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人身权不可流转之证成及理论重构

来源 :电子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著作权产业的发展和大数据贸易时代的到来,著作人身权流转的司法案例和社会现象频频发生,学术界开始为该权利的可流转性寻求理论上的支撑。然而,在传统民法理论中,人身权一直被视为民事主体所不可或缺的部分,针对该权利的流转行为也一向被法律所禁止。著作人身权虽不完全等同于民法上的人身权利,但其作为私权,仍宜将不可流转性作为基本属性。从既有理论缺陷出发,尝试构建著作人身权不可流转理论之框架,既具有现实意义,亦对修订中的《著作权法》草案中有关著作人身权权利行使的制度设计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三峡工程二期上游围堰混凝土防渗墙拆除爆破,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结构,孔间微差、非电接力复式交叉起爆网络方案,于2002年5月1日一次爆破成功.爆破孔数541个,总装药量约16 t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目前国内普遍运用,但检测数据的处理比较繁琐,对此,提出了对规程规定的"查表法"计算转化为公式后利用Excd软件进行快速计算的
2015年6月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主办,中电标协知识产权工作委员会、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中
公民意识的觉醒,不仅使公民对公权力更加重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在公共空间显得过于偏激和执拗。公民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合格的公民,而合格的公民素质包括具备公民理性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