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急救,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及家属自救能力,为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方法:对 25 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给予现场急救、临床急救与护理。 结果:25 例患者中,痊愈20 例,好转 4 例,死亡 1 例,总有效率 96%,病死率4%。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准确的评估,及时的急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11-01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相应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导致的局部坏死,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起病急骤,变化快,死亡率高[1]。是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危险性大的特点。凡是中老年或有冠心病史的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大汗、面色苍白等,都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因该病大部分发生在家中、单位、或公共场所等,很少发生在医院,现场往往没有医务人员。因此,现场急救是否得当, 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我院急诊科在 2011 年 5 月-2013 年 5 月以来共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25 例,其中男 10 例, 女 15 例, 年龄最大 80 岁, 最小 35 岁,抢救治愈率达96%;死亡 1 例,病死率达 4%。我们总结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救治工作:
1 现场急救
凡是拟诊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均应立即就地平卧,安静休息,以减轻心肌缺氧。如有备用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速效硝酸甘油、消心痛,应立即给予舌下含化,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马上联系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度冷丁50mg 肌注,或吗啡、罂粟碱等止疼药物。吸氧,以减轻疼痛,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在发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心率、脉搏、血压等变化。如患者心率每分钟 50 次以上时,可肌注利多卡因 100-200mg,以防心率失常的发生。如心率在每分钟 45 次以下时,应肌注阿托品 0.5-1mg,以防严重心率失常的发生。转运病人时要用担架搬运,切不可让患者步行或用力,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擴大梗塞面积,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病人的预后。急性心肌梗塞如发现及时,急救方法得当,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 临床急救
(1)严格卧床休息, 有心力衰竭者, 取半卧位。 卧床时间视病情而定。
一般在发病 24 小时内,最好不要翻身。3 天内不要自己用力。吃饭、大小便均需护理人员协助,一周后可在床上轻活动,无并发症者可在 2 周后床边轻活动,3 周时可在室内活动,但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 15 分钟左右,每天 1-3 次,第四周可到室外活动,对于有严重合并症者,应根据病人情况推迟活动时间。
(2)氧气吸入。为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疼痛,防止梗塞面积扩大,吸氧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3)心电监测。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脉搏的监测 5-7 天,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减小病人活动强度。
(4)止疼。疼痛剧烈者应尽快采取止疼措施,可用罂粟碱 30-60mg,肌注,杜冷丁 50mg 或吗啡 5mg,肌注。也可将硝酸甘油 1-2mg 加于 100ml 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以改善冠脉供血,减轻疼痛。但要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下降。
(5)心肌的溶栓治疗.起病 3-6 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可使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预后改善,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尿激酶 24 小时内静脉滴注。 溶栓治疗中约有11%患者会出现其他局部的出血[2],因此要做好溶栓时的护理,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及出血等情况。在溶栓进行30min内,每10min测量一次血压,溶栓结束后3h内每隔30min测量一次。
(6)心肌营养代谢药物的使用。常用的有极化液:10%葡萄糖 500ml,氯化钾 1g,胰岛素 8-12U,静滴,7-14 天为 1 个疗程。也可同时加入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 A100u,静滴。维生素\维生素 b6、细胞色素 c 等加入葡萄糖静滴。上述药物能加强心肌无氧代谢,防止脂肪分解,减轻心肌细胞水肿和防止梗塞面积扩大。
(7)一般处理。最初 3 日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等易消化的食物,以后视病情发展合理安排饮食,要富有营养,清淡可口,少量多餐,保持大便畅通,禁烟酒。
3 心理护理
心肌梗塞患者大都对疾病具有恐惧心理,精神紧张,情绪急躁,更易受到刺激。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医务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始终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就能使病情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改善。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要充分了解,给予安慰、疏导、解释,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临床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心梗患者死亡率高,再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高润霖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29(1 2):710
[2]皮红英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静脉溶栓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J999,N(3):145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11-01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相应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导致的局部坏死,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起病急骤,变化快,死亡率高[1]。是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危险性大的特点。凡是中老年或有冠心病史的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大汗、面色苍白等,都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因该病大部分发生在家中、单位、或公共场所等,很少发生在医院,现场往往没有医务人员。因此,现场急救是否得当, 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我院急诊科在 2011 年 5 月-2013 年 5 月以来共救治急性心梗患者 25 例,其中男 10 例, 女 15 例, 年龄最大 80 岁, 最小 35 岁,抢救治愈率达96%;死亡 1 例,病死率达 4%。我们总结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救治工作:
1 现场急救
凡是拟诊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均应立即就地平卧,安静休息,以减轻心肌缺氧。如有备用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速效硝酸甘油、消心痛,应立即给予舌下含化,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马上联系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度冷丁50mg 肌注,或吗啡、罂粟碱等止疼药物。吸氧,以减轻疼痛,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在发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心率、脉搏、血压等变化。如患者心率每分钟 50 次以上时,可肌注利多卡因 100-200mg,以防心率失常的发生。如心率在每分钟 45 次以下时,应肌注阿托品 0.5-1mg,以防严重心率失常的发生。转运病人时要用担架搬运,切不可让患者步行或用力,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擴大梗塞面积,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病人的预后。急性心肌梗塞如发现及时,急救方法得当,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 临床急救
(1)严格卧床休息, 有心力衰竭者, 取半卧位。 卧床时间视病情而定。
一般在发病 24 小时内,最好不要翻身。3 天内不要自己用力。吃饭、大小便均需护理人员协助,一周后可在床上轻活动,无并发症者可在 2 周后床边轻活动,3 周时可在室内活动,但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约 15 分钟左右,每天 1-3 次,第四周可到室外活动,对于有严重合并症者,应根据病人情况推迟活动时间。
(2)氧气吸入。为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疼痛,防止梗塞面积扩大,吸氧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3)心电监测。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脉搏的监测 5-7 天,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减小病人活动强度。
(4)止疼。疼痛剧烈者应尽快采取止疼措施,可用罂粟碱 30-60mg,肌注,杜冷丁 50mg 或吗啡 5mg,肌注。也可将硝酸甘油 1-2mg 加于 100ml 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以改善冠脉供血,减轻疼痛。但要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下降。
(5)心肌的溶栓治疗.起病 3-6 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可使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预后改善,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尿激酶 24 小时内静脉滴注。 溶栓治疗中约有11%患者会出现其他局部的出血[2],因此要做好溶栓时的护理,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及出血等情况。在溶栓进行30min内,每10min测量一次血压,溶栓结束后3h内每隔30min测量一次。
(6)心肌营养代谢药物的使用。常用的有极化液:10%葡萄糖 500ml,氯化钾 1g,胰岛素 8-12U,静滴,7-14 天为 1 个疗程。也可同时加入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 A100u,静滴。维生素\维生素 b6、细胞色素 c 等加入葡萄糖静滴。上述药物能加强心肌无氧代谢,防止脂肪分解,减轻心肌细胞水肿和防止梗塞面积扩大。
(7)一般处理。最初 3 日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等易消化的食物,以后视病情发展合理安排饮食,要富有营养,清淡可口,少量多餐,保持大便畅通,禁烟酒。
3 心理护理
心肌梗塞患者大都对疾病具有恐惧心理,精神紧张,情绪急躁,更易受到刺激。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医务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始终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就能使病情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改善。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要充分了解,给予安慰、疏导、解释,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临床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心梗患者死亡率高,再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高润霖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29(1 2):710
[2]皮红英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静脉溶栓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J999,N(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