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举国上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组织专题研究“长征的完整性”,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全面完整地总结宣传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历史和红军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的壮举,长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传承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是永恒的主题和神圣的使命。但是,长期以来总结研究宣传红军长征,包括文献资料和文艺宣传等方面,并没有注意全面性和完整性。组织专题研究“长征的完整性”,这对于参与和配合红军长征的各支部队和各地军民,特别是那些为了实现红军长征胜利的全局,做出奋斗牺牲的红军部队和红军将士是个极大的鼓舞;对于全面总结红军长征的丰富经验,提炼深化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都是很有意义的。这其中就包括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进行认真地研究总结、宣传弘扬。
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评价要客观准确
5月26日,部分在京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抗日先遣队)的后代与浙江淳安县委党史办领导在研究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建设时,对如何正确认识抗日先遣队的战斗历程和重要作用进行了座谈,形成这么几点认识:
抗日先遣队的作战任务是中央统一部署的,是根据红军长征全局作出的重要决定
1934年7月初,红七军团奉命从福建连城调回到江西瑞金,经休整补充,共有兵力6000余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接见了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当面交代任务,宣布由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最后到达地域为安徽皖南地区,要求在一个半月内赶到。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还发出了《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给红七军团作战任务的训令》,明确指出:“中央及军委决定派七军团长期到福建、浙江去行动,发展游击战争,创建游击区域……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后方去。”为什么规定红七军团在一个半月内赶到皖南呢?因为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要向西突围的情况下,派抗日先遣队向东向北打出去,就是要吸引敌人跟着抗日先遣队向东向北,为主力红军的突围创造条件。实际上,这时中共中央领导人已内部制定了一个中央红军“大突围”、“大撤退”计划,拟定于9月、10月间实施。在此时,中央决定派红七军团去皖南,威胁国民党腹心地区,吸引和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正是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的意图。虽然当时中央领导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把这个意图告诉抗日先遣队的领导,但是抗日先遣队坚决执行中央赋予的作战任务,以大局为重,克服重重困难,挺进到了安徽皖南地区,吸引和调动了一大批敌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抗日先遣队完成了中央赋予的任务。
抗日先遣队的作战行动是长征的序曲,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此之前三个月,7月6日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开始了作战行动,可以说是长征的序曲。红七军团先是转战于闽东、闽北、浙江和皖赣边;11月初转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与红十军会师,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仍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继续北上,到达了皖南地区。可惜在安徽黄山谭家桥伏击战中失利,随后,抗日先遣队在国民党优势兵力追堵下,转战于皖浙赣边地区,损失严重。此后,1935年1月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下,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仅有的2000余人被国民党军20个团的兵力合围于怀玉山地区,经过7昼夜的激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弹尽粮绝,悲壮地失败了,粟裕、刘英同志率领突围部队800余人组成了红军挺进师,继续坚持战斗。从1934年7月到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孤军深入白区,历时六个多月,跋涉2800余公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军和作战,许许多多红军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日先遣队忠实履行红军的宗旨和使命,对于红军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在评价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和重大作用时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我们全面回顾抗日先遣队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就可以知道它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一,抗日先遣队是宣言书。中央和军委当时赋予抗日先遣队的几项任务中,宣传抗日是第一条。中共中央出于总的战略意图考虑,对这次北上行动作了突出的宣扬。1934年7月上旬,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接受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专门谈到目前时局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特别强调,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国民党对苏区第五次围剿的形势下,我们派遣了一支抗日先遣队,这两天已经迫近福州,即将经东部各省北上抗日;并预言“先遣队必能得到沿途民众的援助”,“很快壮大成为抗日作战的大力量”。作为军人都知道,军队的作战行动是保密的,公开这支部队的作战行动就是要宣告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在组织实施方面,抗日先遣队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把《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等文件和大量宣传品,印刷了160万份以上,一路走,一路散发。在当时的条件下,印刷这么多宣传品是非常不容易的,带着这么多宣传品沿途散发,更是不容易!实际上,抗日先遣队的北上行动,就是最好的抗日宣言。抗日先遣队所到之处,广泛地宣传抗日主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是反对内战、坚决抗日的!
其二,抗日先遣队是宣传队。1934年8月1日、2日,毛泽东主席在瑞金出席阅兵典礼和红军家属会议时,都讲述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从8月1日到9月21日,《红色中华》报连续刊登14条电讯稿,报道抗日先遣队北上的胜利消息,最多时一天刊登4条,都在第一版。在闽浙赣皖这四个省,抗日先遣队所到之处,不仅一路宣传共产党的道理,而且在沿途开辟根据地,建设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以事实向人民宣传,受压迫的劳苦大众,要想翻身求解放,就要跟共产党走。特别是方志敏同志非常善于做宣传动员工作,经常亲自在群众大会上演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曾任抗日先遣队第二十师参谋长的乔信明带有关人员,于1959年夏天,利用到黄山疗养的机会创作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时,专门到了几支部队会师的地方汤口镇,还看见了墙上留存的标语口号,可见当年宣传力度之大。 其三,抗日先遣队是播种机。抗日先遣队转战于闽浙赣皖四个省,在征战的沿途,帮助建立红色政权,组建革命队伍;留下枪支弹药,武装当地游击队;留下的伤病员,多数成为地方武装的骨干。例如,原来闽东红军只有三个分散的小独立团,抗日先遣队到达闽东之后,闽东苏区给抗日先遣队补充了几百名新兵,接受安置了抗日先遣队的几百名伤病员,抗日先遣队又给了闽东几百条枪。在留下的伤病员中,有团营连排各级干部,此时再把几个独立团合并起来,就成立了闽东独立师。这个独立师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战开始后编入新四军,后来成为新四军一师的主力之一。在谭家桥伏击战失利之后,抗日先遣队来到柯村,留下一个侦察营和枪支弹药,和当地武装组成600余人的红军皖南独立团(团长熊刚、政委刘毓标),这支部队是坚持皖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武装力量,编入新四军后成为威震大江南北的“老虎团”之一部。抗日先遣队途经新丰时,方志敏决定安排李步新等骨干留在地方,组织开展游击斗争。在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中,闽浙赣皖这四个省的许多游击队中,都有抗日先遣队的骨干,这些人所带的部队,后来大都成为新四军的主力。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失败以后,突围部队组建为挺进师,在浙西南和浙南坚持了三年游击战,抗战开始后编入新四军,后来也成为新四军一师的主力之一。而新四军一师又是新四军的主力。由一师发展起来的部队,之后编为华东野战军的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等主力,再后来演变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四集团军等主力。
毛泽东主席评价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对此评价,抗日先遣队也是当之无愧的!
总结弘扬抗日先遣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曾担任抗日先遣队参谋长的粟裕大将在40多年后回忆这一段战斗历程,深刻总结了抗日先遣队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与此同时,他认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历史,首先是一部惊天动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英雄史,方志敏、寻淮洲领导的广大指战员和烈士们创造的光辉战斗业绩,已经成为红军斗争史中英勇悲壮的一页,永垂青史;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有力地证明:违背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就要遭受挫折。
当今之时,认真总结研究、宣传弘扬抗日先遣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既是更全面地弘扬伟大红军长征精神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伟大使命的要求。学习宣传、继承弘扬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
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抗日先遣队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孤军深入白区步步艰险,特别是合编组成的红十军团在明知继续奉命北上风险更大、九死一生的时候,以方志敏为首的抗日先遣队领导还是以大局为重,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指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全局作出了重大牺牲。
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抗日先遣队出征北上,逐步深入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腹地,引起国民党当局的震惊,蒋介石亲自指挥、调兵遣将,组织多路大军围追堵截。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红军将士发扬大无畏的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拼死征战,勇往直前,终于到达了中央指定的皖南地区。
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抗日先遣队在征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面临生死关头,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面对战友危难,他们同生死共患难,患难之中见真情。例如:方志敏已随先头部队冲出封锁线以后决定返回接应大部队,又陷入包围不幸被俘牺牲;寻淮洲为支援兄弟部队争夺制高点,在激战时腹部中弹壮烈牺牲;乔信明在最艰难的时刻,对着双手伤残不能爬山行军的总指挥刘畴西讲:要死我们死在一起!竭尽全力坚持护送。
坚定信念,奋斗到底。抗日先遣队出征后连续六个多月行军、作战,有取得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遭受失利的痛苦。红军将士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就是倒下头也朝北。特别是在怀玉山突围时,面对着冰天雪地、山路崎岖、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红军将士在挫折和绝境中,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坚持到底。
当前,中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不仅必须具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而且必须发扬伟大的红军精神和传统。抗日先遣队所展现的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同心协力、生死与共,坚定信念、奋斗到底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正是我们当代人非常需要了解、领悟、传承和弘扬的。这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团结协作,坚持清正廉洁,勇于攻坚克难,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作者:粟戎生中将,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之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乔泰阳少将,红十军团二十师参谋长乔信明之子、原空军后勤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 刘顺发)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的壮举,长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传承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是永恒的主题和神圣的使命。但是,长期以来总结研究宣传红军长征,包括文献资料和文艺宣传等方面,并没有注意全面性和完整性。组织专题研究“长征的完整性”,这对于参与和配合红军长征的各支部队和各地军民,特别是那些为了实现红军长征胜利的全局,做出奋斗牺牲的红军部队和红军将士是个极大的鼓舞;对于全面总结红军长征的丰富经验,提炼深化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都是很有意义的。这其中就包括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进行认真地研究总结、宣传弘扬。
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评价要客观准确
5月26日,部分在京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抗日先遣队)的后代与浙江淳安县委党史办领导在研究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建设时,对如何正确认识抗日先遣队的战斗历程和重要作用进行了座谈,形成这么几点认识:
抗日先遣队的作战任务是中央统一部署的,是根据红军长征全局作出的重要决定
1934年7月初,红七军团奉命从福建连城调回到江西瑞金,经休整补充,共有兵力6000余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接见了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当面交代任务,宣布由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最后到达地域为安徽皖南地区,要求在一个半月内赶到。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还发出了《关于组织北上抗日先遣队给红七军团作战任务的训令》,明确指出:“中央及军委决定派七军团长期到福建、浙江去行动,发展游击战争,创建游击区域……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后方去。”为什么规定红七军团在一个半月内赶到皖南呢?因为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要向西突围的情况下,派抗日先遣队向东向北打出去,就是要吸引敌人跟着抗日先遣队向东向北,为主力红军的突围创造条件。实际上,这时中共中央领导人已内部制定了一个中央红军“大突围”、“大撤退”计划,拟定于9月、10月间实施。在此时,中央决定派红七军团去皖南,威胁国民党腹心地区,吸引和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正是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的意图。虽然当时中央领导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把这个意图告诉抗日先遣队的领导,但是抗日先遣队坚决执行中央赋予的作战任务,以大局为重,克服重重困难,挺进到了安徽皖南地区,吸引和调动了一大批敌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抗日先遣队完成了中央赋予的任务。
抗日先遣队的作战行动是长征的序曲,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此之前三个月,7月6日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开始了作战行动,可以说是长征的序曲。红七军团先是转战于闽东、闽北、浙江和皖赣边;11月初转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与红十军会师,合编为红十军团,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仍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继续北上,到达了皖南地区。可惜在安徽黄山谭家桥伏击战中失利,随后,抗日先遣队在国民党优势兵力追堵下,转战于皖浙赣边地区,损失严重。此后,1935年1月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下,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仅有的2000余人被国民党军20个团的兵力合围于怀玉山地区,经过7昼夜的激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弹尽粮绝,悲壮地失败了,粟裕、刘英同志率领突围部队800余人组成了红军挺进师,继续坚持战斗。从1934年7月到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孤军深入白区,历时六个多月,跋涉2800余公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军和作战,许许多多红军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日先遣队忠实履行红军的宗旨和使命,对于红军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在评价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和重大作用时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我们全面回顾抗日先遣队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就可以知道它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一,抗日先遣队是宣言书。中央和军委当时赋予抗日先遣队的几项任务中,宣传抗日是第一条。中共中央出于总的战略意图考虑,对这次北上行动作了突出的宣扬。1934年7月上旬,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接受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专门谈到目前时局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特别强调,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国民党对苏区第五次围剿的形势下,我们派遣了一支抗日先遣队,这两天已经迫近福州,即将经东部各省北上抗日;并预言“先遣队必能得到沿途民众的援助”,“很快壮大成为抗日作战的大力量”。作为军人都知道,军队的作战行动是保密的,公开这支部队的作战行动就是要宣告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在组织实施方面,抗日先遣队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把《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等文件和大量宣传品,印刷了160万份以上,一路走,一路散发。在当时的条件下,印刷这么多宣传品是非常不容易的,带着这么多宣传品沿途散发,更是不容易!实际上,抗日先遣队的北上行动,就是最好的抗日宣言。抗日先遣队所到之处,广泛地宣传抗日主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是反对内战、坚决抗日的!
其二,抗日先遣队是宣传队。1934年8月1日、2日,毛泽东主席在瑞金出席阅兵典礼和红军家属会议时,都讲述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从8月1日到9月21日,《红色中华》报连续刊登14条电讯稿,报道抗日先遣队北上的胜利消息,最多时一天刊登4条,都在第一版。在闽浙赣皖这四个省,抗日先遣队所到之处,不仅一路宣传共产党的道理,而且在沿途开辟根据地,建设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以事实向人民宣传,受压迫的劳苦大众,要想翻身求解放,就要跟共产党走。特别是方志敏同志非常善于做宣传动员工作,经常亲自在群众大会上演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曾任抗日先遣队第二十师参谋长的乔信明带有关人员,于1959年夏天,利用到黄山疗养的机会创作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时,专门到了几支部队会师的地方汤口镇,还看见了墙上留存的标语口号,可见当年宣传力度之大。 其三,抗日先遣队是播种机。抗日先遣队转战于闽浙赣皖四个省,在征战的沿途,帮助建立红色政权,组建革命队伍;留下枪支弹药,武装当地游击队;留下的伤病员,多数成为地方武装的骨干。例如,原来闽东红军只有三个分散的小独立团,抗日先遣队到达闽东之后,闽东苏区给抗日先遣队补充了几百名新兵,接受安置了抗日先遣队的几百名伤病员,抗日先遣队又给了闽东几百条枪。在留下的伤病员中,有团营连排各级干部,此时再把几个独立团合并起来,就成立了闽东独立师。这个独立师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战开始后编入新四军,后来成为新四军一师的主力之一。在谭家桥伏击战失利之后,抗日先遣队来到柯村,留下一个侦察营和枪支弹药,和当地武装组成600余人的红军皖南独立团(团长熊刚、政委刘毓标),这支部队是坚持皖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武装力量,编入新四军后成为威震大江南北的“老虎团”之一部。抗日先遣队途经新丰时,方志敏决定安排李步新等骨干留在地方,组织开展游击斗争。在三年南方游击战争中,闽浙赣皖这四个省的许多游击队中,都有抗日先遣队的骨干,这些人所带的部队,后来大都成为新四军的主力。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失败以后,突围部队组建为挺进师,在浙西南和浙南坚持了三年游击战,抗战开始后编入新四军,后来也成为新四军一师的主力之一。而新四军一师又是新四军的主力。由一师发展起来的部队,之后编为华东野战军的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等主力,再后来演变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四集团军等主力。
毛泽东主席评价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对此评价,抗日先遣队也是当之无愧的!
总结弘扬抗日先遣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曾担任抗日先遣队参谋长的粟裕大将在40多年后回忆这一段战斗历程,深刻总结了抗日先遣队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与此同时,他认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历史,首先是一部惊天动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英雄史,方志敏、寻淮洲领导的广大指战员和烈士们创造的光辉战斗业绩,已经成为红军斗争史中英勇悲壮的一页,永垂青史;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有力地证明:违背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就要遭受挫折。
当今之时,认真总结研究、宣传弘扬抗日先遣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既是更全面地弘扬伟大红军长征精神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伟大使命的要求。学习宣传、继承弘扬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
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抗日先遣队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孤军深入白区步步艰险,特别是合编组成的红十军团在明知继续奉命北上风险更大、九死一生的时候,以方志敏为首的抗日先遣队领导还是以大局为重,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指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全局作出了重大牺牲。
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抗日先遣队出征北上,逐步深入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腹地,引起国民党当局的震惊,蒋介石亲自指挥、调兵遣将,组织多路大军围追堵截。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红军将士发扬大无畏的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拼死征战,勇往直前,终于到达了中央指定的皖南地区。
同心协力,生死与共。抗日先遣队在征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面临生死关头,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面对战友危难,他们同生死共患难,患难之中见真情。例如:方志敏已随先头部队冲出封锁线以后决定返回接应大部队,又陷入包围不幸被俘牺牲;寻淮洲为支援兄弟部队争夺制高点,在激战时腹部中弹壮烈牺牲;乔信明在最艰难的时刻,对着双手伤残不能爬山行军的总指挥刘畴西讲:要死我们死在一起!竭尽全力坚持护送。
坚定信念,奋斗到底。抗日先遣队出征后连续六个多月行军、作战,有取得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遭受失利的痛苦。红军将士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就是倒下头也朝北。特别是在怀玉山突围时,面对着冰天雪地、山路崎岖、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红军将士在挫折和绝境中,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坚持到底。
当前,中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不仅必须具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而且必须发扬伟大的红军精神和传统。抗日先遣队所展现的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同心协力、生死与共,坚定信念、奋斗到底的战斗业绩和革命精神,正是我们当代人非常需要了解、领悟、传承和弘扬的。这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团结协作,坚持清正廉洁,勇于攻坚克难,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作者:粟戎生中将,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之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乔泰阳少将,红十军团二十师参谋长乔信明之子、原空军后勤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 刘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