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冬季全国出现的大面积的气荒现象,结合烟台天然气长输管网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思路和管网运行的现状,总结和探讨烟台地区的天然气长输管网应对气荒出现的方法和思路,提出在同类经济发达地区的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中,增加气源方,做好管网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合同管理,采取通过提升管网储气能力、做好需求侧管理等方法来降低和消除冬季出现气荒的可能性,并在气荒出现后采取调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烟台 天然气 管网 冬季 气荒 需求侧管理 调峰 建议
我国北方进入冬季[1]的三个多月,各地气荒的报道经常见于报端,进入冬季后天然气就无法满足城市需求的情况各地均有出现,近两年烟台在应对气荒方面采取了几点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2012年的经济地位位于全省第2名,全国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城市排名第21名[2],是我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从地图上来看,烟台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特殊,距离山东省主要的天然气长输管道都比较远,在天然气供应方面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烟台天然气长输管网已经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3000天,供气量超过20亿标方的杰出成绩,为烟台地区的6区7市、威海地区的1区3市、青岛地区的莱西、平度和即墨3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煙台管网分期建设,一期仅建设了龙口至烟台、龙口至莱州的主线及蓬莱、招远支线,并建有加气母站一座。随后,又陆续建设了烟台至牟平、桃村至莱阳、莱西、海阳、乳山等的供气管线;并于2009年建设了莱州至莱西的供气管线,将所有主管线建成了环线,整个管网正式成形,为有效解决冬季的气荒和事故状态的应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烟台与其他北方采暖城市一样,冬季用气受较低气温和采暖的影响,用气量比其他季节明显增加,增加了冬季出现气荒的可能性。
2.1 气荒的出现
一期工程供气初期,因为管线覆盖地区有限,整个市场处于开发期,用户的用气需求即使在冬天也没有超出管网的供气能力。同时,对于管线未覆盖的地区采用CNG的供气方式开发市场。随着后续管线的建设以及下游用户的不断开发,在烟台管网形成环网之后,天然气用户迅猛发展,带来的就是冬季的气荒,特别是近几年冬季烟威地区的大雪造成气温偏低,更是增加了气荒出现的频率。
2.2 解决气荒的措施
2.2.1 发展气源
烟台地区的主要气源是渤南气田,从表1很容易看出2010年前没有其他气源,烟台管网的天然气全部来自渤南气田。如果渤南气田发生断供的问题,对整个下游用户的影响无法估计。
在保证管网安全和解决供气不足的前提下,中石化气源作为第二气源自2011年开始向烟台管网供气,目前已占整个管网供气量的14%,将渤南气田所占比例降低至供气量的86%,一方面提高了整个管网的供气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整个管网的抗风险能力。
2.2.2 规划先行
根据市场发展的前景,烟台管网不断提高整个管网的输送能力。一是增加复线,加大气源接入能力,提升整个管网的输送能力;二是在新建工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管网未来的最大供气能力,适当增加管径以避免了管线投产几年后就满足不了市场的不利局面。
烟台管网一期工程水容积仅为1.8万方,整个环网成形之后,水容积增加至8万多方,是原来的4倍,采用管道储气的方式进行调峰有了更多的容量保障。
2.2.3 合理引导
根据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可中断用户的管理。利用价格杠杆,实施阶梯气价,鼓励用户合理用气,提高用气效率。2.2.4 适当调峰
整个烟台管网系统有多达19个用户,采用了在上游增加压气站和合理计划调度的方式来进行适当调峰。增设压气站提升管网压力来提高储气量,利用月度计划、周计划并结合周、日调峰的方式,来减少上下游进出气量的波动[4]。
虽然有压气站的存在,但无论采用什么手段提高管道储气调峰的能力都要付出代价。因此,采用引导用户改变用气时间和用气方式等措施,来引导用气方平稳用气,减少用气高峰的出现才可能减少付出的代价。
3 建议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天然气的供应对整个烟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至关重要。经过近年的发展,整个管网已经相对完善,但还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因地制宜,加快引进新气源。根据地区周边气源情况及未来规划,争取引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源,比如从三大石油公司分别引进管道气、LNG、SNG、页岩气等类型的气源以保证供气充足。特别是要抓住中石化黄岛LNG项目将在2014年投产和中海油LNG落户烟台的契机,适时引进足额LNG以保证供应和调峰的需要。
二是利用国家政策,继续优化用户结构。加强天然气的需求侧管理,强化用户的可中断管理,引导用户合理用气[5]。
三是合理引导,适当建设储气设施。烟台地区没有合适的地质条件建设地下储气设施,但可以利用LNG、CNG等作为补充的储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