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研究“吉文化”旨在师生们通过知晓“吉文化”,继承与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创建和谐校园。丰富学校课程资源,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关键词 吉文化 特色教育 学校建设
形成特色文化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核心。我校是按照办学理念一教育实践一特色文化一特色学校的路径来创建特色学校的。在践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校的“吉文化”。
一、“吉文化”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吉文化”背后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吉文化”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激发人们去创造,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文化”之中,构成“吉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我校建校于1959年,因位于吉林街而得名。50年代,大批东北人因支援武钢建设来到青山。为慰藉他们的思乡之苦,我区将任家路地区的街道都以东北地名来命名,如:吉林街、辽宁街、本溪街等,这些名字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情感。我校也因这些建设者们的到来而建校。建校后,数辈良师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丰富的学校文化,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结、和谐,全校形成了文明、勤奋、健康、创新的校风,积极、踏实、进取、向上的校园精神。为了弘扬吉小精神,传承学校文化,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特开发以培养师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学校文化——“吉文化”。
“吉文化”的打造,具有以下特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张扬个性,促进发展。师生和谐,共同发展,让每一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说吉语、做吉事、过吉日、做吉人。传播和发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有效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吉文化”的实施
实施“吉文化”,以“吉”字说文解字为切入点,延伸拓展,遵循学生的年龄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创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快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创新校园入手,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学习中华“吉文化”,书香校园实践行。我校校园内到处可见学生的吉小报。学生查找、收集、编写吉文化知识小报的过程,也是我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以“吉文化”为内容的校园读书节,旨在激励师生熟悉、深入吉文化,调动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吉文化的恩泽,接受吉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2,传承“吉文化”,文明校园实践行。倾心打造“吉文化”是我们每个“吉小”人的心愿。通过对“吉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说吉语(学会交往:说文明的话),办吉事(学会做事: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过吉日(学会生活: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做吉人(学会做人:做善良、有才德的人)。每年我校都开展“吉少年”的评比活动,两年来共评校“吉少年”53名,班级“吉少年”66名。
学生通过践行“吉文化”,提升自我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质,进而形成自我追求、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人格,使吉林街小学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沃土。
3,凸显“吉文化”,快乐校园实践行。为了让“吉文化”能有序、充分地贯穿于学校教学中,学校大力打造“吉文化”校本课程。此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学校的人文历史传统、学校的特色等开发的课程,引导师生从“吉文化”中吸取营养,学做“吉”人。
我校现已编纂完成的“吉文化”校本课程内容分为:吉文化简介、起源、分类简述、四灵吉、语言吉、动物吉、植物吉、生肖吉、姓氏吉、节庆吉、文字吉、数字吉、行为吉、节令吉。学校专门安排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由班主任亲自执教落实教学。
“吉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我校课程资源,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通过欣赏“吉文化”,拥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吉文化”的成效
随着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随着“吉文化”的建设,我们逐渐看到:美丽的校园,张扬着同学的个性;育人的园地,寄托着教师最美的愿望;歌声满校园,唱响奋进的乐章;丹青书艺飘荡着墨香。迎着初升的太阳,胸怀灿烂的理想,吉小的素质教育之树在师生们的精心呵护下已结出丰硕的果实,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全面发展、特色教育带来的快乐和诗情画意,“吉文化”之根在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心中已深深植入。
在“吉文化”的影响下,师生们不断取得各种优异成绩,本学年,我校有8名教师在全国、省、市课堂教学比赛课中获一等奖,上千名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市办学水平评估先进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市《科学》课实验室建设基地校、市绿色学校、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市体育快乐园地先进学校、市中小学德育“六有”创新建设先进学校、市示范家长学校、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集体等。
关键词 吉文化 特色教育 学校建设
形成特色文化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核心。我校是按照办学理念一教育实践一特色文化一特色学校的路径来创建特色学校的。在践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校的“吉文化”。
一、“吉文化”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吉文化”背后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吉文化”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激发人们去创造,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文化”之中,构成“吉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我校建校于1959年,因位于吉林街而得名。50年代,大批东北人因支援武钢建设来到青山。为慰藉他们的思乡之苦,我区将任家路地区的街道都以东北地名来命名,如:吉林街、辽宁街、本溪街等,这些名字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情感。我校也因这些建设者们的到来而建校。建校后,数辈良师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丰富的学校文化,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结、和谐,全校形成了文明、勤奋、健康、创新的校风,积极、踏实、进取、向上的校园精神。为了弘扬吉小精神,传承学校文化,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特开发以培养师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学校文化——“吉文化”。
“吉文化”的打造,具有以下特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张扬个性,促进发展。师生和谐,共同发展,让每一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说吉语、做吉事、过吉日、做吉人。传播和发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有效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吉文化”的实施
实施“吉文化”,以“吉”字说文解字为切入点,延伸拓展,遵循学生的年龄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创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快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创新校园入手,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学习中华“吉文化”,书香校园实践行。我校校园内到处可见学生的吉小报。学生查找、收集、编写吉文化知识小报的过程,也是我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以“吉文化”为内容的校园读书节,旨在激励师生熟悉、深入吉文化,调动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吉文化的恩泽,接受吉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2,传承“吉文化”,文明校园实践行。倾心打造“吉文化”是我们每个“吉小”人的心愿。通过对“吉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说吉语(学会交往:说文明的话),办吉事(学会做事: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过吉日(学会生活: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做吉人(学会做人:做善良、有才德的人)。每年我校都开展“吉少年”的评比活动,两年来共评校“吉少年”53名,班级“吉少年”66名。
学生通过践行“吉文化”,提升自我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质,进而形成自我追求、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人格,使吉林街小学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沃土。
3,凸显“吉文化”,快乐校园实践行。为了让“吉文化”能有序、充分地贯穿于学校教学中,学校大力打造“吉文化”校本课程。此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学校的人文历史传统、学校的特色等开发的课程,引导师生从“吉文化”中吸取营养,学做“吉”人。
我校现已编纂完成的“吉文化”校本课程内容分为:吉文化简介、起源、分类简述、四灵吉、语言吉、动物吉、植物吉、生肖吉、姓氏吉、节庆吉、文字吉、数字吉、行为吉、节令吉。学校专门安排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由班主任亲自执教落实教学。
“吉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我校课程资源,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通过欣赏“吉文化”,拥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吉文化”的成效
随着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随着“吉文化”的建设,我们逐渐看到:美丽的校园,张扬着同学的个性;育人的园地,寄托着教师最美的愿望;歌声满校园,唱响奋进的乐章;丹青书艺飘荡着墨香。迎着初升的太阳,胸怀灿烂的理想,吉小的素质教育之树在师生们的精心呵护下已结出丰硕的果实,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全面发展、特色教育带来的快乐和诗情画意,“吉文化”之根在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心中已深深植入。
在“吉文化”的影响下,师生们不断取得各种优异成绩,本学年,我校有8名教师在全国、省、市课堂教学比赛课中获一等奖,上千名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市办学水平评估先进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市《科学》课实验室建设基地校、市绿色学校、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市体育快乐园地先进学校、市中小学德育“六有”创新建设先进学校、市示范家长学校、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集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