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什么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围绕这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开展过深刻的讨论。本文在选取其中四种较具代表性的理论的基础上,深刻探讨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形象。
【关键词】:教育;道德;社会目的;日常生活
1.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者的形象的定义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认可。而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从古至今,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的关注,本文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四大视角,对“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者”形象进行分析和梳理。
1.1 认知视角:以彼得斯为代表
彼得斯认为,认知条件(知识)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首要标准。这个条件“从三个方面进入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概念,即知识或理论上理解的深度,在全面发展和”认知观点“中所包含的知识的广度,以及‘善的知识’”。具体来说,这种受过教育的人拥有三个独特的地方,即三个标准。
一,价值标准:“受过教育的人”应该生活地有价值。
二,知识标准:“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知识而非技能,还必须能够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
三,“受过教育的人”所具备的知识拥有一定的广度。
1.2 伦理视角:以怀特为代表
怀特颠覆了彼得斯的观点,主张将美德置于“受过教育的人”的概念的中心。他说:“知识是美德的必要前提,而知识本身不是目的。”知识只是众多“自身目的”之一。从伦理视角来看,“受过教育的人”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受过教育的人”必定要掌握有关“自身目的”及其实现“手段”与可能“障碍”的知识。
二,“受过教育的人”应该不只是关注自己的幸福,更是关心他人乃至全社会福祉的人。
三,“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一个道德上自主的人。
1.3 性别视角:以马丁为代表
以马丁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则更为激进。马丁认为,彼得斯体现出的是“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的视角、品质和经验。因此,他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体现如下特征。
一,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一个“完整人”。
二,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懂得“3Rs”和“3Cs”的人。“3Rs”是指读、写、算。这是一种以心智的发展为核心,赞赏离职的美德和成就的教育形式。“3Cs”是指关心、关注、联系。这些品质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衍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参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繁衍过程的人。
1.4 社会历史视角:以德鲁克、鲍斯玛为代表
德鲁克、鲍斯玛等学者从社会历史视角出发,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可以而且可能是普遍的,但是这种普遍性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或调整的。
一,从历史来看,“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是不断变化与调整的。
二,就当代社会而言,“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是普遍的。
三,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需要成为一个有能力懂得专业知识的人。
2. 受过“道德教育”的人与“社会目的教育”的人的形象
2.1 一个受过道德教育的人的形象
2.1.1 拥有道德观念
观念是行动背后的思想底蕴,是支配人行为的基础。行为很容易改变,但观念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行善要知善,如果连什么是善都不知道,就无法去行善,这是成为有道德的人呢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道德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道德观念时,才具有了道德性。
2.1.2 具有道德能力
人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对社会有所创造和贡献,为所处时代的道德更新而努力,补充其不足,发扬其精粹。只有个人的追求,才构成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的道德才能不断进步。
2.1.3 尊重道德多元化
一个真正在道德上接受过教育的人應当意识到如今的到道德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道德取向不一,甚至相反,但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人们能够和谐相处,顺利生活,促使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同文化间的碰撞频率加快,道德上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一个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能够认识到全人类的道德有着“大同小异”,有痛处才能有交流的可能性,有异处才能使其道德之所以成为其道德。与其他民族交流时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公正、平等、客观地对待与己相异甚至有冲突的道德文化而不怀偏见,不把自己的善恶观点强加于人,拥有宽容与尊重,有协和万邦的精神,能够对人类的共同幸福做出贡献。
2.2 一个受过社会目的教育的人的形象
2.2.1 具有经济商业头脑
从古至今,无论朝代年岁如何变迁,整个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都在利用各种方式发展经济。在这样的现状下,一个受过社会目的教育的人必定深刻看到经济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因此,一个在社会教育熏陶下的人必定具有经济头脑。
2.2.2 遵纪守法,热爱社会
除了经济因素,对于社会人来讲,整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分工,遵纪守法,热爱社会。因此,一个受过社会目的教育的人必定是竭力维护整个社会发展,稳定进步,遵纪守法,热爱社会。
2.2.3 学会学习
接受过社会目的教育的人应该深刻意识到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因此,学会学习对于现在社会来讲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会学习意味着传统学习状态的改变,即由被动接受性、机械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意味着由书本的、记诵的学习转向体验式、思考式学习,由集体性、统一性学习为中心转向个体化、灵活化学习为中心等。
3.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和“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区别
我们在讨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形象时,应当注意看到真正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最大区别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归纳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形象。在这里,笔者认为生活经验和教育是最大的易混点。
一,生活经验一旦达到某种程度后就不会再提高了,而受过教育的人能够进行过渡学习。
二,生活经验给予我们感性,教育给予我们理性。
三,生活经验让我们适应环境,享受生活;教育让我们洞悉生活,创新生活。
4. 总结
整个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人们对于什么人是“受过教育的”的看法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狭隘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接受过教育指的就是学校的知识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单单是指学校知识教育,还包括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除此之外,从道德方面来讲,践行道德的形式不断改变,因而对于“受过教育的人”的标准液不断创新,社会目的亦是如此。所以,“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是不断发展的,是一个永恒发展性概念。
综上所述,一个“受教育的人”的形象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道德的需要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不能用单一狭隘的眼光去评判。同时,我们要根据这种形象的内在标准去要求自己和制定未来教育方式,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程亮.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的观点及其批评.教育学报[J]. 2012.
[2]丁学玲.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一种多维视角的考察.基础教育[J].2013.05.
[3]颜培红.论一个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J].2000.5.
[4]初萌.什么是教育——分析教育哲学家彼得斯的观点及评述.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J].2013.4.
[5]肖川.受过教育的人.教育前沿[J].2006.6.
[6]马卫平;范运祥.受过良好体育教育人的形象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9.12
[7]杨艳.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基础教育[J].2008.4.
【关键词】:教育;道德;社会目的;日常生活
1.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者的形象的定义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认可。而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从古至今,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的关注,本文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四大视角,对“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者”形象进行分析和梳理。
1.1 认知视角:以彼得斯为代表
彼得斯认为,认知条件(知识)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首要标准。这个条件“从三个方面进入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概念,即知识或理论上理解的深度,在全面发展和”认知观点“中所包含的知识的广度,以及‘善的知识’”。具体来说,这种受过教育的人拥有三个独特的地方,即三个标准。
一,价值标准:“受过教育的人”应该生活地有价值。
二,知识标准:“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知识而非技能,还必须能够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
三,“受过教育的人”所具备的知识拥有一定的广度。
1.2 伦理视角:以怀特为代表
怀特颠覆了彼得斯的观点,主张将美德置于“受过教育的人”的概念的中心。他说:“知识是美德的必要前提,而知识本身不是目的。”知识只是众多“自身目的”之一。从伦理视角来看,“受过教育的人”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受过教育的人”必定要掌握有关“自身目的”及其实现“手段”与可能“障碍”的知识。
二,“受过教育的人”应该不只是关注自己的幸福,更是关心他人乃至全社会福祉的人。
三,“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一个道德上自主的人。
1.3 性别视角:以马丁为代表
以马丁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则更为激进。马丁认为,彼得斯体现出的是“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的视角、品质和经验。因此,他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体现如下特征。
一,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一个“完整人”。
二,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懂得“3Rs”和“3Cs”的人。“3Rs”是指读、写、算。这是一种以心智的发展为核心,赞赏离职的美德和成就的教育形式。“3Cs”是指关心、关注、联系。这些品质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衍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参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繁衍过程的人。
1.4 社会历史视角:以德鲁克、鲍斯玛为代表
德鲁克、鲍斯玛等学者从社会历史视角出发,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可以而且可能是普遍的,但是这种普遍性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或调整的。
一,从历史来看,“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是不断变化与调整的。
二,就当代社会而言,“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是普遍的。
三,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需要成为一个有能力懂得专业知识的人。
2. 受过“道德教育”的人与“社会目的教育”的人的形象
2.1 一个受过道德教育的人的形象
2.1.1 拥有道德观念
观念是行动背后的思想底蕴,是支配人行为的基础。行为很容易改变,但观念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行善要知善,如果连什么是善都不知道,就无法去行善,这是成为有道德的人呢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道德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道德观念时,才具有了道德性。
2.1.2 具有道德能力
人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对社会有所创造和贡献,为所处时代的道德更新而努力,补充其不足,发扬其精粹。只有个人的追求,才构成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的道德才能不断进步。
2.1.3 尊重道德多元化
一个真正在道德上接受过教育的人應当意识到如今的到道德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道德取向不一,甚至相反,但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人们能够和谐相处,顺利生活,促使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同文化间的碰撞频率加快,道德上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一个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能够认识到全人类的道德有着“大同小异”,有痛处才能有交流的可能性,有异处才能使其道德之所以成为其道德。与其他民族交流时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公正、平等、客观地对待与己相异甚至有冲突的道德文化而不怀偏见,不把自己的善恶观点强加于人,拥有宽容与尊重,有协和万邦的精神,能够对人类的共同幸福做出贡献。
2.2 一个受过社会目的教育的人的形象
2.2.1 具有经济商业头脑
从古至今,无论朝代年岁如何变迁,整个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都在利用各种方式发展经济。在这样的现状下,一个受过社会目的教育的人必定深刻看到经济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因此,一个在社会教育熏陶下的人必定具有经济头脑。
2.2.2 遵纪守法,热爱社会
除了经济因素,对于社会人来讲,整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分工,遵纪守法,热爱社会。因此,一个受过社会目的教育的人必定是竭力维护整个社会发展,稳定进步,遵纪守法,热爱社会。
2.2.3 学会学习
接受过社会目的教育的人应该深刻意识到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因此,学会学习对于现在社会来讲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会学习意味着传统学习状态的改变,即由被动接受性、机械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意味着由书本的、记诵的学习转向体验式、思考式学习,由集体性、统一性学习为中心转向个体化、灵活化学习为中心等。
3.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和“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区别
我们在讨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形象时,应当注意看到真正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最大区别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归纳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形象。在这里,笔者认为生活经验和教育是最大的易混点。
一,生活经验一旦达到某种程度后就不会再提高了,而受过教育的人能够进行过渡学习。
二,生活经验给予我们感性,教育给予我们理性。
三,生活经验让我们适应环境,享受生活;教育让我们洞悉生活,创新生活。
4. 总结
整个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人们对于什么人是“受过教育的”的看法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狭隘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接受过教育指的就是学校的知识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单单是指学校知识教育,还包括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除此之外,从道德方面来讲,践行道德的形式不断改变,因而对于“受过教育的人”的标准液不断创新,社会目的亦是如此。所以,“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是不断发展的,是一个永恒发展性概念。
综上所述,一个“受教育的人”的形象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道德的需要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不能用单一狭隘的眼光去评判。同时,我们要根据这种形象的内在标准去要求自己和制定未来教育方式,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程亮.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的观点及其批评.教育学报[J]. 2012.
[2]丁学玲.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一种多维视角的考察.基础教育[J].2013.05.
[3]颜培红.论一个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J].2000.5.
[4]初萌.什么是教育——分析教育哲学家彼得斯的观点及评述.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J].2013.4.
[5]肖川.受过教育的人.教育前沿[J].2006.6.
[6]马卫平;范运祥.受过良好体育教育人的形象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9.12
[7]杨艳.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基础教育[J].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