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叫的车
工厂里生产了许多产品,要运往各个地方。运输前,产品要打包,很多时候是放进包装箱里。
这些产品,有的怕日晒雨淋,有的包装箱震动得厉害些就粉身碎骨,有的颠倒放置后变成了废物。
运输可能靠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还可能请小毛驴帮个忙。
包装箱要装上运输车(或者飞机、轮船、小毛驴等),有的靠传送带,有的靠人扛。
产品不会说话,这些标记就起作用了,告诉人们,这个要小心轻放,那个要防潮……
可是,一路上可能山高水远,旅途中可能不断调换运输货物的工具、方法:
卡车——机场运输带——飞机——机场传送带——小货车—一人工搬运到拖拉机上——人工绑在小毛驴身上……
刚才还风和日丽,突然电闪雷鸣前一程道路平坦,车厢里的包装箱相安无事,后一程崎岖颠簸,包装箱互相撞击……司机(包括赶毛驴“司机”)只顾眼前平安驾驶,一时忘记车厢里住着娇嫩宝宝……
如果能及时提醒装卸工、提醒司机,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分出点注意力来关照这些货物该多好?
嘿,这不是梦想!只要进入物联网,包装箱可能会大叫:“太热了,我受不了了!” 或者说:“轻一点,你扔疼我了!”
还不仅如此呢,当装载的货物超重时,卡车会说“超载100公斤了!”当司机在休息区聊天忘记时间时,货车会怒吼“快发车,你想半夜还到不了家吗?! ”
奶奶的菜
老听爷爷奶奶说:我们小时候的菜真好吃,没有农药,用的都是农家肥。
爸爸妈妈也感叹:最好自己种菜,吃起来比较放心。哪怕在超市买菜,上面贴着“无公害蔬菜”等标识,也不知道为什么是“无公害”,因为长得跟没有标识的蔬菜像一家人。
是的,科技发达往往带来尴尬,本来想让蔬菜、粮食长得茂盛一些,把农家肥改成化学肥料,撒上农药不让害虫来啃吃,谁知采摘下来后送到实验室,哎呀,不合格,是有害产品!
买菜的人困惑,种菜的人也难。什么时候浇水、营养剂该怎么调配,常常是靠眼睛看,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一不小心,种的菜就“全军覆灭”。
物联网又来帮忙了。它24小时监管着蔬菜大棚,太热了、太干了、太湿了……都会及时报警,并且告诉你,该降多少温度、该浇多少水、营养剂浓度多少……如果添加了不该用的化学产品,它也会毫不客气地记录下来。当这些蔬菜来到市场上,每个顾客都能查到蔬菜的“出生证明”——条形码,根据条形码进入网络,能看到蔬菜在种植过程中的各种真实状况。
有了聪明的物联网,爷爷奶奶尝了后开心地说:哈,我们小时候吃的菜又回来了!
自动化的一天
有了物联网,你会过得更加舒适、方便。
星期一早上,闹钟响了,你迷迷糊糊地赖在床上,这时,窗帘自动打开,灿烂的阳光笑眯眯地招呼你,你的睡梦全跑掉了,只好乖乖起床。此刻电话响了,老师通知你今天学校临时有事,大家可以晚半个小时上学。你大叫一声“哇!”立刻打电话把好消息告诉小明;小明回答,他也知道了,老师真神,全班同学同时接到通知!这“赚”来的半小时过得飞快,你背上书包准备上学,咦,什么玩意儿动弹了起来?哦,吸尘器正在自己干活!原来,妈妈想每个星期一打扫一下房间,物联网接到命令后,每到星期一,趁家里人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吸尘器自个儿忙开了,等你们回到家,屋子里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灰尘。
下班后,爸爸到超市买东西,推着满满的购物车走过收银台,脚步没停一下,直接到了停车场,把东西装进汽车里,没见营业员碰一碰这些吃的、用的,该付的钱已经从爸爸的银行卡里扣掉了。这时正是交通繁忙的时候,爸爸通过物联网,知道哪条路线又通畅又离家最近,他快乐地上路了。突然来了一个电话,他拿起手机说着,错把油门当刹车踩了,汽车立刻叫了起来:危险!爸爸吓出一身冷汗,赶紧丢下手机,集中精神继续开车。
妈妈很讲究家里空气的新鲜度,下班回家前告诉物联网,请把家里的窗户打开透透气。另外,让饭煲、汤锅先把饭菜煮起来。
晚上,妈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衣服甲悄悄地对洗衣机说:我要用30摄氏度的水温!洗衣机悄悄地回答:放心吧,错不了,你一进来我就知道了。幸好衣服乙、衣服丙没有你挑剔,它们说都随你了!
你说,这些还不能马上实现,但听说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走在前列,我想立刻体验一下,成吗?
没问题!世博会已经召开了,如果你的手机进入物联网,那么,只要刷手机,你可以进世博园参观、在世博园里买纪念品、吃饭……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说到现在,“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呀?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只要你上过网就知道,在网上,可以跟远处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干一项工作、一起打游戏……电脑跟电脑之间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互联网”。
物联网离不开互联网,它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也就是工厂产品啊、卡车啊、蔬菜啊、窗帘啊、超市货品啊、饭煲啊、洗衣机啊、手机啊……连在一起。
这些被连在一起的“物”,身上都有一个“电子标签”,叫“R F I D”。
我们用手摸一摸猫儿的身体,哇,毛茸茸的用舌头舔一舔冰激凌,哦,凉凉的。用手摸,碰到了猫儿,用舌头舔,挨上了冰激凌,这些都叫“接触”,因为接触了,才认识、辨别出它是毛茸茸的、它是凉凉的。
RFID很奇特,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意思是不用接触,就能自动认识、辨别。
RFID中存储着规范而有用的信息,比如蔬菜的出生地、该售什么价等等,通过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又通过网络让应该可以看到的人看到这些信息,“物”的身份都是“透明”的。
因为RFID标签中存储着物品的信息,当爸爸推着购物车经过收银台时,不用把蔬菜等一件一件拿给营业员“接触”,货物通过RFID、互联网把信息传到需要去的地方,最终,银行知道该从爸爸的银行卡里扣多少钱超市配送货物的地方知道销售了多少货物,哪些货物很受欢迎,还要补进哪些货物……
再加上一些技术,就能让“物”“开口说话”了。就像汽车上的倒车雷达,事先设置好了,车尾巴一到可能会撞坏的距离,雷达就会叫起来。
当然,光靠RFID、互联网还不行,还有红外传感器(任何“物”只要有温度,就会“射”出红外线,红外线传感器不用跟它接触,就能知道它是“谁”)、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来“看”地球。比如,爸爸开车到陌生地方,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知道走哪条路可以到达老同学家)等设备,物联网就能自动地、聪明地进行——
识别:比如,这是什么“物”;
定位:比如,“物”在哪里;
跟踪:比如,“物”在什么线路上流动;
监控:比如,“物”有没有按照要求运输;
管理:比如,处理不符合要求的“物”。
“物联网”是不是很神奇?
答案:A 小心轻放 B 防潮 C 向上 D 怕热 E 重量限制
工厂里生产了许多产品,要运往各个地方。运输前,产品要打包,很多时候是放进包装箱里。
这些产品,有的怕日晒雨淋,有的包装箱震动得厉害些就粉身碎骨,有的颠倒放置后变成了废物。
运输可能靠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还可能请小毛驴帮个忙。
包装箱要装上运输车(或者飞机、轮船、小毛驴等),有的靠传送带,有的靠人扛。
产品不会说话,这些标记就起作用了,告诉人们,这个要小心轻放,那个要防潮……
可是,一路上可能山高水远,旅途中可能不断调换运输货物的工具、方法:
卡车——机场运输带——飞机——机场传送带——小货车—一人工搬运到拖拉机上——人工绑在小毛驴身上……
刚才还风和日丽,突然电闪雷鸣前一程道路平坦,车厢里的包装箱相安无事,后一程崎岖颠簸,包装箱互相撞击……司机(包括赶毛驴“司机”)只顾眼前平安驾驶,一时忘记车厢里住着娇嫩宝宝……
如果能及时提醒装卸工、提醒司机,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分出点注意力来关照这些货物该多好?
嘿,这不是梦想!只要进入物联网,包装箱可能会大叫:“太热了,我受不了了!” 或者说:“轻一点,你扔疼我了!”
还不仅如此呢,当装载的货物超重时,卡车会说“超载100公斤了!”当司机在休息区聊天忘记时间时,货车会怒吼“快发车,你想半夜还到不了家吗?! ”
奶奶的菜
老听爷爷奶奶说:我们小时候的菜真好吃,没有农药,用的都是农家肥。
爸爸妈妈也感叹:最好自己种菜,吃起来比较放心。哪怕在超市买菜,上面贴着“无公害蔬菜”等标识,也不知道为什么是“无公害”,因为长得跟没有标识的蔬菜像一家人。
是的,科技发达往往带来尴尬,本来想让蔬菜、粮食长得茂盛一些,把农家肥改成化学肥料,撒上农药不让害虫来啃吃,谁知采摘下来后送到实验室,哎呀,不合格,是有害产品!
买菜的人困惑,种菜的人也难。什么时候浇水、营养剂该怎么调配,常常是靠眼睛看,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一不小心,种的菜就“全军覆灭”。
物联网又来帮忙了。它24小时监管着蔬菜大棚,太热了、太干了、太湿了……都会及时报警,并且告诉你,该降多少温度、该浇多少水、营养剂浓度多少……如果添加了不该用的化学产品,它也会毫不客气地记录下来。当这些蔬菜来到市场上,每个顾客都能查到蔬菜的“出生证明”——条形码,根据条形码进入网络,能看到蔬菜在种植过程中的各种真实状况。
有了聪明的物联网,爷爷奶奶尝了后开心地说:哈,我们小时候吃的菜又回来了!
自动化的一天
有了物联网,你会过得更加舒适、方便。
星期一早上,闹钟响了,你迷迷糊糊地赖在床上,这时,窗帘自动打开,灿烂的阳光笑眯眯地招呼你,你的睡梦全跑掉了,只好乖乖起床。此刻电话响了,老师通知你今天学校临时有事,大家可以晚半个小时上学。你大叫一声“哇!”立刻打电话把好消息告诉小明;小明回答,他也知道了,老师真神,全班同学同时接到通知!这“赚”来的半小时过得飞快,你背上书包准备上学,咦,什么玩意儿动弹了起来?哦,吸尘器正在自己干活!原来,妈妈想每个星期一打扫一下房间,物联网接到命令后,每到星期一,趁家里人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吸尘器自个儿忙开了,等你们回到家,屋子里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灰尘。
下班后,爸爸到超市买东西,推着满满的购物车走过收银台,脚步没停一下,直接到了停车场,把东西装进汽车里,没见营业员碰一碰这些吃的、用的,该付的钱已经从爸爸的银行卡里扣掉了。这时正是交通繁忙的时候,爸爸通过物联网,知道哪条路线又通畅又离家最近,他快乐地上路了。突然来了一个电话,他拿起手机说着,错把油门当刹车踩了,汽车立刻叫了起来:危险!爸爸吓出一身冷汗,赶紧丢下手机,集中精神继续开车。
妈妈很讲究家里空气的新鲜度,下班回家前告诉物联网,请把家里的窗户打开透透气。另外,让饭煲、汤锅先把饭菜煮起来。
晚上,妈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衣服甲悄悄地对洗衣机说:我要用30摄氏度的水温!洗衣机悄悄地回答:放心吧,错不了,你一进来我就知道了。幸好衣服乙、衣服丙没有你挑剔,它们说都随你了!
你说,这些还不能马上实现,但听说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走在前列,我想立刻体验一下,成吗?
没问题!世博会已经召开了,如果你的手机进入物联网,那么,只要刷手机,你可以进世博园参观、在世博园里买纪念品、吃饭……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说到现在,“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呀?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只要你上过网就知道,在网上,可以跟远处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干一项工作、一起打游戏……电脑跟电脑之间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互联网”。
物联网离不开互联网,它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也就是工厂产品啊、卡车啊、蔬菜啊、窗帘啊、超市货品啊、饭煲啊、洗衣机啊、手机啊……连在一起。
这些被连在一起的“物”,身上都有一个“电子标签”,叫“R F I D”。
我们用手摸一摸猫儿的身体,哇,毛茸茸的用舌头舔一舔冰激凌,哦,凉凉的。用手摸,碰到了猫儿,用舌头舔,挨上了冰激凌,这些都叫“接触”,因为接触了,才认识、辨别出它是毛茸茸的、它是凉凉的。
RFID很奇特,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意思是不用接触,就能自动认识、辨别。
RFID中存储着规范而有用的信息,比如蔬菜的出生地、该售什么价等等,通过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又通过网络让应该可以看到的人看到这些信息,“物”的身份都是“透明”的。
因为RFID标签中存储着物品的信息,当爸爸推着购物车经过收银台时,不用把蔬菜等一件一件拿给营业员“接触”,货物通过RFID、互联网把信息传到需要去的地方,最终,银行知道该从爸爸的银行卡里扣多少钱超市配送货物的地方知道销售了多少货物,哪些货物很受欢迎,还要补进哪些货物……
再加上一些技术,就能让“物”“开口说话”了。就像汽车上的倒车雷达,事先设置好了,车尾巴一到可能会撞坏的距离,雷达就会叫起来。
当然,光靠RFID、互联网还不行,还有红外传感器(任何“物”只要有温度,就会“射”出红外线,红外线传感器不用跟它接触,就能知道它是“谁”)、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来“看”地球。比如,爸爸开车到陌生地方,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知道走哪条路可以到达老同学家)等设备,物联网就能自动地、聪明地进行——
识别:比如,这是什么“物”;
定位:比如,“物”在哪里;
跟踪:比如,“物”在什么线路上流动;
监控:比如,“物”有没有按照要求运输;
管理:比如,处理不符合要求的“物”。
“物联网”是不是很神奇?
答案:A 小心轻放 B 防潮 C 向上 D 怕热 E 重量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