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生镰刀菌GI024挥发油成分及溶栓活性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银杏内生菌发酵液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出18个峰,被确认为17种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苯乙醇(80.103%),4-乙基-2-甲氧基-酚(3.346%),十二烷(2.534%),邻苯二甲酸异辛酯(2.20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158%),4-乙基-酚(2.157%)。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醇类(80.341%),酚类(5.503%)和酯类化合物(4.844%)。该挥发油只存未加热的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活性,说明其具有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SBAR(现状-背景-评估-建议)交接模式在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符合长途转运标准的119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6
研究了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MSB8甘露聚糖酶基因(TM_1227)的克隆、重组酶的纯化和性质。该基因全序列2010bp,编码66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6.827kD。根据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该
从氧化沟含油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S6(Pseudomonas sp.),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S6为铜绿假单胞菌。红外光谱分析得知S6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糖
“站在观礼台上,一辆辆彩车从面前过去,我感受到新中国成立50年后,在工业、农业、国防、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既激动又惭愧。自己在硅谷做了很多非常好的芯片,却没有为自己的国家做过。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回国创业。”回忆当时的情景,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至今记忆犹新。  邓中翰,1968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92年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深
通过接合转移将质粒pSC123上的转座子嘶随机插入到DLL-E4基因组DNA中,从大约8,000个突变株中得到1株温度敏感型突变株MT54。根据转座子上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以MT54基因组DNA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