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随即产生并凭借其灵活的信用额度、快速便捷的借贷方式与低借贷门槛迅速融入消费者的生活。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结合当前互联网经济兴起以及校园贷的形式,对大学生互联网贷款消费行为展开实证研究。
关键词:蚂蚁花呗;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对“蚂蚁花呗”的认知与使用现状
(一)大学生对“蚂蚁花呗”的认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为样本采集地,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0份,回收率为93.3%,主要从在校大学生对于蚂蚁花呗的认知、态度、使用情况、心理预期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总的来说,“蚂蚁花呗”在西南石油大学在校大学生中的认知度普遍较高,且在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中认知度均在90%以上,其中大二学生对其认知度高达100%,且89.35%的大学生表示了解“蚂蚁花呗”的使用功能。数据说明“蚂蚁花呗”自2015年4月上线至今,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取得了普遍较高的认知。
(二)大学生对“蚂蚁花呗”的使用情况
据调查问卷结果的数据显示,正在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中,“花呗”额度在1000-1999元、2000-2999元和3000-3999元的学生分别占33.02%、36.79%和20.75%,而额度在4000元以上的学生只占9.43%,说明正在使用“花呗”的大学生所拥有的“花呗额度”主要在3000元以内,总体处于中下水平。与此同时,有45.28%的大学生表示经常或非常频繁的使用“花呗”,此数据说明正在使用“花呗”的大学生已经对其产生了较高的依赖度。
从大学生使用“花呗”的主要用途来看,用户比例最高的服装、日用品、食品餐饮等生活类消费,分别占比58.49%,52.83%和48.11%,同时,大学生使用“花呗”用于娱乐消费的比例高达43.3%,说明随着娱乐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游戏购买、充值以及线下娱乐消费都为“花呗”提供了拓展业务空间。通过数据统计发现,绝大多数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是因为“花呗”使用方便、门槛低、利于资金周转。
经调查,我们发现有48.7%的大学生曾使用过“花呗分期”功能,且使用的原因主要是“花呗分期”利率低、商家免息或可以提前消费。与此同时,仅有12.26%的大学生会频繁的使用还款分期功能,而且有68.87%的大学生可以将月均欠款额度控制在500元以内,说明大多数正在使用“花呗”的大学生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超前消费行为的,且可以做到按时还款。
二、使用现状的原因
(一)“不充足资金的消费支付粘性”理论
大学生资金相对不充分,所以很多大学生愿意把钱放在支付宝里“薅羊毛”,然后利用相应“信用账期”进行超前消费。在这种驱动下,大学生会更在意超前消费的“账期成本”以及可超前消费的额度。而“芝麻信用”的存在,默许消费额度与使用频率以及信用状况相关,加上商家各种宣传优惠,消费者为提高信用额度,不断增加对“花呗”的粘性。
(二)相比较信用卡,“花呗”开通简单快捷
银行系统办理信用卡信用审核复杂,大多数银行一般不面向无收入的学生进行信用卡的办理。只有少部分银行推出“学生卡”,且额度较低,还需要提供父母担保证明。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认为银行系统过于严肃庄重,不够亲民,没有渠道且不愿去银行办理信用卡。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使用信用卡可能会对自己征信产生影响。
三、 “蚂蚁花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诱导冲动消费
由于“花呗额度”灵活,通过多使用“花呗”或支付宝相关理财产品便可以轻松提升信贷额度,当大学生想要消费的产品超过了生活费所能支持的范围,通过“蚂蚁花呗”超前消费可以获得满足感又不用增加当下经济负担。此时,大学生便会选择超前消费来获得满足感。
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的自我管控能力不够完善,如果不加以控制或正确引导,部分大学生会沉迷于当下通过购物所带来的快感,而还款问题理所应当的被抛掷脑后,长此以往会导致冲动消费行为增加,大学生会因此忽略许多商品的实用性与性价比,变相为自己的生活带来负担。
(二)形成习惯性透支消费
大学生较容易接受和挑战新鲜事物,且消费观也比较开放,但是大学生虽拥有了自主支配资金的权利,却缺乏稳定、独立的经济收入来源。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只有31.13%的大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兼职收入来偿还“花呗欠款”的,因此当大学生的消费冲动与经济状况无法平衡时,“蚂蚁花呗”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完美的信贷途径。“活在当下”的心理暗示大學生进行超前消费,长此以往,部分大学生便会形成习惯性透支消费行为。
(三)不利于大学生理财计划培养
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费都会有一个较为粗略的规划,但是当大学生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之后往往会通过“花呗借贷”打破原有规划。且由于理财意识的欠缺,大学生往往会忽略一些后期的还款规划,下个月生活费通常为还款资金的最大来源,所以当本月使用“花呗”的同时下个月的理财规划也被打破,因此形成“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建议
大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理财意识较为单薄。因此应该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并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尽量避免攀比心理、从众心理,避免跟风消费和冲动消费。同时当代大学生应坚持为自己每月拥有的可支配资金做出理财规划,做出消费预算和超出预算的相关应对措施,学会合理管理资金。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一定要增强网络信贷消费的风险防范意识,认清过度使用信用消费的严峻后果,严格把控住网络信用消费的度,同时也要严谨采取应对措施,当还款额度超过自己所在能力时要及时与老师、家人、朋友沟通,切忌一时慌乱掉入“网络套现”的陷阱。
参考文献
[1]王岚,田泽华,肖萌,芦敏,姚梦琦.哈尔滨市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现状研究[J].中国商论,2019(17):216-217.
[2]王思铭,杨静,乔苒洁,王兆淳.基于“蚂蚁花呗”等网络信贷支付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19(05):125-127.
[3]彭志浩,杨珂,许子萌.“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武汉市7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2):46-50.
关键词:蚂蚁花呗;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对“蚂蚁花呗”的认知与使用现状
(一)大学生对“蚂蚁花呗”的认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为样本采集地,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0份,回收率为93.3%,主要从在校大学生对于蚂蚁花呗的认知、态度、使用情况、心理预期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总的来说,“蚂蚁花呗”在西南石油大学在校大学生中的认知度普遍较高,且在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中认知度均在90%以上,其中大二学生对其认知度高达100%,且89.35%的大学生表示了解“蚂蚁花呗”的使用功能。数据说明“蚂蚁花呗”自2015年4月上线至今,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取得了普遍较高的认知。
(二)大学生对“蚂蚁花呗”的使用情况
据调查问卷结果的数据显示,正在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中,“花呗”额度在1000-1999元、2000-2999元和3000-3999元的学生分别占33.02%、36.79%和20.75%,而额度在4000元以上的学生只占9.43%,说明正在使用“花呗”的大学生所拥有的“花呗额度”主要在3000元以内,总体处于中下水平。与此同时,有45.28%的大学生表示经常或非常频繁的使用“花呗”,此数据说明正在使用“花呗”的大学生已经对其产生了较高的依赖度。
从大学生使用“花呗”的主要用途来看,用户比例最高的服装、日用品、食品餐饮等生活类消费,分别占比58.49%,52.83%和48.11%,同时,大学生使用“花呗”用于娱乐消费的比例高达43.3%,说明随着娱乐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游戏购买、充值以及线下娱乐消费都为“花呗”提供了拓展业务空间。通过数据统计发现,绝大多数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是因为“花呗”使用方便、门槛低、利于资金周转。
经调查,我们发现有48.7%的大学生曾使用过“花呗分期”功能,且使用的原因主要是“花呗分期”利率低、商家免息或可以提前消费。与此同时,仅有12.26%的大学生会频繁的使用还款分期功能,而且有68.87%的大学生可以将月均欠款额度控制在500元以内,说明大多数正在使用“花呗”的大学生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超前消费行为的,且可以做到按时还款。
二、使用现状的原因
(一)“不充足资金的消费支付粘性”理论
大学生资金相对不充分,所以很多大学生愿意把钱放在支付宝里“薅羊毛”,然后利用相应“信用账期”进行超前消费。在这种驱动下,大学生会更在意超前消费的“账期成本”以及可超前消费的额度。而“芝麻信用”的存在,默许消费额度与使用频率以及信用状况相关,加上商家各种宣传优惠,消费者为提高信用额度,不断增加对“花呗”的粘性。
(二)相比较信用卡,“花呗”开通简单快捷
银行系统办理信用卡信用审核复杂,大多数银行一般不面向无收入的学生进行信用卡的办理。只有少部分银行推出“学生卡”,且额度较低,还需要提供父母担保证明。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认为银行系统过于严肃庄重,不够亲民,没有渠道且不愿去银行办理信用卡。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使用信用卡可能会对自己征信产生影响。
三、 “蚂蚁花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诱导冲动消费
由于“花呗额度”灵活,通过多使用“花呗”或支付宝相关理财产品便可以轻松提升信贷额度,当大学生想要消费的产品超过了生活费所能支持的范围,通过“蚂蚁花呗”超前消费可以获得满足感又不用增加当下经济负担。此时,大学生便会选择超前消费来获得满足感。
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的自我管控能力不够完善,如果不加以控制或正确引导,部分大学生会沉迷于当下通过购物所带来的快感,而还款问题理所应当的被抛掷脑后,长此以往会导致冲动消费行为增加,大学生会因此忽略许多商品的实用性与性价比,变相为自己的生活带来负担。
(二)形成习惯性透支消费
大学生较容易接受和挑战新鲜事物,且消费观也比较开放,但是大学生虽拥有了自主支配资金的权利,却缺乏稳定、独立的经济收入来源。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只有31.13%的大学生是通过自己的兼职收入来偿还“花呗欠款”的,因此当大学生的消费冲动与经济状况无法平衡时,“蚂蚁花呗”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完美的信贷途径。“活在当下”的心理暗示大學生进行超前消费,长此以往,部分大学生便会形成习惯性透支消费行为。
(三)不利于大学生理财计划培养
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费都会有一个较为粗略的规划,但是当大学生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之后往往会通过“花呗借贷”打破原有规划。且由于理财意识的欠缺,大学生往往会忽略一些后期的还款规划,下个月生活费通常为还款资金的最大来源,所以当本月使用“花呗”的同时下个月的理财规划也被打破,因此形成“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建议
大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理财意识较为单薄。因此应该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并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尽量避免攀比心理、从众心理,避免跟风消费和冲动消费。同时当代大学生应坚持为自己每月拥有的可支配资金做出理财规划,做出消费预算和超出预算的相关应对措施,学会合理管理资金。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一定要增强网络信贷消费的风险防范意识,认清过度使用信用消费的严峻后果,严格把控住网络信用消费的度,同时也要严谨采取应对措施,当还款额度超过自己所在能力时要及时与老师、家人、朋友沟通,切忌一时慌乱掉入“网络套现”的陷阱。
参考文献
[1]王岚,田泽华,肖萌,芦敏,姚梦琦.哈尔滨市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现状研究[J].中国商论,2019(17):216-217.
[2]王思铭,杨静,乔苒洁,王兆淳.基于“蚂蚁花呗”等网络信贷支付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19(05):125-127.
[3]彭志浩,杨珂,许子萌.“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武汉市7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2):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