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小学生必须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关键。
【关键词】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理解有效阅读
随着我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现在多媒体信息的广泛使用造成学生有很大的依赖性,不爱去积累与主动学习。所以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非常重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基石。首先,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时配有有趣的图画,让学生读想结合,向往美好的情境。同时学生也会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其次,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最后,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从而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识字教学和自主阅读都落到了实处。
三、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1、一篇带多篇,拓展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时,让学生拓展阅读了《白雪公主》和《稻草人》,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又比如学习《赤壁之战》一文时,为同学讲《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学习《景阳冈》一课时,将同学们带入《水浒传》中等故事中。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愿望,使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有的年龄特征,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所以,我们再结合新课标的推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为孩子提供不同的、科学的、有益的读物书单:童话、寓言类书籍,如《狐狸列那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等;名著类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科普类书籍,如《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
四、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1、学校每周增设一节课外阅读课。阅读课上,每位语文教师可以按课表规定带领全班同学到阅览室进行集体阅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借阅。教师也可以组织班上同学把自己的好书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分享。我校图书室里的书大都适合学生阅读,在图书室里选择书的过程,在向同学们自由借阅的过程就是自主阅读的开始。
2、给足时间课余阅读。给足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固定每天用20至30分钟进行阅读,让学生随意阅读。学生课外阅读时用专门的“阅读笔记本”,记录阅读的时间、书名、作者、摘录优美词句、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教师通过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阅读笔记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自由式阅读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章来读,阅读量自然就大大增加。
五、开展相关活动,推动自主阅读
学校每学期会以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形式,结合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评选校级读书小明星,以此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还会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演等特点有意组织别开生面的联欢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背儿歌,吟诵诗词、朗诵散文、表演小品、课本剧、猜谜语、编故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还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课文阅读扩展到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理解有效阅读
随着我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现在多媒体信息的广泛使用造成学生有很大的依赖性,不爱去积累与主动学习。所以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非常重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基石。首先,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时配有有趣的图画,让学生读想结合,向往美好的情境。同时学生也会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其次,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最后,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从而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识字教学和自主阅读都落到了实处。
三、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1、一篇带多篇,拓展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时,让学生拓展阅读了《白雪公主》和《稻草人》,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又比如学习《赤壁之战》一文时,为同学讲《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学习《景阳冈》一课时,将同学们带入《水浒传》中等故事中。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愿望,使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其特有的年龄特征,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所以,我们再结合新课标的推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为孩子提供不同的、科学的、有益的读物书单:童话、寓言类书籍,如《狐狸列那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等;名著类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等;科普类书籍,如《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
四、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1、学校每周增设一节课外阅读课。阅读课上,每位语文教师可以按课表规定带领全班同学到阅览室进行集体阅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借阅。教师也可以组织班上同学把自己的好书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分享。我校图书室里的书大都适合学生阅读,在图书室里选择书的过程,在向同学们自由借阅的过程就是自主阅读的开始。
2、给足时间课余阅读。给足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固定每天用20至30分钟进行阅读,让学生随意阅读。学生课外阅读时用专门的“阅读笔记本”,记录阅读的时间、书名、作者、摘录优美词句、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教师通过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阅读笔记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自由式阅读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章来读,阅读量自然就大大增加。
五、开展相关活动,推动自主阅读
学校每学期会以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形式,结合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评选校级读书小明星,以此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还会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演等特点有意组织别开生面的联欢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背儿歌,吟诵诗词、朗诵散文、表演小品、课本剧、猜谜语、编故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还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
总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课文阅读扩展到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