿病之前的一个发展阶段,是进展为糖尿病和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IGR虽然是糖尿病的前期,但已经存在糖代谢的异常。糖代谢异常显著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可能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关。大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动脉硬度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病死率独立相关[3]。其主要的结果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和脉压增大,因而引起心脏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心室肥厚,舒张压降低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动脉僵硬度与预后的确切关系已引起高度重视。
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好地反应了大动脉的硬度,血管越硬,传导越快。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糖调节受损患者脉搏波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提示糖调节受损者已经存在早期大动脉病变。同时,还存在血液黏度增加,主要表现为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IGR患者并发高脂血症、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应重视IGR的干预,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IGR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加强有氧运动,监测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血液黏度等措施,以控制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参考文献
[1]雷铭,刘志辉,黄鸣,等.糖调节受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74-75.
[2]李雯,刘雪梅,黄玮,等.空腹血糖受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08):45-46.
[3]马立萍,李全民.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冠脉病变及胰岛素抵抗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0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