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管执法的“塔西佗陷阱”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城市发展过程中,个体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不会或较少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对个体行为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和管理,必然滋生无序和混乱。正是为了消除或缓解城市发展中个体行为产生的负的外部性,城管执法才应运而生。但事实与初衷恰恰相反,城管执法自出现开始就给社会公众留下极端恶劣的印象。这种印象的产生,有城管自身执法方式的问题,也存在群众情绪化、非理性的色彩。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普遍采取“有罪推定”的思维定式,无论城管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城管执法的正当性、合理性遭受质疑,陷入“做不做,都是错”的“塔西佗陷阱”。
  调查:公众如何评价城管执法公信力?
  利用主持或参与课题的机会,笔者曾围绕城管执法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就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是否满意,城管执法的必要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调研。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第一,七成社会公众不满意城管执法态度。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非常不满意”的占30.6%,“不满意”的占42.1%,“基本满意”的占20.5%,“满意”的仅占6.8%。“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等社会弱势群体以及从事非固定场所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对城管执法最为不满。持“基本满意”、“满意”态度的人群主要为城市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
  第二,公众认为城管执法有必要性和合法性,但缺乏合理性。60%的社会公众认为城管执法是有必要的,40%的社会公众认为城管执法没有必要。其中认为没有必要的群体集中为曾经被城管执法或可能被城管执法的人群。75%的社会公众认为城管执法具有合法性,仅25%的社会公众认为城管执法不合法。即便是部分认为城管执法没有必要的人也不否认城管执法的合法性。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只有23.6%的社会公众认为城管执法合理,76.4%的社会公众认为城管执法不合理。
  第三,暴力执法是城管执法中最严重的问题。社会公众普遍反映城管在执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执法态度、执法方式、执法公正性、执法的社会效果等方面。关于城管执法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的调研中,45%的人认为是“暴力执法”,20%认为是“相对方缺乏参与”,20%认为是“执法不公”,10%认为是“态度蛮横”,5%认为是“利益捆绑”等其他原因。
  上述调研结果表明:首先,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整体评价较低,城管执法公信力缺失。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普遍存在抵触情绪。其次,社会公共对城市发展需要城管以及城管执法具有法律依据比较认同。但是,对城管执法过程中的合理性存在普遍质疑。肯定城管执法必要性、合法性的人群并不必然肯定城管执法的合理性。第三,暴力执法是影响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评价的主要因素。此外,城管执法程序是否公开、公正、透明,执法结果是否有利于城市或社会发展,是否损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等问题也是影响城管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
  探究:城管执法为何陷入“塔西佗陷阱”?
  首先,城管印象被妖魔化。早期城管执法法律依据欠缺、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不公、侵占流动商贩财物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致于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普遍持厌恶、反感、不信任的态度。不仅如此,媒体报道还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城管執法的恶性。具体而言,城管执法缺乏相应的“声誉管理机制”,未形成媒体与城管执法的良性互动。媒体对城管执法的报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正面报道,主要表现为城管机构对自己工作成绩、执法方式改进等方面的肯定;另一种是负面报道,主要表现为报道或评论城管执法中暴力冲突事件。前者往往类似于单位内部的工作总结,有自说自话、空洞无物之嫌;后者通常形象生动、有的放矢。久而久之,社会公众基本不再相信正面报道,仅关注负面报道,对城管执法的印象每况愈下。妖魔化的刻板印象成为社会公众认识和评价社会问题的基点,对城管执法公信力构成毁灭性打击。事实上,近年来,城管执法在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公正性等问题上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但是,由于妖魔化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使得社会公众无法理性地对城管执法活动进行判断,城管执法公信力难以建立。
  其次,“规则意识”缺失下的利益博弈。作为一个理性的、负责任的公民,应当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即尊重既有规则、服从既有规则。对于挑战规则的不法公民,应当严格根据法律规定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城管执法公信力建立的坚实保障。由于城管执法中存在的不规范、执法偏私以及情绪化的社会舆论导向等问题,使得部分城管执法对象的活动具有守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低的特点,如提篮贩卖的流动商贩,守法往往需要付出清洁费、管理费等额外的成本,但是,“流动作战”、“暴力抗法”却能节省相应的费用支出。在长期的利益博弈中,城管执法对象不断挑战执法的权威性,该利益博弈的结果又向外传递着一种信息:城管执法没有权威,不值得信赖。信赖城管执法利益受损,不信赖城管执法反而获益。
  第三,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利益捆绑。公共选择理论假定:不仅单个个体的行为是趋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政府机构的行为同样如此。因而,不但单个个体是“人性恶”的,政府机构的行为同样应当遭受质疑。虽然,实践中社会公众未必了解或熟知公共选择理论,但这并不影响社会公众无意识地在公共选择理论框架中思考社会问题。在城管执法过程中,一旦夹杂了城管机构或人员的利益,其行为的正当性就会大打折扣,公信力势必下降。例如,城管执法没收的蔬菜、水果、烧烤设备被城管机构作为职工福利进行分配,城管执法的罚款与城管人员收入或业绩挂钩等等情形,社会公众对城管执法的客观性、公正性评价较低,通常会质疑城管执法行为,因此公信力难于建立。
  最后,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的道德制高点。城管执法的对象往往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因经济结构调整或城市化建设的需要,部分城市社区居民或失地农民生活境况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寻求新的谋生手段,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的“谋生路,占马路”、21世纪初的“求活路,抢马路”的“摊贩经济”运动。由于这部分群体在身份上存在特殊性,社会公众对其行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城管执法中,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似乎已经成为了“免死金牌”。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无论其是否真正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当城管执法时,执法对象通常以“社会弱势群体”自居,并以此为由抗拒城管执法。而这种抗拒执法往往因具有道德上的优势,为社会公众所容忍。本身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执法行为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的强大攻势面前处境尴尬。
  (作者分别为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FX079)、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820016)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赫 美编/石玉
其他文献
资料链接: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  罗伯特·席勒  (Robert J. Shiller)  现年67岁,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当代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 Finance) 的主要创始人。著有《宏观市场:建立管理社会最大经济风险的机制》、《非理性的繁荣》。曾因预言美国房产泡沫而闻名,他与另一名经济学家卡尔·凯斯建立的“凯斯—席勒指数”至今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指标。  尤金·法
期刊
【摘要】美国和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也决定着两国在工会立法上的差别。文章在对中美两国劳动市场特点、工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以及两国工会立法差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会立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工会法 中国 美国 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工会及其立法的历史与发展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成立于1925年5月1日,但成立不久,这一
期刊
党建必须主要靠他律,不能主要靠自律  只有在强有力的他律约束下才能挡住和淘汰大批投机钻营分子  从首先依靠敌人监督,转向首先依靠通过民主法治实现的人民监督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既要关进小笼子里,更要关进大笼子里  “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内涵是“人民管干部”,这是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则  既要党建科学化,更要党建民主化  不能孤立地搞党建,只能走党建与政改相结合的道路  苏共亡党的教训问题不是一个技术性
期刊
74.6%的受调查者对三中全会拆解改革硬骨头“有信心”, 信心支撑可用“天时”、“地利”、“人和”进行概括:  “天时”是指改革攻坚到了可改且非改不可的“机会窗口”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地利”是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可为下一步改革提供方向遵循与经验支撑、智慧支持;  “人和”是指新一届领导集体改革意志坚决且团结一心,公众对他们也充满期待、全力拥护,可谓上下同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
期刊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说:“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习总书记这段话其实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时代话题。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与建党初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执政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自我革新、自我超越,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
期刊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2013年9月25日  调查方法:邮件征集、记者访谈、网络评选  调查样本:总计11233人,分为两个群体。一,专家学者302人,由人民论坛编辑部通过邮件、记者访谈等方式进行开放式征集。二,网友10931人,在人民论坛网、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推出网络评选  调查阶段:第一阶段,专家调查;第二阶段,网上调查  一、调查意义:为解决当前现实问题提供价值参考
期刊
十几年前,影片《秋菊打官司》轰动一时,“秋菊”一度成为中国人法律意识觉醒的象征。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人虽然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了,但不少人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却经常遇到诉讼程序复杂、诉讼成本高、执行难、司法不公等难题,这些难题就像一道道“门槛”,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法院附设ADR: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上世纪90年代,加拿大人对本国司法制度怨声载道。人们难以忍受诉讼制度过于
期刊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思想与力量,造就了中国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文化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汉字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载体,面对时代转型的多重挑战,我们需要重拾那些经过历史淘洗的最具价值的
期刊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3年9月9日至9月24日,共14天  调查样本:3927人(随机问卷2079人;网友1848人)  调查方式:在人民论坛网等多家网站推出网络调查问卷;人民论坛编辑部、人民论坛理论调研基地  随机发放书面问卷(发出2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79份)  数据处理:随机问卷调查与网友各占权重50%  调查结果  住房、工作、养老、子女教育以及社会交往障碍是困扰白领的五大
期刊
近段时期,媒体频频曝出行贿受贿事件。吉林省原副省长田学仁、原铁道部官员张曙光等多名前政府高官因受贿被送上法庭,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被移交司法机关审判,葛兰素史克、赛诺菲两大跨国药企因向中国地方官员行贿被调查。多起行贿受贿涉案人员被曝光和查处,赢得了人们的掌声,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有关法律法规效力和公平的质疑。与此同时,“严惩行贿受贿涉案人员”、“给予行贿受贿双方同样的惩罚”等声音,在互联网上也不断增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