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们同样也在时间的侵蚀中,不断退化甚至消失。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在自然因素作用和人为的破坏之下,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正遭受着各种病害。加上现在旅游业的兴盛,每天巨大的客流量导致窟内二氧化碳增高、温度湿度上升,给原本脆弱的文物造成进一步破坏。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敦煌,云冈石窟、西斯廷教堂、金字塔等等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遗珍都遭遇着这样的困境。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数字化和AV技术为保护文物并将其发扬光大提供了解决之道。
今年4月,由香港城市大学互动视觉及体现应用研究室、敦煌研究院和香港之友合办《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览在城大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举行。30名各领域专家历时6个月,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将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内的瑰丽景象,以立体动画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此窟建于初唐贞观16年(公元642年),是初唐时期佛教艺术的代表作,出于文物保护考虑,在敦煌原址,这一洞窟很少对公众开放。技术人员把220窟内激光扫描数据及7,000多张实景拍摄的高清照片,以虚拟实境技术作后期加工,制成2D和3D动画,让观众于360°环回投影环境内,以1:1比例观赏窟内佛龛、壁画等艺术珍品。除动画外,多种数字特效为观众带来互动体验:“虚拟手电筒”模拟开启手电筒浏览洞穴的情况;“虚拟放大镜“则可以让观众放大壁画表面,观赏高清晰度的细节。
事实上,这也是莫高窟积极推进文物数字化的一个成果。敦煌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对各个洞窟进行数字化记录保存。微软亚洲研究院专门为莫高窟拍摄定制的十亿级像素“飞天号”数字相机,通过自动拼接功能和焦点合成技术,仅用一幅照片就可拍摄一个完整的中型佛龛,实现高精度,色彩逼真的数字壁画采集、存储及处理。与此同时,数字中心还对洞窟进行VR虚拟漫游——把洞窟在一个或者多个视点上全景式360度漫游拍摄,全方位记录洞窟所有信息,包括天花和地面,将虚拟漫游技术及三维测量重建技术结合进来,实现了洞窟的逼真再现。 未来游客在赴莫高窟参观时,首先会在距离莫高窟10余公里远的游客服务中心,通过虚拟漫游厅观看典型洞窟的展示,再由专业导游带领参观实体洞窟。同时,莫高窟还将打造球幕电影,把墙壁、屋顶乃至地板都用投影技术还原为等比例的洞窟实景,提供沉浸式的洞窟体验。
通过数字化扫描、记录,再用投影、声光等AV技术还原的方式解决文物保育的难题,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敦煌展在香港的成功,让香港在7月又迎来了最大型秦兵马俑展览“一统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国度”。此次展览展出120件珍贵文物,包括20个不同类别的秦俑,并借助创新多媒体技术再现兵马俑的磅礴气势。在多媒体体验区,公众可通过“秦人与马”、“军人本色”、“发现地下王国”、“地下兵团的秘密”、“飞越秦始皇帝陵”及“兵俑工坊”六组节目,深入了解秦代历史、文化、文物和兵马俑背后的故事。展览将借助32台投影机以无缝接合技术,在22米长的浮幕上作IMAX高清投影播放,“再现”项羽火烧俑坑及兵马俑被发现出土的经过。通过把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的影像,投影在巨型环回悬浮幕上,令观众恍如空中飞翔,飞越秦岭、骊山和秦始皇陵,重塑秦国完整的历史进程。此外,不少展区也添加了与观众的互动元素,在“发现地下王国”中观众可见到自己与兵马俑一同出现在荧幕上,并与它们进行交流,而“兵俑工房”可中,观众可以手触屏幕为兵俑重新上色。
去年是云冈石窟开山1,600周年,在其陈列馆安装了140米长、4.5米高的巨型投影幕墙,由24台美国Christie(科视) DS+10K-M数字投影机同时投射,用镜头语言和视野,再现云冈石窟的开凿过程和北魏皇家贵族虔诚礼佛场面。放映时间结束,陈列馆各厅的门打开,在历史背景厅、修建历程厅、艺术鉴赏厅、小型影院厅、对比展示厅等5个展厅和“三世佛”、“伎乐天”、“弥勒佛”3个精舍,全方位展示北魏文化以及云冈石窟艺术。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明上河图,世博会期间中国馆的动态清明上河图想必让很多人大开眼界、印象深刻。而原版的清明上河图由于每两年展出一周,使这幅北宋时期的画作不断出现褪色情况。通过数字化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可以更好地保存原作,而且可以让观众每天观看,加上触摸式界面,既有对画面的艺术讲解,又配有叫卖、说书等各种声音,使展出效果更为生动。
数字化文物意义深远,为文物展出方式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开辟了新途径。如今谷歌也在对全球的博物馆进行高清扫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曾经岌岌可危的文物都将实现全面数字化保存。这不仅能够永久保存文物信息,同时也为文物真实再现提供了基础。而在文物再现方面,先进的AV技术将大显身手,其优势包括:首先,只要有足够的素材,利用投影、融合、图像处理、虚拟现实等技术就可以实现实景重现;其次,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融入更多的创意元素,例如,通过动画、音效,演绎故事场景,活化历史;再次,AV技术可以帮助参观者与文物互动,例如,可以将文物放大进行高清晰度观看等等;最后,文物的展示将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拉近与人们的距离,我们不必千里迢迢奔赴敦煌,即可身临其境般欣赏壁画佛像,聆听古韵琴声。
当然,数字化与AV技术相结合的文物保育方式刚刚起步,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把握文物本身的艺术精髓和内涵方面。香港城市大学Kenderdine指出,制作过程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结合虚拟科技诠释画像内容,《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览制作中,团队需要透彻掌握敦煌壁画艺术。
今年4月,由香港城市大学互动视觉及体现应用研究室、敦煌研究院和香港之友合办《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览在城大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举行。30名各领域专家历时6个月,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将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内的瑰丽景象,以立体动画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此窟建于初唐贞观16年(公元642年),是初唐时期佛教艺术的代表作,出于文物保护考虑,在敦煌原址,这一洞窟很少对公众开放。技术人员把220窟内激光扫描数据及7,000多张实景拍摄的高清照片,以虚拟实境技术作后期加工,制成2D和3D动画,让观众于360°环回投影环境内,以1:1比例观赏窟内佛龛、壁画等艺术珍品。除动画外,多种数字特效为观众带来互动体验:“虚拟手电筒”模拟开启手电筒浏览洞穴的情况;“虚拟放大镜“则可以让观众放大壁画表面,观赏高清晰度的细节。
事实上,这也是莫高窟积极推进文物数字化的一个成果。敦煌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对各个洞窟进行数字化记录保存。微软亚洲研究院专门为莫高窟拍摄定制的十亿级像素“飞天号”数字相机,通过自动拼接功能和焦点合成技术,仅用一幅照片就可拍摄一个完整的中型佛龛,实现高精度,色彩逼真的数字壁画采集、存储及处理。与此同时,数字中心还对洞窟进行VR虚拟漫游——把洞窟在一个或者多个视点上全景式360度漫游拍摄,全方位记录洞窟所有信息,包括天花和地面,将虚拟漫游技术及三维测量重建技术结合进来,实现了洞窟的逼真再现。 未来游客在赴莫高窟参观时,首先会在距离莫高窟10余公里远的游客服务中心,通过虚拟漫游厅观看典型洞窟的展示,再由专业导游带领参观实体洞窟。同时,莫高窟还将打造球幕电影,把墙壁、屋顶乃至地板都用投影技术还原为等比例的洞窟实景,提供沉浸式的洞窟体验。
通过数字化扫描、记录,再用投影、声光等AV技术还原的方式解决文物保育的难题,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敦煌展在香港的成功,让香港在7月又迎来了最大型秦兵马俑展览“一统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国度”。此次展览展出120件珍贵文物,包括20个不同类别的秦俑,并借助创新多媒体技术再现兵马俑的磅礴气势。在多媒体体验区,公众可通过“秦人与马”、“军人本色”、“发现地下王国”、“地下兵团的秘密”、“飞越秦始皇帝陵”及“兵俑工坊”六组节目,深入了解秦代历史、文化、文物和兵马俑背后的故事。展览将借助32台投影机以无缝接合技术,在22米长的浮幕上作IMAX高清投影播放,“再现”项羽火烧俑坑及兵马俑被发现出土的经过。通过把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的影像,投影在巨型环回悬浮幕上,令观众恍如空中飞翔,飞越秦岭、骊山和秦始皇陵,重塑秦国完整的历史进程。此外,不少展区也添加了与观众的互动元素,在“发现地下王国”中观众可见到自己与兵马俑一同出现在荧幕上,并与它们进行交流,而“兵俑工房”可中,观众可以手触屏幕为兵俑重新上色。
去年是云冈石窟开山1,600周年,在其陈列馆安装了140米长、4.5米高的巨型投影幕墙,由24台美国Christie(科视) DS+10K-M数字投影机同时投射,用镜头语言和视野,再现云冈石窟的开凿过程和北魏皇家贵族虔诚礼佛场面。放映时间结束,陈列馆各厅的门打开,在历史背景厅、修建历程厅、艺术鉴赏厅、小型影院厅、对比展示厅等5个展厅和“三世佛”、“伎乐天”、“弥勒佛”3个精舍,全方位展示北魏文化以及云冈石窟艺术。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明上河图,世博会期间中国馆的动态清明上河图想必让很多人大开眼界、印象深刻。而原版的清明上河图由于每两年展出一周,使这幅北宋时期的画作不断出现褪色情况。通过数字化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可以更好地保存原作,而且可以让观众每天观看,加上触摸式界面,既有对画面的艺术讲解,又配有叫卖、说书等各种声音,使展出效果更为生动。
数字化文物意义深远,为文物展出方式以及文物保护工作开辟了新途径。如今谷歌也在对全球的博物馆进行高清扫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曾经岌岌可危的文物都将实现全面数字化保存。这不仅能够永久保存文物信息,同时也为文物真实再现提供了基础。而在文物再现方面,先进的AV技术将大显身手,其优势包括:首先,只要有足够的素材,利用投影、融合、图像处理、虚拟现实等技术就可以实现实景重现;其次,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融入更多的创意元素,例如,通过动画、音效,演绎故事场景,活化历史;再次,AV技术可以帮助参观者与文物互动,例如,可以将文物放大进行高清晰度观看等等;最后,文物的展示将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拉近与人们的距离,我们不必千里迢迢奔赴敦煌,即可身临其境般欣赏壁画佛像,聆听古韵琴声。
当然,数字化与AV技术相结合的文物保育方式刚刚起步,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把握文物本身的艺术精髓和内涵方面。香港城市大学Kenderdine指出,制作过程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结合虚拟科技诠释画像内容,《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展览制作中,团队需要透彻掌握敦煌壁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