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是素质教育的真谛,要正确的处理好主客体关系 ,实现物理教学的优化,最终到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手能力,达到育才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实验,思维能力,思维定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自然科学的主要学科——物理来说,应是责无旁贷,应为祖国的科技创新培养大批合格的生力军。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从类似实验看发散思维的培养
有些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受类似实验现象的影响,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深入分析,而形成的错误认识。例如:把一木块直立在小车上,使小车与木块一起沿水平作面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问木块是否倾倒?如果会,倾倒的方向如何?试分析之。有些学生回答会先前倾倒。理由是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倾倒时,木块上部因惯性仍在运动,而下部因摩擦而静止,所以向前倾倒。——这显然是受类似初中惯性实验的影响。有的学生回答不会倾倒。理由是:若小车底板光滑,小车与木块无摩擦力,木块上下两端因惯性而一起向前匀速运动,故不会倾倒。——这显然是受高一另一类惯性实验结果(表面光滑)的影响。其实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是只做里表面认识,没有深入思考。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之大。其实木块倾倒与不倾倒与木块的几何尺寸及木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试验决不能视为一种孤立的过程或事件,而是与思维相关的。实验课要有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珍惜学生实验时的“闪光点”。
2、鼓励学生对问题的合理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来验证,培养直觉思维。既使学生的猜测是错误的,也应积极予以鼓。
3、加强对学生应变能力的训练,老师对实验内容提一些新的变化,让学生再实验,看结果又如何。
4、要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自己“发现”规律。可以使学生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受到科学实验的熏陶。这类实验比较复杂、困难,教师要首先就实验的目的,研究的对象,使用的仪器及观测什么现象,记录哪些数据,控制条件,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一些列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做完一个探索性实验都有所收获,得到教益。正如爱恩斯坦所说:“科学的创造性精神的活动的开展,需要不断地争取两类自由,即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自由”,任何一种实验都对学生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原理等都有帮助,但是,是否可以引入教学,关键是看其能否有益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验内容要精心挑选,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法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在屋里实验中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这些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中国传统物理教学方法是严谨认真、按部就班的,与国外相比缺少了渗透性与跳跃性。因此,这就需要更新观念与驾驭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同时,物理教学还要把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转变,从理论知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基础上,又提高了相应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做好学校内的教学任务外,还应秉承“走出去”的方针,带领学生更多的贴近自然、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主动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孔成像时,通过令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实验仪器,让学生能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体验这些现象。总之,转变教育理念,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国外教育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了美国教育重学习过程,给学生想象空间,少有束缚。这一点正是我国教育所缺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来都有一个思维的过程,如:用白纸和黑纸分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的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相同条件下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通过观察、思考,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把握一定的程序,他就能够自主地学习。至于方法,无论做任何事情,讲究方法,方法对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教育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学法的少,像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尝试法、导学法等学法是值得提倡的。其实,过程与方法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罢了,现在课标明确地、郑重其事地提出来了。我们的物理老师不仅要关注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过程教学;不仅要研究教的方法,更要研究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素质教育的真谛。
总之,在现代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正确的处理好主客体关系,有机结合教学关系,实现物理教学的优化,最终到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手能力,达到育才育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 【M】教育出版社 2008、9、第108页
【2】朱一新 1N水能产生几牛浮力 【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9、8、5第6页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实验,思维能力,思维定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自然科学的主要学科——物理来说,应是责无旁贷,应为祖国的科技创新培养大批合格的生力军。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从类似实验看发散思维的培养
有些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受类似实验现象的影响,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深入分析,而形成的错误认识。例如:把一木块直立在小车上,使小车与木块一起沿水平作面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问木块是否倾倒?如果会,倾倒的方向如何?试分析之。有些学生回答会先前倾倒。理由是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倾倒时,木块上部因惯性仍在运动,而下部因摩擦而静止,所以向前倾倒。——这显然是受类似初中惯性实验的影响。有的学生回答不会倾倒。理由是:若小车底板光滑,小车与木块无摩擦力,木块上下两端因惯性而一起向前匀速运动,故不会倾倒。——这显然是受高一另一类惯性实验结果(表面光滑)的影响。其实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是只做里表面认识,没有深入思考。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之大。其实木块倾倒与不倾倒与木块的几何尺寸及木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试验决不能视为一种孤立的过程或事件,而是与思维相关的。实验课要有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珍惜学生实验时的“闪光点”。
2、鼓励学生对问题的合理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来验证,培养直觉思维。既使学生的猜测是错误的,也应积极予以鼓。
3、加强对学生应变能力的训练,老师对实验内容提一些新的变化,让学生再实验,看结果又如何。
4、要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自己“发现”规律。可以使学生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受到科学实验的熏陶。这类实验比较复杂、困难,教师要首先就实验的目的,研究的对象,使用的仪器及观测什么现象,记录哪些数据,控制条件,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一些列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做完一个探索性实验都有所收获,得到教益。正如爱恩斯坦所说:“科学的创造性精神的活动的开展,需要不断地争取两类自由,即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自由”,任何一种实验都对学生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原理等都有帮助,但是,是否可以引入教学,关键是看其能否有益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验内容要精心挑选,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法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在屋里实验中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这些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中国传统物理教学方法是严谨认真、按部就班的,与国外相比缺少了渗透性与跳跃性。因此,这就需要更新观念与驾驭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同时,物理教学还要把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转变,从理论知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的基础上,又提高了相应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做好学校内的教学任务外,还应秉承“走出去”的方针,带领学生更多的贴近自然、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主动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孔成像时,通过令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实验仪器,让学生能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体验这些现象。总之,转变教育理念,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国外教育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了美国教育重学习过程,给学生想象空间,少有束缚。这一点正是我国教育所缺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来都有一个思维的过程,如:用白纸和黑纸分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的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相同条件下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通过观察、思考,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把握一定的程序,他就能够自主地学习。至于方法,无论做任何事情,讲究方法,方法对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教育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学法的少,像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尝试法、导学法等学法是值得提倡的。其实,过程与方法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罢了,现在课标明确地、郑重其事地提出来了。我们的物理老师不仅要关注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过程教学;不仅要研究教的方法,更要研究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素质教育的真谛。
总之,在现代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正确的处理好主客体关系,有机结合教学关系,实现物理教学的优化,最终到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手能力,达到育才育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美国 【M】教育出版社 2008、9、第108页
【2】朱一新 1N水能产生几牛浮力 【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9、8、5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