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能与老爸、老妈像朋友般聊天相处吗?
养儿不如养狗
打开微信,老公的家人群里赫然跳出公公转的一个视频,题目是“养儿不如养狗!”我心里一个激灵,也没点开视频,直接让老公看。老公没吭声,群里也没有任何人吭声。我心里琢磨开了,这老爷子是哪里不顺了?回想这一段时间,好像谁都没惹着他老人家啊。
老公兄弟三个,再加两个姐,应了那句多子多福,五个子女争着孝顺父母。婆婆心思细,心眼多,爱生气,爱掌控,子女们对她几乎百依百顺,宠得她像个公主,我对老公戏称她为老公主。公公个子高大,威严、不苟言笑,和子女都是说一不二。虽然子女都是几十岁的人了,都有自己的孩子甚至孙子,但是都对公公仍然奉若神明,言听计从。
前一段时间,婆婆患了青光眼,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因为在她手术前,老公刚从老家回来上班,没办法再请假伺候,就掏钱请了护工,24小时陪护,同时还有在她身边的哥哥姐姐甚至孙子孙媳一直不断人地守着。但是,就因为请护工这个事,婆婆大闹医院,非要拔下针药,不治病了。婆婆的意思是:“老子养了你们一大帮人,竟然还要请护工,你们这么多人管我一个人都管不过来,那我当初养你们五个是咋个过来的?竟然把老子甩给护工,一帮忤逆不孝子!”
婆婆还叫来公公,让他出面教育这些不孝子。于是公公就打电话给老公,问为什么要把你老娘甩给护工。平时满腹经纶,滔滔不绝的老公,在自己父亲面前竟然口拙得吐不出几句完整的话。
我知道他一定想大胆地告诉父亲:“给母亲请护工是因为自己不能亲自照顾母亲,因为自己要上班,还要养家糊口。同时,也希望亲自照顾母亲的哥哥姐姐们可休息一下,打个盹什么的。”可这些话全烂在他肚子里了,从小和父母相处的模式,让他只学会了服从,没学会交流。
还是在医院同病房人的劝说下,婆婆才留下护工,照顾了半个月。病友怎么劝的呢?病友是一个六十来岁的阿姨,她对婆婆说:“老姐姐,咱们老了,就要服老,该让孩子们安排的就让孩子们安排,他们花钱请人照顾你,已经很尽心了,要是真不管你,那还用得着花那些冤枉钱?你有福气,儿女多!你看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生病了,你能指望孩子不工作,不学习,全脱产来照顾你?再说,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你忍心让孩子24小时眼都不眨地看着你?怕是把你救回来,孩子们又不行咯!现在这个时候,请护工很正常的,你还要感谢孩子们请得起护工,不然,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呢!”
阿姨的话婆婆爱听,一说她福气好,她的骄傲之情溢于眉梢。在一边的老公二哥就纳闷了,同样的话,在他们肚子里不知打了多少个滚,为什么就没办法向父母说出口呢?
“外人”的破局
还是在医院,婆婆觉得不得劲,希望公公亲自去陪陪她。当二哥给公公打电话说让他去医院陪几天时,公公竟然发脾气说:“我养你们五个是干啥吃的?一坝的儿孙,还要我亲自去伺候?也不怕人笑话!”被噎的二哥求助老公。老公给老爷子说,一样被撅了一顿。
我在一边看了,觉得很可笑,抓过话筒就给老爷子说:“爸,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夫妻互相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哦!说认真的,首先应该是夫妻互相照顾,然后才轮到子女照顾,咱妈在医院里待这么久,您每次去都是看一眼就走,也不怕咱妈伤心啊?子女照顾得再好,肯定没有老伴贴心,您真就那么放心把咱妈全交给子女照顾?要是咱妈有个好歹,您可就没有老伴咯,可不是吓您老人家!”
老公在一边看我这么“放肆”地和他爸说话,吓得脸都黑了,只等着一场暴风骤雨。谁知公公在我的“忤逆”之下,不怒反笑了:“好好好,我这就去,这老婆子肯定是嫌耳根子太清静了,我去陪陪她。”
风云突变,老公一下子都回不过神来,瞪着我这个“外人”。
和老公坐下来,我们开始冷静地思考他们兄妹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他们对父母顺有余,却亲密不足。很多时候,父母囿于自己的成长时代和教育环境,他们的想法和现实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做子女的慑于父母的权威却不敢说半个“不”字。他们不敢对父母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甚至双方根本不能讨论任何事情,因为父母高高在上,“不孝”的大棒高悬于顶,随时可能敲向不同意见的子女。
这种长期形成的相处模式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子女的疏离,老人的孤独。事实上,父母和子女都是这种高压模式的受害者。很多人可能都曾经有过同样的感受,随着年龄增长,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慢慢疏远,有些则变成单向沟通,例行公事般问候,只会叮嘱爸妈要照顾好身体,除此外别无话说。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儿女,和父母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家庭關系,像这种双方都感到别扭的关系,我们叫受伤了的关系。在我们特别重孝的文化背景里,这种受伤了的关系特别多,有些具备反省能力的,这种关系可能会得到改善和修复,然而,大部分是令人遗憾地错过终生。
修复受伤的关系
经过讨论,我和老公都为他们和父母的这种相处模式感到遗憾,怎么去修复呢?作为已经觉醒了的一方,可以做点什么?
重新回到公公在群里发的那条信息:养儿不如养狗!老头在映射谁?看大家大气不敢出的样子,其实心里可能早就嘀咕了千百遍。既然是父子,为什么要这样打肚皮官司?这个冰怎么破?
老公主动拿出方案:带上儿子,带上老父亲,一家三代吃一顿饭。
我没有参与,据老公回来交代,那天老爷子特别兴奋,给孙子把“十八般武艺”都表演完了。看得老公都流口水,自己小时候可从来没见过老头这么有趣,总板着一张脸。分别的时候,老头特别不舍,拉着孙子约定以后每周都要出来整这么一次,他掏钱!而关于那则《养儿不如养狗》的视频,老头说早就忘了,原来是一个群里老哥抱怨孩子们不理自己,发来泄愤的,他用“比惨”来安慰老哥,就顺手转了。原来这样!
此后,祖孙三代确实遵照约定,每周都有一个和二老的聚会。只是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大哥二哥、大姐二姐,还有他们的孩子。气氛变得热闹轻松起来,和父母的“理论”也渐渐多起来,大家不再一味顺从而疏远,而是有争论,有交流,然后变得亲密起来。
老公和父母的关系得到修复。同时, 也在做着父母的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李安在多年前拍完《喜宴》后说过这样一段话:“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尊卑观念。不一定非要小的服从老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价值取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所以,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应该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始终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像个朋友那样聊天,商量事情——这是避免亲子关系受伤和修复受伤亲子关系的关键。
养儿不如养狗
打开微信,老公的家人群里赫然跳出公公转的一个视频,题目是“养儿不如养狗!”我心里一个激灵,也没点开视频,直接让老公看。老公没吭声,群里也没有任何人吭声。我心里琢磨开了,这老爷子是哪里不顺了?回想这一段时间,好像谁都没惹着他老人家啊。
老公兄弟三个,再加两个姐,应了那句多子多福,五个子女争着孝顺父母。婆婆心思细,心眼多,爱生气,爱掌控,子女们对她几乎百依百顺,宠得她像个公主,我对老公戏称她为老公主。公公个子高大,威严、不苟言笑,和子女都是说一不二。虽然子女都是几十岁的人了,都有自己的孩子甚至孙子,但是都对公公仍然奉若神明,言听计从。
前一段时间,婆婆患了青光眼,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因为在她手术前,老公刚从老家回来上班,没办法再请假伺候,就掏钱请了护工,24小时陪护,同时还有在她身边的哥哥姐姐甚至孙子孙媳一直不断人地守着。但是,就因为请护工这个事,婆婆大闹医院,非要拔下针药,不治病了。婆婆的意思是:“老子养了你们一大帮人,竟然还要请护工,你们这么多人管我一个人都管不过来,那我当初养你们五个是咋个过来的?竟然把老子甩给护工,一帮忤逆不孝子!”
婆婆还叫来公公,让他出面教育这些不孝子。于是公公就打电话给老公,问为什么要把你老娘甩给护工。平时满腹经纶,滔滔不绝的老公,在自己父亲面前竟然口拙得吐不出几句完整的话。
我知道他一定想大胆地告诉父亲:“给母亲请护工是因为自己不能亲自照顾母亲,因为自己要上班,还要养家糊口。同时,也希望亲自照顾母亲的哥哥姐姐们可休息一下,打个盹什么的。”可这些话全烂在他肚子里了,从小和父母相处的模式,让他只学会了服从,没学会交流。
还是在医院同病房人的劝说下,婆婆才留下护工,照顾了半个月。病友怎么劝的呢?病友是一个六十来岁的阿姨,她对婆婆说:“老姐姐,咱们老了,就要服老,该让孩子们安排的就让孩子们安排,他们花钱请人照顾你,已经很尽心了,要是真不管你,那还用得着花那些冤枉钱?你有福气,儿女多!你看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生病了,你能指望孩子不工作,不学习,全脱产来照顾你?再说,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你忍心让孩子24小时眼都不眨地看着你?怕是把你救回来,孩子们又不行咯!现在这个时候,请护工很正常的,你还要感谢孩子们请得起护工,不然,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呢!”
阿姨的话婆婆爱听,一说她福气好,她的骄傲之情溢于眉梢。在一边的老公二哥就纳闷了,同样的话,在他们肚子里不知打了多少个滚,为什么就没办法向父母说出口呢?
“外人”的破局
还是在医院,婆婆觉得不得劲,希望公公亲自去陪陪她。当二哥给公公打电话说让他去医院陪几天时,公公竟然发脾气说:“我养你们五个是干啥吃的?一坝的儿孙,还要我亲自去伺候?也不怕人笑话!”被噎的二哥求助老公。老公给老爷子说,一样被撅了一顿。
我在一边看了,觉得很可笑,抓过话筒就给老爷子说:“爸,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夫妻互相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哦!说认真的,首先应该是夫妻互相照顾,然后才轮到子女照顾,咱妈在医院里待这么久,您每次去都是看一眼就走,也不怕咱妈伤心啊?子女照顾得再好,肯定没有老伴贴心,您真就那么放心把咱妈全交给子女照顾?要是咱妈有个好歹,您可就没有老伴咯,可不是吓您老人家!”
老公在一边看我这么“放肆”地和他爸说话,吓得脸都黑了,只等着一场暴风骤雨。谁知公公在我的“忤逆”之下,不怒反笑了:“好好好,我这就去,这老婆子肯定是嫌耳根子太清静了,我去陪陪她。”
风云突变,老公一下子都回不过神来,瞪着我这个“外人”。
和老公坐下来,我们开始冷静地思考他们兄妹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他们对父母顺有余,却亲密不足。很多时候,父母囿于自己的成长时代和教育环境,他们的想法和现实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做子女的慑于父母的权威却不敢说半个“不”字。他们不敢对父母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甚至双方根本不能讨论任何事情,因为父母高高在上,“不孝”的大棒高悬于顶,随时可能敲向不同意见的子女。
这种长期形成的相处模式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子女的疏离,老人的孤独。事实上,父母和子女都是这种高压模式的受害者。很多人可能都曾经有过同样的感受,随着年龄增长,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慢慢疏远,有些则变成单向沟通,例行公事般问候,只会叮嘱爸妈要照顾好身体,除此外别无话说。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儿女,和父母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家庭關系,像这种双方都感到别扭的关系,我们叫受伤了的关系。在我们特别重孝的文化背景里,这种受伤了的关系特别多,有些具备反省能力的,这种关系可能会得到改善和修复,然而,大部分是令人遗憾地错过终生。
修复受伤的关系
经过讨论,我和老公都为他们和父母的这种相处模式感到遗憾,怎么去修复呢?作为已经觉醒了的一方,可以做点什么?
重新回到公公在群里发的那条信息:养儿不如养狗!老头在映射谁?看大家大气不敢出的样子,其实心里可能早就嘀咕了千百遍。既然是父子,为什么要这样打肚皮官司?这个冰怎么破?
老公主动拿出方案:带上儿子,带上老父亲,一家三代吃一顿饭。
我没有参与,据老公回来交代,那天老爷子特别兴奋,给孙子把“十八般武艺”都表演完了。看得老公都流口水,自己小时候可从来没见过老头这么有趣,总板着一张脸。分别的时候,老头特别不舍,拉着孙子约定以后每周都要出来整这么一次,他掏钱!而关于那则《养儿不如养狗》的视频,老头说早就忘了,原来是一个群里老哥抱怨孩子们不理自己,发来泄愤的,他用“比惨”来安慰老哥,就顺手转了。原来这样!
此后,祖孙三代确实遵照约定,每周都有一个和二老的聚会。只是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大哥二哥、大姐二姐,还有他们的孩子。气氛变得热闹轻松起来,和父母的“理论”也渐渐多起来,大家不再一味顺从而疏远,而是有争论,有交流,然后变得亲密起来。
老公和父母的关系得到修复。同时, 也在做着父母的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李安在多年前拍完《喜宴》后说过这样一段话:“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尊卑观念。不一定非要小的服从老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价值取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所以,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应该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始终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像个朋友那样聊天,商量事情——这是避免亲子关系受伤和修复受伤亲子关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