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京剧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论是否喜爱京剧,对于京剧演出中美轮美奂的人物服装都会赞不绝口。京剧的服装服饰纷繁复杂又华丽多变,这些服装服饰中透露出的古典美,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不懂戏的人们往往不清楚京剧中何时用到服装设计这一概念。京剧里有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传统戏中用到的传统京剧服饰是有一定规制的。在京剧悠长的发展过程中,流传了很多经典的戏服,传统戏中京剧演员所穿的服装并不需要重新设计,而每部戏中所穿戴的服饰只需要根据演员的身高、戏中的需要进行微调。管理服装的人被京剧行里称为衣箱师傅。用到服装设计的戏主要是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这些戏在内容上有了变化,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服装与服饰上就需要重新设计。这一设计所包含的传统元素、时尚元素、戏曲元素又要与人物的性格、身份相结合,这本身就是极具挑战性的创作过程,对设计师要求极高,需要既懂戏曲,对传统服装规制了然于胸,又具有时尚的眼光,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这里,我们走访著名戏曲服装设计师石翠亭老师,让她带着我们一窥京剧服装设计的世界。
繁复而多变的京剧服装设计
石翠亭老师多年来为众多戏曲剧目完成了服装设计,包括新编古典京剧《一代贤后》,轰动罗马的由歌剧《图兰朵》改编的京剧《杜兰朵》,新编历史京剧《风雨同仁堂》,新编青春京剧《墙头马上》《南柯梦》,现代京剧《孔繁森》,以及昆曲《比目鱼》,河北梆子《清风亭》《村官李天成》,新编黄梅戏《许锡麟》,婺剧高腔《貂蝉》,现代评剧《风起同仁堂》,正字戏《刘文龙》等。其中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在戏剧结构上尤为独特,它不是按时间顺序,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连缀组接,而是采取不断闪回的手法,在叙事方式、人物定位、舞台时空转换、情节脉络发展等方面都与传统剧目和新编剧有很大不同。这就给人物造型的首要创作者——服装设计,提出了具有挑战意味的新课题。一部小剧场京剧人物的造型,从主角到配角,所有服装服饰全部都是“新鲜”的,凝聚着设计师的心血与理念。而《马前泼水》《阎惜娇》这两部开京剧小剧场先河的服装设计师正是石翠亭老师。
京剧的服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时装设计概念,京剧服装设计师确切地说应该是被称为人物造型师更为恰当。从拿到剧本开始,石老师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剧本,分析人物。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在舞台上表演的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拿《马前泼水》为例子,剧本拿来了,人物并不多,但是难度却很大。这是一出有着多处闪回的戏,舞台上需要“明场换装”,而人物的身份在台上是变动的,这就需要在服装上符合情节的需要,要有“兼容性”。石老师说:“因为人物是多空间的,可塑性强,服装需要有可变性、多义性。崔氏的服装款式上衣采用交领、右衽长裙裤、长水袖,下罩长裙,在领口、袖口、腰箍、腰襟子处装饰有力度的藏蓝冷色为基调。整件服装的特殊性表现在颜色上,右侧袖子是淡淡的粉色,左侧是淡淡的蓝色。从纹样上,淡淡的粉色上绣有淡蓝色纹样,与腰箍的蓝色、裙下摆的裙式纹样形成冷色调对比。她出场是落魄的,所以头上有一缕甩发,裙子是过渡的蓝调子,跟上衣左侧的淡淡的蓝色是呼应的。到闪回到洞房花烛夜的时光,灯光慢慢变化的同时,服装就需要改变,在领口、袖口,绣有灰粉色的图案,与红腰箍、革带、红裙子作为呼应。因为是在台上直接变化,所以裙子就设计成两层,外侧是蓝,里侧是淡淡的红色,演员在瞬间转身过去的时候,红裙子这边的粉色就呼应了。所说的服装需要中性的设计,就是指它需要适应不同的情景。到后面回到现实,又需要转过来。在洞房的时候,服装配合闪亮的灯光,气氛立刻就调动了起来。水袖是渐变过渡的粉色,非常长。水袖甩出来,服装立刻就从冷调子变成暖调子,气氛很喜庆。这套服装开始设计的时候挺发愁,如何在瞬间变一个风格,试了很多次。最后设计腰箍外侧是蓝色的,里层是红色的,用搭扣,连裙子一起转,最终达到了需要的效果。这里就用到了一些现代时装的设计手法。”
对剧本和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在戏剧的服装设计上是非常重要的。“最初拿到的正字戏《刘文龙》的剧本里就写了一句大汉使者出师‘西番’的一句话,并没有告诉你到底这个‘西番’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你要根据‘西番’这个背景设计人物的服装。怎么办?这就需要设计师大量地参阅各种历史资料。我查了很多资料,最后了解到‘西番’是生活在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最早就是羌族变化而来的。如何将羌族的民族服饰特点融入到戏曲里面,加入戏曲元素又适合舞台演出?这就是设计中的难点了。我发现北京的地下通道里有一些羌族妇女在卖东西,我就跑到人家边上看她们的头饰,回到家进行不同的设计尝试,并与做盔头的师傅反复商量尝试很多次,才能设计出符合需要的服装头饰。”石老师如是说。
从这些点滴的例子,我们看到的是京剧造型设计的多变与繁复。没有一份对这个职业的热爱与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现在流行淡雅的服装设计理念,一些戏曲服装设计师往往过于追求淡雅的风格。对此,石老师说:“一件戏服上可以同时包含狮子、虎、豹、象等等设计元素,象征人物的威武和美感,这就是京剧的风格。我认为,京剧的服装设计还是要保留中国传统的设计风格。在颜色上、设计理念上不能一味追求淡雅和飘逸。现在流行淡雅、飘逸,有艳丽才有淡雅,有凝重才有飘逸,两者缺一不可。
“京剧本身有贵气,设计的时候在淡雅的基础上,花纹处理要有力度。比如《阎惜娇》里宋江的服装造型,朴素的颜色,但是料子采用暗花纹。大领的设计,花纹上加上有力度的重色和金、银亮色,把人物热烈的情感体现在服装上,这才贴切。京剧中的服饰是老祖宗留下的经典,不能轻易丢掉。”
京剧服装设计是一份责任
中国京剧这门复杂、难度很高的舞台艺术,从人物表演行当生、旦、净、丑,唱、念、做、舞、翻,服装款式,蟒、、靠、褶、衣、脸谱、头饰、盔、靴,道具等都以虚拟、程式、象征、装饰,形成了一整套清晰的严格规范。京剧服装款式多为宽袍阔袖,庄重、质朴,突出体现了“装饰人体美”。服饰色彩形成上、下、五色及杂色的色彩体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绚丽多彩。如“四大名旦”,梅兰芳的服装金碧辉煌,程砚秋的服装高雅清淡,尚小云的服装火红亮堂,荀慧生的服装红绿相映,他们的服装各具特色,形成流派。京剧服饰色彩绚丽,夸张辉煌的图案,常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古代美术纹样:龙凤博古纹、兽纹、麒麟纹、云纹、蟒水纹、花纹;民间吉祥纹样:岁寒三友纹,四君子纹,富贵纹,如意纹,五福捧寿纹,蝶燕纹;宗教纹样:太极八卦纹,万字流水纹,火纹,八吉祥纹,八宝纹;象形纹样:猴毛、猴璇纹,水族纹,火纹等。这些纹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服装设计采用几种方式:一是借物示意,如松鹤长春等;二是谐音转化,如以“蝠”和“福”的谐音构成的蝠(福)从天降;如蟒服以“满”花纹布局,十龙团为主,蟒水为辅,以八吉祥和云纹为辅衬纹样,是象征权力,帝王将相高官身份。不仅蟒,龙袍刺绣滚龙,团龙,行龙团,连靠(武将所穿铠甲)也遍绣龙的图案。不仅官宦人家衣着华丽,穷人乞丐衣衫褴褛也美化为“富贵衣”(在青褶子上有规律地缀上拼接色艳的缎子方块)。 京剧服装设计工作,是一项需要设计师有着高度责任心与耐心的工作。一部戏的服装设计,往往近百套,从配角到主角,服装从束带、帽子到鞋子,人物从媒婆、村姑到皇亲国戚,都要进行造型设计。这项工作是繁杂琐碎的。
戏曲的服装设计是分几步的。戏曲服装和其他服装设计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除了款式的设计以外,服装图案的设计尤为重要。从头上的帽子到脚下的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京剧里的每一件服装上都有不同的花纹图案设计。
石老师接到一部戏,分析剧本后进行人物的服装设计,最先勾铅笔稿。有了设计图后,到剧装厂做预算。然后根据演员的个头,按一比一画分解图。这之后第一步先挑面料,第二步画活,然后回家晚上添加颜色直到深夜。有时睡到深夜醒来,突然想到女主角的上衣要添加梅花纹样,因为要赶着第二天配绣线。第三步染后绣图案。戏曲服装设计是一件辛苦活,石老师说:“接一个戏,需要我天天去剧装厂,有时候连续20多天在剧装厂,直到最后绣图案的时候,可以休息几天。到成衣的时候,再过去。每件成衣的花边、牙子,都要亲自去找,非常复杂。我都是一步步盯着厂子里的人做,这是一个细致又严谨的工作。比如绣图案的时候,我会坐在那里看工人们绣。先根据我的设计绣个样子出来,绣到我觉得满意了。下面按照这个继续绣,如果绣得不够圆,不够理想,再重新绣。绣到我觉得满意了,我就离开做其他件。他们做这件,我再去画另外一件。有时剧装厂都不愿意接我的活,嫌我要求太苛刻。但是我觉得我要为舞台负责,为剧团负责,同时也是为剧装厂负责。这是一份责任。”石老师是个非常负责的人,现在有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并不会如此天天盯着,往往把大图设计稿交给剧装厂,细节由剧装厂去弄。石老师说:“这样出来的成品肯定不如我每步都严格把关的效果好。在舞台上,一个细节的变化,差距就非常大。有时候某个牙子某个边颜色稍微不正,整体效果就被破坏了。很小的细节决定成败。”
看石老师的服装设计图,是一种享受。每一件服装、每一个图案,都描画得如精工雕琢。花的样子甚至细小到花蕊都如同立体的成品一般。石老师设计戏服上的花纹都是自创的,根据汉代的花纹重新组合,再依据冷暖调子的需要,将颜色进行统一搭配。她设计出来的花纹,被她一笔一画地描上颜色,绣工只需根据设计图直接配色就可以完成。在石老师每一步的严格把关下,她设计的服装服饰,成品出来后从来不需要返工。对服装服饰的严谨态度,让石老师每设计一套服装都十分辛苦。很多时候设计稿中的服装颜色没有现成的适合的面料,需要石老师指导下进行染色。而细小的配饰更需要石老师去批发市场亲自去找。设计的饰物往往都没有现成的,需要石老师坐着公交车满北京的找寻。这份辛苦不言而喻,而对此,石老师任劳任怨,并对她的学生也如此教育:“做这一行就要学会辛苦,习惯辛苦。”
石老师热爱戏曲服装设计这份工作,对于中国传统的花纹图案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希望中国传统的艺术经典可以流传下去,在未来发扬光大。
我们的设计者应该是在继承、尊重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剧情人物需要,进行元素创新整合,重新构建新的艺术造型,但又不能偏离京剧艺术的规范美。
不懂戏的人们往往不清楚京剧中何时用到服装设计这一概念。京剧里有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传统戏中用到的传统京剧服饰是有一定规制的。在京剧悠长的发展过程中,流传了很多经典的戏服,传统戏中京剧演员所穿的服装并不需要重新设计,而每部戏中所穿戴的服饰只需要根据演员的身高、戏中的需要进行微调。管理服装的人被京剧行里称为衣箱师傅。用到服装设计的戏主要是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这些戏在内容上有了变化,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服装与服饰上就需要重新设计。这一设计所包含的传统元素、时尚元素、戏曲元素又要与人物的性格、身份相结合,这本身就是极具挑战性的创作过程,对设计师要求极高,需要既懂戏曲,对传统服装规制了然于胸,又具有时尚的眼光,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这里,我们走访著名戏曲服装设计师石翠亭老师,让她带着我们一窥京剧服装设计的世界。
繁复而多变的京剧服装设计
石翠亭老师多年来为众多戏曲剧目完成了服装设计,包括新编古典京剧《一代贤后》,轰动罗马的由歌剧《图兰朵》改编的京剧《杜兰朵》,新编历史京剧《风雨同仁堂》,新编青春京剧《墙头马上》《南柯梦》,现代京剧《孔繁森》,以及昆曲《比目鱼》,河北梆子《清风亭》《村官李天成》,新编黄梅戏《许锡麟》,婺剧高腔《貂蝉》,现代评剧《风起同仁堂》,正字戏《刘文龙》等。其中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在戏剧结构上尤为独特,它不是按时间顺序,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连缀组接,而是采取不断闪回的手法,在叙事方式、人物定位、舞台时空转换、情节脉络发展等方面都与传统剧目和新编剧有很大不同。这就给人物造型的首要创作者——服装设计,提出了具有挑战意味的新课题。一部小剧场京剧人物的造型,从主角到配角,所有服装服饰全部都是“新鲜”的,凝聚着设计师的心血与理念。而《马前泼水》《阎惜娇》这两部开京剧小剧场先河的服装设计师正是石翠亭老师。
京剧的服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时装设计概念,京剧服装设计师确切地说应该是被称为人物造型师更为恰当。从拿到剧本开始,石老师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剧本,分析人物。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在舞台上表演的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拿《马前泼水》为例子,剧本拿来了,人物并不多,但是难度却很大。这是一出有着多处闪回的戏,舞台上需要“明场换装”,而人物的身份在台上是变动的,这就需要在服装上符合情节的需要,要有“兼容性”。石老师说:“因为人物是多空间的,可塑性强,服装需要有可变性、多义性。崔氏的服装款式上衣采用交领、右衽长裙裤、长水袖,下罩长裙,在领口、袖口、腰箍、腰襟子处装饰有力度的藏蓝冷色为基调。整件服装的特殊性表现在颜色上,右侧袖子是淡淡的粉色,左侧是淡淡的蓝色。从纹样上,淡淡的粉色上绣有淡蓝色纹样,与腰箍的蓝色、裙下摆的裙式纹样形成冷色调对比。她出场是落魄的,所以头上有一缕甩发,裙子是过渡的蓝调子,跟上衣左侧的淡淡的蓝色是呼应的。到闪回到洞房花烛夜的时光,灯光慢慢变化的同时,服装就需要改变,在领口、袖口,绣有灰粉色的图案,与红腰箍、革带、红裙子作为呼应。因为是在台上直接变化,所以裙子就设计成两层,外侧是蓝,里侧是淡淡的红色,演员在瞬间转身过去的时候,红裙子这边的粉色就呼应了。所说的服装需要中性的设计,就是指它需要适应不同的情景。到后面回到现实,又需要转过来。在洞房的时候,服装配合闪亮的灯光,气氛立刻就调动了起来。水袖是渐变过渡的粉色,非常长。水袖甩出来,服装立刻就从冷调子变成暖调子,气氛很喜庆。这套服装开始设计的时候挺发愁,如何在瞬间变一个风格,试了很多次。最后设计腰箍外侧是蓝色的,里层是红色的,用搭扣,连裙子一起转,最终达到了需要的效果。这里就用到了一些现代时装的设计手法。”
对剧本和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在戏剧的服装设计上是非常重要的。“最初拿到的正字戏《刘文龙》的剧本里就写了一句大汉使者出师‘西番’的一句话,并没有告诉你到底这个‘西番’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你要根据‘西番’这个背景设计人物的服装。怎么办?这就需要设计师大量地参阅各种历史资料。我查了很多资料,最后了解到‘西番’是生活在甘肃一带的少数民族,最早就是羌族变化而来的。如何将羌族的民族服饰特点融入到戏曲里面,加入戏曲元素又适合舞台演出?这就是设计中的难点了。我发现北京的地下通道里有一些羌族妇女在卖东西,我就跑到人家边上看她们的头饰,回到家进行不同的设计尝试,并与做盔头的师傅反复商量尝试很多次,才能设计出符合需要的服装头饰。”石老师如是说。
从这些点滴的例子,我们看到的是京剧造型设计的多变与繁复。没有一份对这个职业的热爱与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现在流行淡雅的服装设计理念,一些戏曲服装设计师往往过于追求淡雅的风格。对此,石老师说:“一件戏服上可以同时包含狮子、虎、豹、象等等设计元素,象征人物的威武和美感,这就是京剧的风格。我认为,京剧的服装设计还是要保留中国传统的设计风格。在颜色上、设计理念上不能一味追求淡雅和飘逸。现在流行淡雅、飘逸,有艳丽才有淡雅,有凝重才有飘逸,两者缺一不可。
“京剧本身有贵气,设计的时候在淡雅的基础上,花纹处理要有力度。比如《阎惜娇》里宋江的服装造型,朴素的颜色,但是料子采用暗花纹。大领的设计,花纹上加上有力度的重色和金、银亮色,把人物热烈的情感体现在服装上,这才贴切。京剧中的服饰是老祖宗留下的经典,不能轻易丢掉。”
京剧服装设计是一份责任
中国京剧这门复杂、难度很高的舞台艺术,从人物表演行当生、旦、净、丑,唱、念、做、舞、翻,服装款式,蟒、、靠、褶、衣、脸谱、头饰、盔、靴,道具等都以虚拟、程式、象征、装饰,形成了一整套清晰的严格规范。京剧服装款式多为宽袍阔袖,庄重、质朴,突出体现了“装饰人体美”。服饰色彩形成上、下、五色及杂色的色彩体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绚丽多彩。如“四大名旦”,梅兰芳的服装金碧辉煌,程砚秋的服装高雅清淡,尚小云的服装火红亮堂,荀慧生的服装红绿相映,他们的服装各具特色,形成流派。京剧服饰色彩绚丽,夸张辉煌的图案,常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古代美术纹样:龙凤博古纹、兽纹、麒麟纹、云纹、蟒水纹、花纹;民间吉祥纹样:岁寒三友纹,四君子纹,富贵纹,如意纹,五福捧寿纹,蝶燕纹;宗教纹样:太极八卦纹,万字流水纹,火纹,八吉祥纹,八宝纹;象形纹样:猴毛、猴璇纹,水族纹,火纹等。这些纹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服装设计采用几种方式:一是借物示意,如松鹤长春等;二是谐音转化,如以“蝠”和“福”的谐音构成的蝠(福)从天降;如蟒服以“满”花纹布局,十龙团为主,蟒水为辅,以八吉祥和云纹为辅衬纹样,是象征权力,帝王将相高官身份。不仅蟒,龙袍刺绣滚龙,团龙,行龙团,连靠(武将所穿铠甲)也遍绣龙的图案。不仅官宦人家衣着华丽,穷人乞丐衣衫褴褛也美化为“富贵衣”(在青褶子上有规律地缀上拼接色艳的缎子方块)。 京剧服装设计工作,是一项需要设计师有着高度责任心与耐心的工作。一部戏的服装设计,往往近百套,从配角到主角,服装从束带、帽子到鞋子,人物从媒婆、村姑到皇亲国戚,都要进行造型设计。这项工作是繁杂琐碎的。
戏曲的服装设计是分几步的。戏曲服装和其他服装设计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除了款式的设计以外,服装图案的设计尤为重要。从头上的帽子到脚下的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京剧里的每一件服装上都有不同的花纹图案设计。
石老师接到一部戏,分析剧本后进行人物的服装设计,最先勾铅笔稿。有了设计图后,到剧装厂做预算。然后根据演员的个头,按一比一画分解图。这之后第一步先挑面料,第二步画活,然后回家晚上添加颜色直到深夜。有时睡到深夜醒来,突然想到女主角的上衣要添加梅花纹样,因为要赶着第二天配绣线。第三步染后绣图案。戏曲服装设计是一件辛苦活,石老师说:“接一个戏,需要我天天去剧装厂,有时候连续20多天在剧装厂,直到最后绣图案的时候,可以休息几天。到成衣的时候,再过去。每件成衣的花边、牙子,都要亲自去找,非常复杂。我都是一步步盯着厂子里的人做,这是一个细致又严谨的工作。比如绣图案的时候,我会坐在那里看工人们绣。先根据我的设计绣个样子出来,绣到我觉得满意了。下面按照这个继续绣,如果绣得不够圆,不够理想,再重新绣。绣到我觉得满意了,我就离开做其他件。他们做这件,我再去画另外一件。有时剧装厂都不愿意接我的活,嫌我要求太苛刻。但是我觉得我要为舞台负责,为剧团负责,同时也是为剧装厂负责。这是一份责任。”石老师是个非常负责的人,现在有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并不会如此天天盯着,往往把大图设计稿交给剧装厂,细节由剧装厂去弄。石老师说:“这样出来的成品肯定不如我每步都严格把关的效果好。在舞台上,一个细节的变化,差距就非常大。有时候某个牙子某个边颜色稍微不正,整体效果就被破坏了。很小的细节决定成败。”
看石老师的服装设计图,是一种享受。每一件服装、每一个图案,都描画得如精工雕琢。花的样子甚至细小到花蕊都如同立体的成品一般。石老师设计戏服上的花纹都是自创的,根据汉代的花纹重新组合,再依据冷暖调子的需要,将颜色进行统一搭配。她设计出来的花纹,被她一笔一画地描上颜色,绣工只需根据设计图直接配色就可以完成。在石老师每一步的严格把关下,她设计的服装服饰,成品出来后从来不需要返工。对服装服饰的严谨态度,让石老师每设计一套服装都十分辛苦。很多时候设计稿中的服装颜色没有现成的适合的面料,需要石老师指导下进行染色。而细小的配饰更需要石老师去批发市场亲自去找。设计的饰物往往都没有现成的,需要石老师坐着公交车满北京的找寻。这份辛苦不言而喻,而对此,石老师任劳任怨,并对她的学生也如此教育:“做这一行就要学会辛苦,习惯辛苦。”
石老师热爱戏曲服装设计这份工作,对于中国传统的花纹图案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希望中国传统的艺术经典可以流传下去,在未来发扬光大。
我们的设计者应该是在继承、尊重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剧情人物需要,进行元素创新整合,重新构建新的艺术造型,但又不能偏离京剧艺术的规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