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在图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现代审美和实用性设计的角度,探索启发式、实践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使图案教学更加充实和饱满,进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表达能力,以满足和服务现代设计需求。
[关键词]图案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20-02
图案教学课程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课,其传统的教学模式、训练方法与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渐行渐远,造成传统图案和现代设计的脱轨,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亟待解决。因此,图案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对图案课程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和传授学生绘图技巧、艺术美感,还要思考如何从现代审美、实用性设计的角度,创造性地教和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图案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图案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一、图案教学的现状
图案这个词语来自于英语单词“design”的含义,主要是用来表达和展示装饰与纹样。自20世纪30年代,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之佛、雷圭元先生等国外留学人士,从欧洲和日本引进写生变化图案,在艺术院校普遍实行图案教学方法,改变了古代一直手工作坊式的师徒相授、世代传承模式。[1]目前,图案教学就是将装饰纹样理论和技法融为一体,经过不断地探索,拓展了图案内容,强调了个性化设计表现,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培养了大批工艺美术人才。然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开放的外部环境下,这种教学模式发展到今天,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授课内容缺少新意,图案设计大多仍停留在借鉴的过程。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日趋程式化
有些教师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形式过于循规蹈矩,甚至教案沿袭以前的框架,不注重整体模式的更新和补充。在教学方法上,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缺少新颖和新意的改变,授课内容总是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
(二)现代设计手段的培养教育略显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图案的艺术性表达更多的是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过多强调手绘训练,而没有考虑课时有限,电脑辅助设计技能训练不足。
(三)创新理论实践缺乏
由于缺乏对理论实践的创新和探索,造成学生对图案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创新观念不足。因此,在課程结业之后能够完全领会掌握图案理论知识和技法的人少之又少。学生创作中,在图案造型、构图、设计时总是习惯性直接临摹、生搬硬套、套取现成,把传统或别人的图案纹样重新排列描绘而进行拼凑,大多图案作品缺乏深意和内涵,所以内容形式更是大同小异、缺乏创意。
二、图案教学的问题分析
图案教程的基础课教学的主导思想根植于“师法自然”这一传统创作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的造型观念、写生、变形等转变为设计,并掌握设计的形式。[2]在图案教学实践中,挖掘美的规律,探寻形式美的法则,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新的艺术形式,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留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从空间、性质、风格等立体多角度认识图案,以设计的眼光“以小见大”分析观察事物,培养具有创新意味的设计方法。
(一)要深入分析阻碍学生创新的具体原因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阻碍学生创新的原因主要包括:产生惰性依赖按部就班,缺乏学习兴趣被动接受,不敢大胆尝试没有自信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作从临摹到写生、从绘画到变化,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和教学程序进行,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缺乏主动创新意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由于缺乏创新的艺术趣味,难以形成吸引力,从而被动接受学习,降低对图案创新的兴趣;学生受传统教材的束缚,不敢进行大胆的突破和创新尝试等[3],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善于观察能力
发掘图案样式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大自然中的物体结构,观察是图案创作的第一步,而创作的过程是观察、写生、提炼、变形的过程。因此,要向学生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开发他们细致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让其产生兴趣和提高鉴赏力,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提炼、取舍、夸张等表现事物。
(三)要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变形方法的引入能力
变形是客观事物向主观意象的转换,是艺术形象创造的体现,是图案创作中重要的表达手段。注重引入简化概括、强化物象的方法,越具有典型形象特征越能感染打动人,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现复杂。如在人物造型处理上,把握人物动态,抓特征、有取舍,选取特征突出、姿态生动的角度,使用简洁的造型语言加以描绘,使人物的形体、神态充分体现。
三、图案教学的创新探索
为了使我们的工艺美术跟上时代步伐,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从现代审美和实用性设计的角度,努力探索和创新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由技术型向创意型转变。
(一)注重讨论,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预先设计、提出问题、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等环节,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发散思维、自由发表独特见解。在讨论过程中相互补充、评论、启发,这样更容易认识和掌握,教师积极参与、适时概括小结、提取创新思路,再将学生们的思路、想法加以组织描述,帮助他们在探索和交流中得出答案。问题分组讨论与单独老师授课相比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创作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讨论“单独图案”创新设计,跳出传统图案“对称—均衡”的形状,运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重新分解、重新组合,设计形成全新的抽象图案。
(二)注重启发,体现个性创新和独创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以提倡个性、培养创造力为首要任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图案课程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培养能力,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保护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以及在图案学习中有别于他人的“与众不同”“异想天开”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因材施教,善于观察、发现、总结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创作意图。[4]例如,在对“花”写生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全新的创作过程训练,要求学生不必拘泥于所描绘的花的形状,直接按照“心中想象之花”进行创作。由于学生认知能力、个性差异的不同,所画花的形状也有所不同,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换写生稿,对别人的花重新变化创作,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图案设计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体现教学的目的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在图案教学中,引入任务实践、案例设计,有效拉近教学和实践之间距离,对学生提高创作思维、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表现方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注重学生电脑应用能力的提高,创新表达艺术形式。同时,教师可以改变连续图样作业形式,巧设任务课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比如在“鸟”的变形教学实践中,安排学生快速徒手绘画训练,对固定的鸟形象做多个快速变形处理,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创新灵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图案作为综合性极强的实用性、基础性课程,应努力抓住“活”这一中心,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从现代审美和实用性设计的角度,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绍义,高亮.谈中国传统图案教学的创新[J].大众文艺,2011(1).
[2]孙静.拓展思维——关于装饰图案基础课教学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
[3]林惠.对在传统图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艺术教育研究.
[4]田欣.装饰图案教学研究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图案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20-02
图案教学课程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课,其传统的教学模式、训练方法与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渐行渐远,造成传统图案和现代设计的脱轨,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亟待解决。因此,图案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对图案课程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和传授学生绘图技巧、艺术美感,还要思考如何从现代审美、实用性设计的角度,创造性地教和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图案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图案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一、图案教学的现状
图案这个词语来自于英语单词“design”的含义,主要是用来表达和展示装饰与纹样。自20世纪30年代,工艺美术教育家陈之佛、雷圭元先生等国外留学人士,从欧洲和日本引进写生变化图案,在艺术院校普遍实行图案教学方法,改变了古代一直手工作坊式的师徒相授、世代传承模式。[1]目前,图案教学就是将装饰纹样理论和技法融为一体,经过不断地探索,拓展了图案内容,强调了个性化设计表现,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培养了大批工艺美术人才。然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开放的外部环境下,这种教学模式发展到今天,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授课内容缺少新意,图案设计大多仍停留在借鉴的过程。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日趋程式化
有些教师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形式过于循规蹈矩,甚至教案沿袭以前的框架,不注重整体模式的更新和补充。在教学方法上,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缺少新颖和新意的改变,授课内容总是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
(二)现代设计手段的培养教育略显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图案的艺术性表达更多的是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学,过多强调手绘训练,而没有考虑课时有限,电脑辅助设计技能训练不足。
(三)创新理论实践缺乏
由于缺乏对理论实践的创新和探索,造成学生对图案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创新观念不足。因此,在課程结业之后能够完全领会掌握图案理论知识和技法的人少之又少。学生创作中,在图案造型、构图、设计时总是习惯性直接临摹、生搬硬套、套取现成,把传统或别人的图案纹样重新排列描绘而进行拼凑,大多图案作品缺乏深意和内涵,所以内容形式更是大同小异、缺乏创意。
二、图案教学的问题分析
图案教程的基础课教学的主导思想根植于“师法自然”这一传统创作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的造型观念、写生、变形等转变为设计,并掌握设计的形式。[2]在图案教学实践中,挖掘美的规律,探寻形式美的法则,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新的艺术形式,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留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从空间、性质、风格等立体多角度认识图案,以设计的眼光“以小见大”分析观察事物,培养具有创新意味的设计方法。
(一)要深入分析阻碍学生创新的具体原因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阻碍学生创新的原因主要包括:产生惰性依赖按部就班,缺乏学习兴趣被动接受,不敢大胆尝试没有自信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作从临摹到写生、从绘画到变化,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和教学程序进行,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缺乏主动创新意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由于缺乏创新的艺术趣味,难以形成吸引力,从而被动接受学习,降低对图案创新的兴趣;学生受传统教材的束缚,不敢进行大胆的突破和创新尝试等[3],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善于观察能力
发掘图案样式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大自然中的物体结构,观察是图案创作的第一步,而创作的过程是观察、写生、提炼、变形的过程。因此,要向学生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开发他们细致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让其产生兴趣和提高鉴赏力,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提炼、取舍、夸张等表现事物。
(三)要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变形方法的引入能力
变形是客观事物向主观意象的转换,是艺术形象创造的体现,是图案创作中重要的表达手段。注重引入简化概括、强化物象的方法,越具有典型形象特征越能感染打动人,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现复杂。如在人物造型处理上,把握人物动态,抓特征、有取舍,选取特征突出、姿态生动的角度,使用简洁的造型语言加以描绘,使人物的形体、神态充分体现。
三、图案教学的创新探索
为了使我们的工艺美术跟上时代步伐,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从现代审美和实用性设计的角度,努力探索和创新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由技术型向创意型转变。
(一)注重讨论,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预先设计、提出问题、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等环节,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发散思维、自由发表独特见解。在讨论过程中相互补充、评论、启发,这样更容易认识和掌握,教师积极参与、适时概括小结、提取创新思路,再将学生们的思路、想法加以组织描述,帮助他们在探索和交流中得出答案。问题分组讨论与单独老师授课相比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创作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讨论“单独图案”创新设计,跳出传统图案“对称—均衡”的形状,运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重新分解、重新组合,设计形成全新的抽象图案。
(二)注重启发,体现个性创新和独创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以提倡个性、培养创造力为首要任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图案课程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培养能力,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保护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以及在图案学习中有别于他人的“与众不同”“异想天开”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因材施教,善于观察、发现、总结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创作意图。[4]例如,在对“花”写生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全新的创作过程训练,要求学生不必拘泥于所描绘的花的形状,直接按照“心中想象之花”进行创作。由于学生认知能力、个性差异的不同,所画花的形状也有所不同,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换写生稿,对别人的花重新变化创作,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图案设计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体现教学的目的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在图案教学中,引入任务实践、案例设计,有效拉近教学和实践之间距离,对学生提高创作思维、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表现方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注重学生电脑应用能力的提高,创新表达艺术形式。同时,教师可以改变连续图样作业形式,巧设任务课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比如在“鸟”的变形教学实践中,安排学生快速徒手绘画训练,对固定的鸟形象做多个快速变形处理,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创新灵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图案作为综合性极强的实用性、基础性课程,应努力抓住“活”这一中心,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从现代审美和实用性设计的角度,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绍义,高亮.谈中国传统图案教学的创新[J].大众文艺,2011(1).
[2]孙静.拓展思维——关于装饰图案基础课教学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
[3]林惠.对在传统图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艺术教育研究.
[4]田欣.装饰图案教学研究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