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心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好习惯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小学生而言,习惯可分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行为倾向。“珠心算”将中国传统的珠算方法与形象记忆巧妙结合,通过“脑映像”得出运算结果,在进行运算时需要手、眼、耳、脑等多感官协调配合。通过珠心算的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孩子左右大脑平衡发展,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倾听习惯。会倾听的人才会学习,学生在课上只有听清教师所讲内容与要求,才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判断。六、七岁的孩子,注意力的保持还不稳定,课上随意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要求要非常明确,才能避免学生的随意性。例如:教师说“起盘”,应要求学生迅速握笔、拿起算盘放到桌前准备进行拨珠。教师除了利用言语教学,还要运用一些肢体语言。例如:在讨论需要停止时,老师可运用停止的手势。学生是否認真倾听,不仅要看学生听的状态,还要检验学生是否听清了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时,可让学生进行重复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
  培养观察习惯。人们认识事物大多是从观察开始的。在“珠心算”教学中,掌握正确的拨珠方法进行计算更是离不开观察。“珠心算”,是将数字变成算珠符号浮现在脑中,并依据珠算原理进行运算的一种计算方法。这一技能的掌握往往要从模仿开始,在学习每一类题型时学生都要细心看教师示范,观察正确的拨珠方法。“珠心算”教学从最初运用算盘进行拨珠计算要逐步过渡到脱离算盘,通过让算珠浮现在脑中进行心算。在训练心算时,要引导学生一边看运算数字一边记忆,并快速将数字转化为算珠,运用相应的拨珠方法在脑中以珠像图的形式呈现结果。
  培养思维习惯。“学贵有思”,“珠心算”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方法指导,更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教授“破五减”的计算法则时,教师出示算式5-3,引导学生思考:“下珠”不够减3该怎么办?并在学生理解算理、举一反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类减法的口诀:“下珠”不够双上补数。运用珠算进行计算,前人根据计算的不同类型总结出了相应的口诀,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面对太多的口诀容易混淆,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应对。
  培养操作习惯。珠心算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操作计算中。在进行训练中,学生需从“实拨”逐步过渡到“空拨”,这一过程将有利于学生良好操作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和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想(拨珠方法)、二做(实际操作)、三练(再次进行拨算),掌握算法。在学生练习时,要注意发挥同伴作用,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检查拨珠方法正确与否。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再逐步引导其掌握心算技巧,并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学中引导学生说清算理,叙述手指的“运珠”过程、“拨珠”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明显提高,逐渐养成了动则活跃、静则专注的良好习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磨炼了意志,计算技能与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其他文献
中国美学从其开端便将文字和图像作为“道”的模拟,分有天道的正当性。中国式摹仿观具有恰当再现物像的拟真要求,但对“神似”甚至“离形得似”的追求,才是更高的美学准则。
中华民族具有5千年的文明史,自古爱玉、佩玉、玩玉、赏玉,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玉文化。近年来,中国玉器市场持续升温,翡翠及和田玉身价扶摇直上,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喜爱。然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模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争论的热点,围绕"中国模式"的概念内涵、探索时间、成功因由,以及思想性质、哲学基础、世界意义、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争论,形成
目的:观察加味理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92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