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首战青阳镇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原第五纵队三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九旅,张爱萍任旅长,韦国清任政委。九旅成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即回师皖东北。
  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巧合。数月前,张爱萍的部队在皖东北改编为五纵三支队后,即开始挺进苏北;而三支队刚在苏北改编为九旅后,却又返回皖东北。当然,这种巧合纯粹是由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决定的。皖东北在数月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根据地被日伪军蚕食,中心城镇青阳被伪军占领,周围又有散落的卫星据点。而抗日民主政权所能控制范围已被挤压在洪泽湖边一个狭窄的地带。
  皖东北根据地对在津浦路西活动的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来说尤为重要,一旦失去,四师将陷入无退路的孤立无援境地,华中战略区的南北通道亦将因此受阻。恢复皖东北根据地已成当务之急。为此主持华中工作的刘少奇亲自点将,要求张爱萍率领刚刚改编的九旅迅速返回皖东北,夺回被日伪顽占领地区。刘少奇知道,张爱萍与九旅的优势在于皖东北是他们开辟出来的,有着很深的感情,而且对那儿的自然环境、地形特征都十分熟悉。
  1941年2月的苏北特别冷,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并裹挟着漫天雪花,广袤的平原染成一片白色。在恶劣的气候中,踏着积雪,张爱萍率九旅二十五团、二十七团及划归张爱萍指挥的八旅二十四团开始了回师皖东北的征程。而韦国清则率二十六团继续留在淮海区。
  返回故土,收复失地,九旅上下群情高涨。他们踏着皑皑白雪,夜以继日,急速前进。因为是长途奔袭,部队不能暴露目标。他们在晚上悄然渡过运河,直插青阳镇。
  青阳鎮是泗县、众兴、五河、盱眙之间的一个大集镇,地处皖东北根据地中心,是濉河下游的重要水陆码头和重要商埠,更是海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这里商业发达,物资丰富,人口逾千户。此前新四军的许多物资就是在此采购,或通过这里到敌占区易货。因此,青阳镇在皖东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青阳镇三面环水,一面有壕,且有伪军一个团驻防,筑有炮楼,可谓易守难攻。这给攻打青阳镇带来很大的难度。
  从部队准备进入皖东北地界的那一刻起,张爱萍便不断派出侦察兵侦察敌情,侦察科长杨勋还秘密潜入青阳镇。张爱萍还找来皖东北行署主任刘玉柱,与之共商讨敌之计。另外,他还专门听取了之前一直在皖东北坚持斗争的二十四团团长胡继成的汇报。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张爱萍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主要在两种作战方案中斟酌和选择:一是直接攻打青阳镇,但因地形特点易守难攻,万一攻击受挫,必将影响整个皖东北根据地的收复;二是先打青阳镇外围小据点,由易到难,由外到内,积小胜为大胜,然后再乘胜进攻青阳镇。弊端在于失去了突然性,青阳镇守敌可以在外围打响时精心布置,也可能引来驻泗县日军增援,增加了最后的攻城困难。
  反复权衡,利弊相析,张爱萍最终从杜甫的一首边塞诗中找到了答案:“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于是他果断拍板:“断其四肢,不如挖其心脏。集中兵力,首战青阳。”
  其实,对此战张爱萍已经深思熟虑了。他详细地分析了攻打青阳的五个有利条件:其一,青阳伪军刘永贵团是从宿迁调来的,情况生疏;而我方赵汇川任团长的九旅二十七团是当年在这里发展起来的,情况了如指掌;其二,驻城伪军虽有700多人,但只有6挺机关枪,火力并不强;其三,由于我军严密封锁消息,守城伪军尚无准备;其四,据悉伪团长刘永贵到宿县开会了,青阳镇群龙无首;其五,根据侦察镇东南角前沿工事及火力配备较弱,便于突破。闻张爱萍如此分析后,大家十分信服,作战信心倍增。
  张爱萍随即开始作战部署:二十七团担任主攻,二十五团助攻,二十四团准备打泗县的援敌。此外,地方武装监视和阻击洋河方面的可能来援之敌,旅特务营担任预备队。最后张爱萍专门补充说:“旅部指挥所设在青阳东南大刘庄,战斗打响后,指挥所前移,我随主攻部队。”
  2月11日,随着夜幕的降临,村落、树丛、道路、河流,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这个夜幕的巨网中。正是利用这个巨网,参战部队悄然向青阳镇运动。
  青阳镇像以往那样,在夜色中显得孤寂、阴森,只有炮楼里的点点灯火在跳动。21时,两颗耀目的信号弹凌空升起。骤然掀起的钢铁与烈焰炽起的风暴,粉碎了青阳镇的沉静。九旅主攻部队在火力掩护下,跨外壕、涉冰河、炸围墙、破前沿、冲入镇内……守镇伪军如大梦初醒,他们依托工事,拼命顽抗,猛烈的火力封锁了路口。此路不通后,参战中队选择了掘墙而进的办法。即在外墙上挖掉砖块,然后塞进手榴弹,炸开一个缺口后,向前推进。由于青阳镇为古老集镇,砖墙瓦房很多,推进速度较慢。
  这时,张爱萍从旅指挥所来到二十七团指挥所。二十七团团长赵汇川在若干年后对张旅长这次亲临他的指挥所印象极深。他说:“旅指挥所本来设在青阳东南的大刘庄,张旅长却不愿在室内进行电话指挥,亲自到了两个团来实地观察战场情况,指挥部队作战。到我们团指挥所看后,又非要到突击营看看不可。我陪他到了二营,询问部队发展和下一步打算。牛营长提出搭梯子,从墙上打洞,在屋顶上堆沙袋,以机枪掩护攻击等办法,这些都是指战员在战前准备讨论时,根据实战研究提出来的,又得到了前段实战检验证明是可行的,充分显示了群众的聪明才智。张旅长听了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同意。”
  此后,张爱萍又带领侦察科长和警卫赶往镇西北角的二十九团指挥所,与副团长沙风一起研究突击方案。张爱萍原计划能在拂晓前结束战斗,但战场进展情况不如人意。眼见东方发白,参战部队利用夜间掩护攻击的优势渐渐消失。
  打与撤,参战部队一时难以把握。而守城伪军气焰则嚣张起来,他们用土喇叭对外喊:“八路军弟兄们,皇军快到了,你们还走不走啊?”“有本事就不要走,等着一起迎接皇军吧!”
  张爱萍权衡利弊,果断决定继续攻击。他要求参战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争取上午10时前拿下青阳镇。
  为防日军增援,张爱萍调二十五团两个连加强阻击部队的实力。之后,他又折回主攻部队赵汇川处。此时,四连已突破外围据点,但街心伪炮楼的机枪火力很猛,压制着后续部队无法前进。为此,张爱萍命令调来“王牌”武器。所谓“王牌”,是一挺从日本飞机上拆下来的机枪,口径12.7毫米,威力很大。因为子弹很少,没有补充来源,所以经旅首长批准方可使用。结果“王牌”发威,只3发子弹即贯通炮楼,伪军受此惊吓,哪敢抵抗,随即缴械投降。二十七团随即向纵深前进。此时二十五团已从青阳镇的西面攻入,两个团形成合围态势,守镇伪军很快被瓦解。上午9时许,青阳镇被攻克。
  此役共毙伪军100 多人,俘伪副团长以下600多人,缴获机枪6挺以及其它军用物资。战后的张爱萍非常兴奋,挥笔写下了《青阳歼敌》七律一首:“东进驰援北渡军,妖魔卷土漫血腥。神兵夜昏重霄降,尖刀雪亮挖敌心。晨听鬼卒一网尽,分兵遍扫落叶纷。痛快淋漓复失地,军民欢畅迎新春。”
  青阳镇之役后,皖东北形势开始好转并逐步得到恢复。
其他文献
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国家设定的对全民进行大规模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日,也是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国防教育,是事关国家安定、民族兴衰的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在和平年代普及国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人人重视国防、关心和支持国防的良好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公民的国防观念。国防关系到每个
期刊
2015年11月,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获得批准立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国家正式批准的抗战老兵口述史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担任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盐城师范学院等机构共同参与。其中,新四军子课题由盐城师范学院新四军研究所承担,所长王骅书教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从2016年3月开始,在各省市相关部门和志愿者的
期刊
人物简介 乔信明(1909.3-1963.9),湖北省大冶县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排长、政治营队长,红十军第八十二团团长,红七军第八十七团政治委员,北上抗日先遣队二十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队长、教导团大队长,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一师一旅一团团长,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
期刊
城市:北京市  时间:2015年6月4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周发言  赴京寻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推荐一位老兵:周发言。  他是新四军四师的,居住在北京军区政治部第二干休所。  进入军队干休所采访,把关很严,看过介绍信,问这问那,还提示说,老干部年事已高,时间不能长,我们对他们健康负责。双方说话间,周发言下楼迎候我们了。  进家门入座,我就问:“介绍信上写的你名字错没错?”老人笑笑:“没错,没错,
期刊
清波柳岸藕飄香,  敌后养伤到泽乡。  芦荡屏围行手术,  蓬船羁泊隐绳床。  岗楼哨卡封河汊,  虾蟹芦根代米粮。  鱼水难分情意重,  燎原火种演沧桑。
期刊
近日,宜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会议室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畅谈切身感受共叙巨大变化”这个中心议题,与会者畅所欲言,聆听者感慨良多。  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四套班子原老领导金绍尧、周锡明、沈根福,以及市级机关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离退休的老领导和老同志、研究会的部分同志和“老战士宣讲团”代表等20多人。这些人中有不少是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战火
期刊
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有一件文物毛毯,这件文物不仅被评定为一级,还见证了周恩来与袁国平的革命情谊。  这件毛毯是1939年周恩来视察云岭新四军军部时,赠送给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的。毛毯为长方形,海胡绒质地,黄色毯面,装饰有六行十排规则排列的蝌蚪状图案,自里向外有两层边框,内框为毛质,褐白间夹有蓝色;外框为绿色,毯里为绿色,绸质镶边。1986年5月,袁国平之子袁振威将这条毛毯捐赠给泾县云岭新
期刊
人们都知道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却很少有人知道安徽金寨金桥村的“包山到户”。要知道,金桥村的“包山到户”比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早了20年!  时光倒回1983年9月下旬,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中国农民报》总编辑张广友来安徽指导工作。他听说金寨县有一个从1962年开始“包山到户”的金桥村,如今是松林满山、遍地是绿,感到十分惊奇,于是就专程来到金寨县,在时任县委书记何宗新等负责同志
期刊
“能够再次来到如皋,我们非常高兴。在我们心目中,如皋就是‘第二故乡’。”7月22日,在告别如皋的叔叔阿姨时,远道而来的15岁彝族女孩沙马乌支充满感慨地说。  在如皋的3天時间里,包括沙马乌支在内的16名四川大凉山彝族孩子在“第二故乡”度过了一段愉快而又难忘的夏令营时光。远方的牵挂  去年6月,如皋市文广传媒集团大凉山爱心之旅全媒体采访团从如皋出发,驱车2700多公里,历时两天两夜抵达四川省昭觉县布
期刊
2018年1月20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84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周智夫戴着氧气面罩,双手颤抖着接过组织上派人送来的、印有党徽图案的党费交纳收据,顿时热泪盈眶。收据上赫然写着周老缴纳党费的数额:12万元人民币。  “这辈子跟党走,下辈子还是党的人。”周老微弱的声音感动了病房里的每一个人。周智夫的家庭并不富裕,近几年的月平均开销只有几百元。12万元是老人省吃俭用一辈子的积蓄。  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