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了8家上市公司的“投行专家”
除了在私募地产基金领域的投资管理,喜达屋资本集团还擅长通过资本市场的分拆上市来为旗下私募基金的投资人铺设一条良好的退出渠道。
喜达屋资本集团自成立以来已经创造或参与了8家上市公司,包括:1)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NYSE: HOT),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2)Equity Residential(NYSE: EQR),全美最大的出租公寓REITS;3)Starwood Waypoint Residential Trust(NYSE: SWAY),独栋住宅出租领域的大型REITS;4)TRI Pointe Homes(NYSE: TPH),美国西海岸的大型地产开发商,也是金融危机后美国第一家新上市的住宅开发企业;5)Starwood Property Trust(NYSE: STWD),全美最大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6)iStar Financial(NYSE: STAR),美国大型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7)Starwood European Real Estate Finance(LSE: SWEF),在伦敦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投资于欧洲市场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基金;8)Opus Bank(NASDAQ: OPB),服务于中小企业和高净值个人的商业银行,尤其擅长地产金融方案的设计。
当前这8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达到520亿美元,而每家公司的背后都是一个经典的创富故事。不过,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股权私募投资基金(即,VC、PE基金),喜达屋资本不仅仅是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人,它更是其中多家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者,这其中既有重资产的REITS公司,也有相对轻资产的酒店管理公司或住宅开发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的上市退出来创造流动性,提高投资收益已成为喜达屋资本集团旗下地产基金的一大特色。
一号基金,搭EQR上市便车兑现投资收益
1991年Barry Sternlicht成立了喜达屋资本集团,致力于地产相关的基金投资业务,当时美国地产市场正遭受储贷危机的冲击。1992年喜达屋资本集团发起了第一只机会型私募地产基金及其附属基金Starwood Opportunity Fund I & IA(SOF I),募集资金5200万美元,用这笔钱喜达屋资本从FDIC(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储蓄贷款协会等金融机构处低价购买了6400套出租公寓;仅18个月后,喜达屋资本就用这6000多套公寓交换了出租公寓公司Equity Residential的经营份额,随后Equity Residential作为全美最大的出租型公寓REITS首发上市(NYSE: EQR),而喜达屋资本所持有的经营份额也随即转化为普通股,并在二级市场获利退出。
二号基金、三号基金助力HOT成长
1993年11月,喜达屋资本发起了二号基金Starwood Opportunity Fund II(SOF II),募集资金1.02亿美元,二号基金主要投资于酒店领域过度杠杆化的不良资产。1994年,公司将一号基金和二号基金所持有的酒店资产全部置入到当时已濒临破产的酒店类REITS公司Hotel Investor Trust(NYSE: HOT)中,从而换取了HOT公司75%的股权,重组后的HOT拥有了47家酒店的权益,并更名为Starwood Lodging Trust。此后,喜达屋资本又在三号夹层基金Starwood Mezzanine Investors(SOF III)的帮助下于1995年以5.37亿美元收购了威斯汀酒店品牌,1998年,威斯汀酒店集团以16亿美元的高价置入了上市公司HOT,HOT也正式更名为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到1998年中期,HOT的市值已从收购时的800万美元上升到200亿美元,而在这个过程中,喜达屋的二号、三号基金获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四号基金借STAR分拆上市
1997年2月,喜达屋资本完成了四号基金Starwood Opportunity Fund IV(SOF IV)的募集,总募集资金8.3亿美元。四号基金沿袭三号基金的夹层投资策略,但投资领域更为广泛,除了投资于酒店行业的夹层贷款和不良资产外,还投资于零售物业、综合体等物业资产的高收益债权。四号基金成立一年后,1998年3月,喜达屋资本再次发挥其高超的资本市场技能,把三号基金剩余的全部资产和四号基金的三分之二资产都置入到一个小型的RETS中,并将这只REITS重组为Starwood Financial Inc.(NYSE: SFI),从而将三号基金和四号基金所从事的夹层投资业务分拆上市。后来Starwood Financial更名为iStar Financial(NYSE: STAR),成为当时商业地产金融领域最大的上市公司。2003年喜达屋资本及旗下基金通过二级市场交易退出了在iStar Financial的投资,兑现了丰厚收益。
借公募基金平台套利去杠杆化过程中的正常贷款
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喜达屋资本成立了iStar Financial(NYSE: STAR);10年后,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喜达屋资本又创立了它的第二只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公司——2009年Starwood Property Trust(NYSE: STWD)登陆纽交所,这次,在未置入任何资产的情况下,仅凭喜达屋资本集团的管理声誉,STWD就成功融资9.5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Blind Pool”公司。今天STWD的市值已经达到52亿美元,成为金融危机后最大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公司。作为喜达屋资本套利金融危机的一个公募平台,STWD致力于以低价收购欧美市场去杠杆化过程中被大量抛售的正常履约贷款,以及为那些债务到期后无法续贷的地产公司提供次级贷款和夹层贷款。2012年喜达屋资本又将STWD的投资策略复制到欧洲市场,创立了Starwood European Real Estate Finance(LSE: SWEF),SWEF作为一只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基金在伦敦交易所公开上市,目前该基金已经构建了一个以伦敦地标性建筑、芬兰零售物业组合和荷兰工业地产组合为抵押物的贷款资产池。 借上市公司平台套利危机中的住宅市场
如果说STAR、STWD、SWEF是喜达屋资本套利商业地产市场的公募平台,那么,SWAY和TPH则是集团在危机中套利住宅市场的产物。其实,早在1992年喜达屋资本就通过收购储贷危机中公寓领域的不良贷款而成为全美最大出租公寓REITS公司Equtiy Residential(NYSE: EQR)的股东;20年后,2012年喜达屋资本又借助上市公司STWD的投资平台,从金融机构手中以五折价格收购了大量独栋住宅领域的不良资产。到2013年底,STWD持有的独栋住宅已经达到7200多套,2014年1月,STWD决定将其持有的独栋住宅业务分拆成为一家独立上市的“出租别墅”REITS公司,即,Starwood Waypoint Residential Trust(NYSE: SWAY);为此,喜达屋资本集团还特意收购了一家住宅物业的管理公司Waypoint Homes来为SWAY旗下的独栋住宅业务提供翻新、招租和物业管理服务。分拆过程中,每5股STWD的股票可以获得1股SWAY的股票,当前SWAY的总市值接近10亿美元。
此外,金融危机期间,喜达屋资本集团还透过七号基金、八号基金和二号债权投资基金收购了大量住宅领域的不良资产,包括土地资产和在建的住宅项目。但与多数私募基金“自己不具备开发能力、收购不良资产是为了等待市场恢复时再溢价出售给其他地产企业不同”;喜达屋资本奉行“亲历亲为”的投资政策,即,他将亲手开发、经营这些不良资产,并从中获取持续现金流。为此,集团在2008年成立了土地投资公司Starwood Land Ventures和住宅开发企业TRI Pointe Homes(NYSE: TPH),TRI Pointe Homes聚焦于在加州市场开发住宅产品,并于2013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过去十年来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一家住宅开发企业,此后,TRI通过并购将业务范围拓展到美国西海岸市场,当前市值已接近24亿美元。
筹划中的下一个上市公司
综上,在过去22年间,喜达屋资本集团已经打造了8家上市公司,包括1家酒店管理公司(NYSE: HOT)、1家住宅开发企业(NYSE: TPH)、1家出租公寓REITS(NYSE: EQR)、1家出租别墅REITS(NYSE: SWAY)、2家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NYSE: STAR,NYSE: STWD)和1家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基金(LSE: SWEF),以及1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参股的以地产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NASDAQ: Opus Bank),上述8家上市公司覆盖了住宅的开发管理、酒店的投资管理和商业地产抵押贷款等几大领域。
目前,公司正在筹划将旗下的有限服务酒店连锁集团TMI Hospitality分拆上市,未来,经济型酒店式公寓公司InTown Suites和英国的连锁酒店集团Principal Hotel Group也可能会通过分拆上市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投资溢价。而如果这些公司能够成功上市,那么,无疑将为喜达屋资本的九号、十号基金铺设一条良好的退出通道。
“亲历亲为”的不良资产经营策略
喜达屋资本在过去20年中打造了8家上市公司,而这8家公司全部诞生于金融危机期间,所以,套利金融危机、收购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喜达屋资本的一项核心投资策略。截至2015年6月,公司透过八、九、十号基金已累计买入了92亿美元的不良资产。
但与柯罗尼资本(Colony Capital)等地产领域的秃鹫基金不同,喜达屋资本并不以低成本的收购著称,而是以不良资产的经营改善能力著称。喜达屋资本集团旗下私募基金对不良贷款的收购,通常是“Loan-to-Own”型的,即,表面看收购的是一项债权,但收购的真实目的是期待债务人在短期内违约,从而可以通过破产清算等法律手段获取抵押物的所有权,然后再通过经营改善、品牌重塑和市场份额扩张等手段来提升资产价值,获取投资回报。
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喜达屋资本集团就通过收购酒店行业的不良资产控制了上百家酒店,然后再将这些酒店资产置入到上市公司HOT中,从而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而在2005年收购Groupe Taittinger and Société du Louvre(SDL)集团的交易中,喜达屋在分拆出售了香槟、香水和豪华酒店资产以减轻负债的同时,对SDL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Louvre Hotel Group则耐心经营了十年,直到2015年才将其整体出售给中国的锦江饭店集团。此外,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经营好旗下基金低价收购的住宅领域的不良资产,喜达屋资本不仅买下了一家住宅领域的物业管理公司Waypoint Homes,还打造了一家住宅开发领域的上市公司TPI Pointe Homes。
喜达屋资本对不良资产的这种亲历亲为的经营模式在Corus Bank的不良资产收购交易中更是得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期间,集团最著名的一笔交易是从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处以27.7亿美元总价买下了芝加哥Corus银行账面值45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包的40%权益(其余60%仍有FDIC持有),该资产包中包含了40项正常贷款、42项破产清算资产和19项Corus直接持有的不动产物业,涉及的资产包括出租公寓、共有产权房、写字楼和待开发土地。为此,喜达屋资本成立了ST Residential来专门管理资产包中的13项出租公寓资产,并将其打造为统一品牌形象和设计风格的创意出租公寓,从而有效提高了出租率和租金水平。在管理改善的同时,喜达屋又对资产包中的40多项物业资产进行翻新,从而成功卖出了3100多个出租公寓单元和6,000多套共有产权房。截至2014年,喜达屋资本已成功收回了46项贷款,卖出了55栋物业资产,获得了丰厚收益。
喜达屋资本这种独特的不良资产经营能力也为它在欧洲市场赢得了多个不良资产投资项目。如2012年6月,集团从爱尔兰坏账银行National Asset Management Agency(NAMA)手中买下了位于伦敦的Ace Hotel,在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重新装修后,Ace于2013年9月重新开业,2014年Ace Hotel被2014 European Hotel Design Awards评选为年度最佳翻新奖,并于2015年3月被溢价出售。
上述不良资产的“持有—经营—卖出”模式不仅能够帮助集团赢得更多政府主导下的不良资产投资机会,还提高了喜达屋资本在贷款违约或抵押物价值贬损时的承受力。因为,通过持续的经营改善,集团可以从物业资产上获得持续的现金流,并提升资产价值,从而降低债务压力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但这一模式的弊端是,在不利的经济周期中,它可能需要更长的投资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喜达屋资本集团是地产基金领域的一个“另类”,但它的另类模式也为地产基金管理公司开辟了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凭借在酒店领域多年积累的行业声誉,以及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经验,过去5年,喜达屋资本集团已成功募集了146亿美元的股权资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私募地产基金管理公司,这还不包括旗下上市平台STWD、SWEF等公司在过去几年的发行募集额。未来,集团还将打造更多的酒店业神话和上市公司平台。
除了在私募地产基金领域的投资管理,喜达屋资本集团还擅长通过资本市场的分拆上市来为旗下私募基金的投资人铺设一条良好的退出渠道。
喜达屋资本集团自成立以来已经创造或参与了8家上市公司,包括:1)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NYSE: HOT),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2)Equity Residential(NYSE: EQR),全美最大的出租公寓REITS;3)Starwood Waypoint Residential Trust(NYSE: SWAY),独栋住宅出租领域的大型REITS;4)TRI Pointe Homes(NYSE: TPH),美国西海岸的大型地产开发商,也是金融危机后美国第一家新上市的住宅开发企业;5)Starwood Property Trust(NYSE: STWD),全美最大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6)iStar Financial(NYSE: STAR),美国大型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7)Starwood European Real Estate Finance(LSE: SWEF),在伦敦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投资于欧洲市场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基金;8)Opus Bank(NASDAQ: OPB),服务于中小企业和高净值个人的商业银行,尤其擅长地产金融方案的设计。
当前这8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达到520亿美元,而每家公司的背后都是一个经典的创富故事。不过,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股权私募投资基金(即,VC、PE基金),喜达屋资本不仅仅是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人,它更是其中多家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者,这其中既有重资产的REITS公司,也有相对轻资产的酒店管理公司或住宅开发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的上市退出来创造流动性,提高投资收益已成为喜达屋资本集团旗下地产基金的一大特色。
一号基金,搭EQR上市便车兑现投资收益
1991年Barry Sternlicht成立了喜达屋资本集团,致力于地产相关的基金投资业务,当时美国地产市场正遭受储贷危机的冲击。1992年喜达屋资本集团发起了第一只机会型私募地产基金及其附属基金Starwood Opportunity Fund I & IA(SOF I),募集资金5200万美元,用这笔钱喜达屋资本从FDIC(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储蓄贷款协会等金融机构处低价购买了6400套出租公寓;仅18个月后,喜达屋资本就用这6000多套公寓交换了出租公寓公司Equity Residential的经营份额,随后Equity Residential作为全美最大的出租型公寓REITS首发上市(NYSE: EQR),而喜达屋资本所持有的经营份额也随即转化为普通股,并在二级市场获利退出。
二号基金、三号基金助力HOT成长
1993年11月,喜达屋资本发起了二号基金Starwood Opportunity Fund II(SOF II),募集资金1.02亿美元,二号基金主要投资于酒店领域过度杠杆化的不良资产。1994年,公司将一号基金和二号基金所持有的酒店资产全部置入到当时已濒临破产的酒店类REITS公司Hotel Investor Trust(NYSE: HOT)中,从而换取了HOT公司75%的股权,重组后的HOT拥有了47家酒店的权益,并更名为Starwood Lodging Trust。此后,喜达屋资本又在三号夹层基金Starwood Mezzanine Investors(SOF III)的帮助下于1995年以5.37亿美元收购了威斯汀酒店品牌,1998年,威斯汀酒店集团以16亿美元的高价置入了上市公司HOT,HOT也正式更名为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到1998年中期,HOT的市值已从收购时的800万美元上升到200亿美元,而在这个过程中,喜达屋的二号、三号基金获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四号基金借STAR分拆上市
1997年2月,喜达屋资本完成了四号基金Starwood Opportunity Fund IV(SOF IV)的募集,总募集资金8.3亿美元。四号基金沿袭三号基金的夹层投资策略,但投资领域更为广泛,除了投资于酒店行业的夹层贷款和不良资产外,还投资于零售物业、综合体等物业资产的高收益债权。四号基金成立一年后,1998年3月,喜达屋资本再次发挥其高超的资本市场技能,把三号基金剩余的全部资产和四号基金的三分之二资产都置入到一个小型的RETS中,并将这只REITS重组为Starwood Financial Inc.(NYSE: SFI),从而将三号基金和四号基金所从事的夹层投资业务分拆上市。后来Starwood Financial更名为iStar Financial(NYSE: STAR),成为当时商业地产金融领域最大的上市公司。2003年喜达屋资本及旗下基金通过二级市场交易退出了在iStar Financial的投资,兑现了丰厚收益。
借公募基金平台套利去杠杆化过程中的正常贷款
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喜达屋资本成立了iStar Financial(NYSE: STAR);10年后,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喜达屋资本又创立了它的第二只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公司——2009年Starwood Property Trust(NYSE: STWD)登陆纽交所,这次,在未置入任何资产的情况下,仅凭喜达屋资本集团的管理声誉,STWD就成功融资9.5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Blind Pool”公司。今天STWD的市值已经达到52亿美元,成为金融危机后最大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公司。作为喜达屋资本套利金融危机的一个公募平台,STWD致力于以低价收购欧美市场去杠杆化过程中被大量抛售的正常履约贷款,以及为那些债务到期后无法续贷的地产公司提供次级贷款和夹层贷款。2012年喜达屋资本又将STWD的投资策略复制到欧洲市场,创立了Starwood European Real Estate Finance(LSE: SWEF),SWEF作为一只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基金在伦敦交易所公开上市,目前该基金已经构建了一个以伦敦地标性建筑、芬兰零售物业组合和荷兰工业地产组合为抵押物的贷款资产池。 借上市公司平台套利危机中的住宅市场
如果说STAR、STWD、SWEF是喜达屋资本套利商业地产市场的公募平台,那么,SWAY和TPH则是集团在危机中套利住宅市场的产物。其实,早在1992年喜达屋资本就通过收购储贷危机中公寓领域的不良贷款而成为全美最大出租公寓REITS公司Equtiy Residential(NYSE: EQR)的股东;20年后,2012年喜达屋资本又借助上市公司STWD的投资平台,从金融机构手中以五折价格收购了大量独栋住宅领域的不良资产。到2013年底,STWD持有的独栋住宅已经达到7200多套,2014年1月,STWD决定将其持有的独栋住宅业务分拆成为一家独立上市的“出租别墅”REITS公司,即,Starwood Waypoint Residential Trust(NYSE: SWAY);为此,喜达屋资本集团还特意收购了一家住宅物业的管理公司Waypoint Homes来为SWAY旗下的独栋住宅业务提供翻新、招租和物业管理服务。分拆过程中,每5股STWD的股票可以获得1股SWAY的股票,当前SWAY的总市值接近10亿美元。
此外,金融危机期间,喜达屋资本集团还透过七号基金、八号基金和二号债权投资基金收购了大量住宅领域的不良资产,包括土地资产和在建的住宅项目。但与多数私募基金“自己不具备开发能力、收购不良资产是为了等待市场恢复时再溢价出售给其他地产企业不同”;喜达屋资本奉行“亲历亲为”的投资政策,即,他将亲手开发、经营这些不良资产,并从中获取持续现金流。为此,集团在2008年成立了土地投资公司Starwood Land Ventures和住宅开发企业TRI Pointe Homes(NYSE: TPH),TRI Pointe Homes聚焦于在加州市场开发住宅产品,并于2013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过去十年来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一家住宅开发企业,此后,TRI通过并购将业务范围拓展到美国西海岸市场,当前市值已接近24亿美元。
筹划中的下一个上市公司
综上,在过去22年间,喜达屋资本集团已经打造了8家上市公司,包括1家酒店管理公司(NYSE: HOT)、1家住宅开发企业(NYSE: TPH)、1家出租公寓REITS(NYSE: EQR)、1家出租别墅REITS(NYSE: SWAY)、2家商业地产抵押贷款REITS(NYSE: STAR,NYSE: STWD)和1家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基金(LSE: SWEF),以及1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参股的以地产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NASDAQ: Opus Bank),上述8家上市公司覆盖了住宅的开发管理、酒店的投资管理和商业地产抵押贷款等几大领域。
目前,公司正在筹划将旗下的有限服务酒店连锁集团TMI Hospitality分拆上市,未来,经济型酒店式公寓公司InTown Suites和英国的连锁酒店集团Principal Hotel Group也可能会通过分拆上市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投资溢价。而如果这些公司能够成功上市,那么,无疑将为喜达屋资本的九号、十号基金铺设一条良好的退出通道。
“亲历亲为”的不良资产经营策略
喜达屋资本在过去20年中打造了8家上市公司,而这8家公司全部诞生于金融危机期间,所以,套利金融危机、收购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喜达屋资本的一项核心投资策略。截至2015年6月,公司透过八、九、十号基金已累计买入了92亿美元的不良资产。
但与柯罗尼资本(Colony Capital)等地产领域的秃鹫基金不同,喜达屋资本并不以低成本的收购著称,而是以不良资产的经营改善能力著称。喜达屋资本集团旗下私募基金对不良贷款的收购,通常是“Loan-to-Own”型的,即,表面看收购的是一项债权,但收购的真实目的是期待债务人在短期内违约,从而可以通过破产清算等法律手段获取抵押物的所有权,然后再通过经营改善、品牌重塑和市场份额扩张等手段来提升资产价值,获取投资回报。
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喜达屋资本集团就通过收购酒店行业的不良资产控制了上百家酒店,然后再将这些酒店资产置入到上市公司HOT中,从而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而在2005年收购Groupe Taittinger and Société du Louvre(SDL)集团的交易中,喜达屋在分拆出售了香槟、香水和豪华酒店资产以减轻负债的同时,对SDL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Louvre Hotel Group则耐心经营了十年,直到2015年才将其整体出售给中国的锦江饭店集团。此外,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经营好旗下基金低价收购的住宅领域的不良资产,喜达屋资本不仅买下了一家住宅领域的物业管理公司Waypoint Homes,还打造了一家住宅开发领域的上市公司TPI Pointe Homes。
喜达屋资本对不良资产的这种亲历亲为的经营模式在Corus Bank的不良资产收购交易中更是得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期间,集团最著名的一笔交易是从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处以27.7亿美元总价买下了芝加哥Corus银行账面值45亿美元的不良资产包的40%权益(其余60%仍有FDIC持有),该资产包中包含了40项正常贷款、42项破产清算资产和19项Corus直接持有的不动产物业,涉及的资产包括出租公寓、共有产权房、写字楼和待开发土地。为此,喜达屋资本成立了ST Residential来专门管理资产包中的13项出租公寓资产,并将其打造为统一品牌形象和设计风格的创意出租公寓,从而有效提高了出租率和租金水平。在管理改善的同时,喜达屋又对资产包中的40多项物业资产进行翻新,从而成功卖出了3100多个出租公寓单元和6,000多套共有产权房。截至2014年,喜达屋资本已成功收回了46项贷款,卖出了55栋物业资产,获得了丰厚收益。
喜达屋资本这种独特的不良资产经营能力也为它在欧洲市场赢得了多个不良资产投资项目。如2012年6月,集团从爱尔兰坏账银行National Asset Management Agency(NAMA)手中买下了位于伦敦的Ace Hotel,在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重新装修后,Ace于2013年9月重新开业,2014年Ace Hotel被2014 European Hotel Design Awards评选为年度最佳翻新奖,并于2015年3月被溢价出售。
上述不良资产的“持有—经营—卖出”模式不仅能够帮助集团赢得更多政府主导下的不良资产投资机会,还提高了喜达屋资本在贷款违约或抵押物价值贬损时的承受力。因为,通过持续的经营改善,集团可以从物业资产上获得持续的现金流,并提升资产价值,从而降低债务压力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但这一模式的弊端是,在不利的经济周期中,它可能需要更长的投资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喜达屋资本集团是地产基金领域的一个“另类”,但它的另类模式也为地产基金管理公司开辟了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凭借在酒店领域多年积累的行业声誉,以及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经验,过去5年,喜达屋资本集团已成功募集了146亿美元的股权资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私募地产基金管理公司,这还不包括旗下上市平台STWD、SWEF等公司在过去几年的发行募集额。未来,集团还将打造更多的酒店业神话和上市公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