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将巴蜀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艺术教育中。随着全球产业经济的到来,中国设计艺术教育早已开始探索结合传统文化振兴中国的设计。本文就处于巴蜀文化范围内的四川高校设计艺术教育,在与地域文化结合中从可行性、观念和实践的教育引导、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展开探索。结合到现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立足于巴蜀地域文化的设计艺术教育的具体做法,以展现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和促进中国各地域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巴蜀文化;教育引导;艺术设计
从后现代设计艺术开始以来,人文情感就备受关注。我国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模式在学生技能技巧上的侧重无疑可以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但设计的人文精神关注却大多是蜻蜓点水。从我国在制造业发展由代工向自主设计生产的转向中,能体现本土地域文化的设计无疑是顺应市场、顺应潮流的方向。
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社会情况的不同,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也各有侧重。若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以统一模式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对人才进行无差别的培养,势必会使各艺术院校人才毫无特色可言。从设计教育近年来的发展,和教育部对于某些艺术专业招生的取缔,可以看出,特色化教育应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方向。“教育以人为本”,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设计艺术教育不应单是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培养。纵观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强国,设计师们立足于本土的地域文化,彰显了不可取代的本土情怀,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本民族本地区在生活方式、自然因素、宗教信仰上的文化根基。
一、巴蜀地域文化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
从全国的设计教育发展来看,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加以重新利用是大的设计教育方向。大学不仅承担着对人才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培养的责任,而且在文化的传承上更是其应尽的义务。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各区域特色各异,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的文化体系,也为各地方院系的独特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在北方结合“满族”剪纸艺术,开设了“满族剪纸课程”,意在通过中国剪纸艺术与古代的玛雅文物纹样相结合比较,碰撞出新的火花;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文化交流,“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入课堂,使民族文化得到融汇与发展。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还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养料,使得各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各有所长,从而促进整体艺术设计教学展开丰富多样的形式。[2]
巴蜀地区地处盆地,因自然环境等因素自古以来与外界交流存在诸多不便,这种制约因素反而使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独具地域文化特色。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各类艺术,为四川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德阳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古巴蜀国艺术成就的典型;蜀汉时代的历史沉淀延续至今;巴蜀地区民居独特的构造结构成为建筑艺术中的特色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瓷胎竹编工艺享誉中外。巴蜀广袤的土地孕育着多民族文化,如凉山彝族文化,阿坝州藏族文化、羌族文化,各自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巴蜀地域范围较广,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川南、川北、川西、川东有文化和资源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典型的地域、人文、资源特色……在此基础上,四川不少地方院校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研究中心,如四川师范大学的“巴蜀文化中心”、 内江师范学院的“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 西昌学院的“彝族文化研究中心”、 宜宾学院的“思想家研究中心”等,另外也有一批从旅游经济出发,将巴蜀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研究中的高校,如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成立了研究所,着眼于文化到设计成果的转化……这些科研和教学模式,为立足于巴蜀,将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教学中起着表率作用,为巴蜀文化在设计艺术教育领域拓展了方向。
二、加强巴蜀地域文化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观念引导
包豪斯学院为现代艺术设计奠定了系统的教学模式基础,在我国这种教育模式沿袭至今。[3]当下的艺术设计院校缺少自己鲜明的艺术设计理论和教学特色,在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方面相关的课程不足,对地方性文化介绍的课程更是缺乏。重视本地区文化的发展,发挥本土文化优势与设计人才培养结合,从学校再到教师需要有立足于弘扬本土文化的教学意识。
在艺术教育发展上,四川高校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北方以及沿海城市相比在教学的观念和模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地域文化资源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结合,不管是在政策或是制度上,都需要发挥作用。有了大的环境,有了机制和制度,社会资源才能有效地综合利用,各方面资源才能得到调动,教育和教学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是教育中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姿态,深入到社会,深入到民间,改变教师从书本获取资料的单一途径。对于书本上的理论在实践中贯穿融汇,以便对巴蜀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其次,应积极地研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强巴蜀文化在课程实践中的应用,带领学生深入民间,走向社会。多看,多了解,使巴蜀文化不仅是在书本上被了解,还要在社会中去留心体会。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好的教学方法是一条捷径,不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能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传统文化被提到设计议程上的今天,四川高校在巴蜀文化传承中不仅不能以保守者的姿态后退,而是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来参与和积极推进中国设计教育的革新步伐。要办成地方性特色大学,只能以具有独特文化的艺术方式来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召唤。换句话说,四川设计教育需要立足于地方文化。
三、注重巴蜀地域文化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实践引导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和民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渗透于一切的行为系统观念体系,它既有感性的成分,也有理性的部分。[4]人、物、风俗、历史等传承性文化和自然资源常以艺术或哲学的物化形态流传下来,是人们价值观审美意识的体现。因此,立足于巴蜀地域文化的设计教育不单单是对于物化的艺术或符号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需要体现出其思想内核。在实践开展中不单是应用,还需要对本地区文化展开搜集和积累。 从教学方式上,写生采风课程,便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地、获取地域文化第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好资料收集的准备。四川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遗产厚重、民俗文化丰富,在考察过程中,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关键。在有限的采风实践中,从多个方面展开了解。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运用多维记录的方式:通过影像记录一些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通过笔记记录当时的一些个人感受;通过描绘记录一些细节特征;通过录音记录现场访谈等状况。其次,在资源整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分别归类。如巴蜀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从历史古迹上看:就可以分为古镇文化、民居建筑文化、金沙遗址文化、三星堆遗址文化……从民族文化上来看:有川北的藏羌文化、川西南的彝族文化、川南苗族文化……使师生在整个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
从创意引导上,根据文化的不同类型,洞察其价值,以现代的造型手法对文化的内在精神与涵义展开再设计。巴蜀文化资源既具有个性,又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和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利用。基于设计艺术在创作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对于元素选择的时候可有所针对性。从民风民俗出发,如在四川民俗宣传海报中,提炼了四川人民休闲生活中受大众欢迎的娱乐方式“麻将”作为设计题材,通过艺术处理的手法,使之成为设计作品的主要内容;从民间技艺角度出发,利用本地竹编技术与陶瓷结合,有了驰名中外的竹编瓷胎产品;从特色元素符号出发,将巴蜀川剧脸谱做成开瓶器、吊坠、手机链;从巴蜀地域自然遗产出发,将熊猫的形象应用在产品和标志灯各个设计领域……从巴蜀文化的不同特征,结合到不同的设计需求,实现地域文化的转化。
四、推进巴蜀地域文化产业与设计艺术教育的项目合作
在全球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国产业与中国教育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方产业如何走出自己发展的道路,地域文化如何在国际浪潮冲击下获得重生,二者同时受到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结合点,企业与高校达成共识合作,二者间可以相互促进。[5]作为社会有机体的艺术教育,本地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其存在、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与地方文化产业的结合,可以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成果进行检验和应用,同样,高校地域文化研究可以提升地方产业文化的自主性和特色性。
从高校教育探索来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是需要同时关注的。高校教育在结合地方文化研究中,需要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化为以实践为中心。促进师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地方设计研究与地方企业合作的项目中。以笔者所在院校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为例,在近年来,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在毕业生选题设计时就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项目结合,实地考察当地民风民俗以及当地文化资源,让平时理论知识与现场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做出符合项目要求的设计。在与业界交流中,学校除了引导性地让师生参与设计项目外,同时也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将平时课程中好的创意设计推荐给企业,这样既可以促进高校教育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影响,也有利于校内人才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五、结语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纵观设计的发展历史,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时当地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四川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巴蜀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教育强调现代设计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但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我们应该意识到,产业全球化会使得具有差异性的地方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不断增强。四川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立足于对巴蜀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人文引导。从地方艺术设计教育着手,共同创建有特色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紧急呼救民间文化拨打120[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2] 游江滨.本土文化资源与高校美术教育[J].教学研究,2010(5).
[3] 谢方.论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装饰,2004(12).
[4] 贺宏福.动画专业教学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策略[J].艺术与设计,2010(7).
[5] 杨玲.关于装饰性旅游产品个性的思考[J].装饰,2004(10).
关键词:巴蜀文化;教育引导;艺术设计
从后现代设计艺术开始以来,人文情感就备受关注。我国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模式在学生技能技巧上的侧重无疑可以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但设计的人文精神关注却大多是蜻蜓点水。从我国在制造业发展由代工向自主设计生产的转向中,能体现本土地域文化的设计无疑是顺应市场、顺应潮流的方向。
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社会情况的不同,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也各有侧重。若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以统一模式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对人才进行无差别的培养,势必会使各艺术院校人才毫无特色可言。从设计教育近年来的发展,和教育部对于某些艺术专业招生的取缔,可以看出,特色化教育应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方向。“教育以人为本”,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设计艺术教育不应单是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培养。纵观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强国,设计师们立足于本土的地域文化,彰显了不可取代的本土情怀,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本民族本地区在生活方式、自然因素、宗教信仰上的文化根基。
一、巴蜀地域文化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
从全国的设计教育发展来看,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加以重新利用是大的设计教育方向。大学不仅承担着对人才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培养的责任,而且在文化的传承上更是其应尽的义务。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各区域特色各异,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的文化体系,也为各地方院系的独特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在北方结合“满族”剪纸艺术,开设了“满族剪纸课程”,意在通过中国剪纸艺术与古代的玛雅文物纹样相结合比较,碰撞出新的火花;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文化交流,“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入课堂,使民族文化得到融汇与发展。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还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养料,使得各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各有所长,从而促进整体艺术设计教学展开丰富多样的形式。[2]
巴蜀地区地处盆地,因自然环境等因素自古以来与外界交流存在诸多不便,这种制约因素反而使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独具地域文化特色。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各类艺术,为四川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德阳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古巴蜀国艺术成就的典型;蜀汉时代的历史沉淀延续至今;巴蜀地区民居独特的构造结构成为建筑艺术中的特色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瓷胎竹编工艺享誉中外。巴蜀广袤的土地孕育着多民族文化,如凉山彝族文化,阿坝州藏族文化、羌族文化,各自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巴蜀地域范围较广,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川南、川北、川西、川东有文化和资源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典型的地域、人文、资源特色……在此基础上,四川不少地方院校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研究中心,如四川师范大学的“巴蜀文化中心”、 内江师范学院的“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 西昌学院的“彝族文化研究中心”、 宜宾学院的“思想家研究中心”等,另外也有一批从旅游经济出发,将巴蜀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研究中的高校,如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成立了研究所,着眼于文化到设计成果的转化……这些科研和教学模式,为立足于巴蜀,将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教学中起着表率作用,为巴蜀文化在设计艺术教育领域拓展了方向。
二、加强巴蜀地域文化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观念引导
包豪斯学院为现代艺术设计奠定了系统的教学模式基础,在我国这种教育模式沿袭至今。[3]当下的艺术设计院校缺少自己鲜明的艺术设计理论和教学特色,在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方面相关的课程不足,对地方性文化介绍的课程更是缺乏。重视本地区文化的发展,发挥本土文化优势与设计人才培养结合,从学校再到教师需要有立足于弘扬本土文化的教学意识。
在艺术教育发展上,四川高校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北方以及沿海城市相比在教学的观念和模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地域文化资源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结合,不管是在政策或是制度上,都需要发挥作用。有了大的环境,有了机制和制度,社会资源才能有效地综合利用,各方面资源才能得到调动,教育和教学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是教育中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姿态,深入到社会,深入到民间,改变教师从书本获取资料的单一途径。对于书本上的理论在实践中贯穿融汇,以便对巴蜀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其次,应积极地研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强巴蜀文化在课程实践中的应用,带领学生深入民间,走向社会。多看,多了解,使巴蜀文化不仅是在书本上被了解,还要在社会中去留心体会。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好的教学方法是一条捷径,不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能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传统文化被提到设计议程上的今天,四川高校在巴蜀文化传承中不仅不能以保守者的姿态后退,而是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来参与和积极推进中国设计教育的革新步伐。要办成地方性特色大学,只能以具有独特文化的艺术方式来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召唤。换句话说,四川设计教育需要立足于地方文化。
三、注重巴蜀地域文化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实践引导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和民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渗透于一切的行为系统观念体系,它既有感性的成分,也有理性的部分。[4]人、物、风俗、历史等传承性文化和自然资源常以艺术或哲学的物化形态流传下来,是人们价值观审美意识的体现。因此,立足于巴蜀地域文化的设计教育不单单是对于物化的艺术或符号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需要体现出其思想内核。在实践开展中不单是应用,还需要对本地区文化展开搜集和积累。 从教学方式上,写生采风课程,便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地、获取地域文化第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好资料收集的准备。四川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遗产厚重、民俗文化丰富,在考察过程中,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关键。在有限的采风实践中,从多个方面展开了解。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运用多维记录的方式:通过影像记录一些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通过笔记记录当时的一些个人感受;通过描绘记录一些细节特征;通过录音记录现场访谈等状况。其次,在资源整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分别归类。如巴蜀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从历史古迹上看:就可以分为古镇文化、民居建筑文化、金沙遗址文化、三星堆遗址文化……从民族文化上来看:有川北的藏羌文化、川西南的彝族文化、川南苗族文化……使师生在整个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
从创意引导上,根据文化的不同类型,洞察其价值,以现代的造型手法对文化的内在精神与涵义展开再设计。巴蜀文化资源既具有个性,又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和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利用。基于设计艺术在创作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对于元素选择的时候可有所针对性。从民风民俗出发,如在四川民俗宣传海报中,提炼了四川人民休闲生活中受大众欢迎的娱乐方式“麻将”作为设计题材,通过艺术处理的手法,使之成为设计作品的主要内容;从民间技艺角度出发,利用本地竹编技术与陶瓷结合,有了驰名中外的竹编瓷胎产品;从特色元素符号出发,将巴蜀川剧脸谱做成开瓶器、吊坠、手机链;从巴蜀地域自然遗产出发,将熊猫的形象应用在产品和标志灯各个设计领域……从巴蜀文化的不同特征,结合到不同的设计需求,实现地域文化的转化。
四、推进巴蜀地域文化产业与设计艺术教育的项目合作
在全球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国产业与中国教育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方产业如何走出自己发展的道路,地域文化如何在国际浪潮冲击下获得重生,二者同时受到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结合点,企业与高校达成共识合作,二者间可以相互促进。[5]作为社会有机体的艺术教育,本地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其存在、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与地方文化产业的结合,可以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成果进行检验和应用,同样,高校地域文化研究可以提升地方产业文化的自主性和特色性。
从高校教育探索来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是需要同时关注的。高校教育在结合地方文化研究中,需要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化为以实践为中心。促进师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地方设计研究与地方企业合作的项目中。以笔者所在院校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为例,在近年来,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在毕业生选题设计时就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项目结合,实地考察当地民风民俗以及当地文化资源,让平时理论知识与现场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做出符合项目要求的设计。在与业界交流中,学校除了引导性地让师生参与设计项目外,同时也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将平时课程中好的创意设计推荐给企业,这样既可以促进高校教育对地方文化的传播影响,也有利于校内人才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五、结语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纵观设计的发展历史,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时当地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四川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巴蜀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教育强调现代设计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但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我们应该意识到,产业全球化会使得具有差异性的地方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不断增强。四川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立足于对巴蜀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人文引导。从地方艺术设计教育着手,共同创建有特色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紧急呼救民间文化拨打120[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2] 游江滨.本土文化资源与高校美术教育[J].教学研究,2010(5).
[3] 谢方.论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装饰,2004(12).
[4] 贺宏福.动画专业教学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策略[J].艺术与设计,2010(7).
[5] 杨玲.关于装饰性旅游产品个性的思考[J].装饰,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