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告别“小政府”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各国政府对危机的应对,又一次引发了在市场体制中政府的功能及其与市场的边界的争议。这是经济学长期争议的一个经典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制度安排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核心问题。
  学术上的争议、制度上的安排和政策上的选择,简言之是“大政府”和“小政府”两种主张。前者主张增加债务和税收扩大政府财政预算,以加大对市场干预的力度,实施转移支付和提供福利改善收入分配产生的贫富差距;后者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鼓励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
  从理念上讲,这两种主张反映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应对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与支持经济长期增长、公平和效率、消费者和生产者(企业)希望获得的福利和所应有的自由认识和偏好差异。在现代市场体制国家中,这个争议是在一定共识基础上两种主张之间均衡点的摆动,而不是相互替代或相互颠覆的两种制度安排。这些共识主要表现为:
  一是自由市场的供求形成均衡价格,并由此引导资源的配置;二是政府的主要功能是:维护法治和市场秩序、保护产权、提供公共产品和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平抑经济周波、通过税收实施二次分配以改善收入差距和社会公平;三是市场本身不是完美的,会出现“市场失灵”,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但应警惕“政府失灵”,应“慎用看得见的手”。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政府应对政策的争议中,主流观点是向“大政府”方向偏移。但这种偏移并不意味着从此告别“小政府”,也没有颠覆社会对政府功能的共识。中国处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后期,现代市场体制的建设仍有一段路要走。因而当下中国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议,与已建立起市场体制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
  争议的实质是经济制度的选择,即是继续坚持持续了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还是要寻求一个替代现代市场体制的不同模式?中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是市场化改革所产生的,还是市场化改革遇到瓶颈、甚至倒退的结果?中国目前形成的政府主导经济模式是已完成了使命的过渡性的制度安排,还是需要强化的制度创新?
  市场体制从经济学看是一个“事后帕累托效应”,即自由价格体系引导的供求会产生失衡,从失衡到新的均衡会伴随经济波动、企业破产和失业;从社会公正、正义来看,尽管可以通过政府二次分配使之改善,但贫富差距的问题是内生的。面对经济上的问题,民主政体在应对中会受到选票、党派之争的掣肘而损失效率或做出过度的反应。
  现代民主政体、市场体制是一个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次优制度安排。由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完美的制度只是一种理想或乌托邦,制度建立和选择的核心是它的学习、制衡和纠错功能。
  在历史上,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曾尝试过寻求对现代市场体制的替代方案,其中最典型的,一是前苏联时期的列宁—斯大林模式,在上世纪30年代,在这个体制下前苏联经济得以高速发展,而西方国家则陷入了大萧条,由此引发了经济学界的一场大争论;二是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发展主义政府”模式,曾创造了日本和东亚经济的奇迹,引发了关于经济体制的又一场争论。
  历史最终宣告了这两种体制的失败,因前者是一个封闭、僵化,以个人权利、自由为代价的富国强兵之路;后者则导致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官商勾结。这表明,现代民主政体和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改善,但它仍具生命力,人类尚未找到替代它的体制。
  中国的改革、开放终止了计划体制,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使中国经济走出濒临崩溃的边缘,步入高速增长的轨道。在转型初期由于市场不发育,需要政府推动,导致采用了类似日本的东亚模式,即政府主导经济。
  当前中国的问题是这种模式的使命已完成,应克服特殊利益集团的掣肘,从中脱嵌、转换政府职能,完成市场化改革。而政府职能转换的核心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转向建立法治、提供公共产品为中心的政府;从以政府主导经济体制转向市场主导、政府调节的体制。
  作者为博源基金会理事长、招商局集团和招商银行前董事长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24日,伊朗军队在海湾地区石油运输要道霍尔木兹海峡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这场代号为“守卫90”的演习覆盖了从阿曼湾到亚丁湾的广阔水域。伊朗海军司令萨亚里12月22日高调声称,伊朗有能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不少美欧国家媒体认为这场军事演习大大增加了美伊军事冲突的风险。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基地就在巴林,其活动范围与伊朗海军高度重合。12月2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
期刊
2011年岁末,来自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的一条消息颇令人意外。12月26日,该中心公布了最新年度全球经济体排名,巴西的经济规模首次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六。   而早在2011年2月14日,日本公布其2010年GDP为54742亿美元,少于中国的58786亿美元,正式交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可以说在2011年,世界经济格局中传统的南北国家分界遭遇颠覆性挑战。较之经济规模的消长,
期刊
冷战时期,苏联、东欧集团虽属社会主义国家,但并非铁板一块。一个奇特的现象是,东欧集团中不愿听命于苏联统治的国家,其最高领袖往往都是大权独揽的独裁者,如南斯拉夫的铁托、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苏联可以断然出兵镇压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却似乎对南、罗等国的独立自主无可奈何。  这些国家的最高领袖都具有个人威权,实行的都是国家社会主义。尽管与苏联相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在经济、政治与外交政
期刊
养老金是老年居民日常开支的现金流,需要安全、稳定、保值和支持生存性。在人们退休之前,养老金是一种被锁定至退休之后使用的专门储蓄,其中一部分需要投入市场,通过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应该看到,养老基金入市不是冒险和投机,而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进步和挑战,体现为三个必要性和四个必要条件。     入市投资大势所趋  第一个必要性是促进企业创新与社会进步。    从工业化的“土地、资
期刊
欧元区家族成员正忿忿不平地指责各方,每个成员国皆认为,为了解决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棘手危机,已做了超乎本分的事。世界希望它们团结努力,它们彼此之间也需要互相勉励,但看来它们都不太能听得进去。   这场政策纷争带给投资者的启示,是从现在到未来不知何时,主权债支付风险溢价是件合理的事。过去,主权债支付风险溢价是新兴国家特有的现象,现在也可能在发达国家出现。  近几年显而易见的是,金融市场及社会不再受债
期刊
2011年12月19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和朝鲜国家电视台发布消息称,执政17年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于12月17日逝世于出巡的火车上, 结束了他强势领导的一生。   尽管金正日健康不佳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但突如其来的死讯还是令世界各国感到震惊。出差在外的朝鲜人被告知尽速回国,北京、沈阳和丹东口岸的中朝交通立刻变得繁忙起来;各国情报机构和智库急于分析朝鲜内部情况;
期刊
2011年11月13日,深秋周日的晨光透过佐治亚州平原镇马勒纳瑟浸信会教堂的彩色玻璃窗,照在讲道者身上。教堂左右两侧正襟危坐的特勤人员,让人意识到这位讲道者的特殊身份——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  近30年来,只要没有出行安排,卸任后的卡特每周日都在这里与教友分享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在历任美国总统中,卡特对政治生活中道德因素的重视是不多见的。“一个国家之所以有权威和影响,是因为道德因素,而不
期刊
2011年底,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俄罗斯,不仅仅因为那里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普京的示威游行,也因为整整20年前,那里发生了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20年过去了,人们至今仍然充满了疑问与困惑:拥有1800万党员的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了74年的国家,为什么突然间就轰然倒塌?   中国曾
期刊
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事故的惨状仍历历在目。但调查结果迟迟未公布于众。  尽管多位事故调查专家组专家表示,动车事故的书面调查报告已于9月完成。按照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最迟至11月30日,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就应公布调查报告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但这一天,相关部门没有发出只字片语。  《财经》记者通过数月调查,试图对“7·23”动车事故
期刊
当前的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当发达国家一个接一个地面临危机与衰退时,中国经济过去十年平均增长10%, 2011年保持9%以上的增长也基本已成定局。   初步估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42%来自于中国。这个比率在2012年可能上升至44%。以一国之力担负起全球经济增长接近一半的分量,这样的情况在世界经济史上很少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中国经济脱胎换骨   和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