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学习和文本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常用的方式。本文从深度学习、活动学习与文本学习的概念、内涵和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在实践中要正确认识活动学习与文本学习在深度学习中的定位,处理好三者关系,实现文本学习与活动学习优势互补,提升深度学习成效。
【关键词】深度学习;活动学习;文本学习
一、深度学习、活动学习与文本学习概念简析
深度学习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提出,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概念属认知领域的范畴,相对浅层学习较低的认知水平,深度学习处于高级的认知水平,面向高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高阶思维(higher-orderthinking)活动。
活动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适度有效指导下,以丰富多样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与交往性的主体活动形式为凭借,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和创造,全面提高和塑造自身整体素质和完整个性的发展过程。活动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活动学习是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行为特征。通过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目标、实现学习的目的是活动学习的最突出特征。活动学习观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活动教学法”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影响,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在“做中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认知。
“文本”是西方文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一般指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形态,即按照一定语言规则组合而成的字句组合体,句子、段落或篇章都可以看作是文本。通俗的说文本指规范成文的书面语言,如法律文本等。文本可以延伸到一切被理解的对象,就理解的对象自身向理解者传递着大量的信息而言,一切对象和关系都可通过象征和比喻转换为符号和符号的关系,构成一套语言系统,在语言的结构中被理解和被解释。进入教育领域,文本便被赋予特殊的涵义,指教科书、教材及相关经典书籍。文本学习指主要通过对教科书、书籍等文本材料的阅读理解进行认知的活动。人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靠口耳相授、言传身教,但自从人类学会了“立象以尽意”,用符号特别是文字傳递其经验时,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便开始隔离开来,有组织的专门的学校教育就成为一个面对文本,以文本为中介的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校教育活动就是一种籍文本的意义阐释、理解以培养青少年的活动。教师、文本、学生应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素。
二、深度学习、活动学习与文本学习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意蕴
文本学习在深度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可从两方面认识。一方面从文本在教育中的地位看,文本是教与学的基本养料,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最基本的精神粮食。人类的知识主要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文本,浓缩着人类知识的精华,无论在内容上、艺术上,还是编排布局上,其对学生认知的作用经历了专家的认证、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验证,具有广泛的认同。比如一些经典诗文,历经千年而不衰,散发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让人百看不厌,常读常新。要掌握这些知识,熟读、精读、甚至背诵、默写文本,都是基本的要求,是深入理解的基础。当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要背诵、默写,但认真阅读、整体理解,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深度学习所要求的批判、构建、迁移、应用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从认知心理上说,文本学习也一种活动,但主要表现为内隐性的思维活动上,与外显的行为活动有显著区别。文本学习的脑思维活动是活跃的、高速运转的,消耗脑力,但其在外显行为上却是相对静止的,不怎么动。文本学习要大量运用理解、思考、批判等高阶思维方式,对于培养人的深度学习能力大有裨益,深度学习概念的首先基于人的文本学习方式而提出。
深度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文本,特别是对学生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书籍和教材等,只有深度学习才能把握其知识内涵和本质,实现客观知识主体化的转化。影响文本学习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有二。一是文本本身的质量。即对学习者而言,文本的价值度如何,是否是高质量的文本,其知识含金量是否高、思想内涵是否深、知识视野是否宽广等,这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根本因素,一些经典文本,代表人类智慧的结晶,浓缩着人类认知的精华,具有高度的学习价值,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精神养料;有一些文本则知识含量低、思想内涵浅薄,粗制滥造,价值不高,经不起时代、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如现时校园充斥的一些质量低劣的学习资料、学习参考书、不良书刊等,本身错漏百出,对这类文本如果不加鉴别地学习,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高质量文本是高质量文本学习的第一要素,也是深度学习的第一要素,但有的学习者对应该深度学习的文本采取浅层学习的方式,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结果就像吃夹生饭,导致消化不良,得不到营养还伤了胃口,这是学习之大忌,所以基于文本学习的深度学习,既要重视文本质量的第一要素,注意选择高质量的学习文本,把好教材、教参、相关学习书籍等第一道关,也要重视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文本学习有二种方式:一是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直接面对文本的阅读、研读、解读等以书面阅读为主的学习,包括对纸质文和电子文本的阅读,即一般讲的读书;二是以接受文本知识为目的的各类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对文本阅读、理解、迁移与应用。第一种方式是学习者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具有学习成本低、阅读量大、迅速快、学习者构建和想像空间大,受外界条件制约和干扰小的优点,这是传统学习的经典做法。表现为大量的读、写、记、背诵等,能较快增加学习者知识的积累量。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读书少,阅读量不足的现状,有必要大抓文本学习,提升文本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又要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方式,善于借助活动开展学习,多组织一些必要的读书活动、读书心得分享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活动学习的特点在主体的实践性及体验性活动,活动学习的效果受学习内容的影响,也受活动学习质量的影响。活动学习也包涵文本学习,离不开文本学习,离开文本学习的活动学习就会失去学习的基础,偏离了学校教育的特点,容易沦为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文本学习也包含活动学习的成份,需要活动学习,不排斥活动学习,深度的文本学习要借助活动学习介入、激活,才有利于主体的认知。针对不同知识、不同学习者要灵活采取文本学习和活动学习策略。文本学习与活动学习表达的是学习的不同侧重点,其目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认知服务。总体而言,文本学习处于基础性地位,从学校教育的特点和现实意义出发,应加强文本学习,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活动学习也可作用于文本学习,要善用活动学习的方式优化和改进文本学习,促进学习者知、情、意、行在学习过程中谐调发展,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深度学习;活动学习;文本学习
一、深度学习、活动学习与文本学习概念简析
深度学习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提出,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概念属认知领域的范畴,相对浅层学习较低的认知水平,深度学习处于高级的认知水平,面向高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高阶思维(higher-orderthinking)活动。
活动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适度有效指导下,以丰富多样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与交往性的主体活动形式为凭借,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和创造,全面提高和塑造自身整体素质和完整个性的发展过程。活动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活动学习是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行为特征。通过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目标、实现学习的目的是活动学习的最突出特征。活动学习观受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活动教学法”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影响,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在“做中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认知。
“文本”是西方文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一般指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形态,即按照一定语言规则组合而成的字句组合体,句子、段落或篇章都可以看作是文本。通俗的说文本指规范成文的书面语言,如法律文本等。文本可以延伸到一切被理解的对象,就理解的对象自身向理解者传递着大量的信息而言,一切对象和关系都可通过象征和比喻转换为符号和符号的关系,构成一套语言系统,在语言的结构中被理解和被解释。进入教育领域,文本便被赋予特殊的涵义,指教科书、教材及相关经典书籍。文本学习指主要通过对教科书、书籍等文本材料的阅读理解进行认知的活动。人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靠口耳相授、言传身教,但自从人类学会了“立象以尽意”,用符号特别是文字傳递其经验时,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便开始隔离开来,有组织的专门的学校教育就成为一个面对文本,以文本为中介的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校教育活动就是一种籍文本的意义阐释、理解以培养青少年的活动。教师、文本、学生应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素。
二、深度学习、活动学习与文本学习之间的关系及其教学意蕴
文本学习在深度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可从两方面认识。一方面从文本在教育中的地位看,文本是教与学的基本养料,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最基本的精神粮食。人类的知识主要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文本,浓缩着人类知识的精华,无论在内容上、艺术上,还是编排布局上,其对学生认知的作用经历了专家的认证、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验证,具有广泛的认同。比如一些经典诗文,历经千年而不衰,散发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让人百看不厌,常读常新。要掌握这些知识,熟读、精读、甚至背诵、默写文本,都是基本的要求,是深入理解的基础。当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要背诵、默写,但认真阅读、整体理解,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深度学习所要求的批判、构建、迁移、应用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从认知心理上说,文本学习也一种活动,但主要表现为内隐性的思维活动上,与外显的行为活动有显著区别。文本学习的脑思维活动是活跃的、高速运转的,消耗脑力,但其在外显行为上却是相对静止的,不怎么动。文本学习要大量运用理解、思考、批判等高阶思维方式,对于培养人的深度学习能力大有裨益,深度学习概念的首先基于人的文本学习方式而提出。
深度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文本,特别是对学生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书籍和教材等,只有深度学习才能把握其知识内涵和本质,实现客观知识主体化的转化。影响文本学习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有二。一是文本本身的质量。即对学习者而言,文本的价值度如何,是否是高质量的文本,其知识含金量是否高、思想内涵是否深、知识视野是否宽广等,这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根本因素,一些经典文本,代表人类智慧的结晶,浓缩着人类认知的精华,具有高度的学习价值,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精神养料;有一些文本则知识含量低、思想内涵浅薄,粗制滥造,价值不高,经不起时代、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如现时校园充斥的一些质量低劣的学习资料、学习参考书、不良书刊等,本身错漏百出,对这类文本如果不加鉴别地学习,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高质量文本是高质量文本学习的第一要素,也是深度学习的第一要素,但有的学习者对应该深度学习的文本采取浅层学习的方式,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结果就像吃夹生饭,导致消化不良,得不到营养还伤了胃口,这是学习之大忌,所以基于文本学习的深度学习,既要重视文本质量的第一要素,注意选择高质量的学习文本,把好教材、教参、相关学习书籍等第一道关,也要重视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策略,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文本学习有二种方式:一是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直接面对文本的阅读、研读、解读等以书面阅读为主的学习,包括对纸质文和电子文本的阅读,即一般讲的读书;二是以接受文本知识为目的的各类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对文本阅读、理解、迁移与应用。第一种方式是学习者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具有学习成本低、阅读量大、迅速快、学习者构建和想像空间大,受外界条件制约和干扰小的优点,这是传统学习的经典做法。表现为大量的读、写、记、背诵等,能较快增加学习者知识的积累量。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读书少,阅读量不足的现状,有必要大抓文本学习,提升文本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又要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方式,善于借助活动开展学习,多组织一些必要的读书活动、读书心得分享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活动学习的特点在主体的实践性及体验性活动,活动学习的效果受学习内容的影响,也受活动学习质量的影响。活动学习也包涵文本学习,离不开文本学习,离开文本学习的活动学习就会失去学习的基础,偏离了学校教育的特点,容易沦为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文本学习也包含活动学习的成份,需要活动学习,不排斥活动学习,深度的文本学习要借助活动学习介入、激活,才有利于主体的认知。针对不同知识、不同学习者要灵活采取文本学习和活动学习策略。文本学习与活动学习表达的是学习的不同侧重点,其目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认知服务。总体而言,文本学习处于基础性地位,从学校教育的特点和现实意义出发,应加强文本学习,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活动学习也可作用于文本学习,要善用活动学习的方式优化和改进文本学习,促进学习者知、情、意、行在学习过程中谐调发展,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