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手法复位加跌打驳骨膏外敷治疗68例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drop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作者运用传统手法对股骨干骨折整复的经验,主要以小夹板外固定,小部份病人整复失败后加骨牵引,配合跌打驳骨膏外敷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运用手法主要有稳、准、轻、巧之妙,真正做到不损伤软组织而将错位之骨折整复。
  【关键词】:跌打驳骨膏 正骨手法 复位
  【中图分类号】R274;R2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22-02
  
  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份,采用中医的端、提、按、推、捏、拉、挤、压手法整复,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牵引及跌打驳骨膏治疗股骨干骨折68例,达到优良标准的有62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岁,10岁以下20例,11~20岁14例,21~30岁12例,31~40岁8例,40岁以上14例;新鲜骨折63例,3个月以上的陈旧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65例,开放性3例;外伤所致骨折67例,其中跌坠伤30例,车祸撞伤26例,压伤12例,病理性骨折1例。
  1.骨折类型 分类:上段30例,中段16例,下段22例。
  1.3 病理分型:横型29例(42.6%),斜型18例(26.5%),粉碎型14例(20.6%),螺旋型5例(7.4%),不完全型1例(1.5%),病理型1例(1.5%)。
  1.4 治疗情况 68例股骨干骨折中,62例新鲜骨折采用中医整复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皮牵或骨牵治疗,1例青枝骨折作小夹板外固定治疗,63例病人复位后均外敷跌打驳骨膏;5例陈旧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作内固定法治疗。
  1.5 治疗方法 整复手法: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双手固定骨盒,另一助手双手握患侧小腿,作牵引5-10分钟,然后将握小腿之一前臂置患者患侧小腿腘窝处(左侧骨折用右前臂,右侧骨折用左前臂),徐徐将患肢屈髋屈膝90度,令患者屈曲健膝,手掌部置患者健膝上,继续牵引矫正重叠移位。
  1.5.上1/3骨折 外展患肢30~40度,稍外提,术者将一拇指放在骨折近端外侧,另一拇指置远端内侧,双拇指同时用力推按,并结合轻柔的摇摆,以矫正骨折端内外侧移位,再将双拇指放在远近端前后侧推按,矫正骨折端前后侧移位,检查以指感折端有稳定和连续感,纵轴冲击有明显抵抗力说明整复成功,再置纸压垫于上端前外侧及作四夹板外固定,皮牵或骨牵维持牵引。
  1.5.中1/3骨折 本组病例多为重叠移位,远端向后内者多,手法同上1/3骨折,双拇指置远近端前后侧,继之内外侧摇摆触碰之力可大些,至骨擦音消失及折断有稳定感为度,压垫放在折断中断前外侧为多。
  1.5.3 下1/3骨折 一拇指推远端向前,另一拇指按近端向后矫正前后移位,再用双拇指远近端推按矫正内外侧移位,以纸压垫置远端后侧,近端前侧,若是斜型骨折或螺旋型骨折背靠背或向内移者,先用回旋手法,再用双拇指远近端推按,青壮年肌肉丰富折端重叠严重者先作超重量牵引,后作手法整复固定,再根据骨折部的情况将伤肢置牵引架,进行持续牵引,保持正确的体位和牵引轴线及适当的牵引重量。
  1.6 药物治疗
  1.6.按骨折的早、中、后三期内服中药辨证施治早期(1~2周)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主,方药以桃仁四物汤加田七、丹参、泽兰、土必、乳香等;中期(3~4周)以续筋接骨为主,方药以四物汤加自然锢、首乌、碎补、川断、土必等;后期(5周后)选用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药物,如八珍汤加减。
  1.6.外用跌打驳骨膏(本院自制) 注意:开放性骨折待伤口愈合后使用。
  1.6.3 术后处理 复位固定牵引后需经常检查调整肢体的体位,夹板松紧度和牵引轴线等情况并定期照片检查。指导患者作踝、趾部及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对横型骨折等稳定型骨折,4周后适当作足跟抵床头用力蹬压,或带牵引作髋、膝关节伸缩锻炼,使骨折端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拆除夹板后在医生指导下作膝关节锻炼,继续外敷驳骨膏并作频谱仪加热至40度,利于舒经活络,通利关节,促进功能早日恢复。
  1.6.4 骨痂生长情况 本文病例中,少年儿童10-14天有骨痂生长,青壮年3-4周有骨痂生长,年老体弱者骨痂生长较慢。骨折对位好及斜型骨折的青壮年者骨痂生长快。
  
  2 结果
  
  2.治疗结果 根据《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本文病例治疗优良46例,良15例,尚可5例,畸形愈合2例。优良率达90%以上。
  2.典型病例 王某,男,36岁,农民。患者于2003年6月5日因车祸导致左股骨中下段骨折,伤后三小时送入本院,采用双拇指及四环指推按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作胫骨结节维持骨牵引并外敷跌打驳骨膏,6周拆除骨牵。经X线拍片复查示对位对线较好,骨折端见明显骨痂连接,住院56天,随访两年,功能完全恢复,下肢活动自如。
  
  3 讨论
  
  祖国医学治疗骨折历来重视正骨手法复位,《医宗金鉴》有“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用双拇指及四环指作端、提、推、捏、按、拉、挤、压等手法整复股骨干骨折,有稳、准、轻、巧之妙,真正做到不损伤软组织而将错位之骨折整复,手法感觉灵敏,易于调控,操作灵活,快捷准确,整复成功后可触到骨折端有平滑感,除个别病例折端骨峰相顶,力有所不逮时,才辅以双前臂夹挤,最后仍用手掌夹按。当然,手法能自如的运用,需要勤于实践。治疗股骨干骨折要想达到医患满意,除了整复成功外,还要处理好“全身与局部”,“骨折与经络”,“固定与功能锻炼”,“医者与病患”的几个辩证关系,医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牵引要做到即不重叠,又不过牵分离之恰好处,要经常检查患肢长度,牵引轴线,牵引重量及时间,夹板扎带的松紧度,还应注意患者合适的体位,定期X光照片复查。从本组治疗来看,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夹板外固定,如骨折对位对线好,无重叠错位者,不必牵引,手法整复效果好,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动静结合,再加上外敷跌打驳骨膏改善局部肿胀,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早日愈合。
  (收稿日期:2008.2.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10种中草药体外对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微量稀释法检测中草药对耐青霉素淋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生大蒜汁抗菌效能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mg/ml;黄连千里光七叶一枝花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MIC为1.25mg/ml;苦参一口钟地榆黄芩抑菌作用较好,其MIC为2.50mg/ml;金银花马齿苋抑菌作用较低,其MIC为5.00~1
期刊
【关键词】:胸膜炎 治疗 体会  【中图分类号】R5;R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64-01    结核性胸膜炎总的预后是良好的,但对于一些胸膜肥厚胸膜包裹,特别是那些原发耐药的病例,给我们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将我科近两年收治的6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男37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
期刊
[关键词]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针药并用 治疗  [中图分类号]B245 31,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6-0078-01
期刊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63-01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性及慢性关节炎,晚期可引起关节骨质侵蚀和畸形,并常可累及肾脏引起尿路结石,痛风肾病等。痛风
期刊
[关键词]利福平 过敏性紫癜 鼻衄 报告  [中图分类号]R97,R5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6-0077-01
期刊
[摘要]采用霉菌灵煎剂治疗婴幼儿霉菌性腹泻27例,临床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霉菌灵煎剂 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57,R9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6-0076-01    随着抗菌药物、激素及其免疫制剂广泛使用,婴幼儿霉菌性腹泻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本人采用霉菌灵煎剂治婴幼儿霉菌性腹泻27例,临床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患儿及家长易
期刊
【关键词】:大黄 灌肠 治疗 肝昏迷  【中图分类号】R94;R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27-01    肝昏迷是临床常见肝病并发的危急重症之一,病死率高。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8;R781;R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78-01    牙科X射线检查技术主要用于牙齿颌面颞颌关节等口腔疾病的诊断,为临床牙科了解牙冠根尖与其它组织关系情况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为牙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基于以下原因,口腔科X射线摄影需要特殊考虑:①我国龋齿患病的人数高达总人口的37%左右,牙周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因此,口腔科X射线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R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一周,继之诺和灵30R早晚两次皮下注射5周的强化治疗,观察胰岛素强化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以良好控制。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傣药木蝴蝶[Oroxylumlndlcum(hnn)Vent]树皮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Shum-pack C18色谱柱(46mm×150mm,50um),乙腈-0.2%磷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流速 1mL·mm-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外标定量法。结果.黄芩苷在004938-4938u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7,样品溶液在24h内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