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特别强调谋篇布局的重要性:“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并且还专门辟出“附会篇”一章探讨了谋篇布局的总体方法:“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也就是说,谋篇布局应该:综概全篇的条理,使文章首尾连贯,决定写什么或不写什么内容。把各部分都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做到内容虽然繁多,但是层次还是非常清楚。这就好比建筑房屋必须注重基础与结构,做衣服要注重缝纫与剪裁。
刘勰关于如何写作的经典论述,至今也可以是高考作文的最好指导。虽然有“文无定法”一说,但是更有“有一定法”一说,尤其对应试作文而言,如果能够有意识地训练出适合于自己思维模式的作文方法或高分模板,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把握命意,快速地谋篇布局,进而写出质量上乘的考场作文。
关于谋篇布局,刘勰还有具体的方法:“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是的,就高考作文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附辞会义”,也就是要求考生必须吃透命题者的意图,领会写作原题材料的核心内容与命意,谋篇布局一定要抓纲挈领,不要拘泥于细小之处,应该将众多的小径汇聚到大路上来,应该将各种思路归结到一种主题上来。笔者分析过不少因审题偏离命题方向而被低评的作文个案,发现他们的思路乍看确实有“道理”,但细究之后,就会发现他们的思路、论证往往都是烦琐的且东拉西扯。“附辞会义”就是要求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路归结到命题的核心上来,不能任性。
谋篇布局要遵循“意贯律”。在文章里,“意”是一个核心立意,全文由它发散出去,又最终回归到这一主题上来。
最能体现核心立意的莫过于标题,标题显豁,“附辞会义”精准到位,作文就有了非常明确的写作方向,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以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为例,以下标题就让人印象深刻:1.莫用棍棒育新人;2.成龙成凤先成人;3.鼓励比斥责更有效;4.不以分数论英雄……阅卷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两者之中有一不济,就可能导致阅卷质量的不稳定。考生的核心立意如果能在标题上就表现得非常明晰,那么将会促使阅卷老师迅速做出有利于考生的判决;如果在标题上表现得不那么“附辞会义”,就会使阅卷老师迅速做出不利于考生的判决。比如这样的标题(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1.洞悉世间的魅力;2.平生至契何须问;3.大赞中华魂;4.学如止水……这样的标题大而无当,阅卷老师对其的直观印象很差,于是,他们就很难有耐心去看作文的具体内容。应试作文不是闲聊神侃,而是要求考生在短小的篇幅里表达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因此标题一定要紧扣主题、简洁明了,切忌云山雾海、朦胧迷离。
标题本身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得分点、抢分点。好的标题能够证明考生的申论能力。刘熙载在《艺概》中告诫写作者:“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其中“约之则为一言”就可以作为标题,而“扩之则为千万言”则可以遵循“意贯律”,让文章的内容材料与标题或核心立意相一致,让“意”统摄所有材料进而都聚集于“意”,避免文章无主旨、主旨不明确或材料與立意脱节等等错误。以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为例,有一篇仅得15分的作文是这样“谋篇布局”的:开头简述漫画内容(等于复述作文原题材料),然后在主体部分竟然脱离漫画材料而大谈什么是“宽容”、为什么需要“宽容”,结尾又扯到中国的教育方针上。很明显,考生并没有“附辞会义”,而是“太任性”,除了在开头和结尾强加一些空洞的套话,运用一点“套路”点一下题,基本上就是游离主题、另起炉灶,结果自然就是言不及义、离题万里。“漫画”的主题与“宽容”这个概念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典型的跑题。
这种先复述原题材料,然后东拉西扯的考场作文是典型的差文模式。比如,同是开头,遵循“意贯律”的开头是如此凝练:“从100分的香吻到98分的掌掴,从55分的掌掴到61分的香吻。这寥寥可数的几分偏差,为何致使‘殊遇’如此之大?不由发人深思:在注重外在的成绩而忽视了内在本质的纯粹,强调外在的‘数据’的今天,我们到底失去了怎样的‘纯粹’?”这段文字用对比手法,强调其反差,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毫不拖拉,直击要害,当然能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再比如遵循“意贯律”的结尾,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写的:“当55分换来的不再是巴掌,而是一个鼓励与支持的吻;当努力学习不再是为了更高的分数,而是为漫游知识的海洋,那才是孩子成长的天堂。”一意贯彻到底,紧密贴近材料,不失为警句箴言。
谋篇布局要遵循“言接律”。在文章里,词与词的有序衔接构成句子,句与句的有序衔接构成独立性更强的语段,语段与语段在意贯脉络、逻辑关系的约束下构成篇章。
词与词的有序衔接构成句子。这是最为基本的语言能力,但是在阅卷过程中,还是能够发现不少词语搭配不当的句子,或语法错误的句子。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典型的一逗到底)等等,阅卷者都会视数量的多少而酌情扣分。文章的气势离不开各种句式的运用,在“言之有序”的前提下,要综合展现各种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散句与整句、对称句与排比句、警句与秀句等等——这也是“文采”的体现之一,而“文采”则是得分上档次的重要项。
句与句的有序衔接构成独立性更强的语段。在每个分论段里,都必须具备观点句、诠释句、事例句、分析句、总结句。如此“完型”,才能有序衔接,才能思维缜密,才能说服力强。比如名师安杨华就2015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而写的下水作文《做一个老实人才是最聪明的》中的一段:
规矩做人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观点句)诚信待人的人都能够做到规矩做人,不能失信于人本身就是他们的一种自我约束,一个不容逾越的道德规范。外则待人以诚,内则敬畏规范,做人做事无愧于心,内心自然平静安宁。(诠释句)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吴兰玉,因为丈夫和儿子治病而欠下五万元外债。在父子俩相继去世后,这个年过六旬、无依无靠的瘦弱老人用漫长的九年时间,靠拾荒还清债务。虽然有许多债务当时并没打欠条,虽然有些人当面撕掉欠条明确表示无须再还,但她还是坚定地踏上了漫漫拾荒还债之路。(事例句)因为她知道,欠债就要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她知道,只有还清债务,她才能彻底直起腰来,才能换来余生的释然与坦然。(分析句)要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本来就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内在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光明磊落、淡泊宁静,才能让自己成为天地间一个幸福的存在。(结论句) 语段与语段在意贯脉络、逻辑关系的约束下构成篇章。语段与语段或横向并列,或对比突出,或层层递进,或用关联词语来过渡,或用复指成分对应结构来呼应,或按照时空顺序、心理顺序、事理逻辑顺序来推进。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常常发现有三大毛病:一是文脉不畅通;一是语言段落衔接不紧密;一是行文过程中转换话题,游离主题,甚至离题万里。这都是平时作文没有严格遵循“言接律”而导致的恶果。
谋篇布局要遵循“得体律”。文章整体要合乎一定的分寸,在内容上必须符合情理、事理、时代主流,在体裁上必须符合相应的文体特征。一篇文章是否得体,是最为容易辨别出来的,因此也是文章得分最基本的考量。
在内容上的得体是指必须符合当今的主流价值观、道德伦理和意识形态。教育部考试中心处主任姜钢就曾明确提出命题的最根本的原则:“国家对教育改革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我们在考查语文基本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力求把核心价值涵盖国家、社会、个人的层面,并有机渗透到试题中去。”但是,将政治课本上的理论生搬硬套使其进入作文,也是不得体的。毕竟高考作文题与政治问答题不是同一文体,前者需要有“创作”,后者只需要说明与诠释。2016年浙江省高考阅卷组就将类似的“套话作文”定为25~30分之内。
还有不得体的“奇葩”文章,如:文字露出献媚之情状,向阅卷老师表示仰慕之情;或露出可怜之状,痛说“苦难家史”,低声下气地乞求阅卷老师給高分;或咒骂中国教育、校长、班主任、老师……这些考场作文当然不得体,不只是内容不在写作范围之内,而且真的“文如其人”,可以想象到这些考生的人格之卑下。还有极端表现“虚无主义”的,如表现仇官、仇富、仇精英的内容,甚至直接对历史人物进行辱骂,以致否定一切正能量、一切主流价值。
江苏省高考阅卷组在2016年就明确画了一条“红线”: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类似的硬性标准皆是各省市阅卷的通例。
在体裁上的得体是指考生选择某种文体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有该文体的典型特征。2016年重庆市高考阅卷组经过探讨之后一致认为,最适合本次高考作文的文体是议论文,因此非议论文文体的考场作文直接降到四类文或五类文。北京卷则直接规定: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大都是“文体不限”。考生虽然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但是一旦选定了就不能中途易辙,写议论文就要写出议论文的特征,写小小说就要写出小小说的特征,写记叙文就要写出记叙文的特征……不能在一篇文章中杂糅出几种文体,即不能写出“四不像”的文章。如:1.写所谓的“题记”“后记”,与文章风格大相径庭,显得别扭怪异,结果弄巧成拙;2.套用“优美文段”,明显就是抒情散文的文体,却用来论证其观点,看似文字功底深厚,其实浮华虚空,根本形不成逻辑链;3.一半是文言文,一半是白话文,甚至还有“火星文”;4.一半是记叙文,一半是议论文,还自以为是“夹叙夹议”的文章。
2016年河北省高考阅卷组就将文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得分点,将“有文体杂糅痕迹,但尚能分辨出文体类型”的文章,视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定为“表达项”中的三等文,得分在6~10分之内;将“不能辨别文体类型者”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定为四等文,得分在0~5分。其他各省市也有类似的评分标准。
总而言之,谋篇布局如果能够遵循“意贯律”“言接律”“得体律”,就可以达到“附辞会义”。谋篇是着眼于文章的核心立意,布局是将核心立意外化为结构形式。因此,“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庄子也曾论道:“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善于谋篇布局的写作者,能把各种写作材料在一个核心立意之下结合得像肝胆那样自然亲密;不会谋篇布局的写作者,即便是给他与核心立意一致的材料,也会被他写得如南北极那么相隔遥远。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篇》里最后所总结的:“篇统间关,情数稠叠。原始要终,疏条布叶;道味相附,悬绪自接。如乐之和,心声克协。”意思是说,谋篇布局是艰难的,写作方略是繁多的,写作者必须从头到尾,把一枝一叶都要安排得恰如其分;只要内容能够安排妥当,思绪自然可以连贯起来,就像乐曲必须和谐一样,写作者内心的言说也需要得到恰当的协调。
刘勰关于如何写作的经典论述,至今也可以是高考作文的最好指导。虽然有“文无定法”一说,但是更有“有一定法”一说,尤其对应试作文而言,如果能够有意识地训练出适合于自己思维模式的作文方法或高分模板,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把握命意,快速地谋篇布局,进而写出质量上乘的考场作文。
关于谋篇布局,刘勰还有具体的方法:“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是的,就高考作文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附辞会义”,也就是要求考生必须吃透命题者的意图,领会写作原题材料的核心内容与命意,谋篇布局一定要抓纲挈领,不要拘泥于细小之处,应该将众多的小径汇聚到大路上来,应该将各种思路归结到一种主题上来。笔者分析过不少因审题偏离命题方向而被低评的作文个案,发现他们的思路乍看确实有“道理”,但细究之后,就会发现他们的思路、论证往往都是烦琐的且东拉西扯。“附辞会义”就是要求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路归结到命题的核心上来,不能任性。
谋篇布局要遵循“意贯律”。在文章里,“意”是一个核心立意,全文由它发散出去,又最终回归到这一主题上来。
最能体现核心立意的莫过于标题,标题显豁,“附辞会义”精准到位,作文就有了非常明确的写作方向,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以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为例,以下标题就让人印象深刻:1.莫用棍棒育新人;2.成龙成凤先成人;3.鼓励比斥责更有效;4.不以分数论英雄……阅卷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两者之中有一不济,就可能导致阅卷质量的不稳定。考生的核心立意如果能在标题上就表现得非常明晰,那么将会促使阅卷老师迅速做出有利于考生的判决;如果在标题上表现得不那么“附辞会义”,就会使阅卷老师迅速做出不利于考生的判决。比如这样的标题(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Ⅱ):1.洞悉世间的魅力;2.平生至契何须问;3.大赞中华魂;4.学如止水……这样的标题大而无当,阅卷老师对其的直观印象很差,于是,他们就很难有耐心去看作文的具体内容。应试作文不是闲聊神侃,而是要求考生在短小的篇幅里表达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因此标题一定要紧扣主题、简洁明了,切忌云山雾海、朦胧迷离。
标题本身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得分点、抢分点。好的标题能够证明考生的申论能力。刘熙载在《艺概》中告诫写作者:“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其中“约之则为一言”就可以作为标题,而“扩之则为千万言”则可以遵循“意贯律”,让文章的内容材料与标题或核心立意相一致,让“意”统摄所有材料进而都聚集于“意”,避免文章无主旨、主旨不明确或材料與立意脱节等等错误。以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为例,有一篇仅得15分的作文是这样“谋篇布局”的:开头简述漫画内容(等于复述作文原题材料),然后在主体部分竟然脱离漫画材料而大谈什么是“宽容”、为什么需要“宽容”,结尾又扯到中国的教育方针上。很明显,考生并没有“附辞会义”,而是“太任性”,除了在开头和结尾强加一些空洞的套话,运用一点“套路”点一下题,基本上就是游离主题、另起炉灶,结果自然就是言不及义、离题万里。“漫画”的主题与“宽容”这个概念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典型的跑题。
这种先复述原题材料,然后东拉西扯的考场作文是典型的差文模式。比如,同是开头,遵循“意贯律”的开头是如此凝练:“从100分的香吻到98分的掌掴,从55分的掌掴到61分的香吻。这寥寥可数的几分偏差,为何致使‘殊遇’如此之大?不由发人深思:在注重外在的成绩而忽视了内在本质的纯粹,强调外在的‘数据’的今天,我们到底失去了怎样的‘纯粹’?”这段文字用对比手法,强调其反差,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毫不拖拉,直击要害,当然能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再比如遵循“意贯律”的结尾,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写的:“当55分换来的不再是巴掌,而是一个鼓励与支持的吻;当努力学习不再是为了更高的分数,而是为漫游知识的海洋,那才是孩子成长的天堂。”一意贯彻到底,紧密贴近材料,不失为警句箴言。
谋篇布局要遵循“言接律”。在文章里,词与词的有序衔接构成句子,句与句的有序衔接构成独立性更强的语段,语段与语段在意贯脉络、逻辑关系的约束下构成篇章。
词与词的有序衔接构成句子。这是最为基本的语言能力,但是在阅卷过程中,还是能够发现不少词语搭配不当的句子,或语法错误的句子。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典型的一逗到底)等等,阅卷者都会视数量的多少而酌情扣分。文章的气势离不开各种句式的运用,在“言之有序”的前提下,要综合展现各种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散句与整句、对称句与排比句、警句与秀句等等——这也是“文采”的体现之一,而“文采”则是得分上档次的重要项。
句与句的有序衔接构成独立性更强的语段。在每个分论段里,都必须具备观点句、诠释句、事例句、分析句、总结句。如此“完型”,才能有序衔接,才能思维缜密,才能说服力强。比如名师安杨华就2015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而写的下水作文《做一个老实人才是最聪明的》中的一段:
规矩做人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观点句)诚信待人的人都能够做到规矩做人,不能失信于人本身就是他们的一种自我约束,一个不容逾越的道德规范。外则待人以诚,内则敬畏规范,做人做事无愧于心,内心自然平静安宁。(诠释句)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吴兰玉,因为丈夫和儿子治病而欠下五万元外债。在父子俩相继去世后,这个年过六旬、无依无靠的瘦弱老人用漫长的九年时间,靠拾荒还清债务。虽然有许多债务当时并没打欠条,虽然有些人当面撕掉欠条明确表示无须再还,但她还是坚定地踏上了漫漫拾荒还债之路。(事例句)因为她知道,欠债就要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她知道,只有还清债务,她才能彻底直起腰来,才能换来余生的释然与坦然。(分析句)要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本来就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内在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光明磊落、淡泊宁静,才能让自己成为天地间一个幸福的存在。(结论句) 语段与语段在意贯脉络、逻辑关系的约束下构成篇章。语段与语段或横向并列,或对比突出,或层层递进,或用关联词语来过渡,或用复指成分对应结构来呼应,或按照时空顺序、心理顺序、事理逻辑顺序来推进。在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常常发现有三大毛病:一是文脉不畅通;一是语言段落衔接不紧密;一是行文过程中转换话题,游离主题,甚至离题万里。这都是平时作文没有严格遵循“言接律”而导致的恶果。
谋篇布局要遵循“得体律”。文章整体要合乎一定的分寸,在内容上必须符合情理、事理、时代主流,在体裁上必须符合相应的文体特征。一篇文章是否得体,是最为容易辨别出来的,因此也是文章得分最基本的考量。
在内容上的得体是指必须符合当今的主流价值观、道德伦理和意识形态。教育部考试中心处主任姜钢就曾明确提出命题的最根本的原则:“国家对教育改革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我们在考查语文基本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力求把核心价值涵盖国家、社会、个人的层面,并有机渗透到试题中去。”但是,将政治课本上的理论生搬硬套使其进入作文,也是不得体的。毕竟高考作文题与政治问答题不是同一文体,前者需要有“创作”,后者只需要说明与诠释。2016年浙江省高考阅卷组就将类似的“套话作文”定为25~30分之内。
还有不得体的“奇葩”文章,如:文字露出献媚之情状,向阅卷老师表示仰慕之情;或露出可怜之状,痛说“苦难家史”,低声下气地乞求阅卷老师給高分;或咒骂中国教育、校长、班主任、老师……这些考场作文当然不得体,不只是内容不在写作范围之内,而且真的“文如其人”,可以想象到这些考生的人格之卑下。还有极端表现“虚无主义”的,如表现仇官、仇富、仇精英的内容,甚至直接对历史人物进行辱骂,以致否定一切正能量、一切主流价值。
江苏省高考阅卷组在2016年就明确画了一条“红线”: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类似的硬性标准皆是各省市阅卷的通例。
在体裁上的得体是指考生选择某种文体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有该文体的典型特征。2016年重庆市高考阅卷组经过探讨之后一致认为,最适合本次高考作文的文体是议论文,因此非议论文文体的考场作文直接降到四类文或五类文。北京卷则直接规定: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大都是“文体不限”。考生虽然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但是一旦选定了就不能中途易辙,写议论文就要写出议论文的特征,写小小说就要写出小小说的特征,写记叙文就要写出记叙文的特征……不能在一篇文章中杂糅出几种文体,即不能写出“四不像”的文章。如:1.写所谓的“题记”“后记”,与文章风格大相径庭,显得别扭怪异,结果弄巧成拙;2.套用“优美文段”,明显就是抒情散文的文体,却用来论证其观点,看似文字功底深厚,其实浮华虚空,根本形不成逻辑链;3.一半是文言文,一半是白话文,甚至还有“火星文”;4.一半是记叙文,一半是议论文,还自以为是“夹叙夹议”的文章。
2016年河北省高考阅卷组就将文体作为一个重要的得分点,将“有文体杂糅痕迹,但尚能分辨出文体类型”的文章,视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定为“表达项”中的三等文,得分在6~10分之内;将“不能辨别文体类型者”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定为四等文,得分在0~5分。其他各省市也有类似的评分标准。
总而言之,谋篇布局如果能够遵循“意贯律”“言接律”“得体律”,就可以达到“附辞会义”。谋篇是着眼于文章的核心立意,布局是将核心立意外化为结构形式。因此,“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庄子也曾论道:“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善于谋篇布局的写作者,能把各种写作材料在一个核心立意之下结合得像肝胆那样自然亲密;不会谋篇布局的写作者,即便是给他与核心立意一致的材料,也会被他写得如南北极那么相隔遥远。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篇》里最后所总结的:“篇统间关,情数稠叠。原始要终,疏条布叶;道味相附,悬绪自接。如乐之和,心声克协。”意思是说,谋篇布局是艰难的,写作方略是繁多的,写作者必须从头到尾,把一枝一叶都要安排得恰如其分;只要内容能够安排妥当,思绪自然可以连贯起来,就像乐曲必须和谐一样,写作者内心的言说也需要得到恰当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