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脊柱结核是骨科常见病之一, 我科自 2011 年 1 月—2011 年 12 月共收治脊柱结核的患者 108 例均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所有患者围手术期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精心护理。出院后经 1- 6 个月随访,该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疗效满意。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2-02
1.临床资料
本组 108 例, 男性 48 例, 女性 60例; 年龄 17—71 岁, 平均 36.7 岁。诊断:腰椎结核 49 例, 腰椎结核合并骶椎结核3 例, 胸椎结核 41 例, 胸椎结核合并腰椎结核 12 例, 颈椎结核 2 例, 颈椎结核合并胸椎结核 1 例, 椎体结核伴椎旁脓肿38 例, 合并截瘫 15 例 (Frankel 分级: C级 3 例, D 级 12 例)。本组 108 例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下行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确诊均为结核。15 例截瘫患者除 1 例 C 级恢复为 D级外, 其余 14 例恢复为 E 级。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脊柱结核病人, 应绝对卧床休息, 否则病椎在承重时将加速破坏变形, 甚至发生脊髓受压造成截瘫。卧床休息有利于结核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同时教会其床上轴线翻身, 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发生;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进食、有效的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防止因下床活动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而加重脊柱的损伤。指导患者使用有效合适支具, 以利手术后下床活动。
2.1.2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因病人来自不同社会层次, 其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素质和认知、接受能力不同, 在护理过程中, 要因人而异, 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护理知识。同情、尊重、安慰病人, 以诚相待, 想他人之所想,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让患者及家属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 并适当地与病人分析病情, 讲解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意义,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积极配合治疗。
重视社会团体及亲情力量。由于该病病程长, 病人体质弱,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甚至丧失, 部分病人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应注意观察其病情变化, 多给予鼓励和安慰, 使其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适时真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取得积极主动配合, 坚持治疗, 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1.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告之患者,该病病程长, 抗结核药物使用时间长达1—2 年。手术前一般使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 3- 4 周, 防止因手术引起的病灶扩散。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毒副作用, 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坚持治疗。如果出现比较重的毒副作用, 应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对药物加以调整, 但不能擅自停药, 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因用药合理及精心指导,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2.1.4 饮食护理: 因为抗结核药物多数都有食欲减退的副作用, 所以在该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营养。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 瘦肉、蛋类、豆类、鱼类、麦片、新鲜水果和蔬菜, 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其色、香、味、形等, 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增加食欲, 保证养分的供给和吸收。
2.1.5 术前准备: ⑴查看病人各种辅助检查是否完备; ⑵严格术区备皮; ⑶药物过敏试验; ⑷术前备血; ⑸术前禁食12 小时, 禁饮 4 小时; ⑹术晨常规测量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生;⑺术晨常规灌肠 (有禁忌症者除外); ⑻术前留置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卧硬板床, 按全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床旁备吸引装置一套, 遵医嘱予以氧气吸入, 心电监护, 雾化吸入每日 2- 3 次;密切注意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术区敷料渗湿情况,若有负压引流器者, 按负压引流常规进行护理, 并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如发现: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异常及引流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且为新鲜血样或为淡血性液应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相应处理。麻醉清醒后在保持脊柱轴线的情况下进行翻身, 每 2 小时一次。特别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下床活动的时间根据脊柱的稳定程度而定, 本组患者均经内固定一般为术后 2-4 周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
2.2.2 饮食护理: 在术前饮食要求的基础上, 增加促进切口愈合的食物, 即富含胶原纤维、微量元素的食物。
2.2.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坚持应用抗结核药物, 术后当天禁食的情况下, 遵医嘱静脉给予抗结核药物, 术后第一天起按术前用药继续。不能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防止结核病灶复发。
2.2.4 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体温过高、腹胀、便秘、切口窦道。本组术后当天体温超过 39℃者 25例, 及时予以物理降温, 如物理降温无效, 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 于术后第 2 天 16 例病人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9 例于术后第 3 天恢复到正常范围; 腹胀 2 例为腰椎结核病人, 均发生于术后第 1 天, 及时嘱其禁食、遵医嘱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加大静脉补液量 1 例于术后第 2- 3 天腹胀缓解, 进流质饮食后未出现腹胀; 便秘 7 例, 嘱其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 遵医嘱予以开塞露肛门注入后 6 例便秘缓解, 1 例遵医嘱肥皂水灌肠后缓解; 切口窦道 1 例, 予以及时换药,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遵医嘱予以异烟肼注射液冲洗, 于术后 28 天切口愈合。
3.功能锻炼
鼓励并协助病人练习翻身、起坐和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协助其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下肢运动, 以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上下肢的肌力。卧床时间较长者下床活动时应注意配带支具, 先在床上取半坐位, 然后床边坐位,在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室内行走, 活动时应注意不能疲劳, 防止摔倒。
4.出院指导
(1) 加强营养, 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 注意休息, 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诱发因素; (3) 遵医嘱继续抗结核治疗 1—2 年, 定期到医院复查, 有副作用时告诉医生,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或调整药物; (4) 半年内下床活动时应配带腰围。(5)遵医嘱按时复查。
5.讨论
通过本组病人的护理使我们了解到: (1) 术前心理护理是病人配合手术治疗前提; (2) 各种术前准备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3) 手术的成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4) 手术早期的护理是病人能否康复的关键; (5) 饮食、药物治疗的护理、功能锻炼是病人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秀英,文静. 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J].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2007(08)
[2] 杨有红. 83例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青海医药杂志. 2008(12)
[3] 于建丽,武士科. 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19)
[4] 赵海燕,王月梅. 脊柱结核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65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 2007(20)
[5] 周维俊.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01)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2-02
1.临床资料
本组 108 例, 男性 48 例, 女性 60例; 年龄 17—71 岁, 平均 36.7 岁。诊断:腰椎结核 49 例, 腰椎结核合并骶椎结核3 例, 胸椎结核 41 例, 胸椎结核合并腰椎结核 12 例, 颈椎结核 2 例, 颈椎结核合并胸椎结核 1 例, 椎体结核伴椎旁脓肿38 例, 合并截瘫 15 例 (Frankel 分级: C级 3 例, D 级 12 例)。本组 108 例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下行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确诊均为结核。15 例截瘫患者除 1 例 C 级恢复为 D级外, 其余 14 例恢复为 E 级。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脊柱结核病人, 应绝对卧床休息, 否则病椎在承重时将加速破坏变形, 甚至发生脊髓受压造成截瘫。卧床休息有利于结核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进行四肢关节运动, 同时教会其床上轴线翻身, 防止肌肉萎缩和压疮发生;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进食、有效的深呼吸和床上大小便, 防止因下床活动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而加重脊柱的损伤。指导患者使用有效合适支具, 以利手术后下床活动。
2.1.2 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因病人来自不同社会层次, 其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素质和认知、接受能力不同, 在护理过程中, 要因人而异, 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护理知识。同情、尊重、安慰病人, 以诚相待, 想他人之所想,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让患者及家属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 并适当地与病人分析病情, 讲解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意义,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积极配合治疗。
重视社会团体及亲情力量。由于该病病程长, 病人体质弱,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甚至丧失, 部分病人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应注意观察其病情变化, 多给予鼓励和安慰, 使其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适时真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取得积极主动配合, 坚持治疗, 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1.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告之患者,该病病程长, 抗结核药物使用时间长达1—2 年。手术前一般使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 3- 4 周, 防止因手术引起的病灶扩散。用药过程中可出现毒副作用, 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坚持治疗。如果出现比较重的毒副作用, 应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对药物加以调整, 但不能擅自停药, 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因用药合理及精心指导,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2.1.4 饮食护理: 因为抗结核药物多数都有食欲减退的副作用, 所以在该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营养。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 瘦肉、蛋类、豆类、鱼类、麦片、新鲜水果和蔬菜, 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其色、香、味、形等, 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增加食欲, 保证养分的供给和吸收。
2.1.5 术前准备: ⑴查看病人各种辅助检查是否完备; ⑵严格术区备皮; ⑶药物过敏试验; ⑷术前备血; ⑸术前禁食12 小时, 禁饮 4 小时; ⑹术晨常规测量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生;⑺术晨常规灌肠 (有禁忌症者除外); ⑻术前留置尿管。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卧硬板床, 按全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床旁备吸引装置一套, 遵医嘱予以氧气吸入, 心电监护, 雾化吸入每日 2- 3 次;密切注意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术区敷料渗湿情况,若有负压引流器者, 按负压引流常规进行护理, 并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如发现: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异常及引流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且为新鲜血样或为淡血性液应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相应处理。麻醉清醒后在保持脊柱轴线的情况下进行翻身, 每 2 小时一次。特别注意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下床活动的时间根据脊柱的稳定程度而定, 本组患者均经内固定一般为术后 2-4 周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
2.2.2 饮食护理: 在术前饮食要求的基础上, 增加促进切口愈合的食物, 即富含胶原纤维、微量元素的食物。
2.2.3 药物治疗的护理: 坚持应用抗结核药物, 术后当天禁食的情况下, 遵医嘱静脉给予抗结核药物, 术后第一天起按术前用药继续。不能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防止结核病灶复发。
2.2.4 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体温过高、腹胀、便秘、切口窦道。本组术后当天体温超过 39℃者 25例, 及时予以物理降温, 如物理降温无效, 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 于术后第 2 天 16 例病人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9 例于术后第 3 天恢复到正常范围; 腹胀 2 例为腰椎结核病人, 均发生于术后第 1 天, 及时嘱其禁食、遵医嘱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加大静脉补液量 1 例于术后第 2- 3 天腹胀缓解, 进流质饮食后未出现腹胀; 便秘 7 例, 嘱其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 遵医嘱予以开塞露肛门注入后 6 例便秘缓解, 1 例遵医嘱肥皂水灌肠后缓解; 切口窦道 1 例, 予以及时换药,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遵医嘱予以异烟肼注射液冲洗, 于术后 28 天切口愈合。
3.功能锻炼
鼓励并协助病人练习翻身、起坐和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协助其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下肢运动, 以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上下肢的肌力。卧床时间较长者下床活动时应注意配带支具, 先在床上取半坐位, 然后床边坐位,在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室内行走, 活动时应注意不能疲劳, 防止摔倒。
4.出院指导
(1) 加强营养, 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 注意休息, 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诱发因素; (3) 遵医嘱继续抗结核治疗 1—2 年, 定期到医院复查, 有副作用时告诉医生,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或调整药物; (4) 半年内下床活动时应配带腰围。(5)遵医嘱按时复查。
5.讨论
通过本组病人的护理使我们了解到: (1) 术前心理护理是病人配合手术治疗前提; (2) 各种术前准备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3) 手术的成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4) 手术早期的护理是病人能否康复的关键; (5) 饮食、药物治疗的护理、功能锻炼是病人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秀英,文静. 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J].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2007(08)
[2] 杨有红. 83例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青海医药杂志. 2008(12)
[3] 于建丽,武士科. 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19)
[4] 赵海燕,王月梅. 脊柱结核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65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 2007(20)
[5] 周维俊.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