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情境创设
【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主要探索现实中的事物与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相互变换,是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亲身经历“操作、观察、猜想,并进行推理验证”的探究过程。现就“空间与图形”部分教学内容结合课堂实践浅谈一些个人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空间与图形”是非常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内容,通过该部分的学习,可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有效的情境创设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源于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利于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北师版四年级(上)“确定位置二”教学中,创设如下情境:
(1)师:你参观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场馆?
生:有狮子馆、猴子馆……
师:(课件出示图1)图中都有哪些场馆呢?
生:有大象馆、熊猫馆、海洋馆、猴山。
图1
师:你能说一说大象馆、猴山、海洋馆分别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
生:大象馆在熊猫馆的西面;猴山在熊猫馆的西南面;海洋馆在熊猫馆的东南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生交流,并引导生明确:要以熊猫馆为观测点建立方向坐标。(课件出示图2)
图2
(2)师:假如以猴山为观测点,大象馆、熊猫馆、海洋馆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
生:大象馆在猴山的西北面;熊猫馆在猴山的东北面;海洋馆在猴山的东北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在猴山处建立方向坐标。(课件出示图3)
图3
师:熊猫馆和海洋馆都在猴山的东北方向,可是它们的位置不同。我们怎样来区分,确定它们的位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二
(3)师:同学们,你有好办法吗?(学生都在动脑,想办法。)
课堂由安静转为小声议论,之后有人举手。
生:熊猫馆在猴山的北面向东偏了一点;海洋馆在猴山的东面向北偏了一点。
师:究竟偏了多少,怎样表示呢?(在学生的思考议论过程中,发现用角度表示较好。)
此时,时机已成熟。(课件出示图4)
图4
生:偏了30。。
师:你能完整地叙述吗?
生:熊猫馆在猴山的北面向东偏30。。海洋馆在猴山的东面向北偏30。。
师规范语言,并板书:熊猫馆在猴山的北偏东30。。海洋馆在猴山的东偏北30。。
教师以一句“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再通过“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场馆?”引导学生逐步步入本课情境。紧接着出示动物园里场馆位置图,复习已学过的八个方向,然后改变观测点,巧设疑问“大象馆和海洋馆都在猴山的东南方向,可是它们的位置不同,怎样来区分呢?”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个北向东偏一点,一个是东向北偏一点”,这一建议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注重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主要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推理能力往往局限于眼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以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推动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三、有效操作,启发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内涵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并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不仅可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适时的动手操作环节,会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高效。
四、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思想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在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来发现新知识,使学生领会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