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董传友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长岭县腰坨子乡战胜村任第一书记。5年多来,董传友以其担当作为谱写出一曲服务群众、帮民致富的奉献之歌。
初来乍到,面对透风漏雨的村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广种薄收缺乏灌溉条件的农田以及矛盾纠纷多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和村民们不信任的目光,董传友挽起裤腿,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
通过走访调研,董传友了解到村民们反响强烈的出行不便、没有文体活动场所、千顷良田缺乏灌溉条件等问题亟待解决。于是,他多方奔走,争取包保部门支持,在村内铺设6.5公里屯屯通水泥路、新建230余平方米的村部并配齐了办公设备、建设法治文化广场一座并配齐体育健身器材等用品,同时打抗旱井94眼、设立保洁公益岗位38个、栽种绿化树苗3000棵、美化花苗4万棵……现在的战胜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富不富,产业来带路。到任之初,战胜村富民产业一片空白。经过调研论证,董传友和村“两委”班子初步形成加入兴源合作社发展棚菜产业、做好特色萝卜种植、发展绿色有机谷子种植的致富“三驾马车”思路。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董传友成为了发展产业的“推广员”、农产品的“销售员”。他将蔬菜大棚加入兴源合作社,借助兴源合作社技术和销售渠道的优势,“借船出海”发展棚菜产业;挖掘“腰坨子白根萝卜”国家地理标识的品牌影响力,实行“订单+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推动萝卜相关产品的品牌化、市场化;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谷子种植,并帮助销售。董传友的私家车也变成了运输农产品的“小货车”。现在,村里的农产品也不愁卖了,村里的萝卜干不仅行销全国,还远销韩国、日本,小萝卜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大產业,棚菜和绿色有机谷子也成为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为更好地保障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董传友发挥自身专长,成立战胜村法律服务站,他义务为乡政府、村委会担任法律顾问,为村民矛盾纠纷调解、权益维护提供法律服务。农产品销售订单签订、村民务工欠薪、纠纷调解等村里的大事小情,董传友都会积极提供法律服务,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村民们都说:“去法律服务站找董书记,法律上的难题都能解决。”
截至目前,董传友累计为全村提供法律服务70余次,化解纠纷30余次,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如今的战胜村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屯,法律服务送上门”的法律服务一站式解决方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5年多的扶贫之路,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董传友觉得对家人有很多亏欠,但每当看到村里的变化和村民的笑脸时,他又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初来乍到,面对透风漏雨的村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广种薄收缺乏灌溉条件的农田以及矛盾纠纷多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和村民们不信任的目光,董传友挽起裤腿,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
通过走访调研,董传友了解到村民们反响强烈的出行不便、没有文体活动场所、千顷良田缺乏灌溉条件等问题亟待解决。于是,他多方奔走,争取包保部门支持,在村内铺设6.5公里屯屯通水泥路、新建230余平方米的村部并配齐了办公设备、建设法治文化广场一座并配齐体育健身器材等用品,同时打抗旱井94眼、设立保洁公益岗位38个、栽种绿化树苗3000棵、美化花苗4万棵……现在的战胜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富不富,产业来带路。到任之初,战胜村富民产业一片空白。经过调研论证,董传友和村“两委”班子初步形成加入兴源合作社发展棚菜产业、做好特色萝卜种植、发展绿色有机谷子种植的致富“三驾马车”思路。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董传友成为了发展产业的“推广员”、农产品的“销售员”。他将蔬菜大棚加入兴源合作社,借助兴源合作社技术和销售渠道的优势,“借船出海”发展棚菜产业;挖掘“腰坨子白根萝卜”国家地理标识的品牌影响力,实行“订单+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推动萝卜相关产品的品牌化、市场化;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谷子种植,并帮助销售。董传友的私家车也变成了运输农产品的“小货车”。现在,村里的农产品也不愁卖了,村里的萝卜干不仅行销全国,还远销韩国、日本,小萝卜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大產业,棚菜和绿色有机谷子也成为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为更好地保障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董传友发挥自身专长,成立战胜村法律服务站,他义务为乡政府、村委会担任法律顾问,为村民矛盾纠纷调解、权益维护提供法律服务。农产品销售订单签订、村民务工欠薪、纠纷调解等村里的大事小情,董传友都会积极提供法律服务,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村民们都说:“去法律服务站找董书记,法律上的难题都能解决。”
截至目前,董传友累计为全村提供法律服务70余次,化解纠纷30余次,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如今的战胜村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屯,法律服务送上门”的法律服务一站式解决方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5年多的扶贫之路,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董传友觉得对家人有很多亏欠,但每当看到村里的变化和村民的笑脸时,他又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