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扬州的春天,柳色依依,桃雾霏霏,景色迷人。而其美景首推瘦西湖。湖面狭长曲折,清瘦俏丽,故称瘦西湖。清代诗人汪沆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于是,瘦西湖之名遂著。人人都道瘦西湖,究比西湖瘦几分? 瘦者,秀也。一个“瘦”字,勾勒出了湖的特点,瘦西湖妙就妙在“瘦”字上。
瘦西湖风光旖旎,绿水荡漾。它的美在于时宽时窄的湖面和两岸丘阜间相形度势布置的建筑物和各种花木。湖中岛屿散落,岸旁亭园不断,亭台楼阁,水榭回廊,相互衬托,彼此借景,船行其间,每转一弯就有一组不同的景物,为游人所津津乐道。
瘦西湖最引人注目的是绰约多姿的五亭桥,它造型美观别致,如同一条彩带束着瘦西湖苗条的腰身。桥上五亭飞檐翘角,典雅瑰丽;桥下伸四翼,纵横大小十五个卷洞,各洞彼此通连。从里向外看,每个洞外皆有一幅不同的景色。每当皓月临空,每洞各衔一月,如得十五月,一时波撼星汉,众月争辉,为瘦西湖上奇景之一。
“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秋”
从瘦西湖坐游船北行,沿途杨柳青青,春色盎然,不一会便抵蜀岗平山堂下。壮丽的平山堂,隐现于万绿丛中。这堂是北宋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修建的,他在此曾举行击鼓传花酒会,写下了许多佳作。“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便是有名的《朝中措》。“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名曰平山堂。”这是说从堂前南望,那江南诸山,正与堂栏相平,故名“平山堂”。“远山来与此堂平”,立于堂前,凭栏远眺,长江南岸的排排峰峦,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大有群山来朝之势。平山堂上佳联甚多,“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便是两副颇为风雅的对联,韵味甚耐咀嚼。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隐于东关街深巷里的个园,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私人花园。园中多植竹,因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清幽秀雅的个园,构造独特,叠石奇妙,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之景,是国内园林唯一的孤例。步过天井,只见千竹挺劲,万石峥嵘,充满绿意,这是春景。走进假山涧谷,山下流水潺潺,涧谷幽深,山上树木森森,凉气袭人,一派夏日景色。踱入黄石假山,颇有秋景之感,山峰峻峭,山洞盘旋,古柏虬枝与嶙峋山势浑然天成,苍翠绿叶又与褐黄山石相映成趣,气势磅礴,为江南山石中所少见。另有一组高低起伏的假山,系用白色石块叠成,宛如覆盖着一层残雪,若入北国冬游。从整体看来,个园的艺术构筑,既具南园之秀,又有北园之雅,足以代表扬州园林的地方特色。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女吟唱之地。据传唐代有二十四位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从而得名。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记载,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通泗桥、太平桥、万岁桥、山光桥等二十四座桥,后水道逐渐淤没。宋元时仅存小市、广济、开明、通泗、太平、万岁诸桥。而现在仅有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但桥已不存在了。现在人们新修的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可以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含月影,画舫拍波,再听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像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想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拊掌称绝。
扬州的春天,柳色依依,桃雾霏霏,景色迷人。而其美景首推瘦西湖。湖面狭长曲折,清瘦俏丽,故称瘦西湖。清代诗人汪沆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于是,瘦西湖之名遂著。人人都道瘦西湖,究比西湖瘦几分? 瘦者,秀也。一个“瘦”字,勾勒出了湖的特点,瘦西湖妙就妙在“瘦”字上。
瘦西湖风光旖旎,绿水荡漾。它的美在于时宽时窄的湖面和两岸丘阜间相形度势布置的建筑物和各种花木。湖中岛屿散落,岸旁亭园不断,亭台楼阁,水榭回廊,相互衬托,彼此借景,船行其间,每转一弯就有一组不同的景物,为游人所津津乐道。
瘦西湖最引人注目的是绰约多姿的五亭桥,它造型美观别致,如同一条彩带束着瘦西湖苗条的腰身。桥上五亭飞檐翘角,典雅瑰丽;桥下伸四翼,纵横大小十五个卷洞,各洞彼此通连。从里向外看,每个洞外皆有一幅不同的景色。每当皓月临空,每洞各衔一月,如得十五月,一时波撼星汉,众月争辉,为瘦西湖上奇景之一。
“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秋”
从瘦西湖坐游船北行,沿途杨柳青青,春色盎然,不一会便抵蜀岗平山堂下。壮丽的平山堂,隐现于万绿丛中。这堂是北宋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修建的,他在此曾举行击鼓传花酒会,写下了许多佳作。“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便是有名的《朝中措》。“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名曰平山堂。”这是说从堂前南望,那江南诸山,正与堂栏相平,故名“平山堂”。“远山来与此堂平”,立于堂前,凭栏远眺,长江南岸的排排峰峦,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大有群山来朝之势。平山堂上佳联甚多,“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便是两副颇为风雅的对联,韵味甚耐咀嚼。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隐于东关街深巷里的个园,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私人花园。园中多植竹,因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清幽秀雅的个园,构造独特,叠石奇妙,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之景,是国内园林唯一的孤例。步过天井,只见千竹挺劲,万石峥嵘,充满绿意,这是春景。走进假山涧谷,山下流水潺潺,涧谷幽深,山上树木森森,凉气袭人,一派夏日景色。踱入黄石假山,颇有秋景之感,山峰峻峭,山洞盘旋,古柏虬枝与嶙峋山势浑然天成,苍翠绿叶又与褐黄山石相映成趣,气势磅礴,为江南山石中所少见。另有一组高低起伏的假山,系用白色石块叠成,宛如覆盖着一层残雪,若入北国冬游。从整体看来,个园的艺术构筑,既具南园之秀,又有北园之雅,足以代表扬州园林的地方特色。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女吟唱之地。据传唐代有二十四位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从而得名。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记载,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通泗桥、太平桥、万岁桥、山光桥等二十四座桥,后水道逐渐淤没。宋元时仅存小市、广济、开明、通泗、太平、万岁诸桥。而现在仅有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但桥已不存在了。现在人们新修的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可以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含月影,画舫拍波,再听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像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想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拊掌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