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例简析
例1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解析】 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像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答题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歌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时,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抓住诗中的意象或词语进行分析。
例2 (2005年全国卷二,广西、黑龙江、吉林等地区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解析】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然而,诗人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呀。“抱膝灯前影伴身”正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白诗语言风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了解得比较多。高中语文第五册在比较杜甫和白居易诗歌风格异同中有“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的内容;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52页《唐诗简介》中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
强化训 练
一、基础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题目中“即兴”即“即景抒怀”之意,联系全诗看,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古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闻风”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诗人通过咏风,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这首诗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抒发的感情。
日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淮上鱼者
郑 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上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浦:河流入海处。
①诗的第一句是一个特写镜头,描写的是什么情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谈你对这首诗中描写渔家生活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前人评论“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精华之所在,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提高训练
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有人批评这首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遣怀
杜 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①掌中轻②。
十年一觉扬州梦③,赢得青楼薄名。
[注]①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②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③杜牧曾在扬州任幕僚,潦倒江湖,游戏秦楼楚馆,以酒为伴。
本诗第三句“十年一觉扬州梦”,“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古人论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个字来?
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此曲最大的特点是在于“熔铸点化”。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曲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纳凉
秦 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①诗中点明题意的一句是
②透过诗句的表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 题玄真子图
张元千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错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白鸟飞来”一句,生动地描述了_______。“浮家泛宅”指_______,这里进一步揭示了作者_______的性格。“醉眼冷看城市闹。”三句直抒作者_______的旷达情怀。
7.下面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山地春天的美景,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山行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挑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注]投:再酿之酒。醅:未滤过的重酿酒。
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闲”可以看作是本曲的“曲眼”,你同意吗?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因政治上遭受重大打击,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
这首词在写景方面堪称妙笔,试分析它妙在何处?对本词提示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与赏析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诗人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在扬州和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试联系前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人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请联系“千帆过”“万木春”,简要说明五六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六两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识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泛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①“天涯”句:此时与远离的亲人共望一轮明月。②竟夕:终夜。③不堪:不能。盈手:满手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五律《望月怀远》的亮点,诗人将无形的“怀远”的情感化成有形的文字,它给予我们怎样的审美愉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情不是空喊口号,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用清丽的语言着意刻画出男主角的形象,通过他的动作与想像来展露情怀。
①男主角有哪些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想念催生出怎样的想像?
想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以眼前“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等宜人之景,衬托诗人凄凉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的国家命运的叹惜关切之情。
2.答:同意。全篇紧紧围绕“闻风”二字进行艺术构思。首联颔联两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写入幌拂埃的也是风,是遐想;末句期望风至而寄思友之意。全篇实虚结合,诗人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活动,皆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
3.诗人通过咏风,以风喻人,托物言志,赞颂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这正是诗人写作本诗的旨趣所在。
4.单从字面上看,颈联上句是说欲渡浩渺的洞庭湖但没有渡船,下句说在圣明的时代痛感无所作为;尾联则借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一种出仕的渴望。总之,这二联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荐引)的忧愤不平之情。
5.意境:寂静、清冷、凄清、洁净。
情感: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
6.①老渔翁驾舟江上劳作的情景。 ②有艰辛的劳动,也有生活乐趣,随遇而安,自由自在。
7.同意。此句含有“败而不馁”之理,遇到失败要“包羞忍耻”,重整旗鼓,不能灰心丧气,要正确对待挫折,吸取教训。
二、提高训练
1.不同意。及时行乐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借饮酒来抒发政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愤世之意,以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
2.“十年”和“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3.“清”和“异”分别是第一、二句的诗眼。“清”字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不但写出了清溪的清澈,而且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使自然景观与心理感受融为一体;“异”状水色,不但写出了清溪之水的奇异,而且提领下文,展开诗篇,有力地烘托了诗歌的主题。
4.作者把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孤鹜”变成“寒雁”,由雁儿传书的想像又逼出“怎生”句,于是,单纯写景的一联名句,顿时变成了另一种思秋怀人的意境。简淡的笔墨中蕴含着复杂而隐微的情思。景中有人,静中有动,饶有诗情画意。
5.①携杖来追柳外凉。②诗人渴望远离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刻意追求理想中的清凉世界。
6.渔家生活的无穷乐趣。舟居。安于舟居漂泊的孤傲、清高的性格。希望宋代君王能知人善任,支持变法,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7.诗人没有用一般的客套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用山中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像,改变他的想法,达到“留客”目的。
三、挑战训练
1.“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流浪无依的感慨;“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的比喻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2.同意。本曲记叙了一次小宴会的场面,在宴会中没有达官贵人,有的只是情投意合的朋友;没有矫揉虚伪的做作,有的只是真诚热烈的情感。
3.同意。这首诗描写了秋夜之景,上联突出了秋夜的清幽寂静,下联描写了残叶“迎风尚有声”的景象,全诗没有一个情字,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却跃然纸上。
4.第一问:一二两句十四个字,由远而近,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描绘了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容量之大,甚为奇妙。三四两句,意境虽清新淡雅,但隐约透出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第二问,作者在被贬黄州后抑郁不得志、百无聊赖、自寻安慰,而又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中抒发出来的。
5.(1)用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太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诗人不免有生疏而怅惘的心情。(2)就五六两句诗整体看,诗人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出豁达的襟怀。(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1)诗人将“望月”而催生的深深的怀远之情,变成可读可感的诗句,承载了浓浓的情感,引发我们的思考,联想和想像品尝到美的滋味。(2)①因观月而生怀远之情;辗转反侧终夜难眠;灭烛,披衣与还寝。②将月光捧送恋人的奇想,又期望梦中约“佳期”。
例1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解析】 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像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答题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歌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时,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抓住诗中的意象或词语进行分析。
例2 (2005年全国卷二,广西、黑龙江、吉林等地区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解析】 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然而,诗人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呀。“抱膝灯前影伴身”正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白诗语言风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了解得比较多。高中语文第五册在比较杜甫和白居易诗歌风格异同中有“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的内容;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52页《唐诗简介》中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
强化训 练
一、基础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题目中“即兴”即“即景抒怀”之意,联系全诗看,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古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闻风”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诗人通过咏风,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这首诗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抒发的感情。
日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淮上鱼者
郑 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上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浦:河流入海处。
①诗的第一句是一个特写镜头,描写的是什么情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谈你对这首诗中描写渔家生活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前人评论“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精华之所在,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提高训练
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有人批评这首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遣怀
杜 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①掌中轻②。
十年一觉扬州梦③,赢得青楼薄名。
[注]①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②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③杜牧曾在扬州任幕僚,潦倒江湖,游戏秦楼楚馆,以酒为伴。
本诗第三句“十年一觉扬州梦”,“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古人论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个字来?
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此曲最大的特点是在于“熔铸点化”。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曲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纳凉
秦 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①诗中点明题意的一句是
②透过诗句的表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 题玄真子图
张元千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错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白鸟飞来”一句,生动地描述了_______。“浮家泛宅”指_______,这里进一步揭示了作者_______的性格。“醉眼冷看城市闹。”三句直抒作者_______的旷达情怀。
7.下面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山地春天的美景,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山行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挑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注]投:再酿之酒。醅:未滤过的重酿酒。
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闲”可以看作是本曲的“曲眼”,你同意吗?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因政治上遭受重大打击,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
这首词在写景方面堪称妙笔,试分析它妙在何处?对本词提示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与赏析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诗人被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在扬州和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酬答。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试联系前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人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请联系“千帆过”“万木春”,简要说明五六两句所表达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六两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识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泛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①“天涯”句:此时与远离的亲人共望一轮明月。②竟夕:终夜。③不堪:不能。盈手:满手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五律《望月怀远》的亮点,诗人将无形的“怀远”的情感化成有形的文字,它给予我们怎样的审美愉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情不是空喊口号,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用清丽的语言着意刻画出男主角的形象,通过他的动作与想像来展露情怀。
①男主角有哪些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想念催生出怎样的想像?
想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以眼前“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等宜人之景,衬托诗人凄凉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的国家命运的叹惜关切之情。
2.答:同意。全篇紧紧围绕“闻风”二字进行艺术构思。首联颔联两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写入幌拂埃的也是风,是遐想;末句期望风至而寄思友之意。全篇实虚结合,诗人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活动,皆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
3.诗人通过咏风,以风喻人,托物言志,赞颂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这正是诗人写作本诗的旨趣所在。
4.单从字面上看,颈联上句是说欲渡浩渺的洞庭湖但没有渡船,下句说在圣明的时代痛感无所作为;尾联则借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一种出仕的渴望。总之,这二联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荐引)的忧愤不平之情。
5.意境:寂静、清冷、凄清、洁净。
情感: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
6.①老渔翁驾舟江上劳作的情景。 ②有艰辛的劳动,也有生活乐趣,随遇而安,自由自在。
7.同意。此句含有“败而不馁”之理,遇到失败要“包羞忍耻”,重整旗鼓,不能灰心丧气,要正确对待挫折,吸取教训。
二、提高训练
1.不同意。及时行乐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借饮酒来抒发政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愤世之意,以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
2.“十年”和“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3.“清”和“异”分别是第一、二句的诗眼。“清”字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不但写出了清溪的清澈,而且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使自然景观与心理感受融为一体;“异”状水色,不但写出了清溪之水的奇异,而且提领下文,展开诗篇,有力地烘托了诗歌的主题。
4.作者把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孤鹜”变成“寒雁”,由雁儿传书的想像又逼出“怎生”句,于是,单纯写景的一联名句,顿时变成了另一种思秋怀人的意境。简淡的笔墨中蕴含着复杂而隐微的情思。景中有人,静中有动,饶有诗情画意。
5.①携杖来追柳外凉。②诗人渴望远离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刻意追求理想中的清凉世界。
6.渔家生活的无穷乐趣。舟居。安于舟居漂泊的孤傲、清高的性格。希望宋代君王能知人善任,支持变法,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7.诗人没有用一般的客套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用山中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像,改变他的想法,达到“留客”目的。
三、挑战训练
1.“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流浪无依的感慨;“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的比喻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2.同意。本曲记叙了一次小宴会的场面,在宴会中没有达官贵人,有的只是情投意合的朋友;没有矫揉虚伪的做作,有的只是真诚热烈的情感。
3.同意。这首诗描写了秋夜之景,上联突出了秋夜的清幽寂静,下联描写了残叶“迎风尚有声”的景象,全诗没有一个情字,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却跃然纸上。
4.第一问:一二两句十四个字,由远而近,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描绘了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容量之大,甚为奇妙。三四两句,意境虽清新淡雅,但隐约透出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第二问,作者在被贬黄州后抑郁不得志、百无聊赖、自寻安慰,而又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中抒发出来的。
5.(1)用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太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诗人不免有生疏而怅惘的心情。(2)就五六两句诗整体看,诗人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出豁达的襟怀。(3)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1)诗人将“望月”而催生的深深的怀远之情,变成可读可感的诗句,承载了浓浓的情感,引发我们的思考,联想和想像品尝到美的滋味。(2)①因观月而生怀远之情;辗转反侧终夜难眠;灭烛,披衣与还寝。②将月光捧送恋人的奇想,又期望梦中约“佳期”。