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不是在增加,而是在下降,所以鼓励、支持和保护母乳喂养是确保婴幼儿健康的首要措施。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说,孕产妇缺乏科学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代用品的过度宣传、医疗卫生机构对母乳喂养科学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产妇不能及时处理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等因素,是导致我国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妈妈们选择了配方奶粉,而鼓励、支持和保护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严控奶粉广告。
提倡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明确指出,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建议,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也强调6个月内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不久前,我国卫生部发布了《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同样呼吁提倡6个月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人类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营养学认为,母乳是6个月内婴儿的最理想食品。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能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而且也最适宜婴儿的消化和吸收。研究证实,在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给予全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并有利于预防成年期慢性病;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婴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母乳喂养经济方便,任何时间母亲都能提供温度适宜的乳汁,母乳喂养的婴儿极少发生过敏,也不存在过度喂养的问题。从远期效应来说,母乳喂养的儿童很少发生肥胖症,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较低。
“最初1小时,拯救100万婴儿。”这是母乳喂养宣传周的一句宣传语。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即开始母乳喂养,全世界将会有100万婴儿幸免于各种疾病或营养不良。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要求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但实际情况却只有25%左右。若都说年轻的妈妈们不愿为自己的宝宝哺乳,这多少有些苛责。如果说缺少母乳喂养的知识或相关支持是原因之一,那么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营销以及近乎完美的产品广告宣传,无疑是对母乳喂养的严重干扰。
配方奶粉:一直在模仿,从未能超越
在一家超市的奶粉货架前,记者看到一对夫妻。妻子是位准妈妈,两个人认真地看着奶粉,边看边说着:“你看好了吗,到底用哪个?”“这么多呢,都看看吧。”“好像都差不多嘛。”“那就看添加的东西呗。”
“为什么不自己喂孩子,偏要用奶粉?”记者上前问道。
记者的唐突没有惊着夫妻俩,倒是他们的神情惊着了记者。从他们的脸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记者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的。
“还是奶粉更好一些吧,毕竟添加了很多营养。”愣了几秒钟,准爸爸回答。
望着他们的背影,记者忽然想起许多媒体在报道明星或明星妻子怀孕后,他们的丈夫便卖大力气投入工作,一个常用的词汇就是“挣奶粉钱”。难怪现在很多孩子一生下来就吃奶粉,不少父母也认为奶粉比母乳更有营养,连爷爷奶奶们抱着孙子孙女相互“显摆”的时候也常说“我孙子生下来就吃××奶粉!”
2012年年2月,卫生部发布《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重申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然而,这一原始本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却正在被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和营销手段所排挤。再加上今年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母乳喂养喂出脑瘫儿”这样不科学、不负责任的宣传,奶粉更是赢得了“好名声”。
通过查看货架上的各种奶粉,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奶粉都在和母乳作比较,“以母乳为标准”、“营养丰富,接近母乳”、“类似母乳”这样的文字几乎见于每罐奶粉的外包装,当然这样的文字总还让人觉得母乳更好一些,但有的产品则“话里有话”,比如“产品添加叶黄素,对婴儿健康成长有益,母乳中无此营养”,这样的文字很容易让人更亲近奶粉。记者甚至发现某品牌还有一款专为剖腹产宝宝“特配”的奶粉,外包装上说剖腹产宝宝未经产道挤压,因此“肺部需要特别保护,肠道菌群需要强化调整”。
营养师凌寒告诉记者,现代研究已经证明,母乳喂养能直接促进宝宝的肺部发育。而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调节机体免疫具有重要作用,分娩方式确是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肠道这一微生态系统大约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形成,抑制并排斥有害菌群的入侵。胎儿通过母亲产道出生的过程,其实也是母亲把自身的肠道菌群种到孩子身上的过程。而通过剖腹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剖宫产”——出生的孩子因为无法在出生时就从母亲身上获得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的菌群,导致此后的肠道免疫力提升得也慢。说白了,剖宫产延迟了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也就延迟了婴儿肠道免疫力的建立。其实,越是这样越应该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不仅提供最佳质量和数量的营养素,而且含有增强婴儿主动及被动免疫力的多种成分。纯母乳喂养孩子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占整个结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而它们对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及保护其免受肠道感染和过敏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打个比方说,剖宫产让宝宝一起跑就落后,而母乳喂养则是最有力地为宝宝提速。
文字是“死”的,销售人员的一张嘴往往很有秒杀力量。“您看看我们的成分表就知道了,跟母乳没有区别。”面对谎称要给自己妹妹的孩子买奶粉的记者,销售人员说:“还是奶粉好,不光是营养的事,这多省事呀,要不然你这不能吃,那不能去,可早晚你得上班吧,还得吃奶粉,吃惯了你的奶,真吃奶粉时还费劲呢!再说了,你看人家大明星蒋雯丽、濮存昕、周华健,哪个没给奶粉代言过?您还信不过?”
凌寒告诉记者,不管配方奶粉如何宣称自己,也是对母乳成分的模仿。无论从最开始的调整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比例,还是到后来调整蛋白质的组成比例,再到后来添加各种微量营养素,总之配方奶粉一直都是跟在母乳后面,无论它怎么“配”,也只能是模仿、接近,从来未曾超越,也永远不可能超越。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母乳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调整成分,是母亲自己生产的“智能产品”,而配方奶粉是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永远是“机械”的,更不可能含有母乳中的免疫物质,人工喂养反会增加婴儿腹泻、便秘、过敏、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它只能是因故不能母乳喂养时的替代选择。 母乳代用品广告或将全面禁止
打开电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儿童配方奶粉的广告。2010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北京、重庆等15个城市母乳代用品市场的销售行为检查发现,一些医院成为婴儿奶粉进攻的战场,商场超市更是母乳代用品促销的重要场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算是好的,“到中小城市看看,很多医院的科普宣传栏里都有奶粉的广告。”
按照《母乳替代品市场国际准则》规定,不应使用广告或其他形式向公众推销母乳替代品的宣传资料。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卫生部指出,奶粉广告的宣传干扰了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目前正在修订中的《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有望加强对相关广告的管理。
卫生部妇社司儿童处处长曹彬告诉记者,奶粉广告的宣传确实干扰了“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实施。她特别强调说,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除了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以外,而且还能传递给孩子精神上的营养,而精神方面的营养是奶粉做不到的。据她介绍,我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了《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禁止相关产品广告和促销,但这些规定并未得到良好的实施。
据秦怀金司长介绍,卫生部正在修订的《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既已完成,某种意义上即可以之为标准。那么,即将出台的《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与1995年的“老办法”有什么不同呢?
《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代用品必须用醒目的文字注明“提倡母乳喂养”或者其他说明母乳喂养优越性的忠告语。记者发现,大多数产品都有类似的提示文字,但均淹没在其他的介绍文字中,字体、字号没有区别,毫无“警示”作用。
拟全面禁止母乳代用品广告,是征求意见稿与以往规定的最大不同。意见稿规定:禁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变相发布母乳代用品广告。食品广告中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代替母乳、营养成分接近母乳等类似表述;不得使用妇女哺乳形象;不得使用12个月以内婴儿的名义、声音和形象;不得出现母乳代用品的包装、图片和形象。禁止以推销产品为目的,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通讯、网络等任何媒介向公众进行母乳代用品的宣传,包括播放、刊登有关母乳代用品的报道、文章和图片等。
中消协有关母乳喂养的调查结果显示:56.2%的婴儿母亲在怀孕或哺乳期间收到过母乳代用品或其他相关资料;41.2%的婴儿母亲反映她们在怀孕或哺乳期间遇到过“奶粉厂家代表”推销奶粉的情况;24.5%的婴儿母亲反映她们在怀孕或哺乳期间遇到过“医务人员”推荐奶粉的情况。对企业而言,掌握了1段的“第一口奶”的资源,就意味着未来有可能将利益延伸到2段、3段的奶粉市场。
另一大亮点就是征求意见稿加大了处罚力度。医院等将新生儿信息提供给母乳代用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将被处以1000元~3万元的罚款,并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在此之前,处罚仅限于警告、没收非法所得或罚款。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说,孕产妇缺乏科学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代用品的过度宣传、医疗卫生机构对母乳喂养科学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产妇不能及时处理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等因素,是导致我国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妈妈们选择了配方奶粉,而鼓励、支持和保护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严控奶粉广告。
提倡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明确指出,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建议,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也强调6个月内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不久前,我国卫生部发布了《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同样呼吁提倡6个月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人类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营养学认为,母乳是6个月内婴儿的最理想食品。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能满足6个月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而且也最适宜婴儿的消化和吸收。研究证实,在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给予全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并有利于预防成年期慢性病;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婴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母乳喂养经济方便,任何时间母亲都能提供温度适宜的乳汁,母乳喂养的婴儿极少发生过敏,也不存在过度喂养的问题。从远期效应来说,母乳喂养的儿童很少发生肥胖症,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较低。
“最初1小时,拯救100万婴儿。”这是母乳喂养宣传周的一句宣传语。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即开始母乳喂养,全世界将会有100万婴儿幸免于各种疾病或营养不良。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要求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但实际情况却只有25%左右。若都说年轻的妈妈们不愿为自己的宝宝哺乳,这多少有些苛责。如果说缺少母乳喂养的知识或相关支持是原因之一,那么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营销以及近乎完美的产品广告宣传,无疑是对母乳喂养的严重干扰。
配方奶粉:一直在模仿,从未能超越
在一家超市的奶粉货架前,记者看到一对夫妻。妻子是位准妈妈,两个人认真地看着奶粉,边看边说着:“你看好了吗,到底用哪个?”“这么多呢,都看看吧。”“好像都差不多嘛。”“那就看添加的东西呗。”
“为什么不自己喂孩子,偏要用奶粉?”记者上前问道。
记者的唐突没有惊着夫妻俩,倒是他们的神情惊着了记者。从他们的脸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记者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的。
“还是奶粉更好一些吧,毕竟添加了很多营养。”愣了几秒钟,准爸爸回答。
望着他们的背影,记者忽然想起许多媒体在报道明星或明星妻子怀孕后,他们的丈夫便卖大力气投入工作,一个常用的词汇就是“挣奶粉钱”。难怪现在很多孩子一生下来就吃奶粉,不少父母也认为奶粉比母乳更有营养,连爷爷奶奶们抱着孙子孙女相互“显摆”的时候也常说“我孙子生下来就吃××奶粉!”
2012年年2月,卫生部发布《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重申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然而,这一原始本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却正在被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和营销手段所排挤。再加上今年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母乳喂养喂出脑瘫儿”这样不科学、不负责任的宣传,奶粉更是赢得了“好名声”。
通过查看货架上的各种奶粉,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奶粉都在和母乳作比较,“以母乳为标准”、“营养丰富,接近母乳”、“类似母乳”这样的文字几乎见于每罐奶粉的外包装,当然这样的文字总还让人觉得母乳更好一些,但有的产品则“话里有话”,比如“产品添加叶黄素,对婴儿健康成长有益,母乳中无此营养”,这样的文字很容易让人更亲近奶粉。记者甚至发现某品牌还有一款专为剖腹产宝宝“特配”的奶粉,外包装上说剖腹产宝宝未经产道挤压,因此“肺部需要特别保护,肠道菌群需要强化调整”。
营养师凌寒告诉记者,现代研究已经证明,母乳喂养能直接促进宝宝的肺部发育。而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调节机体免疫具有重要作用,分娩方式确是影响婴儿肠道菌群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肠道这一微生态系统大约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形成,抑制并排斥有害菌群的入侵。胎儿通过母亲产道出生的过程,其实也是母亲把自身的肠道菌群种到孩子身上的过程。而通过剖腹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剖宫产”——出生的孩子因为无法在出生时就从母亲身上获得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的菌群,导致此后的肠道免疫力提升得也慢。说白了,剖宫产延迟了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也就延迟了婴儿肠道免疫力的建立。其实,越是这样越应该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不仅提供最佳质量和数量的营养素,而且含有增强婴儿主动及被动免疫力的多种成分。纯母乳喂养孩子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占整个结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而它们对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及保护其免受肠道感染和过敏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打个比方说,剖宫产让宝宝一起跑就落后,而母乳喂养则是最有力地为宝宝提速。
文字是“死”的,销售人员的一张嘴往往很有秒杀力量。“您看看我们的成分表就知道了,跟母乳没有区别。”面对谎称要给自己妹妹的孩子买奶粉的记者,销售人员说:“还是奶粉好,不光是营养的事,这多省事呀,要不然你这不能吃,那不能去,可早晚你得上班吧,还得吃奶粉,吃惯了你的奶,真吃奶粉时还费劲呢!再说了,你看人家大明星蒋雯丽、濮存昕、周华健,哪个没给奶粉代言过?您还信不过?”
凌寒告诉记者,不管配方奶粉如何宣称自己,也是对母乳成分的模仿。无论从最开始的调整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比例,还是到后来调整蛋白质的组成比例,再到后来添加各种微量营养素,总之配方奶粉一直都是跟在母乳后面,无论它怎么“配”,也只能是模仿、接近,从来未曾超越,也永远不可能超越。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母乳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可以根据宝宝的需要调整成分,是母亲自己生产的“智能产品”,而配方奶粉是千篇一律的工业产品,永远是“机械”的,更不可能含有母乳中的免疫物质,人工喂养反会增加婴儿腹泻、便秘、过敏、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它只能是因故不能母乳喂养时的替代选择。 母乳代用品广告或将全面禁止
打开电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儿童配方奶粉的广告。2010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北京、重庆等15个城市母乳代用品市场的销售行为检查发现,一些医院成为婴儿奶粉进攻的战场,商场超市更是母乳代用品促销的重要场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算是好的,“到中小城市看看,很多医院的科普宣传栏里都有奶粉的广告。”
按照《母乳替代品市场国际准则》规定,不应使用广告或其他形式向公众推销母乳替代品的宣传资料。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卫生部指出,奶粉广告的宣传干扰了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目前正在修订中的《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有望加强对相关广告的管理。
卫生部妇社司儿童处处长曹彬告诉记者,奶粉广告的宣传确实干扰了“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实施。她特别强调说,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除了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以外,而且还能传递给孩子精神上的营养,而精神方面的营养是奶粉做不到的。据她介绍,我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了《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禁止相关产品广告和促销,但这些规定并未得到良好的实施。
据秦怀金司长介绍,卫生部正在修订的《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既已完成,某种意义上即可以之为标准。那么,即将出台的《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与1995年的“老办法”有什么不同呢?
《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代用品必须用醒目的文字注明“提倡母乳喂养”或者其他说明母乳喂养优越性的忠告语。记者发现,大多数产品都有类似的提示文字,但均淹没在其他的介绍文字中,字体、字号没有区别,毫无“警示”作用。
拟全面禁止母乳代用品广告,是征求意见稿与以往规定的最大不同。意见稿规定:禁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变相发布母乳代用品广告。食品广告中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代替母乳、营养成分接近母乳等类似表述;不得使用妇女哺乳形象;不得使用12个月以内婴儿的名义、声音和形象;不得出现母乳代用品的包装、图片和形象。禁止以推销产品为目的,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通讯、网络等任何媒介向公众进行母乳代用品的宣传,包括播放、刊登有关母乳代用品的报道、文章和图片等。
中消协有关母乳喂养的调查结果显示:56.2%的婴儿母亲在怀孕或哺乳期间收到过母乳代用品或其他相关资料;41.2%的婴儿母亲反映她们在怀孕或哺乳期间遇到过“奶粉厂家代表”推销奶粉的情况;24.5%的婴儿母亲反映她们在怀孕或哺乳期间遇到过“医务人员”推荐奶粉的情况。对企业而言,掌握了1段的“第一口奶”的资源,就意味着未来有可能将利益延伸到2段、3段的奶粉市场。
另一大亮点就是征求意见稿加大了处罚力度。医院等将新生儿信息提供给母乳代用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将被处以1000元~3万元的罚款,并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在此之前,处罚仅限于警告、没收非法所得或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